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

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

司禮監中,秉筆太監李芳的心情不錯。

陶公公在福建辦的不錯,新錢果然在福建暢行,就連福建地方官員最後也承認,陶公公在福建辦事妥當,百姓稱頌。

不過這不是李芳高興的原因,太監的名聲本來就不好,太監出宮辦事也不是求名的,最重要的還是把事情辦好。

事情辦砸了,名聲再好也沒用。

事情辦好了,名聲差一點也沒關係,就算是被外朝大臣彈劾,只要皇帝滿意,日後就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讓李芳滿意的是,這次陶公公的事情辦的太好了!

對宮裡來說,這次出去鑄幣,最重要的是爲皇帝斂財。

陶公公在福建橫掃舊錢,鑄幣事業如火如荼,這疏通了錢法自然讓皇帝滿意,但是最讓皇帝滿意的地方,是陶公公送錢回宮的理由。

以前派遣太監出宮,搜刮回來的銀子都要偷偷摸摸的運回內庫,或者要巧立名目“捐”上來,要是辦的不妥當還要被朝廷大臣盯着說。

內庫雖然是皇帝的私人金庫,但是凡事都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堂堂大明百姓的君父,神仙下凡的道君皇帝,派太監搜刮民脂民膏,實在是太難看了。

陶公公急君父之憂,事事爲君父想在了前面。

在蘇澤的建議下,陶公公以鑄幣火耗爲理由,將自己鑄幣多少,成本多少,火耗多少寫成一本賬,從福建鑄幣所賺的全部都是火耗成本,現在將鑄幣火耗的“損失”還給皇帝,外朝大臣總不好說什麼了吧?

賬本是經過蘇澤潤色的,雖然這是一本純純的假賬,但整個賬本上都看不出任何勾稽關係上的漏洞。

陶公公還“貼心”的將火耗全部換成了銀子,然後用漕運運送到了京師。

當曹公公的運銀船抵達京師的時候,整個京師都沸騰了。

近身服侍皇帝的李芳,自然知道那幾天嘉靖皇帝的心情有多好。

皇帝還專門將陶公公的賬本傳閱戶部和科道,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看看!這是賬本!這些是朕的錢!是朕該得的!

滿朝臣子都沉默了,陶公公在福建又是鑄幣又是修水利,百姓都快要給他建造生祠了,你攻擊他完全站不住腳。

賬本無懈可擊,鑄幣火耗算的清清楚楚,然後將這些火耗全部折銀送“還”給了皇帝,這時候大臣們只能說一句“陛下有德”了。

是個人都知道,這銀子不可能憑空出現,皇帝和百姓都沒有抱怨,這錢肯定是有人出了。

福建籍的官員,或者和福建官員關係好的官員,都接到了從福建寄來的信。

他們被陶公公坑了!

可是這一次,就連最能言善辯的言官,都啞口無言。

怎麼說?

陶公公擊敗這些大戶的手段,很多不瞭解財政的大臣都看不懂!

看不懂還怎麼噴?

大明律中之規定了私鑄是犯法的,舊錢暴跌又不是陶公公強行規定的,甚至陶公公都算不上是強行收購舊錢,這些舊錢都是福建囤積舊錢的大戶“硬”塞給他的。

而其中最驚駭的,就是戶部尚書方鈍了,這位從嘉靖三十一年就開始擔任戶部尚書的重臣,第一次感覺到了危機感。

你一個太監就好好搜刮,還玩上財政手段了?而且比戶部所有人都玩的厲害,要不然我這戶部尚書給你來做?

對於戶部來說,他們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皇帝懂財政了。

如今這位皇帝,已經算是略懂了,就將戶部折騰的夠嗆。

但是陶公公的這一手,已經是歷史上理財名臣的水平了。

不行!絕對不能讓陶公公回京!

如果陶公公進入司禮監,那以後戶部的那些勾當,皇帝不是看得清清楚楚了!

那簡直就是戶部的災難!

可是這一次陶公公立下大功勞,等到鑄幣完畢肯定要回京升職的啊,這可要怎麼辦!

方尚書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就在這個時候,他接到了內閣的會貼,召喚他入內閣議事。

議事?朝廷又要用錢了?

這些日子內閣議事就只有一個主題,要錢。

東南抗倭要錢,北方俺達犯邊要錢,遼東生番叛亂要錢,西南土司安撫要錢,偌大一個大明王朝,開門就是柴米油鹽,事事都要方鈍這個戶部尚書操心。

戶部是一滴都沒有了!

