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

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

看到蘇澤皺眉頭,孫知縣只能伸出一根手指說道:

“解元公,實在不行就一成,你交一百兩銀子,我私下返你九十兩,如何?不能再多了啊!”

蘇澤沒想到自己一下子就成了劣紳土豪,他說道:

“大老爺開口,蘇某自然認捐,只是大老爺說的谷賤傷民,蘇某很有興趣,請大老爺賜教。”

聽到蘇澤願意捐錢,孫知縣鬆了一口氣。

孫知縣三十歲才中了舉人,在參加了兩次會試都落第之後,就補了缺官,和海瑞一樣從學官做起,歷任主簿、縣丞、縣令,曾經在四個縣做過官,可以說是基層經驗非常豐富的官場老油條了。

他摸着山羊鬍子說了一遍谷賤傷民的原因,蘇澤自然知道是因爲貨幣供應不足的通貨緊縮,沒想到眼前這個孫知縣也能想到這個。

果然大明並不缺乏人才啊,這個孫知縣能找到錢荒谷賤的原因,已經讓蘇澤高看他一眼了。

從言語間可以看出來,這位孫知縣是真的懂得財政。

可惜了,就是因爲考不上進士,孫知縣只能在小官中輾轉徘徊,到了五十歲才當上了縣令。

“大老爺,蘇某願意認捐,這一百兩銀子就按之前說的,返我八十兩就行了,就當是我給縣衙做貢獻了。”

孫知縣驚訝的看着蘇澤,更是快感動的哭了,不愧是解元公啊,果然深明大義!

蘇澤又看向孫知縣說道:“我聽說大老爺曾經在廣州爲官?”

孫知縣點頭說道:“我在來南平之前,曾任潮州府下縣丞。”

蘇澤說道:“聽聞廣府那邊也不愛種糧,多從海上外購糧食?”

孫知縣低聲說道:“廣府那邊確實如此。”

比起福建,整個廣東因爲距離朝廷更遠,對於禁海令的廢弛更嚴重。

葡萄牙人堂而皇之的在島上做生意,甚至還有佛郎機商人深入廣州府收購生絲。

在這樣繁榮下,廣府更多的田地都種上了經濟作物,或者乾脆進工坊打工。

甚至廣府地區還形成了糧食進口的貿易,大量商船從南洋運送過來糧食,再將這些低價的糧食賣給當地百姓交稅和充當口糧,而當地百姓則養蠶或者種植甘蔗等經濟作物賣錢。

蘇澤又問道:“聽說廣府那邊還有人下南洋開拓荒田的?”

孫知縣嘆息一聲說道:“南洋多好田,爪哇呂宋的田地光是種稻就能一年四熟,確實有不少粵人南下種田,特別是在呂宋,據說閩人和粵人移民多達萬人。”

果然和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差不多,從明代中期開始,廣東和福建的百姓就開始有組織的下南洋移民了,在距離最近的呂宋島,更是移民的第一目的。

“爲何這些移民不去澎湖?”

孫知縣說道:“這個嘛?澎湖確實距離閩廣更近,但是朝廷在澎湖設置了巡檢司,禁止百姓登陸,就算是有百姓上島開荒,也始終不成規模。”

“而澎湖多山,不像是呂宋土地那麼肥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呂宋當地土人不懂種植,也不知道土地的貴重,經常爲了點小利就將土地變賣,聽說呂宋就有坐擁千頃的大田主。”

