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

定國公徐文壁,在大明的一衆勳貴中,算是相對靠譜的一個了。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他就是萬曆朝的班首重臣,主要工作是幫着萬曆代祭山川日月列祖列宗,整日在這些陵廟之間忙碌着。

祭祀本來就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徐文壁在萬曆年當了那麼多年大祭司也沒出過差錯,在勳貴中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如今的定國公徐文壁,雖然不是明廷的大祭司,但是已經勳貴中資歷靠前的了。

成國公朱希忠本來是勳貴第一,是徐文壁父親老定國公一輩的人物,也帶過兵打過仗。

但是朱希忠在追隨上皇西狩的時候,太原兵變的時候被憤怒的士兵們打死了。

朱希忠一死,老一輩的勳貴基本上都站錯隊伍跟着上皇,死的死散的散。

年輕一代的勳貴中,也就只有徐文壁還算是能用的。

徐文壁在“勸說”上皇迴鑾京師中立下了功勞,也得到了隆慶皇帝的信任。

三十多歲的徐文壁掛帥出征,自然是志得意滿,不過這位新軍大臣的水平,其實也就是一般般。

徐文壁之前的兩個職位,紅盔將軍是負責內廷禁衛的禁衛統領,紅盔將軍是佈置在皇帝身邊的最後精銳,一般都是勳貴子弟擔任,身穿紅色盔甲,所以叫做紅盔軍。

到了明代中後期,紅盔軍已經是內廷儀仗禮儀軍隊了,根本沒有作戰能力。

護送上皇西狩的前半段,大軍都是成國公朱希忠帶領的。

等到太原兵變之後,大部分的禁軍都留在太原或者返回了京師,上皇只帶着部分親信逃往西安,這時候徐文壁纔開始真正的統領軍隊。

徐文壁的優點就是中規中矩,如果將他認爲是軍事上的奇才,那也未免太高看他了。

除此之外,徐文壁勳貴子弟的作風也很明顯。

比如輕縱家奴,包庇手下,作風奢靡,喜歡排場。

這些若是安定的時候,倒是也不要緊,這樣的勳貴已經算是勳貴中的乖寶寶了,大部分勳貴,比如徐文壁的親戚,魏國公徐鵬舉那樣的貨色,讓他們統領大軍鐵定要吃空餉貪出兵變來。

只可惜現在是戰時,山東戰場馬上就能驗證這位定國公的成色了。

在徐文壁進入山東以後,他並沒有加快速度趕往前線,卻一路上走走停停,接受山東官員的迎接款待。

就這樣徐文壁走走停停,半月纔到了山東前線。

王本固帶領三鎮軍官拜見徐文壁,徐文壁卻將其他中層軍官全部攔在了門外,只見了王本固和新軍三鎮的主官。

對於徐文壁倨傲的態度,三鎮新軍的中低級軍官都非常不滿。

要知道王本固雖然是文官,一向用軍紀統兵,對待中高級軍官不假顏色。

但是平日裡也會去軍營巡視,拉攏低層的軍官。

徐文壁作爲新任主將,竟然第一次軍議連中下層軍官都不見,這種倨傲的態度實在讓人寒心。

王本固和三鎮的統制官出來,臉色都非常的難看。

衆將領圍上去,王本固只是重新擠出笑容說道:“徐統領讓大家各司其職,做好大戰準備。”

可是衆人圍上去詢問要如何作戰。

王本固立刻板起臉訓斥,只是讓軍中備戰。

第一鎮第二協的協長李如鬆,是李成樑的兒子。

等到他返回營帳,見到了從京師趕回來的李如彘。

“爹怎麼說?”

李如彘連忙將李成樑的話一五一十的傳達,李如鬆在李如彘的伺候下解下盔甲說道:

“徐文壁不足爲慮,爹說的沒錯,只要將王本固擠走,我們就可以掌控三鎮精銳了。”

