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三經新注

蘇澤感慨一句,在穿越前他也曾經有過一種認知,那就是隻要變革了一切都會好起來,彷彿在變革的那一切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奇點,美好的新生活就突然降臨在眼前。

這種神聖化的變革童話,卻不是歷史的真正面目。

當他自己主導這場巨大的社會變革的時候,蘇澤這才發現,其實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農民,有產自耕農,無產的佃農,有錢的富農,以及地主的利益都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工匠,有手藝的手工匠人,和工坊中大規模的僱工,他們的利益也都是不一樣的。

甚至官員和吏員,不同部門的官吏,他們的利益也都是不一樣的。

蘇澤說道:“想要建立一種制度,讓所有‘民’都滿意,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若是要讓所有人都滿意才能改革,那什麼樣的改革幾乎都做不了。”

蘇澤看向自己手下這些知府們說道:“很多時候,治政就是儘量讓所有人都接受一個不那麼糟糕的方案。”

蘇澤說道:“浙江的里正參議改革可以擴大一下,範圍也可以從里正擴大到各行各業去,先給百姓一個說不的權利,也有一個互相妥協的場所。”

“另外小言公公的議事規程也可以在參議的時候用上,主權在民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歷史上我們幾乎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只能慢慢的摸索。”

衆人紛紛點頭。

蘇澤也嘆了一口氣,凡是涉及到政治上的變革,往往都是非常複雜又緩慢的。

他不得不承認,在目前這個形勢下,還是隻能依靠手下這幫頂尖的人才,幫着他一起慢慢的探索,這幾乎是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的。

這也是蘇澤並沒有大規模改革大明的官僚制度,而是繼續在明廷框架中運轉的原因。

蘇澤繼續說道:“南直隸有諸位在,大都督府都是放心的,但是江西、廣東的情況就難多了。”

“廣東那邊就只有譚公一人撐着,江西那邊的更還是沿用了明廷的舊官吏。”

蘇澤看向衆人問道:

“諸位,手下有什麼人才就不要藏着掖着了。”

衆人紛紛一笑,果然蘇澤是來求人才來了。

徐渭說道:“大都督,其實南直隸浙江福建江西,都是教育興盛之地,何不自己培養人才呢?”

蘇澤問道:“文長的意思是,再開科舉?”

徐渭點頭說道:“明廷以科舉取士,二百年依然有這麼多忠於它的讀書人,大都督也在東南開科,才能將讀書人的心爭奪過來。”

“可是科舉的內容?”

徐渭說道:“自然是新學了。”

蘇澤問道:“冒然考新學,東南的讀書人能接受嗎?”

徐渭笑着說道:“有何不能,當年王安石編寫《三經新義》,北宋讀書人不是很快就倒背如流了?只要關係到前程,誰沒有熬夜苦讀過啊?”

申時行等人紛紛露出笑容,他們就是科舉卷王出來的,自然知道讀書人有多卷。

徐渭又說道:“其實明初的制度也很好,大都督,可以先考試,然後入國子監學習新學,再進行結業考試,按照結業考試的成績授予官職。”

蘇澤點頭說道:“那就請文長拿出一個章程出來。”

徐渭看向蘇澤說道:“但是考試的內容,還是要請大都督親自攥寫。”

蘇澤明白徐渭的意思,點頭說道:“這個自然。”

其實蘇澤早就有著書立作的想法了,只不過一直沒有時間寫。

如今所謂東南新學思想,還是屬於比較分散的零散理論,並沒有形成體系的思想。

要怎麼寫,蘇澤心中已經有了想法。

蘇澤準備拋開朱熹批註的《孟子》,寫一本《孟子新義》。

用孟子中的民本思想爲基礎,組成新學的思想骨架,進一步強化主權在民的學說。

再寫一篇《大學新義》,給天下士人提出新道德要求。

最後拋開《周易》中玄而又玄的理論,將之改成一本闡釋基礎自然理論的學說。

蘇澤準備寫自己的《三經新義》,在舊的三經上搭建自己的新的學說。

反正有【六經注我】這個金色被動技能在手,蘇澤已經是當世頂尖的經學大師,現在又擁有了最高釋經權,自然是想怎麼改造就怎麼改造了。

這倒不是說蘇澤保守,而是凡是涉及到人才選拔的考試製度,都只能這樣慢慢的改動。

以《新三經》爲基礎,先吸收一部分進步的讀書人進入東南的體系中,日後可以再增加其他的課程。

徐渭的話也給了蘇澤啓發,先通過《新三經》來篩選思想進步的讀書人,再通過國子監增設各類課程,定向培養官僚。

比如蘇澤可以將以前天工書院中的技術課程,將經濟類的課程,將水利土木工程類的課程都搬進去,培養綜合性的技術官僚。

不過目前還真能靠着推薦了,衆人又推薦了一些自己治下的人才,蘇澤都照單全收,先將他們派往江西和廣東擔任知縣歷練,若是真的有才能再行提拔。

接着蘇澤又宣佈,以許國爲九江巡撫,以王錫爵爲杭州知府,即刻上任。

等到散會之後,蘇澤又叫住了徐渭。

“文長,《京師新報》還缺一名主編,你可有什麼人才推薦的?”

