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

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

蘇澤送走了汪道昆這個特殊的客人。

汪道昆沒有在南平縣亮明身份,而是立刻離開了南平縣,然後展開儀仗去了隔壁汀州府。

汪督學的心情似乎不錯,在汀州府沒有罷黜任何一位生員,就返回了福州府城去準備鄉試去了。

時間來到了嘉靖三十四年的五月份。

那些沒有被汪道昆巡視的府縣學子暗暗慶幸,也有如同黃時行這樣遺憾了,少了一個出風頭的機會。

張思敬寫給汪道昆的信石沉大海,不過張思敬依然在“陋室亭”和書院學子和府學學子們聚會,暢談實事,一談到奸黨誤國,就嗚呼哀哉的大罵奸臣。

特別是已經高升的方望海,更是被斥責爲時奸,張思敬雖然沒有公開說過方望海的壞話,但是那些阿諛奉承的生員們反而稱讚他,說是君子之風,不肯攻擊同年。

朝廷新任命的延平知府遲遲沒有到任,府縣兩級衙門微妙的維持着平衡,維持一個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蘇澤又遣人去了武夷山的茶園,讓他們繼續製作紅茶,並且向願意製作紅茶的茶園主人收茶。

今年的天氣實在是不太好,很多茶葉來不及晾曬,既然蘇澤的茶園收茶,又能省去運去山下城鎮人力,製造紅茶的茶園也逐漸多了起來。

不過今年的產茶季節也快要過去,天氣逐漸熱了起來,春季也快要過去了,接下來的茶樹長的嫩葉就不能繼續掐了。

蘇澤又將一座從蔡家買下來的店鋪變成了灌裝的工坊,他從縣城訂購的木匣子和陶瓷茶罐運送到這裡,然後灌裝入紅茶密封好,再讓人送到長寧衛運輸到月港販賣。

蘇澤不得不感慨,茶葉貿易果然是暴利中的暴利,光是這麼一座茶園加上零星收購的紅茶,就爲自己賺到了六百兩銀子,要知道這筆銀子都能購買二十門佛郎機炮了,換成鳥銃那就是近六百杆。

不過顯然整個葡萄牙人在遠東也沒有這麼多的槍炮,迪奧戈這個遠東總代表立刻表示,要立刻派船去馬六甲,訂購更多的鳥銃過來。

不過這也暴露了一個信息,那就是葡萄牙人在馬六甲已經建立了鑄造廠製造槍炮。

果然從皮埃爾神父的口中,葡萄牙人早就已經在馬六甲招募華人工匠造炮,但是很長時間鑄炮廠製造的炮都不過關,只有鳥銃勉強能用。

前幾年果阿的遠東總督撤換了槍炮總監,這幾年馬六甲的火神槍才逐漸堪用了起來。

不過目前還多是倭國人在訂購,葡萄牙人一直沒能打開大明市場。

原來是坑貨,也難怪這個迪奧戈這麼輕易的答應下來的。

蘇澤又連忙給林默珺寫信,買炮的時候一定要讓這些葡萄牙人親自試炮,千萬不能讓自己人去試炮,要是炸膛的更千萬不能付錢。

五月初四,端陽節前一天,蘇澤從街上買了一壺雄黃酒,返回《拍案驚奇》的編輯部。

明時,端午節已經是非常隆重的節日了,喝雄黃酒,吃糉子,賽龍舟這些風俗都已經形成,讀書人還會結伴出城登高,向屈原祈求考試順利。

林清材返回宗族過節去了,陳朝源帶來了糉子,蘇澤將雄黃酒分給他,約着明日出城登高。

“對了,汝霖兄有你的兩封信,已經放在你桌子上了。”