堅定了這個信念,方鈍拖着沉重的步伐來到了內閣,可等到他看到嚴閣老遞過來的條子,方鈍揉了揉眼睛。

“陛下要重開琉球朝貢?”

方尚書也沒想到,急匆匆的將他喊道內閣,竟然是爲了這件事。

嚴閣老低着頭說道:“宮裡的消息,福建巡撫汪道昆上了密揭,琉球使者手裡有龍涎香,請求陛下重開朝貢,允許琉球使團入貢福州。”

嚴嵩能在內閣說宮裡的消息,自然就是皇帝默許發出來的消息了,方鈍臉色有些難看,朝貢這個事情是戶部最頭疼的。

每次這些藩屬國入貢,都是拿一些皇帝喜歡的奇珍異寶,然後還要戶部掏錢賜金讓使團返回。

說白了,朝貢這個事情,就是皇帝拿寶貝,戶部掏錢,至於爲什麼是戶部掏錢,外交事務你戶部不掏錢嗎?

這也是爲什麼之前滿剌加被葡萄牙人入侵,滿剌加使者求援的時候,戶部爲什麼堅持不肯救援。

救援出兵要掏錢,朝貢也要掏錢,丟了滿剌加,戶部反而少了一筆開支。

這琉球要重新入貢,那又少不了要戶部掏錢,而且琉球這次搞來了龍涎香,日後再搞來更好的東西,戶部豈不是又要掏更多的錢?

不行!必須要阻止!

但是方尚書突然楞了一下。

“閣老,琉球是從福州入貢吧?”

嚴嵩點點頭,他和方鈍不算是一黨的,這位方尚書嚴嵩並不喜歡,可以知道他是精幹的財臣,才能做了這麼久的戶部尚書。

琉球從福州入貢,這是戶部小官都知道的事情,方尚書爲何還要確認?

方尚書立刻說道:“重啓琉球朝貢茲事體大,需要得力人手操辦。”

嚴嵩點點頭,地方上掌握朝貢貿易的是市舶司,但是如今倭寇亂起後,各地市舶司都已經荒廢了。

要重新啓動琉球的朝貢,就要重新拉起市舶司的班子來。

方尚書立刻說道:“市舶司提舉一向是宮內人擔任,戶部以爲福建鑄幣的陶大監精通財政,可以主持福州市舶司的事務,主持重開琉球朝貢。”

嚴嵩愣住了,徐階也愣住了。

這位方尚書其實也不算是清流,到了他這個地位,算是自成一派了。

方鈍是湖南嶽陽人,他做官之後一直提攜同鄉,當上戶部尚書後更是出資捐資建岳陽會館,安排同鄉仕宦居住。

還組織同鄉共爲“鄉約”,其實就是組建以湖南同鄉爲主的同鄉政治同盟。

嚴嵩和清流都不太喜歡他,但是他把持戶部多年,在朝堂上也有相當的分量。

嚴嵩本來還準備花力氣說服方鈍同意重開朝貢的,可沒想到自己勸說的話還沒說出口,方鈍就直接同意了。

這戶部一向扣扣索索,怎麼今日答應的這麼痛快?

嚴嵩也是千年的狐狸,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竅。

陶公公!

陶公公在福建弄得這一套太妙了,嚇得戶部不敢讓他回京。

主持朝貢貿易是肥缺,相必陶公公不會拒絕,而市舶司的職務肯定要幹上幾年,能拖上幾年就是幾年了。

嚴嵩也不願意陶公公返回京師,他立刻明白了方尚書的意思。

這位老奸巨猾的內閣首輔很快就贊同了萬尚書的意見,在內閣的票擬上簽字用印,支持福建巡撫汪道昆提請在福州重開琉球朝貢的意見。

等到李芳將內閣票擬送到御案上的時候,嘉靖皇帝提起硃筆,親自在票擬上批紅,準了汪道昆的提案,在福州重開琉球朝貢,重建市舶司,讓正在福建鑄幣的陶公公兼任市舶司提舉,全面負責和琉球朝貢的事宜。

拿到聖旨的李芳,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這一次陶公公立刻大功勞,作爲舉薦人的李芳自然也是得了好處。

從福建分潤的好處不說,陶公公作爲李芳的黨羽,更加強了他在司禮監中的話語權。

但是陶公公的表現如此亮眼,李芳也有些猶豫了,若是他返回紫禁城,豈不是也要和自己爭寵?

由陶公公提舉福州市舶司,這算是一個肥差,也能補償陶公公的功勞,與此同時又可以讓陶公公繼續留在福州撈錢,而不用返回紫禁城威脅自己的地位。

兩全其美!