徐渭皺起眉頭,《京師新報》是東南在京師輿論戰線的最前線,這個位置和地方知府同樣的重要,確實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去鎮場子。

徐渭說道:“其實王世貞是很好的人選,只是他還在守孝,不能出來做事。”

蘇澤點頭,王世貞是當世文宗,如果他擔任總編,那《京師新報》自然不缺銷量了。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王世貞晚年編寫《弇山堂別集》的時候,當朝宰輔重臣都給他投稿提供資料,只求能在書中列名。

王世貞在太倉守孝,都有很多讀書人也就住在太倉,等他守孝結束。

只可惜王世貞三年守孝期還沒有滿,不可能出來做事的。

徐渭說道:“屬下有一個好友,當年也都在胡部堂手下效力過。”

蘇澤迫不及待的問道:“是哪位賢才?”

徐渭說道:“句章山人沈明臣,他現在正在隨着胡公在浙江修水利呢。” 蘇澤眼睛一亮,沈明臣號稱明代三大布衣詩人,非常高產,一生作詩七千餘首。

不過他雖然高產,但是質量不高,而且多是賀答之類的應制詩,在大明朝詩已經不是最流行的文學體裁了,所以沈明臣的詩詞造詣也就這樣。

但是沈明臣有一個侄子,那是晚明歷史上繞不開的人物,萬曆年內閣首輔沈一貫。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沈一貫領導的浙黨和東林黨在萬曆晚年激鬥,拉開了明末黨爭的序幕。

如今沈一貫也已經三十多歲了,已經中了浙江鄉試舉人,不過他現在沒機會去參加隆慶年的貢試了。

蘇澤說道:“沈明臣可以,我聽說他有一個侄子沈一貫,也頗有文名,就讓沈一貫陪着他叔父去京師吧。”

徐渭驚訝的看着蘇澤,世人都說大都督目光如炬,是識人用人的天才。

作爲沈明臣的好友,徐渭自然知道沈一貫的才能。

可就這麼一箇中了鄉試的年輕人,蘇澤竟然也能知道。

徐渭立刻說道:“我這就給沈明臣寫信。”

蘇澤又問道:“胡公的水利修的怎麼樣了?”

胡公就是胡宗憲了,徐渭的老東主了。

胡宗憲雖然出仕東南,但是心中還念着明廷,所以給蘇澤獻策要在浙江治水。

蘇澤雖然知道他的想法,但還是給了他非常大的支持,讓他在浙江治水。

徐渭笑着說道:“胡公已經重修了五代錢鏐修建的海塘,加固了錢塘海口的塘壩,今年潮汛就沒有發生海水倒灌的災害。”

杭州的水患主要就是錢塘江口的大潮,在如今這是一種萬人圍觀甚至要電視直播的自然奇觀,但是在古代這就是巨大的災難。

五代時期,吳越國主錢鏐在江口修建了防潮壩,但是在長達幾十年的倭亂中,防潮壩不僅僅沒有時間修葺,還因爲戰事屢遭破壞。

當年改稻爲桑的時候又發暴雨,錢塘海水倒灌又淹沒了不少良田。

胡宗憲在浙江抗倭的時候就駐節在杭州,所以他第一件事就是重修杭州的防潮壩。

徐渭雖然在南京,但是一直和胡宗憲私交很好,一直保持通信往來。

他說道:“這一次胡公修的這快,還是因爲用上了最新的材料。”

“什麼材料?”

徐渭笑着說道:“大都督不是寫在天工開物中的嘛?水泥。”

“胡公發現水泥是絕佳的擋浪堤的材料,胡公用鐵條爲基,灌注上水泥後做成多面體的石塊,堆放在海壩下方,就能有效的抵擋海潮侵蝕。”

蘇澤驚訝的都要站起來了,這不就是鋼筋混凝土嘛?!

胡宗憲竟然想到了這個辦法!