蘇澤點點頭,端午節只有一日假期,他也不準備回長寧衛過節了,約着幾個縣學同學登高慶祝,然後趁着假期看一看自家的產業,攢點假期等到五月中旬末再回長寧衛。

回到屋子裡,蘇澤看到書桌上的兩封信。

第一封信的字比較張揚,蘇澤一看就是林默珺寄來的。

如今兩人通訊非常的頻繁,每隔幾日就會互通來信,上一次來信還是五月一日的時候。

蘇澤自然也很樂意和林默珺通訊,他可以通過這種辦法瞭解長寧衛的動態,還可以和林默珺切磋兵法。

拆開信封,裡面是兩張信紙,張開一看,原來是俞大猷又來信了。

今天的日期是五月初四,而俞大猷的這封信是四月初九寫的,也就是一個月前寫的。

這位大明未來的軍神,似乎將林家當做了樹洞,信中的用詞也越來越隨意。

原來俞大猷又吃了敗仗,他再一次被貶官了。

蘇澤不禁感慨,這麼打下去怕是俞大猷連世襲的百戶職位都要賠進去了。

很快看完了信,蘇澤也是非常無語,只能感慨俞大猷就算是韓信再世,怕是也要吃敗仗,大明朝實在是太拉胯了。

這一次兵敗發生在漕徑,聽這個名字也知道,這是個漕運的通道,屬於兵家必爭之地。

俞大猷的本部兵馬受損嚴重,張經就將一部分廣西狼兵撥給了他。

所謂的狼兵,就是隸屬於廣西的壯族、瑤族土司的私兵,他們被大明朝廷僱傭出來作戰。

這些狼兵野性難馴,而且樣貌和中原人也有區別,還喜歡配搭古怪的面具,赤膊上身露出紋身,所以一開始倭寇對狼兵非常的忌憚。

但是在俞大猷的來信中,卻將這些狼兵給噴的一無是處。

不聽從軍紀,只知道求賞錢,在俞大猷看來這根本不是什麼精銳,反而是一羣紙老虎。

還是那種對外虛張聲勢,對內兇狠殘暴的那種。

俞大猷本來不準備帶領這些狼兵出戰的,但是張經如今處境非常的差,就連清流的御史都開始上書彈劾他了,他急需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於是多次寫信要求俞大猷帶領狼兵出戰。

俞大猷迫於無奈,只能帶領兩千狼兵出漕徑,準備進攻盤踞在川沙、拓林的倭寇。

一開始俞大猷確實獲得了一些小勝利,這些狼兵的將領就飄了,因爲張經在出站前開出的高額賞錢,紛紛要求追擊倭寇。

俞大猷本來是想要穩紮穩打的,但是被這些狼兵催促着,帶兵出漕徑,卻中了倭寇聯軍的埋伏。

這一戰狼兵戰死千人,俞大猷僅僅帶領本部兵馬殺出了重圍。

而剩餘的狼兵也不歸軍了,乾脆也做起了倭寇開始劫掠浙江百姓。

信看到這裡,蘇澤只能嘆息一聲,對於軍隊來說,紀律性遠遠超過個人的血性。

在進入火器時代之後,紀律性就是戰鬥力,這也是全職軍人誕生的溫牀。

訓練有素的老兵,比年輕悍勇的新兵在戰場上更有殺傷力,職業化的軍人也推動了軍事科技和軍事學說的進步,這纔有了十六十七世紀軍事學說的飛躍發展。

蘇澤引以爲戒,在筆記上記下“將沒有訓練的士兵送上戰場就是謀殺”。

不過算算日子,大明反攻的日子也快到了。

張經已經再也輸不起了,肯定會盡快組織一場大戰來證明自己。

這也是爲什麼俞大猷屢次戰敗,但是依然沒有撤職,還讓他繼續帶兵的原因。

就算是浙江巡撫胡宗憲,此時也不能繼續和張經拖後腿了。

如果浙江的局勢繼續糜爛下去,那無論是清流還是嚴黨,都沒有好果子吃了。

另外一封信自然是林默珺的,林默珺寄來的是福建被倭把總司的最新消息。

果然和蘇澤之前所預料的,福建的平衡很快被打破了。

上月二十日,兩廣總督鮑象賢下令,廣東備倭把總司汪柏督軍討伐廣東海上的海盜。

這一次廣東海備倭把總司出了死力,還花重金僱傭了停靠在澳門的葡萄牙人助戰。

此戰殺死廣東地區的倭寇頭領徐銓等一千二百餘人,招撫三百五十餘人,海疆稍靖。

受到了廣東同僚的鼓勵,福建的被倭把總司也坐不住了,下令各衛所備戰,也要驅逐縱橫在福建海上的“鹿大王”。

接到了消息之後,林默珺立刻按照蘇澤的吩咐,將蜈丸號藏入船塢,疏散東奧島港口附近的移民,偃旗息鼓消停了下來。

可是接下來的進展,就是林默珺看不懂的了。

因爲林默珺不再假扮鹿大王巡視海疆,出海巡航的沿海衛所船隻也多了起來,很快就有五個衛所上報,自己作戰驅逐了鹿大王。

林默珺:??

這些日子林默珺雖然不再扮演鹿大王,但是也會“偶爾”駕駛衛所的戰船“路過”東奧島,可沒見過任何一艘大明的戰艦敢於靠近東奧島的。

怎麼就驅逐鹿大王了?