蘇澤記下這些,接着和孫知縣拱手道別。

有了蘇澤的帶頭捐贈,南平本地鄉紳這才扭扭捏捏的掏錢,而這位孫知縣也很守信用,在蘇澤捐錢的當天就將返還的八十兩銀子送回蘇澤手中。

之後縣衙又忙碌了幾天,在縣衙戶房當差的林潮清向蘇澤通風報信,孫知縣在最後時刻湊齊了秋糧的銀子,總算完成了秋糧徵收的任務。

時間到了十二月,蘇澤返回長寧衛,林默珺又接到了俞大猷的信。

信上說張經、李天寵已經被朝廷處死,俞大猷在信中情緒低落,很顯然他並不認同朝廷的做法。

蘇澤也嘆息一聲,張經和李天寵的死,是朝堂上兩黨鬥爭的格局日益激烈的結果。

如同張經和李天寵這樣並沒有投靠任何一黨的人,正在逐步的失去在朝堂上立足的空間。

嚴黨想要提拔自己人主持抗倭,清流也想要提拔自己人主持抗倭。

張經和李天寵就錯在沒有投靠任何人,以至於在被誣告的時候沒人幫助他們說話。

政治鬥爭烈度增加,所有人都要報團取暖,要麼加入嚴黨要麼加入清流。

張經李天寵本人被殺,家中男丁全部充邊發配,俞大猷在信中說,他們浙江諸將湊了點錢打點了差役,希望張李二家發配路上能少死幾個人。

蘇澤看完信也有些不舒服,還有人說大明政治鬥爭烈度不高,其實這樣程度的政治鬥爭比比皆是,明代被誅殺的大臣不知凡幾,更不要說那些被錦衣衛捉拿下獄,慘死在獄中的了。

而且在封建時代政治鬥爭失敗後,往往是被斬盡殺決,上至八十老母下至十歲孩童都要被牽連。

俞大猷在信中也談到了新的浙江局勢。

胡宗憲升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雖然還沒有和張經那樣加總督頭銜,但是朝廷已經授予胡宗憲南直隸、浙閩等處軍務的權利。

胡宗憲命令俞大猷駐紮台州,受台州知府潭倫節制,負責台州防倭的工作。

俞大猷還提到了一名從山東調來浙江的參將,負責防禦台州附近的寧波紹興二府,俞大猷對於這位戚參將有些一見如故的意思,兩人經常討論兵法。

從那戚參將口中,俞大猷也知道了北方軍情,俺達犯邊更嚴重了,甚至殺入大同府斬殺大明的官員。

嘉靖皇帝下旨,獻俺答首者,賜銀一萬兩,並授爵伯。

可是北方的局勢還是一天一天糜爛了下去。

合上信,蘇澤嘆息一聲,戰亂下最慘的還是老百姓,按照俞大猷信中的說法,原本富庶的浙江如今已經是“餓殍遍地”,百姓“赤身裸體,家無資財”了。

林默珺說道:“俞世伯在信中也提到了鳥銃,俞世伯認爲鳥銃比弓箭更利,新任的胡巡撫已經上奏朝廷,請求製造鳥銃了。”

蘇澤倒是並不意外,仗打到今天,如果大明朝還注意不到鳥銃這種先進武器才奇怪呢。

從抗倭戰爭開始,明軍就開始逐步裝備鳥銃,不過蘇澤並不擔心明軍裝備鳥銃後的戰鬥力。

武器裝備只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方面罷了,戰爭從來都不是武器裝備先進的一方必然獲勝。

跟不要說明軍拉胯的後勤保障和貪腐成風的武器製造行業,以及落後的軍事技術和戰法了。

嘉靖三十四年終於要落下帷幕,快要到年底了,蘇澤終於想起自己在泉州府還有一門未婚妻,於是帶着禮物從長寧衛出發,先去給未來丈母孃送年節禮物。

這一次自然還是走海路,不過新世界號實在是太扎眼,蘇澤挑選了一艘福船,這是東奧島上殘存的戰利品,原先應該是福州某個海商,後來被鹿大王劫掠編入艦隊。

既然是去方家拜訪,蘇澤還帶上書童方愛竹。

上一次鄉試回來之後,蘇澤看方愛竹辦事伶俐,還能寫能算,就安排他去做了南平一家店鋪的掌櫃的。

方愛竹的能力確實不錯,將店鋪打理的井井有條,蘇澤也按照約定給了他分紅。

帶上胭脂鋪的新胭脂、染坊的新染布,以及一些南平特產,蘇澤踏上了前往泉州府的路。

從長寧衛到泉州城只需要沿着海岸線行駛就行了,這一路上也沒有什麼風浪,五日不到就看到泉州港了。

泉州港在唐宋時期是東南地區對外貿易的第一港口,曾經是東南最繁華的城市,沒有之一。

南宋朝廷樣樣不行,但是海洋貿易非常發達,泉州港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南宋朝廷靠着海貿之利又撐了一百多年。

蘇澤看着泉州港凋敝的景象,實在是可惜這樣的好港口就這樣浪費了。

泉州是實行禁海令最嚴格的地區之一,從洪武年實行禁海開始,泉州港口全部被拆毀,沿着海岸十里的房屋全部都被剷平。

明廷還下令將當時停泊在泉州港口的船隻鑿沉堵塞港口,就這樣將一座天然良港毀了。

曾經千帆側過的泉州港,如今連漁船都看不到蹤影,蘇澤只能在泉州附近的小港口靠岸,再將禮物拉到貨車上進泉州城。

靠近泉州城,看到高聳的城牆,蘇澤更是感慨這座名城的凋敝。

福州港的興起,也是泉州沒落的原因之一,明廷指定福建朝貢貿易的港口是福州港,所有入貢的船隻都要在福州港靠岸,從唐宋以來就設立的市舶司從泉州遷往了福州,泉州就失去了官方通航的權利。