蘇澤當年在《天工開物》上提出的“煅燒水泥法”,在解決了鍊鐵爐溫之後,很快就煅燒出來了。

胡宗憲聽說福建燒出了這種材料之後,立刻讓人從福州運來,用來在杭州建造防波堤。

果然這種方法要比搬運石頭快多了,只需要在海岸堤壩上灌注成型,然後直接推到海岸堤壩上就可以了。

所以胡宗憲才能用這麼短的時間,在杭州重修海堤。

胡宗憲果然有東西啊!

不過更讓蘇澤激動的是,鋼筋混凝土這項工業時代基建的基石,竟然就這樣發明出來了。

接下來蘇澤所有外客一律不見,政務都交給徐渭處理,軍務都交給林默珺處理,經濟上的事務都讓福州的方望海處理,潛心在南京閉門寫書。

九月末,西安。

一路逃到了西安的嘉靖,進入西安城中,看着西安高大的城牆,總算是有了安全感。

西安是有大明藩王的,當代秦王朱敬鎔連忙在西安城外接駕,見到這位遠房親戚,嘉靖皇帝也忍不住老淚縱橫。

秦王將自己的府邸讓出來給嘉靖作爲行宮,秦王府建造的非常豪華,佔地面積也極大,這讓一路上風餐露宿非常疲憊的嘉靖非常滿意。

秦王府是第一代秦王朱樉所建造,朱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也是馬皇后所生。

朱樉一到任封國之後就大興土木,將秦王府修建的非常豪華,將封國內搞得民怨沸騰。

朱元璋只是將朱樉召回南京,讓他“反省”了一年,就又將他放回了封國。

朱樉依然我行我素,經常虐待王府的下人,後來被忍無可忍的宮女下毒毒死了。

後面的秦王雖然不如朱樉這麼殘暴,但是也非常貪婪,關中本來就不富庶,但是秦王府依然積累了大量的財寶。

前幾年關中大地震,關中百姓甚至一路乞食到京師,西安知府請求秦王賑災,秦王朱敬鎔卻一毛不拔,不肯賑濟災民。

這一次迎接嘉靖,朱敬鎔卻揮斥巨資重新修葺王府,還強行要求官府徵調徭役給他修宅子。

果然嘉靖十分的滿意,只可惜他的好心情還沒持續多久,就接到了兒子裕王在京師被百官擁立登基的消息。

聽到了這個消息,嘉靖只覺得天崩地裂,他連忙招來他的首輔徐階議事。

“徐閣老,這逆子在京師篡位登基,且爲之奈何!?”

徐階現在已經六十歲了,這一路上他心力交瘁,已經從微胖富態的富貴閣老,瘦成了岣嶁的老人。

他的頭髮要比當年的政敵嚴嵩還要白,聽到裕王登基的消息,徐階幾乎沒有任何情緒變化。

徐階擡起頭,看着這位秉持國政四十多年的皇帝問道:

“陛下,九邊和京營都效忠太子。”

這下子嘉靖終於冷靜一些,他用手拍打桌案道:“逆子!逆子啊!”

發泄完畢之後,嘉靖也知道自己已經沒有翻盤的可能,他問道:“那朕要如何?”

徐階說道:“太子的人應該在路上了,只要陛下體面,太子也肯定會給陛下體面的。”

嘉靖怒不可遏的說道:“你這老狗!當年離京冊立太子就是你提請的!莫不是早就勾結了那逆子!”

“來人啊!將這老狗抓起來!”

嘉靖說完,門外卻無一人應答。

別怪肥鳥保守,有些東西只能這麼寫寫了,可別404了。

第035章 謹慎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072章 巧破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033章 曬鹽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035章 謹慎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173章 案首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675章 宣傳戰第231章 當家難第186章 大買賣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四卷總結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198章 解元!第240章 緝私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628章 大赦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88章 印花稅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185章 去月港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625章 三本書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028章 初陣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043章 筆架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推一本朋友的書第625章 三本書第673章 定草原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79章 亡於洪武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25章 分產令第463章 紅丸第531章 歌舞團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77章 三江感言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160章 掀桌子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
第035章 謹慎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072章 巧破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033章 曬鹽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035章 謹慎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173章 案首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675章 宣傳戰第231章 當家難第186章 大買賣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四卷總結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198章 解元!第240章 緝私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628章 大赦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88章 印花稅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185章 去月港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625章 三本書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028章 初陣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043章 筆架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推一本朋友的書第625章 三本書第673章 定草原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79章 亡於洪武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25章 分產令第463章 紅丸第531章 歌舞團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77章 三江感言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160章 掀桌子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