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從“賊”

守門的士兵認得徐時行,直接將他放進了城裡,還送他去蘇州知府衙門和家人團聚。

一路上徐時行都在和人打招呼,有幾個軍官還是徐時行親自招募進上海抗倭總團的。

所有人都對徐時行客客氣氣的,徐時行就這樣一路走回了蘇州府衙。

蘇州知府徐尚珍是徐時行的父親,抗倭總團也知道這位徐大人官聲不錯,又是他們當年“徐參軍”的父親,只是圍了知府衙門,並沒有爲難這位徐知府。

徐時行身後跟着不少熱情的士兵,守衛知府衙門的軍官也熱情的和徐時行打招呼,不知道的還以爲徐時行是反賊頭子。

進府之後,和父親交談了半天,徐時行更是麻了。

如果說這世界上四大喜事,金榜題名時,徐時行也算是體驗了一件。

那這個世界上最悲慘的事情,讓徐時行這位新科狀元來總結,莫過於“親爹變養父”和“死黨來造反”了。

徐尚珍告訴徐時行,他並不是徐時行的生父,他生父姓申,是蘇州城內的大商人,是徐尚珍的好友,他是被託養在徐家的。

接到了徐時行(現在是申時行)金榜題名的消息,徐尚珍就決定告訴他這個真相,並且鼓勵他去申家認祖歸宗。

這件事已經不能讓申時行震驚了,甚至申時行現在高度懷疑,徐尚珍讓自己去申家認祖歸宗,是爲了逃避日後上誅滅九族的名單。

申家會在這個時候接受自己認祖歸宗?

不過徐尚珍一向將申時行當做親兒子,肯定不是這個心思。

可這個時候提身世這件事,反而讓申時行覺得心裡更亂了。

父子二人對視一眼,盡皆嘆氣。

申時行參與籌辦上海抗倭總團,幫着蘇澤辦報,辦書院,整個南直隸都知道他們的關係。

現在蘇州府已經被抗倭總團控制,申時行現在說自己不是反賊蘇澤的同夥,恐怕整個蘇州城都沒人會相信。

徐尚珍看着申時行,申時行無奈的說道:“爹!我真的不是反賊!”

申時行雖然知道了徐尚珍不是自己親爹,但是兩人感情深厚,依然父子相稱。

徐尚珍乾笑了一聲說道:“爹信你!”

申時行也無語了,他問道:“爹,我來的匆忙,如今局勢如何了?”

“吾兒你真的不知道?”

申時行再次無奈的說道:“蘇汝霖造反,真的沒有通知兒子。”

“那你怎麼突然從京師南下的?”

“湊巧!”

徐尚珍從書桌上拿起一份報紙,遞給申時行說道:

“門外士兵每天都會送飯菜和報紙進來,這是今日的報紙,你當過主編的,你自己看吧。”

申時行接過《警示報》,頭版頭條就是蘇澤寫給大明朝廷的檄文。

檄文下還有一羣官員的署名,都是浙江和福建的要員,胡宗憲的名字就在蘇澤後面。

好吧,《警示報》已經成了反賊的報紙,自己是反賊的鐵證又多了一份。

申時行甚至有了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自己如果不是恰好被皇帝委派南下,現在東廠和錦衣衛就已經上門了吧?

檄文下一頁,是目前閩浙軍隊的動態。

福建八府,除了飛龍軍佔據的漳州府外,蘇澤基本上已經全部拿下。

浙江十一府,打着胡宗憲的名義,浙江新軍也傳檄而定。

江南的蘇州府和松江府,也都在上海抗倭總團的控制之下了。

真不愧是蘇汝霖啊,動手就是果斷,一出手就是雷霆萬鈞!

再翻過去,是蘇澤寫給治下百姓的安民告書。

看完這篇《安民告書》之後,申時行看向養父徐尚珍道:

“此篇文章一出,怕是閩浙百姓人心盡歸蘇汝霖之手了!”

作爲蘇州知府,徐尚珍比申時行更通民政,他也無奈的點頭說道:

“若是能不折不扣的執行,兩省百姓定然擁護蘇澤,朝廷難啊!”