李如鬆雖然年輕,但是靠着李成樑的人脈,他在三鎮中相當吃得開。

三鎮統制官都是李成樑的老下屬和學生,中低層軍官也都是在京師武備學校中聽過李成樑的課的,加上李如鬆在軍中拉攏人心,這些中低層軍官很快聚集在他身邊。

王本固回到自己的軍營裡,心中也非常憤懣。

剛剛徐文壁召集他們開會,總共就說了一件事。

朝廷要求三鎮新軍出動,攻打東南取得一定的戰果。

王本固連忙詢問徐文壁,到底要怎麼打,要打成什麼樣規模,後勤補給給多少,賞錢多少這些具體問題的時候。

徐文壁又擺出他新軍大臣的官威,完全不管這些具體細節,只是傳達朝廷的命令。

接着徐文壁又擺出一副威嚴的樣子,要求三鎮必須儘快出兵取得戰果,要不然他這個新軍大臣也保不住衆人的職位了。

王本固和三鎮的主官面面相覷,還想要繼續追問,徐文壁就宣佈散會了。

回到營帳中王本固越想越氣,徐文壁這個新軍大臣等於是甩手掌櫃,一概不問,一上任就對着衆人來一個下馬威。

身爲文官,王本固對這一套可是太熟悉不過了。

上頭交辦一件事情,不具體制定辦事的流程,也不給經費,就是讓你做。

這事情只要是做成了,那自然是上官的功勞。

若是事情做不成,那也不是上官的責任。

徐文壁這個新上任的新軍大臣,纔到山東就給王本固玩這一套?

作戰?拿什麼作戰?敵情不清楚,到底攻打哪裡也不確定,糧草供應還沒跟上,拿什麼和東南打?

王本固冷笑一聲,既然徐文壁要這麼玩,那他也是下有對策。

既然自己已經不是這支軍隊的主將了,你上面耍無賴,那下面就擺爛好了。

王本固乾脆向徐文壁使用了文官最擅長的技能——躺平。

無論徐文壁怎麼詢問,王本固都說對東南的行動正在籌劃中,一會兒藉口軍心不振,一會兒藉口糧草不齊,一會兒藉口說軍中疫病橫行,反正就是在邊境一動不動,始終不向南推進半步。

而知道了內情的李如鬆大喜,本來李如鬆還打算想辦法挑撥徐文壁和王本固的關係,卻沒想到自己還沒出手,兩人就鬥成了這個樣子?

李如鬆立刻串聯三鎮新軍的中低層軍官,也跟着配合王本固玩起了拖延戰術。

就這樣,十月初徐文壁到任,十月下旬三鎮明廷新軍依然寸步未進,明廷再次坐不住了。

皇帝親自派遣太監到軍中,向徐文壁詢問爲什麼還沒進軍,這下子徐文壁也繃不住了。

徐文壁從繁華的濟州城中前往軍營,再次召開王本固等高層開會。 這一次徐文壁的態度就不是倨傲了,而是一副興師問罪的態度。

“本部堂早已經敦促爾等進軍,爲何拖延至今?”

徐文壁穿上祖傳的鎧甲,身邊都是足甲的紅盔護衛,聲勢上倒是非常唬人。

可是王本部和三鎮統制官也不吃他這一套,王本固說道:

“軍心未齊,戰略未定,如何進軍還要請徐部堂示下。”

王本固性格剛直,自然也不慣着徐文壁,直接說道。

徐文壁惱怒的看着王本固,王本固又看回去,氣氛更加僵了。

徐文壁一拍桌案說道:“還不是爾等畏戰!我要向朝廷參奏你!”

王本固更怒了,自己帶兵好歹是矜矜業業,徐文壁到任山東之後,不顧大軍在前線,直接躲在濟州城內,連軍營都不巡視。

王本固乾脆也將自己的統制官印扔在地上說道:

“不用徐部堂彈劾,本官自會辭官!辭官之前本官也會將徐部堂到任山東的所作所爲公之於衆!”

王本固也是驢脾氣上來了。

原本山東三巨頭,山東巡撫韓楫和山東總督陳以勤,都被朝廷撤職,派來徐文壁統兵作戰,是朝廷要統一軍政命令,儘快讓新軍出征。

在這種時候,王本固和徐文壁起了衝突,明廷肯定是支持徐文壁不會支持自己的。

王本固乾脆也不想着上奏彈劾徐文壁了,而是準備直接向報紙投稿,將徐文壁所作所爲公之於衆。

自從高拱開始新務之後,北方除了《皇明新報》之外,也出現了很多公辦和私人辦的報紙。

王本固隨着胡宗憲打過倭寇,眼看着大明一日一日的爛下去。

王本固反正準備辭官了,自然也不介意撕破臉,他將徐文壁到任後的所作所爲投到報紙上,抨擊徐文壁不懂軍事胡亂指揮,只管個人享樂不管新軍將士死活。

王本固掛印而去,徐文壁這下子被朝廷催的坐不住了,他只好再次召集新軍協以上的軍官開會,商議如何進軍。

李如鬆坐在軍官中,第一次見到這位新到任的新軍大臣。

徐文壁還是穿着那副銀色盔甲,李如鬆卻頗爲不屑,這種盔甲看似威猛,實際上在戰場上毫無用處,反而是敵方的標靶。

明廷的新軍也是新軍,不得不說李成樑也是個有能力的。

在痛心研究了東南新軍的火器之後,李成樑在京師武備學堂的課程中已經明確的指出,在火器時代厚重的鎧甲已經毫無用處。

並不是說鎧甲已經擋不住火槍了,如今東南最先的火槍,依然會被重甲擋住。

但是笨重的重甲步兵,根本沒辦法和機動性強的東南火槍方陣作戰,更不要說對方還有炮了。

在火炮面前,重甲步兵就是活靶子。

那騎兵呢?

