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

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

今天百戶所中的林默珺沒有穿軍服,而是穿着一套寬鬆的常服。

將頭髮用髮簪紮起來,林默珺雖然還蒙着面,但是看起來比平日少了幾分英氣。

對於林百戶是女兒身承襲百戶這件事,蘇澤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不過如今朝廷東南倭寇嚴重,很多衛所的百戶千戶缺編都得不到補充,上一任林百戶戰死後,福州府的都司衙門和海道衙門其實也虧心,眼看着袍澤救援福州府卻被倭寇屠戮,滿城的指揮使千戶都不敢出城救援。

所以林家上報讓林默珺暫代百戶的申請,都司衙門都沒派人覈驗就直接送交兵部備案了。

林默珺的想法也很簡單,等兩年後林良珺成年之後,僞造戰死失蹤,就可以將百戶的職位讓給弟弟。

對於長寧衛的那些知情人來說,只林默珺姐弟繼續做衛所百戶,保證林家繼續承襲百戶,那長寧衛就能人心安定。

若是真的從遠宗來個不做人的,長寧衛纔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蘇澤進了百戶所,林默珺將一封信和一本書遞給蘇澤。

“這是我世伯寄來的兵書和信,有件事想要和蘇先生商議。”

兵書?

蘇澤正準備將“兵法”技能肝到五級,這就有人瞌睡送枕頭?

兵書可是很難找的,大明朝對於兵書的態度也是時禁時鬆。

國朝初期,自然是對兵書管制很嚴格的,不過隨着時代發展,兵書的管理也沒有那麼嚴格了。

不過市面的上的兵書還是很少,原因也是很簡單,誰沒事做買兵書看啊!

大明朝有武舉人,但是能去參加考武舉人的,都是勳貴軍衛之後,至少也是個千戶子弟。

這些人都有家傳的兵書,而普通讀書人沒事買兵書幹嘛?

這玩意兒印了也不賺錢,建陽的盜版書商都不愛印。

不過到了明末的時候,事情又發生了變化。

明末時局動盪,讀書人也喜歡買點兵書,這樣纔可以鍵政國家問題。

不少根本沒有帶過兵的讀書人也開始寫兵書,用自己臆想的進策來邀買名聲。

在這樣卷的風氣下,崇禎初年三十年平遼的口號壓縮成了三年平遼,各種“平遼策”、“安定策”堆滿了皇帝的案頭。

嘉靖到萬曆年間也有讀書人開始自己寫兵書,不過這個時候的兵書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一看書名,乖乖,《續武經總要》。

蘇澤一下子來了興趣!

《武經總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軍事著作,在整個宋朝都是指導宋代官軍的重要軍事書籍。

這個《續武經總要》可不是書鋪中那種《多能鄙事新篇》這種盜版書商的花活兒,而是一本正經八百的兵書!

這本書是明代著名將領俞大猷和他恩師趙本學合著的正經兵法書!

蘇澤看向林默珺問道:“百戶的世伯姓俞?”

林默珺疑惑的看着蘇澤問道:“你認識俞世伯?”

蘇澤真心的說道:“久仰大名!”

林默珺有些疑惑,自己這位俞世伯確實在福建很有名,但也只是在衛所繫統內有名,蘇澤這個讀書人也知道?

林默珺說道:“俞世伯和我父親是老友了,不過他中了武舉後就調出了福建,也是今年才知道父親戰死的消息。”

蘇澤打開信,這是俞大猷寫給林家的家書,不過是寫給林良珺的。

俞大猷這兩年都在浙江抗倭,今年初才知道林百戶戰死的消息。

他並不知道林默珺承襲百戶的事情,所以這封信是寫給故人之子,也就是林良珺的。

信件的內容自然是勉勵林良珺好好習武讀書,日後繼承父親的軍職爲國效力云云的。

爲了勉勵林良珺這個世侄,俞大猷還將自己正在編寫的兵書寄給了林良珺,可謂是用心良苦了。

除此之外,俞大猷還說了浙江抗倭的時局。

寫信的時候是五月,倭寇攻佔了普陀,甚至兵犯浙江最膏腴的杭州地區,這下子朝廷實在是坐不住了。

就算是把持朝政的嚴黨,也受到了嘉靖皇帝的巨大壓力,不得啓用軍事經驗豐富的福州人張經擔任七省經略,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兩廣七省軍隊,抗擊倭寇。

張經曾經平定過廣西、廣東、瓊州(海南)等地的叛亂,雖然是文臣但是統兵經驗非常豐富。

這位老臣以六十三歲的高齡去任浙江,剛剛到任就擺出了勵精圖治的態度,授權給手底下俞大猷等大將,又撥給錢糧士兵,讓他們專心抗倭。

俞大猷的信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這位張經略是真的懂軍事!