蘇澤在《安民告書》中只提到了三點。

第一,只按照目前大明朝廷制定的田賦和丁稅標準收稅,廢除兩省地區的各種雜捐。田稅徵糧維持不變,但丁稅改徵銀錢。

第二,重新嚴格申明免役制度,嚴格按照洪武年定下的各級官員讀書人的免役人數,富戶也要承擔勞役,但是可以出銀抵免勞役,而官府所收的免役銀子全部用來發放給參加勞役的普通百姓,作爲他們參加勞役的補償。

第三,在浙江、福建、蘇南二府重新嚴格執行鈔關稅法,同時在泉州港和福州港開海通商,設立海關對進出口貨物徵稅,由方望海出任海關鈔關使。

徐尚珍無奈的說道:“這蘇汝霖這三條可以說是切中時弊,只可惜他造反了,若是他能成爲內閣首輔,必定能匡扶大明。”

申時行想到自己中狀元前後在京師的見聞,立刻搖頭說道:“蘇汝霖的政策,在大明朝廷是肯定推行不下去的,他能做成功,恰恰是因爲他造反了。”

徐尚珍也是官場中人,很快就明白了養子的意思,他無奈的點頭贊同。

“父親,我想要去福州一趟。”

“你真的要從賊?”

“不是從賊,我有幾件事想要當面向蘇汝霖問清楚。”

申時行站起來說道:“去申家認祖歸宗的事情,等我去過福州再說。以我對蘇汝霖的瞭解,父親只要安居在府內,他不會對您動手的。”

徐尚珍只能無奈的點點頭道:“去吧,爹老了,無論這大明前景如何,終究是你們年輕人的。”

申時行着手南下福州,但是蘇澤卻已經離開了福州。

站在泉州府的碼頭上,蘇澤身後的方望海表情複雜,跟在方望海身邊的徐渭更是一臉的蛋疼。

自家女婿做了反賊,方望海只剩下從賊一個選擇。

無論是夷三族還是滅九族,妻族都是鐵上榜的。

方望海很快調整好心態,接受了海關鈔關稅使這個職位。

福州市舶司本來就一批經驗豐富的吏員,只要將市舶司的牌子改成海關就行了。

但是泉州開海通航,就要拉起一支新隊伍了。

不過蘇澤也早就有了安排,方望海和徐渭都見到了幾個熟悉的面孔。

這些個都是當年浙江和南直隸鈔關廳的老面孔,算是方望海的老下屬了。

徐渭幫着胡宗憲管過浙江鈔關廳,其中好幾個熟悉的面孔,都是當年浙江鈔關廳裡精明能幹的老吏。

後來鈔關稅法敗壞,這些人都不知所蹤,沒想到竟然都被蘇澤網羅了過來。

這麼看來,蘇澤造反真的是蓄謀已久啊!

“方大人!徐大人!”

向兩人行禮的吏員名叫陸映奎,曾經是方望海麾下的能吏之一,後來被趙貞吉排擠離開了鈔關廳。

陸映奎轉頭向蘇澤彙報道:

“大都督,泉州本就有宋元市舶司的衙門,屬下修葺了一下,現在就是泉州海關衙門了。”

“泉州港口已經在修葺了,聽說泉州要開海,百姓們熱情很高,很快商船就能靠岸了。”

泉州從唐代開始就是遠洋港口,南宋時期更是千帆競渡的東亞超級港口,無論是港口條件還是區域位置都非常的優秀,只需要將碼頭道路整飭一下就能通航了。

在蘇澤看來,廢棄泉州港真的是大明朝暴殄天物。

“屬下從泉州附近的衛所徵調了二十艘緝私船,打擊泉州附近港口的走私活動。”

“海關吏員的培訓學校也已經開班了,從泉州城內各商行的賬房夥計中招募,只要能寫能算都可以報名。”

蘇澤滿意的點頭,這陸映奎辦事能力出衆,在籌建江南鈔關的時候,他就是蘇澤親手培養起來的。

但是陸映奎是吏員,在大明朝體系中根本沒有上升空間,方望海失去對鈔關廳的掌控後,陸映奎迅速被趙貞吉排擠。

蘇澤說道:“新發行的吏員管理條例你們都看吧?以後吏員也比照官員發放俸祿,暫定爲六檔,一檔比照正四品官員的俸祿,六檔比照正九品官員的,按照工作年資和工作表現晉升。”

“都督府還在研究,以後還會有吏員轉任官員的統一考試,通過考試就可以轉任官員。”

陸映奎臉上掛滿了笑意,他被定檔爲三檔,也就是正六品官員的法定俸祿,明代官員俸祿不高,但是也足夠養活一家了。

而且拿着俸祿,也就算是合法收入了,不用像以前那樣想盡辦法撈偏門了。

最主要有了向上的臺階。

徐渭神情複雜,他自己就是科舉不第沒能做官,本來跟着胡宗憲平倭,胡宗憲向朝廷表功,推薦徐渭做官。

沒想到胡宗憲自己先倒臺了。

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在福州的徐渭非常乾脆的就投了蘇澤。

徐渭是一個狂士,性格也是有些偏激的,他投奔蘇澤倒不是看好蘇澤的造反事業,而是爲了出了對大明朝廷這口怨氣!

