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案首

第173章 案首

等到離開了考院廣場,蘇澤這纔對林陳二人說道:“我入圍了。”

林清材露出豔羨的表情,陳朝源也一邊恭喜蘇澤一邊說道:“我僥倖上了副榜。”

這下子林清材更鬱悶了,不過陳朝源倒是沒有太過興奮。

副榜是遞補榜單,後面兩場考試也要參加。

但是進副榜就屬於小組比分落後,小組出線要看前面球隊表現了。

況且陳朝源在副榜上的名次也不靠前,被遞補的概率不大。

所以面對林清材的恭喜,陳朝源也有些意志闌珊,他也不是第一次上副榜了,深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

不過好歹也入了副榜,蘇澤恭喜了陳朝源之後,陳朝源說道:

“第二場縣試在明日卯時,汝霖兄快回去養精蓄銳。”

卯時就是凌晨五點,蘇澤疑惑的問道:“爲何這麼早?”

陳朝源嘆息說道:“還不是怕不中的士子鬧事,第二場也叫做晨試,中午之前就能考完。”

蘇澤也是無語了,由此可見大明朝的官府信用如何了。

固然有科舉考試競爭激烈,士子們都對考中的不服氣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確實科舉舞弊嚴重,縣中的讀書人不信任官府。

其實別說是縣試了,就連會試也是鬧過舞弊案的,比如著名的明初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衆說紛紜,於家書鋪裡也有常有印刷的《南北榜秘辛》的小冊子賣,這種地攤文學頗受歡迎,就是有可能被官府查禁,所以書鋪都是到了傍晚纔拿出來賣。

南北榜案是洪武年時候的事情,當時朱元璋以陳三省爲主考官,最後會試結果中進士的全部都是南方人。

這引起了北方士人的強烈反對,朱元璋親自審理案件,推翻了南榜的結果,欽點的進士全部都是北方人。

參與此案的主考官,同考官,監考官,陪考官全部獲罪,而上書檢舉的大臣也同樣獲罪,這場明初的科舉弊案,看似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其實還是留下了很大的後遺症。

南北方的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從南北榜案之後,朝廷就默認了南北士子的錄取比例。

後來南北相爭,反而給帝國的精英心中劃下了隔閡。

科場弊案的處理結果也是疑點重重,第一次北方一人不取確實是有舞弊,但是朱元璋親判又南方不取一人,其實還是他疑心南方士人在朝廷中勢力太大,所以提拔北方士人的平衡術。

也就是說原本的腐敗問題,最後用政治問題處理了。

這樣的處理結果,固然是平衡了當時的朝廷局勢,可是也加劇了普通讀書人對於科舉公正和嚴肅性的質疑。

皇帝親自判卷的會試結果都是這麼兒戲,後面的科舉考試又有什麼公正性可言呢?

後面幾朝更是科舉舞弊案件頻發,更是加重了普通讀書人的不滿,朝廷的公信力已經喪失,再怎麼做都是錯的。

這之後,主考官提攜同鄉,以鄉人抱團結黨的行爲越來越嚴重,這都是明初留下的禍根。

縣試就是沒有公信力,第二場考試都要在天亮前進場,蘇澤也是服了。

返回編輯部,蘇澤開始養精蓄銳。

雖然用了糊名、號牌登記制度,但是有心人已經打探到了第一場考試結果了。

登記考簿的書吏是人,縣衙本身就和篩子一樣,都不需要刻意打聽,消息就傳出去了。

就算是號稱鎖院的考院內,白知縣也知道了榜首的甲六是蘇澤了。

聽到是蘇澤,白知縣也是非常錯愕。

他本以爲蘇澤是答不出來提前交卷的,卻沒想到他答的這麼好。

一想到蘇澤當日在縣學的精妙破題,看來此子還真的有幾分急才。

再拿起考卷,看着內容,白知縣更是覺得欣賞,他將蘇澤的考卷謄抄下來,準備寄給幾個同年同道好好觀摩一下。

知府衙門後宅,方知府也知道了蘇澤是榜一的事情。

一般來說,第一場縣試的第一名,不出意外就是縣試第一。

縣試第一也叫做案首,府試的時候,縣試案首一般都能中試。

這也算是官場潛規則了,你縣試點的第一名,府試都考不過,那不是說明縣試中有水分嗎?

這不等於知府說知縣工作做的不好嗎?