如今七省一盤棋,又有朝廷的錢糧支持,俞大猷甚至在信中認爲,這一兩年就能平定倭亂!

蘇澤嘆息一聲,只能說現在的俞大猷還是太幼稚了,他懂軍事卻不懂政治。

這位張經是抗倭名臣,也確實懂軍事,也深受手下將領愛戴。

可是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這位在東南平倭立下大功的張經,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十六日,被嘉靖帝下詔逮捕。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與李天寵、楊繼盛一起被斬於西市。

只不過如今士氣滿滿的俞大猷,剛剛到任浙江主持平倭事務的張經,都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而在這個時間上,浙江對倭戰爭確實出現了反攻的曙光。

林默珺遲疑了一會兒,對蘇澤說道:“蘇先生,俞世伯在浙江抗倭,事關浙江和九省百姓安寧,我想要將鴛鴦陣和鳥銃手操練的方法寫信教給給他,您看如何?”

原來是這件事。

蘇澤恍然大悟,也怪不得林默珺將自己喊來,還給自己看她的家信,原來是爲了想自己討要鴛鴦陣和鳥銃隊的訓練手冊。

之前蘇澤說了他的兵法是來自於《武穆遺書》,雖然林默珺也不知道武穆遺書爲什麼有鳥銃的訓練手冊,但是這些都是蘇澤“家傳”的兵法,如果不經過蘇澤的同意,她也是不好隨意告訴別人的。

林默珺想要幫助俞大猷抗倭,所以想要將鴛鴦陣和鳥銃隊訓練手冊教給他,首先就要得到蘇澤的同意。

蘇澤想了想說道:“朝廷在浙江沒有鳥銃,而倭人多鳥銃,鳥銃訓練的方法不宜外泄。”

林默珺想了想,神情低落的贊同了蘇澤的說法。

蘇澤又說道:“但是鴛鴦陣時對倭作戰的利器,百戶可以將鴛鴦陣的用法一五一十的告訴俞總兵。”

林默珺驚喜的看着蘇澤,她驚喜的說道:“真的可以嗎?”

蘇澤點頭說道:“若是嶽武穆泉下有知,知道他的陣法是用來抗倭的,肯定也會贊同我的決定。”

“兵者,國之大事也,兵法也是國之大事,不可輕傳,但是也不可敝帚自珍,當做秘笈束之高閣。”

“鴛鴦陣對倭作戰有用,教給俞總兵肯定能殺更多的倭寇,肯定要比藏在長寧衛有用。”

林默珺站起來說道:“多謝蘇先生。”

蘇澤拿着《續武經總要》問道:“林百戶,這本兵書能否給我一觀?”

林默珺連忙說道:“先生儘管拿去看。”

收穫兵書一本。

蘇澤也沒想到小小的長寧衛竟然和俞大猷有關係,不過俞大猷也是福建軍戶出身,和上一任百戶相識也很正常。

作爲抗倭名將,俞大猷和戚繼光都曾經在浙江作戰過,兩人被後人稱之爲俞龍戚虎。

也不知道蘇澤提前將鴛鴦陣教給俞大猷,能不能改變大明朝的抗倭局勢?

