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

太保守了?

胡宗憲嚇了一跳,他要重新清淤整個淮北運河這個方案還保守?

只聽到蘇澤說道:“潘參贊,你來給胡部堂說說方案。”

潘季馴拿着一份厚厚的資料,搬到了胡宗憲的面前,接着說道:

“這是大都督府準備的方案。”

胡宗憲翻開厚厚的資料,他已經很久沒見過這麼厚的資料了。

在東南官場上,正在掀起一場反對“公文八股”的運動。

任何官場內部流轉的公文,用詞用句都必須要簡單明瞭,就事論事,去掉那些格式化的恭維和雲山霧繞的車軲轆話,每一份公文都必須要開宗明義,將所需要向下佈置的工作或者向上彙報的事情明確的寫出來。

不像是以前胡宗憲擔任浙直總督的時候,下屬送上來的公文大部分都是溜鬚拍馬的廢話,而他自己寫的公文也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斟酌,一邊要小心避諱大明朝積累下來的長長的避諱名冊。

這都是有教訓的,當年嘉靖剛繼位的時候有一名大臣,就是在寫給皇帝的奏章中,不小心寫了成祖的名諱。

剛剛繼位的嘉靖就借題發揮,重重的處罰了拿名大臣,並且將他驅逐出朝堂。

胡宗憲當年在浙江抗倭,做官做事都小心翼翼,唯恐被抓到把柄。

現在東南官場沒有避諱,甚至有的官員故意在公文中避諱蘇澤的名字,而被蘇澤批評,反對任何形式的避諱。

這也是爲什麼胡宗憲投了東南之後,感覺非常輕鬆的原因。

思緒拉回到資料上,雖然潘季馴拿過來的資料很厚,但也和東南的其他公文一樣,開宗明義的將資料的主要內容列了出來。

“黃河改道!”

胡宗憲徹底愣住了。

蘇澤說道:“淮北漕運的問題,來源於黃河奪泗水入淮河,泗水又入淮河,導致整個淮北河沙淤積,水位上漲淤塞漕運。”

“而且因爲黃河經常氾濫,讓氾濫的黃沙侵蝕淮北平原,導致這裡的大好土地無法耕種。”

“所以要解決淮北漕運問題,光靠着清淤是治標不治本的,若是能夠讓黃河改道,重新從泰山之陰入海,那淮北大片的平原就會變成糧倉,而不是泥沙淤積的黃泛區。”

胡宗憲聽完了蘇澤的計劃,卻沒有立刻附和蘇澤的計劃,而是擔憂的說道:

“大都督這個計劃,不就是前元脫脫的計劃嗎?前元曾經動員百萬民夫重修黃河,最後依然沒有修成功,還聚集流民,讓明太祖乘勢而起,滅了前元。”

蘇澤說道:“前元覆滅,乃是前元暴行殘虐百姓,和黃河何干。”

“再說了,運河水道的淤塞,不也是當年前元自己作孽嗎?至今河南、淮北飽受黃河氾濫的百姓,至今還因爲前元造的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胡宗憲嘆了口氣,贊同了蘇澤的說法。

潘季馴問道:“大都督說的,是當年前元攻打南宋,元軍攻歸德府的時候,在歸德府西北決河,河水奪濉水入泗。稍後元軍又在開封市北決河,河水奪渦水入淮。最後導致黃河奪泗水入淮河的那次?”

胡宗憲點頭說道:“黃河四次改道,前兩次雖然河道有所變動,但是依然都入渤海。”

“可第三次宋朝爲了爲抵禦金兵南下,東京守將杜充在滑州人爲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改疲乏,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黃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黃海。”

“還有第四次就是元軍故意掘開河堤,加劇了淮北黃泛,最後導致大運河多次淤塞。”

蘇澤點點頭,宋元這對臥龍鳳雛,都想要利用崩騰的黃河達成自己的目的,結果是大自然根本不管你是什麼皇帝,最後都吞下了苦果。

大宋因爲沒有燕雲十六州,想要通過引導黃河抵擋北方的遼國,阻止了三次改易黃河的工程,也就是“三次回河”。

三次回河沒能擋住大遼,大遼就被金給亡了,金軍南下,宋朝掘開黃河,導致了第三次黃河改道,從此黃河不再從山東入渤海,而是從淮河入黃海。

洪水氾濫,民不聊生,瘟疫蔓延,饑荒和瘟疫再一次讓黃河沿岸的死亡人口劇增。

而繁華的江淮地區,也慘死在黃河決堤的洪水之下。曾經歌舞昇平的地方,卻變成了人間地獄。

此後數十年間,“或決或塞,遷徙無定”。

等到金國接手了這個爛攤子,金國爲了治河更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背上了嚴重的財政負擔。