徐渭幫着胡宗憲籌謀抗倭,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思,揹負了多少罵名,沒想到倭亂一平,朝廷就卸磨殺驢,實在是太可恨了!

緊接着蘇澤解救了胡宗憲,刊登檄文聲討朝廷,徐渭都看在眼裡。

等到這次徐渭跟着蘇澤來泉州籌辦海關,徐渭竟然覺得蘇澤造反能成?

太荒唐了!

可是看到陸映奎眼睛中的光彩,看到整個泉州海關忙碌的景象,徐渭又深深的思考起來。

說不定還真的能成?

可是打仗最重要的是錢糧,徐渭以前就是幫着胡宗憲主持後勤和稅收的,蘇澤一下子免掉百姓那麼多雜捐,真的能行嗎?

還沒等徐渭發問,方望海首先問道:

“汝霖,這個免雜捐和免役銀是不是再商議商議?目前用兵的地方多呢,能維持得住嗎?”

蘇澤笑着說道:“岳丈大人放心,小婿已經測算過了,以目前閩浙兩省的田賦丁稅,足以維持官府開支和用兵所耗,而且還有鈔關稅和海關稅收呢。”

方望海從沒有算過這樣的帳,他不敢置信的說道:“汝霖你不是將吏員也納入俸祿中,這樣也夠?”

蘇澤說道:“當然,以後不僅僅是海關和鈔關,各府縣衙門內,只要是定額範圍內僱傭的吏員,也都按照六檔發放俸祿,兩省二府的田賦丁稅,足以支撐了。”

看到方望海和徐渭還是不信的樣子,蘇澤說道:

“岳丈大人,您以前做過南京戶部尚書,南直隸的稅賦,有多少是南直隸留用的,又有多少是送到京師的?還有多少是送往各地宗王府的?”

方望海愣住了,而徐渭自然不知道這其中的具體數額,他轉而看向蘇澤。

蘇澤冷冷的說道:“天下財賦每年供京師糧食四百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多達八百五十三萬石,超過供京師之糧一倍以上。”

這下子徐渭也倒吸一口氣說道:“竟然這麼多?”

蘇澤又說道:“如河南開封,洪武中惟有一個周王府,至嘉靖初郡王已增三十九,將軍至五百餘,中尉、儀賓不可勝計。”

“而河南一省,一年所徵糧食不過八十四萬三千石,王府祿米一百九十二萬石。以此省論之,即便田賦糧全徵,也不夠供王府祿米之半,況且吏祿、軍餉皆出其中。”

“福建浙江雖然沒有宗藩王府,但是每年所徵的錢糧,也要投入其他省來補王府祿米的窟窿,自然是軍餉不足了。”

方望海嘆息一聲,他知道蘇澤說的都是實情,每年江南收這麼多賦稅,朝廷開銷依然不夠,其實養官員和吏員還真的花費不多。

如果閩浙和江南的賦稅不用上解京師,那蘇澤還真的可以給百姓免去所有的雜捐。

更不用說鈔關和海關,也能提供大量的稅收了。

徐渭沒有接觸過這些數據,他愣了半天說道:“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蘇澤卻說道:“上天?大明已經國祚一百六十年了,只見下民易虐,何曾見上天難欺?”

“指望老天爺開眼,還不如自己站起來。”

說完了財政,蘇澤屏退左右,對徐渭說道:

“先生可願意做我的都督府參贊,爲我籌謀軍事?”

“這都督府參贊是我新設官職,位列正六品,除了大明朝法定俸祿之外,還可以再領都督府一份俸祿。”

大明朝法定俸祿太低,但是蘇澤也不可能現在給所有官員加薪,所以先用這種雙薪制度,給重要崗位加薪。

徐渭想了想,想到了胡宗憲的遭遇,他對大明朝廷已經絕望。

今天聽了蘇澤算賬,他更是心一橫,爲何樣的朝廷賣命,還不如反了丫了。

“大都督!徐某願意爲百姓做點事!”

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600章 三三制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23章 打擂臺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658章 少爺第010章 趕海第494章 爹的事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657章 拼命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409章 廣築城?第322章 震驚!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651章 新火槍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659章 碾碎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97章 再破題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675章 宣傳戰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211章 沖繩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231章 當家難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16章 政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072章 巧破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11章 沖繩第007章 軍籍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009章 寒菜粥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
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600章 三三制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23章 打擂臺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658章 少爺第010章 趕海第494章 爹的事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657章 拼命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409章 廣築城?第322章 震驚!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651章 新火槍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659章 碾碎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97章 再破題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675章 宣傳戰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211章 沖繩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231章 當家難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16章 政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072章 巧破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11章 沖繩第007章 軍籍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009章 寒菜粥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