最誇張的還是福州府的定海守禦千戶所,這幫蟲豸據說從月港買了一條倭船拖回了福州府碼頭,說是自己擊沉了倭寇的旗艦,鹿大王帶領部衆逃遁回倭國了。

靠着一艘破船,幾面倭寇的旗幟,幾把破爛倭刀,福建都司衙門和備倭把總司竟然爲定海衛請功,上報兵部福建海上也大捷,擊潰了鹿大王。

蘇澤看到這個結果更是無語,自己還是高估了福建這些沿海衛所的道德底線。

不過這倒是也省了事情,看樣子這些衛所也沒有膽子登上東奧島,查看“鹿大王”到底有沒有撤走。

只不過保護費的生意做不成了。

不過福建沿海衛所如此不計代價的捏造軍功,而兩廣也突然發力,還僱傭葡萄牙人作戰平倭,這都讓蘇澤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

倭亂最嚴重的,就是江南、浙江、福建和廣東。

如今福建和廣東都取得戰果,消滅了海上的倭寇。

那朝廷投入最多,調入軍將士兵最多,花費銀兩最多的江南浙江地區,爲什麼一點功都沒有立,反而吃了敗仗呢?

好深的算計!

果然張經這個只會打軍事仗,不會打政治賬的浙江總督會被胡宗憲取代,嘉靖皇帝早就已經對他失去了耐心,後面再立功,他的罪名也已經定了。

專制體制下的皇權,是世界上最沒有耐心的生物。

當你的每一個願望都能得到滿足,

你隨口說的任何話都會被奉之爲聖旨,

你的任何錯誤都有人幫你掩飾承擔,

人就會失去對客觀規律的敬畏,認爲一切困難都是可以戰勝的,沒有戰勝就是下面人的問題。

不僅僅是嘉靖,他的孫子如此,他的孫子的孫子也如此。

妄圖認爲一道聖旨就能立刻改變現狀,任何戰爭都能一戰而定,任何政策都能立竿見影。

那臣下就只能造出熱火朝天的幹勁來,用“不是一片小好,是形勢一片大好”來糊弄上面。

蘇澤嘆息一聲,張經之死在兩廣和福建的倭寇平定這一刻,就已經註定了。

蘇澤提起筆給林默珺回信,讓她繼續留意東奧島的動向,不要讓官軍登島,暫時藏住鹿大王這身皮,安靜等待下一次水渾的機會。

蘇澤打開另外一封信,這封信字跡清秀,用的信紙也是上等的熟宣,看封面的落款是剛剛搬回泉州府的李夫人。

蘇澤微微一笑,李夫人又怎麼可能給自己寫信,果然看到熟悉的字跡,這是方若蘭給自己來的信。

前幾天蘇澤給李夫人寫了一封寒暄的書信,不過算算日子應該還沒送到泉州府,這封信上的日期應該是方大小姐剛剛搬到泉州府,就給蘇澤寫信了。

不得不說,這位方大小姐是一位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

她心中說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瑣事,比如搬回老宅整理老宅的時候,發現一顆她小時和舅舅一起種植的柑橘樹已經長大了,又回憶了一些兒時時光。

她還從舅舅的藏書中找到了一份新的糕點食譜,她講述了用陳皮製造糕點的過程,也頗爲生動有趣。

當然信中也不是都是高興的事情,方若蘭也抱怨了母親逼迫她學習女工的悽慘經歷。

想到蘭質蕙心的方大小姐,費了半天力氣將鴛鴦繡成了雞,蘇澤也露出笑容。

除了這些生活中有趣的瑣事,方大小姐也帶來了一個消息。

她舅舅在南京國子監擔任博士,前幾日舅舅寄來的信中,說起了朝廷上的事情。

“兵科給事中殷正茂上奏請鑄錢,戶部複議,可在產銅在雲南、兩廣、山東、福建等省鑄造銅錢。”

福建要鑄銅錢了?

方若蘭說自己舅舅在來信上提醒李夫人,儘快將家裡的銅錢換成白銀,福建錢法將亂。

方若蘭想不通爲什麼朝廷要在福建鑄銅錢,反而錢法會混亂,所以寫信請教蘇澤。

蘇澤想了想,提筆開始寫信。

說的都是大明,章節評論和作者無關

(本章完)

第131章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163章 吃絕戶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057章 邀請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311章 從“賊”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106章 紅陽教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566章 睢陽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72章 榜一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659章 碾碎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646章 蘭州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025章 急救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257章 大員島第158章 冤案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78章 銃炮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185章 去月港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547章 破蜀道第566章 睢陽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211章 沖繩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007章 軍籍第466章 爭湖廣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416章 政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568章 炮兵理論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609章 做空
第131章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163章 吃絕戶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057章 邀請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311章 從“賊”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106章 紅陽教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566章 睢陽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72章 榜一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659章 碾碎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646章 蘭州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025章 急救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257章 大員島第158章 冤案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78章 銃炮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185章 去月港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547章 破蜀道第566章 睢陽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211章 沖繩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007章 軍籍第466章 爭湖廣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416章 政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568章 炮兵理論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609章 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