蘇澤很快搖頭,東南局勢潰敗,其實和打仗關係不大。

張經到了浙江之後,確實做了不少事情整軍備戰,但是在嘉靖皇帝平衡術的安排下,嘉靖三十四年,嚴嵩一黨的趙文華被委派巡視浙江。

這趙文華一到浙江,就向張經索賄八萬兩,張經自然拿不出來,趙文華憎恨張經,就經常上書說張經的壞話。

而嘉靖三十四年,張經和俞大猷在王江涇大捷,趙文華冒爲己功,又同胡宗憲誣劾張經“養寇失機”,致張經枉死。

又誣劾浙江巡撫李天寵,李天寵也遭枉殺,薦胡宗憲代任。

又先後論罷總督周珫、楊宜等,顛倒功罪,牽制兵機,倭勢因是愈熾,反以敗報勝。

從此之後,王江涇明明是大捷,殺了倭寇兩千多人,但是東南倭亂依然不絕。

就算是俞大猷能打,上層的黨同伐異和嘉靖朝的腐敗,也足以葬送任何一場軍事勝利。

明白了這一點後,蘇澤乾脆收起僥倖思想,只是每天看兵書操練士兵,又或者練習書法肝科舉技能,空閒的時候巡查長寧衛的水利設置和剛開墾的荒田,指導長寧衛的百姓種植土豆。

“水利”、“種田”、“射擊”、“科舉”技能都有增長。

兵法技能也漲到了Lv4,320/400,書法技能也漲到了Lv4,60/400。

文學技能漲到了Lv4,20/400之後就不再增長了,看來《拍案驚奇》第二期要儘快弄出來。

文學到了Lv4之後,蘇澤腦子裡又多了一些名家名篇的內容,不過也還都是一些短篇內容,蘇澤也在思考到底要抄什麼內容,才能湊出第二期的報紙來。

這一次月底進城,要將《拍案驚奇》的編輯部弄起來,除了版一之外,剩餘的版面最後都讓本地讀書人投稿,要不然蘇澤就是將文學技能刷到Lv4,也會很快被掏空的。

等到了月底進城的前,新開墾的土地已經丈量完畢,蘇澤將田冊交給家老阿公,又將新的水利圖交給宗祠,將新開墾的荒地授予了在長寧衛勞作了一個月的投誠黑山賊。

這些黑山賊感恩涕零,他們本來就是被裹挾上山的普通人,那些殺過人做過惡的黑山賊,都被押送到了縣城去了。

有了土地之後,這些黑山賊徹底在長寧衛安定下來,而他們幹活也更加有動力了。

這期間,孫典史和背山村都派出青壯,林默珺派了一名小旗,在長寧衛建了一個新的軍營。

朱七手下的鹽丁,熊五手下的羅漢腳,和這次歸順的黑山賊,也和這些青壯一起,在每月農閒的時候一起操練。

林默珺不指望這些烏合之衆能上陣殺敵,只是訓練他們簡單的軍旅紀律,以及一些巡邏偵查的技巧,只是讓他們充當後備隊和聯防隊。

處理完了長寧衛的是事情,六月底的時候,蘇澤騎着海瑞借的馬,向南平縣城而去。

沒想到蘇澤纔到縣城門口,就看到了於宗遠那張熟悉的臉。

對於這位頭號天使投資人,蘇澤也是不吝嗇熱情的,他還沒上去打招呼,就看到於二公子看到自己,熱情的衝了過來。

原來於宗遠是在城門口等自己的啊。

這位於二公子十分的熱情,一把拉着蘇澤說道:

“蘇兄!你瞞得我好苦啊!”

蘇澤一頭霧水,只聽到於二公子說道:

“沒想到你竟然還會寫戲文,伱知道《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現在多火嗎?我在城門等了你半日,就是爲這事求你!”

戲文?

蘇澤這纔想起來自己授權拓湖先生把小說改編成南戲,沒想到這位拓湖先生動作這麼快?

聽完了於宗遠的話,蘇澤終於知道了原委。

何良俊也確實是戲曲名家,他月中返回縣城後,閉門三日不出,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從小說改爲了南戲。

緊接着這位拓湖先生就帶着家養的戲班排練,拓湖先生親自給戲子講戲,給樂師講譜,不到七日就將這齣戲排出來了。

南平白知縣的夫人愛看戲,於是求到這位拓湖先生,在後宅演了第一場。

結果自然是一劇爆火!

知縣老爺都讚不絕口,整個南平縣城的達官貴人,豪紳地主都忙邀請拓湖先生的戲班去家中唱戲。

因爲朝廷並沒有公開解除戲禁,這年頭的雜居南戲基本上都是家演,也會邀請親朋好友去家中看戲(參見紅樓夢)。

拓湖先生的邀約不斷,成了南平縣文藝界最受歡迎的人。

而於宗遠的母親,也就是於指揮使的夫人要過生日,想要邀請拓湖先生去家演,卻被拓湖先生拒絕了。

原因自然也簡單,如今因爲祖上那檔子事,於家在讀書人那兒的名聲臭不可聞,雖然他是正三品的都指揮使,但是拓湖先生拒絕他反而打響了士林中的聲望。

當今文貴武賤,而鄢懋卿還在福建清軍,於指揮使受了巨大的侮辱,卻也只能咬牙吞下。

這些日子拓湖先生在外宣傳,這劇是根據蘇澤的小說改編的,於宗遠靈機一動,就在城門等蘇澤進城上學。

蘇澤皺眉說道:“這可不好辦。”

於宗遠連忙求道:“蘇兄,我也是一片孝心,望您成全!”

看着自己的頭號天使投資人,蘇澤說道:“讓我再想想辦法。”

(本章完)

第466章 爭湖廣第022章 畝產第550章 授權第069章 縣令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638章 籌碼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043章 筆架第281章 講武堂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495章 陽謀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665章 海參崴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50章 授權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28章 初陣第494章 爹的事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四卷總結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186章 大買賣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032章 精鹽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057章 邀請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311章 從“賊”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679章 雨將軍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四卷總結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
第466章 爭湖廣第022章 畝產第550章 授權第069章 縣令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638章 籌碼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043章 筆架第281章 講武堂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495章 陽謀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665章 海參崴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50章 授權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28章 初陣第494章 爹的事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四卷總結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186章 大買賣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032章 精鹽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057章 邀請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311章 從“賊”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679章 雨將軍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四卷總結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