皇帝、內閣、內廷、戶部全部都支持,這道命令以極高的效率發往福建。

如果蘇澤知道這次任命的決策過程,只會感覺大明朝只會小贏,自己永遠大贏,反正都是贏!

從福州府返回南平的蘇澤,還沒能歇腳,就被新任南平知縣請到了縣衙去。

新任南平知縣姓孫,出身遠不如之前的白知縣,他是舉人出身,苦熬多年才混成了知縣。

孫知縣已經年過五旬,留着山羊鬍子,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師爺而不是知縣老爺。

蘇澤在白知縣交接的時候見過這位孫知縣,可是從那次見面之後蘇澤就在外奔波,他實在想不通這位孫知縣急着見自己是爲了什麼。

孫知縣的態度放的很低,近乎於諂媚的說道:

“解元公年輕有爲,日後必能科舉高第!”

被孫知縣這麼捧着,蘇澤都不知道如何搭話了,他寒暄了兩句,這才被孫知縣拉着坐下。

一坐下之後,孫知縣長吁短嘆道:“解元公,今年秋糧徵收還有缺額啊。”

蘇澤知道正戲來了,難道這就是知縣化緣來了?

蘇澤面色古怪,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變成黃老爺。

可是看看南平縣,長寧衛已經是南平最富饒的地區,蘇澤在城裡還有多處產業,山上還有諾偌大的茶園。

除此之外,前任知府是他未來岳父,他的房師是福建巡撫,和陶公公胡公公兩個宮中的大太監相交莫逆。

好吧,自己果然就是黃老爺。

也難怪孫知縣用這樣商量的語氣和自己說話。

黃老爺也不是冤大頭,縣裡的徵糧指標達不到要求,總不能自己去填這個窟窿,我蘇澤可是守法納稅的鄉紳!

蘇澤說道:“我長寧衛是軍衛,是不納糧的,武夷山的茶園也是上茶貢的。”

孫知縣苦着臉說道:“我知道我知道,長寧衛是軍衛,是不納糧的,只是今年田稅差的太多,所以想要請城裡大戶慷慨解囊,現在城裡請大戶助捐,大家都看着解元公呢!”

蘇澤沒想到自己竟然遇到傳說中的攤派,他看向孫知縣說道:

“今年福建雖說有些雨,但最後也沒鬧災,總體上也算是風調雨順,怎麼秋糧都徵收不足?”

孫知縣苦着臉說道:“哎,解元公日後肯定是要入仕的,等你做到我這個位置上,就自然明白我的難處了。”

孫知縣摸着山羊鬍子說道:“如今我大明朝就是這麼一個怪事,越是風調雨順的,越是收不上糧食來。”

“這是爲何?”

“因爲谷賤啊。”

“谷賤?”

孫知縣說道:“今年若不是陶公公在福建鑄幣,這種現象更嚴重,說白了就是市場上的銀不足,雖然豐收但是糧食依然賣不出價格。”

“夏糧的時候已經是如此了,今年夏糧豐收,但是糧價比去年還低了一成,種田反而是虧了。”

“既然種田不賺錢還虧錢,那很多大戶乾脆就拋荒不種糧食養養地力,又或者改種棉花桑樹等經濟作物。”

“陶公公疏通錢法,秋糧的價格上去了一些,但是當時沒有種糧食自然也交不上來糧食,如今整個福建都缺糧缺的厲害。”

孫知縣苦着臉說道:“布政使司也算是給大家出了個辦法,讓各府縣折銀納稅,可縣衙也沒有銀子啊。”

孫知縣伸出手對蘇澤說道:“解元公,請你助捐一百兩銀子帶個頭!其中八成我再返給你,如何?”

好傢伙,還真的是鄉紳二八分賬啊,果然誠不我欺。

(本章完)

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351章 《治安疏》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241章 朕的錢!第005章 破浪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674章 夜航船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634章 爭陝西第550章 授權第84章 射擊技能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31章第008章 屬性點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663章 神聖感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053章 虎狐犬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012章 煙薯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663章 神聖感第600章 三三制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79章 亡於洪武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525章 分產令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075章 治本經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463章 紅丸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131章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022章 畝產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40章 緝私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40章 挖人
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351章 《治安疏》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241章 朕的錢!第005章 破浪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674章 夜航船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634章 爭陝西第550章 授權第84章 射擊技能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31章第008章 屬性點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663章 神聖感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053章 虎狐犬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012章 煙薯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663章 神聖感第600章 三三制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79章 亡於洪武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525章 分產令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075章 治本經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463章 紅丸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131章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022章 畝產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40章 緝私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40章 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