方知府微微點頭,可惜要等到考試結束,才能看到蘇澤的卷子。

若是能考上秀才,也算是勉強合格了。

舉人可以慢慢考嘛,反正自己也身體康健,倒是也不着急。

“把這個消息送到小姐房裡去,別太刻意。”

貼身書童立刻會意。

當天晚上,方知府的晚餐多了幾道他喜歡的肉菜,飯後還多了一道甜湯。

而彭安又帶着滿滿一個大食盒,送到了蘇澤暫住的地方。

吃着食盒中的食物,蘇澤又看到香囊。

這位方大小姐的廚藝至少是Lv10水平,怎麼刺繡女工等級這麼低?

想到對方書法詩詞的造詣,看來是和女工八字不合?

第二天凌晨,林清材陪同兩人來到考院,這一次衛所哨兵的搜檢沒這麼嚴格了,還是按照上次的號牌,蘇澤坐進了甲六的考棚。

此時天還沒亮,書吏開始分發蠟燭。

第二場考試的內容是詔浩表判論,其實就是四種公文寫作。

縣試的要求很低,只要格式正確,內容上不做要求,主要就是考的公文格式。

因爲天還沒亮,這場考試又不是五經,大家考試內容都是一樣的,就由縣衙的禮房吏員宣讀考試內容。

內容也很簡單,這次考的是“浩”和“判”。

浩,也通誥。

這次縣試的題目,是《節止酒浩》。

內容很簡單,就是號召百姓珍惜糧食,少用糧食釀酒的朝廷政令。

這個文章算是送分題了,原因很簡單,這是有範文的。

《尚書,周書》中就有一篇《酒浩》,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也是所有讀書人必背的書目。

由此看來,白知縣在第二場考試算是放水了,按照周公的思想寫,套用現在的浩的格式就行了。

蘇澤莞爾一笑,這《酒浩》也是很有意思的。

《酒浩》是中國第一篇禁酒令,除此之外,歷史上一次經典的政治刺殺,也是通過《酒浩》來完成的。

北周權臣宇文護,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繼位初期的權臣。

北周武帝宇文邕爲了殺宇文護,就向宇文護說太后最近嗜酒,請宇文護入宮宣讀《酒浩》勸諫太后。

宇文護並不知道刺殺計劃,欣然入宮。還未等讀完,宇文邕用玉笏從後面打他,宇文護倒在地上。侍衛上前將宇文護殺死,一代權臣就這樣命喪皇宮。

你以爲的權術,《琅琊榜》以天下圍棋盤,人心爲棋子,天羅地網步步緊逼。

實際上的權術,騙進宮裡宰了。

而實際上,前者只見於小說家,後者纔是政治鬥爭常態。

康麻子除鰲拜也是這套方案,可見這套方案的實用性。

當然,這也是因爲鰲拜不讀書,從宇文護之後,秉政的權臣就很少獨自去後宮,就像是現代黑老大釣魚都要戴頭盔一樣。

蘇澤迅速寫完了《節止酒浩》,然後就是判了。

判,就是判詞。

不過這個題目考的也不是怎麼判案子,而是怎麼寫判決書。

這個格式也是蘇澤突擊訓練過的,案情也是很清楚明晰的,蘇澤迅速寫完了,然後改了錯別字謄抄到了考卷上。

這期間,白知縣也在蘇澤的考棚前轉了一圈,看到蘇澤字跡工整,寫的浩和判也都非常標準,心中也是很滿意。

九點不到,基本上大家都考完了,出了考院就迅速回家。

第二場的批改也很快,第二天就再次貼出紅榜,這次甲六依然在“中”字的中央,前十名的排名都沒有什麼變化。

不過意外的是團案外圈的幾個人被黜落了,也不知道他們是格式不對還是考卷出現了問題,陳朝源竟然遞補進入到了主榜中。

陳朝源欣喜若狂,第三場論考完就是最終名次了,自己還有機會!

彭安再次送來食盒,很快就到了最後一場考試。

最後一場考論,也就是策論。

不過明代的殿試之前都不重策論,所以題目都很簡單,算是走個形勢。

依然是考卷格式和避諱別出問題,基本上排名就定了。

有時候出題的縣令,也會出一些題目,來詢問年輕讀書人的看法。

但是按照明代的規定,不能考實務。

原因很簡單,你知縣是個什麼品級的官員,伱也配問策?

問策是我老朱家才能做的事情,你一個知縣就要問策了,以後還得了?難不成要攝政?