而黃河改道導致的頻繁水災更是讓沿途的金國農業受到毀滅性打擊。

等到了元朝也用黃河對付金國,造成了第四次黃河改道之後,黃河奪淮入海的大勢已成,再也無法挽回。

而元朝定都在大都,也極度依靠大運河向北方運送糧食。

元丞相脫脫爲了治理黃河,徵召了百萬民夫,最後搞出了滅亡元朝的紅巾軍。

胡宗憲之所以遲疑,就是因爲宋這個教訓。

因爲超出百姓負荷的超級工程覆滅的朝代,還有大運河的締造者,隋煬帝楊廣。

再往前說,二世而亡的秦朝,其滅亡原因也因爲多個同時開工的超級工程。

所以在元亡之後,大明雖然也看到了黃河從淮河入海的巨大弊端,但是依然不願因組織大工程修黃河,也就是做些修修補補的清淤工程。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張居正時期由潘季馴主持的黃河工程,其實也就是個修補清淤的工程,並沒有改變黃河經常氾濫的格局。

最後還是在清咸豐五年,黃河在河南蘭陽北岸銅瓦廂決口。

黃水先流向西北,後折轉東北,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

最後還是靠着黃河自己的力量,重新回到了從渤海入海,這才解決了淮河長期黃泛的問題。

蘇澤指着地圖說道:“倒不是要太多的民力,用山東的西漢故道,將黃河引入大野澤,再將大野澤連同大清河,黃河就可以改道入渤海了。”

蘇澤又說道:“只要能分開黃河和泗水,那淮河就不容易氾濫,淮河中的含沙量也會降低很多,這時候再清理漕運,那就是事半功倍了!”

在場的潘季馴也隨之激動起來。

這份計劃是蘇澤親自擬定的,但是很多細節都是潘季馴完善的。

治理黃河,可以說是所有水利官員的最高夢想。

對於胡宗憲來說,和治理黃河的功績相比,區區治理錢塘江塘災根本算不上什麼。

而且蘇澤的目標不僅僅是疏通黃河,而是要讓黃河改道!蘇澤要治理的是黃河,而不是京杭運河!

蘇澤很清楚,在鐵路出現之後,運河的重要性會降低。

而淮北這大片的平原,如果沒有黃河氾濫的困擾,就會變成沃野千里的大糧倉!

與其治理運河,不如直接治黃!

胡宗憲緊接着冷靜下來,他擡起頭看向蘇澤問道:“大都督,你要改道黃河,可是如今山東可還在明廷的控制下啊?”

胡宗憲擡起頭看向蘇澤,難道東南已經準備攻打山東了?

山東是京畿的屏障,如果蘇澤真的攻打山東,那京師的皇帝還能睡得穩嗎?

蘇澤笑着說道:“這當然是長期的計劃,而且要改道黃河,還需要在河南等黃河中游入手。”

“大都督府現在的計劃,還是先做水文勘測,分流泗水的泥沙。”

胡宗憲這才鬆了一口氣,他擔心蘇澤太年輕,軍事上和民政上都操之過急,犯下隋煬帝那樣的錯誤,總想要將幾代才能完成的事情放在一代來做。

不僅僅是胡宗憲,潘季馴也勸說過蘇澤,改道黃河的難度實在太大。

不過蘇澤心裡也知道,但是這種大型工程往往是越早做越容易。

剛剛鼎革的國初時期,人力動員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是最低的,這時候官員也相對清廉,百姓也願意聽從官府的命令,物價也會比較低。

等到時間久了,利益板結,管理成本和用工成本也會指數倍上漲,那時候再想要做就難辦了。

就比如宋朝的燕雲十六州問題沒有解決,北方防線始終不得安寧,最終也亡於北方遊牧民族之手。

相信子孫的智慧,最後子孫又相信子孫的智慧,事情就徹底辦不成了。

蘇澤當然也想要儘快結束國內的戰鬥,可如今東南實在是擴張不動了。

林默珺的第一旅要維持龐大的海疆,不僅僅要維護東南沿海安全,還要控制天津、登州等北方港口,除此之外還要負責向大員島、瓊州島組織移民,這點艦船雖然看起來數量不少,可是灑在茫茫大海上不過就是滄海一粟。

此外戚繼光已經到了廣西,正在籌備徵兵攻打安南的事情,這同樣要求第一旅的艦船護送登陸船。

可是水師這個東西,不是大規模徵兵就能爆出來的。

福州水師學堂的培育體系已經很完備了,可就算是這樣訓練海上軍官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除了軍官之外,水手的缺口也很大。