遼陽鐵騎的戰敗,已經說明了結果。

所以明廷新軍幾乎是照搬了東南的軍制,以火槍手爲主體,配合一部分火炮部隊。

不過李成樑也是研究出一種新的兵種,這是以擅長騎馬射箭的九邊精銳騎兵爲基礎,組建的一支使用短銃火槍的騎兵部隊。

這支騎兵被命名爲翼騎兵,專門負責偵查和突擊,只不過這種騎兵用的短銃造價高昂,三鎮也只有兩個協翼騎兵。

李如鬆所在的第一鎮第二協,就是一支翼騎兵的部隊。

徐文壁穿着這套銀色鎧甲,就知道他根本不懂新軍作戰,明廷竟然派遣這種人來擔任一軍統帥,簡直就是兒戲。

和李如鬆一樣,很多協長在親眼見過徐文壁之後,也堅定了要保存自身實力的想法。

和徐文壁對比之下,王本固都算是知兵的了。

徐文壁也知道這時候不能再拖了,他只能親自宣佈自己的進軍計劃。

等到徐文壁宣佈了自己的計劃之後,衆將士鴉雀無聲。

“怎麼,本部堂的計劃怎麼樣?”

李如鬆用看傻瓜的目光看着徐文壁,這傢伙果然是草包啊,竟然想出如此“睿智”的計劃。

徐文壁的計劃不是沿着運河攻打沛縣,也不是從泗水南下攻打徐州城,而是兩路並進,分兵攻打這兩座城市!

李如鬆看着自己的長官,第一鎮統制官孫亭芝硬着頭皮說道:

“徐部堂,萬萬不可啊。”

“東南賊精銳,又擅守城,我軍合兵一處尚且還有勝算,若是分兵被各個擊破,那可就是大敗了!”

有了起了頭,其餘諸將自然也跟着附合,一時之間整個議事堂都是反對的聲音。

徐文壁皺起眉頭,自己好不容易想起來的戰略,竟然遭到衆將反對,他不悅的說道:

“我看爾等就是畏懼東南賊,不肯出戰!”

徐文壁直接拂袖而去,留着議事堂中衆將面面相覷,也只能各自散去。

第一鎮統制官孫亭芝返回自己的軍營,忽然聽到手下李如鬆求見。

孫亭芝原來是宣府的一名千戶,也是被李成樑提拔推薦才成爲第一鎮統制官,對於李成樑非常尊重。

他雖然不算是李成樑最嫡系的遼西圈子,但一直都對李如鬆非常照顧。

“少將軍。”

雖然孫亭芝是李如鬆的上司,但是他稱呼李成樑爲老將軍,自然稱呼李如鬆爲少將軍。

“統制,咱們三鎮新軍再被徐文壁那個草包折騰下去,怕是要精銳盡喪了!”

李如鬆清楚孫亭芝是武將,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

“哎!可是朝廷軍令。”

李如鬆說道:“我有一計,統制您看如何?”

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625章 三本書第251章 發鈔第444章 陽謀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002章 家廟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032章 精鹽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00章 三三制第170章 縣試前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70章 縣試前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495章 陽謀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251章 發鈔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83章 練銃兵第667章 政治仗第388章 印花稅第281章 講武堂第79章 亡於洪武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72章 巧破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595章 重注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049章 縣衙第322章 震驚!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482章 缺官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027章 鴛鴦陣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010章 趕海第160章 掀桌子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
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625章 三本書第251章 發鈔第444章 陽謀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002章 家廟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032章 精鹽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00章 三三制第170章 縣試前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70章 縣試前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495章 陽謀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251章 發鈔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83章 練銃兵第667章 政治仗第388章 印花稅第281章 講武堂第79章 亡於洪武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72章 巧破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595章 重注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049章 縣衙第322章 震驚!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482章 缺官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027章 鴛鴦陣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010章 趕海第160章 掀桌子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