所以明代除了殿試的策論,其餘策論不能談論實事。

不過這種東西,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不談實事,那就談歷史好了。

白知縣的題目是《論定宋元倭亂策》。

好吧,現在抗倭不能寫,那就寫宋元的好了。

蘇澤提起筆,寫下一套四平八穩的平倭策。

大體上就是整頓海防這一套的,至於開放海禁這種東西,那屬於祖宗之法,是不能寫的。

本身就是鍵政文章,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可實施性。

比如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今年趙文華上的《條陳海防疏》。

文章自然是寫的極好的,但是內容是啥呢?

一守、二攻、三撫,三策並用,可以取勝。

這就是所謂的正確的廢話。

等到晚明那些大臣動不動就上什麼平遼策,基本上也都是這個套路,反正就是車軲轆話。

就看誰的文采好,誰的文章寫的好,能夠打動皇帝。

蘇澤寫的《平倭策》,也是這樣的正確的廢話。

白知縣巡視考場的時候,也在蘇澤的考棚外停留了一會兒。

蘇澤所寫的《平倭策》內容也是中平,但是文采倒是不錯,還引用了元代平倭的經驗,這已經讓白知縣非常滿意了。

南宋末年就已經有倭寇出沒東南海域了,到了元代愈演愈烈,明初倭寇非常猖獗,當年朱元璋處死大臣,最常用的罪名就是“通倭”。

明初之通倭,類似於漢代的“私藏甲冑”,反正說你有罪就有罪。

等到三場考完,蘇澤只覺得全身都累,縣試還是科舉考試中體力消耗最小的,看來身體不好還考不了科舉。

主榜和副榜總共就只有五十幾份卷子了,白知縣用了半天時間看完,拿出紅筆勾選了蘇澤的卷子。

點下來了案首,又定下了前二十名的次序。

禮房的吏員們拆開糊名,然後開始覈對謄抄的卷子和原來的卷子是不是一樣的。

白知縣也親自查看,這個步驟是怕謄抄錯了考試號,更怕胥吏從中作梗,將考號登記成別人的。

確定無誤之後,再由禮房拿來之前登記的《考用登記簿》,確認考號和考生的名字。

這自然又要覈對筆跡,防止出現代考替考的情況,等到一切忙完了之後,就由禮房書吏謄抄到紅紙上。

陳朝源運氣不錯,蘇澤以前也經常和他討論平倭的事情,他策論寫的不錯,進了五十人的縣試通過名單。

包括蘇澤在內五十人,就算是通過縣試考試了,他們的名字和信息會被統計,登記到《南平縣考簿》上,送到府衙之中。

縣試中除了案首有含金量,其他名次沒太大的意義,不過能通過縣試也是喜事,禮房的書吏幫書們躍躍欲試,接下來就是報喜了。

除了紅榜之外,每一個通過縣試的考生還有一份單獨的榜帖,這算是縣試合格的畢業證書。

案首的榜帖上夾一道紅僉,也就是一道紅紙裁成長條貼在榜帖中央,這叫做僉紅榜帖,是最有含金量的榜帖。

禮房衆人都看着這份僉紅榜帖,蘇澤可是縣裡的名人,產業多出手也大方,他今天中了案首,必然有紅封打賞。

禮房典史也知道手下的心思,縣試報喜也是禮房進項之一,不過這不是鄉試或者進士放榜,縣城裡給不起賞錢的讀書人也多。

禮房典史乾脆拿出竹籤,手下衆書吏開始抓鬮,一個幸運的幫書抽到了蘇澤的榜帖,喜滋滋的衝出去報喜去了。

紅榜張帖,南平縣燃起爆竹,蘇澤看到紅中正中的“蘇澤,長寧衛帖軍戶”。

【縣試奪魁,科舉技能+1000,Lv6,2205/3000】

蘇澤還想着怎麼科舉答題不漲經驗的,原來是放榜的時候漲啊。

舒坦了。

蘇澤原本對於案首的位置不在意,但是看來案首能多加經驗?

那府試案首,那就要爭上一爭了。

(本章完)

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034章 精製第667章 政治仗第072章 巧破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388章 印花稅第431章 蒸汽機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33章 曬鹽第416章 政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004章 龍王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435章 髒東西第79章 亡於洪武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025章 急救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38章 籌碼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646章 蘭州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030章 鬼市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491章 橡膠樹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022章 畝產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651章 新火槍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
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034章 精製第667章 政治仗第072章 巧破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388章 印花稅第431章 蒸汽機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33章 曬鹽第416章 政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004章 龍王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435章 髒東西第79章 亡於洪武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025章 急救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38章 籌碼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646章 蘭州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030章 鬼市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491章 橡膠樹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022章 畝產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651章 新火槍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