而距離泉州不遠的漳州月港,又靠着走私貿易如火如荼。

而後隆慶開關之後,明廷也選擇在月港開關,更是讓月港超越福州港,成爲福建最大的港口。

一南一北的擠壓下,連走私船都不願意走泉州港了。

港口貿易的衰落,也讓泉州日益凋敝,蘇澤走在唐宋時期鋪設的石板路上,坑坑窪窪的道路根本沒錢修葺,拉貨物的車都要顛簸的散架了。

但是泉州城內的古建築極多,蘇澤看到了唐代風格的佛寺,閩南風格的媽祖廟,甚至還看到了不少異域風情的建築。

以蘇澤的【宗教知識】,辨認出這其中還有景教、摩尼教的寺院,果然泉州曾經是中國對外最重要的港口。

不過雖然港口貿易衰落了,泉州商業依然非常發達,這裡沿襲了宋代的風貌,沿街的屋子幾乎都是商鋪,這些商鋪還將商品放到門口販售,導致原本就擁擠的石街更是水泄不通。

唐之前幾乎所有的商業都要在劃定的“市”內進行,等到了宋代商品貿易繁榮,出現了“街鋪”,在清明上河圖中看到所有街道都是做買賣的商鋪。

但是到了明代,商品經濟相比宋代反而倒退了一些,在南平和福州都是類似於商業街的模式。

就是一條主幹道是商鋪,或者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一條專門的街市。

泉州還是承襲了宋代的“街鋪”形式,而且和南平不同,泉州的富人更願意住在方便的城內,而不是和南平那樣鄉紳都住在城外。

李夫人孃家祖上也曾經闊過,要不然也不會供方若蘭的舅舅讀書。

這些年方家李家發達之後,李家的老宅子也重新修葺過,蘇澤在方愛竹的引導下走進一個巷子,門房通報見到是未來姑爺來訪,立刻將蘇澤引進了屋子裡。

因爲大部分有錢人都擠在城裡,所以泉州富貴人家的門臉也都不大,不過進門之後蘇澤發現,李家宅子其實並不小,只是藏在這鬧市區中,從高牆中看不到裡面的乾坤。

自己真的是攀上富婆了,要是後世能在鬧市區有這麼一棟別墅,那也是頂尖的富貴人家了。

蘇澤一邊想着,一邊走進前廳,李家竟然還在前後兩進房子之間建造了一座精巧的花園。

蘇澤繼續向會客的正堂走去,卻聽到了正堂內李夫人的聲音。

“你說你不要繼續科舉,也就罷了!如今你姐夫給你謀得國子監職位都辭了!李贄,你是要幹嘛!明日將這祖產也變賣了如何?”

蘇澤脖子一縮,方愛竹聽到李夫人這般咆哮也嚇得一哆嗦,兩人就停在了正堂邊上。

一箇中年男人說道:“阿姐,我實在受不了國子監那幫腐儒,我想要遊學四方,精進學問。”

“遊學?你不讀書進學也就罷了!家族的產業你也不打點,全部都扔給我,街坊都說我惦念祖產!”

中年男人嬉皮笑臉的說道:“家裡一直都是阿姐執掌的,這些人亂嚼舌根,阿姐不要和他們計較,這些年家裡產業愈發興旺,這不都是阿姐的功勞。”

“屁!那是你姐夫官越做越大的功勞!”

“是極,是極!”

“你不肯進學,也不肯管家,你姐夫寫信讓你去蘇州幫他籌辦鈔關,你也不願意去。”

“我哪裡懂得鈔關那些東西啊,我去了也不能幫忙,要我說,過了年我那未來甥婿不是要去國子監報道嗎?那國子監也沒什麼好學的,讓他去給姐夫幫忙不更好嗎?”

蘇澤知道這和李夫人說話人的身份了,他就是方若蘭經常提及的舅舅李贄。

(本章完)

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257章 大員島第061章 淨海王第673章 定草原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547章 破蜀道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21章 開蒙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97章 再破題第646章 蘭州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667章 政治仗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034章 精製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97章 再破題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646章 蘭州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638章 籌碼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072章 巧破第409章 廣築城?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618章 捨不得088章屏蔽了第053章 虎狐犬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123章 打擂臺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566章 睢陽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08章 屬性點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85章 去月港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049章 縣衙第043章 筆架第569章 算瘋子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73章 定草原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566章 睢陽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673章 定草原第266章 文筆如刀
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257章 大員島第061章 淨海王第673章 定草原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547章 破蜀道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21章 開蒙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97章 再破題第646章 蘭州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667章 政治仗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034章 精製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97章 再破題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646章 蘭州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638章 籌碼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072章 巧破第409章 廣築城?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618章 捨不得088章屏蔽了第053章 虎狐犬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123章 打擂臺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566章 睢陽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08章 屬性點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85章 去月港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049章 縣衙第043章 筆架第569章 算瘋子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73章 定草原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566章 睢陽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673章 定草原第266章 文筆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