蘇澤準備在廣州建立一座水兵學堂,專門培養水手,用來填補越來越大的水師缺口。

要知道第二旅如今總共也才五千人,能夠使用的戰船也才二百艘,這其中能在外海作戰的遠洋帆船總共纔不到三十艘。

而此時歐洲的海上強國,光是一支遠洋艦隊就不止這個數字。

水師建設可以說是任重道遠。

除了水師,陸軍也缺額的厲害。

林良珺的第二旅如今在攻略江西,江西這些府縣攻打起來沒什麼難度,但是江西周圍山區的那些土匪,還有一段治安戰要打,林良珺三天兩頭給蘇澤寫信,抱怨人手不足。

林德陽的第三旅已經進入武昌,和漢陽的張居正所部明軍開始長期對峙,接下來還要騰出手去滲透湖南地區,林德陽也多次向蘇澤寫信抱怨人手不足。

俞諮皋的第四旅還在廣西忙着剿匪平亂,還要分兵壓迫韶關的明軍,俞諮皋已經多次寫信向蘇澤抱怨,新成立的第六旅要從他的第四旅抽軍官骨幹,他們第四旅都快要被戚繼光吸乾了。

可偏偏戚繼光和俞諮皋的父親俞大猷平輩,而且第四旅原本就是戚家軍整編而來的,聽說戚繼光要成立第六旅,不少軍官都主動打了申請要轉過去。

俞諮皋只能偷偷的向蘇澤抱怨,不敢當面和戚繼光說。

陳璘的第五旅是唯一沒有向蘇澤要人的,但是蘇澤知道陳璘的壓力一點不小。

要在淮北剿匪,還需要面對山東的明軍壓力。

高拱在京師訓練新軍,所用的操典都是抄的東南這邊的。

這也不是蘇澤不想保密,步兵操典這東西說白了也沒什麼複雜的,不過是列陣齊步走之類的東西,火槍輪射也沒什麼複雜的秘笈,進入近代之後,火槍手的訓練樸實無華,只有四個字——“唯手熟爾”。

紀律嚴明,能夠聽從指揮官指令的士兵,再砸進去足夠的訓練彈丸、火藥,火槍兵的訓練沒有什麼捷徑,就是花時間和花錢。

明廷還佔據北方,招募合格的兵員不難,只要給足了待遇,還是有不少人願意入伍的。

火槍製造的工藝也不難,在高拱的日夜督導下,步槍工坊生產的第一批鳥銃已經合格。

雖然比不上東南新軍已經安裝了彈簧扣發的燧發槍,但是性能也算是過關,炸膛的概率小了很多。

高拱在京師組建了三個鎮的明廷新軍,每一個鎮兵額五千,全都是高拱親自提拔的年輕武將擔任主官,職位爲鎮統制官。

鎮下設五個一千人的協,協長就是明軍的千戶。

協下再設標營,標營長由明軍百戶出任。

標營下再設隊,隊長就是明軍中最低級的軍官了。

三個鎮的軍官都是在國子監京師武備學堂進修過的,士兵也是儘量招募的能讀寫的良家子弟。

這三個鎮都是火槍手,再加上少量混編的騎兵。

高拱也想要造炮,但是鑄炮和製造鳥銃不同,涉及的鍊鐵、冶金、鍛造各方面的技術,明廷炮廠製造的火炮要麼太笨重,只能安裝在城牆上被動防禦。

要麼太容易炸膛,士兵都拒絕使用。

迫不得已,高拱只能讓沿海地區的官員想辦法和西洋商人接觸,購買他們的火炮。

如今明廷三鎮新軍都在濟南府,明廷新軍雖然沒有炮兵,但是因爲人數多,也對徐州的第五旅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此時第五旅的一支小隊中,木下藤吉郎一臉蛋疼的看着戰友李舜臣。

“李君,我們是不是走錯路了?”

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34章 爭陝西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11章 沖繩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061章 淨海王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494章 爹的事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388章 印花稅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550章 授權第623章 教亂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072章 巧破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010章 趕海第251章 發鈔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600章 三三制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617章 打老虎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163章 吃絕戶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033章 曬鹽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193章 將鑄新錢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70章 縣試前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351章 《治安疏》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566章 睢陽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592章 曼陀羅花
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34章 爭陝西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11章 沖繩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061章 淨海王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494章 爹的事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388章 印花稅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550章 授權第623章 教亂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072章 巧破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010章 趕海第251章 發鈔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600章 三三制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617章 打老虎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163章 吃絕戶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033章 曬鹽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193章 將鑄新錢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70章 縣試前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351章 《治安疏》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566章 睢陽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592章 曼陀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