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

東南第一次開科取士,南京城內匯聚了從各省前來參加這次科舉的讀書人。

整個南京城內的客棧全部滿員,來晚的士子要麼投宿寺院道觀,要麼就只能租住民宅了。

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就有大量的讀書人聚集南京了,只是這一次的規模更大。

東南去年的政策,凡是有功名的讀書人,通過國子監的入學測試,就能夠成爲監生。

在國子監完成學業,修完規定的學分之後,再根據績點和專業成績來決定就業分配的方向。

雖然在蘇澤看來,這種選拔體系和培養體系更加的科學,但還是拗不過歷史和時代巨大的慣性。

大量讀書人依然不肯入監,參加科舉纔是正途,這是這個時代讀書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入監授官都是不入流的“邪路”。

蘇澤也無法大部分人的看法,而且東南確實很缺乏官員,只能繼續開科取士。

只不過這一次科舉,蘇澤依然有自己的堅持。

首先是科舉的內容,雖然蘇澤很不喜歡八股文,但是依然要承認大部分讀書人一輩子都在鑽研八股文,如果貿然改變科舉的內容,會引起巨大的混亂。

而且統一的考試範圍,也是對整個讀書人羣體的最大公平。

作答的格式依然是八股文,但是考試的大綱則改爲了《三經新注》上的新學。

對於這一點,從蘇澤建立大都督府,出版《三經新注》這一天開始,整個東南的讀書人就已經有了思想準備,地方上的官學和私人書院早就開始講授《三經新注》了,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但是和明廷考上進士就一步登天不同,東南的科舉只是拿到了官場的入場券。

這一次的科舉錄取人數是四百人,前一百人爲甲類,後三百人爲乙類。

甲類可以直接進入七部、五寺和兩監的部門工作,但並不是直接授予具體官職,而是授予“見習”的職位。

見習享受九品官員的待遇,可以領到薪水,見習的期間爲一年,一年之後還要參加各部門的內部考試,是爲“選調”。

按照東南內閣的新規定,七部五寺兩監的官員,從以下三類人羣中選拔,參加“選調”考試,通過選調考試的可以成爲七部五寺兩監的正式官員。

第一類就是原本在這些部門工作的吏員,工作年限達到三年的,三年考評都是優秀的可以獲得推薦參加選調考試。

第二類是國子監定向規培的監生,完成國子監的學習之後可以授予州府縣的職位,但是要進入七部五寺兩監,則需要再參加定向的規培。

比如想要進入戶部工作的監生,需要參加有關財政稅收等算學內容的規培學習,完成規培纔可以參加戶部的“選調”考試。

第三類就是甲類進士了,甲類進士完成一年“見習”之後,就可以直接參加“選調”考試。

也就是說在理論上,進士出身、監生出身和吏員出身,想要進入七部五寺兩監,都必須要通過“選調”考試,而只要通過“選調”的就站在同一起跑線了。

甲類進士比起前兩種的優勢在於,如果在見習部門的選調考試沒有通過,可以選擇繼續在本部門見習一年,或者選擇其他部門重新見習。

而吏員和定向規培的監生,則只能一直報考所在部門的“選調”考試。

而“選調”考試的內容,自然就不是八股文了。

主要都是以相關部門的實務爲主,加上策論和政論的題目,因爲選調考試的目標人羣已經不是全體讀書人了,而是現在或者未來的官員,所以必須要貼近工作實務。

不過選調考試雖然是各部門分開考試,但是所有的題目都由教育大臣領導禮部下的考試院統一出題,統一批改,杜絕各部門內部舞弊私授官職的可能。

後三百人的乙類進士,同樣要和國子監監生、地方上的吏員一起競爭地方上的職位。

地方上的職位則以省爲單位出題,而且東南的官員體系也不會給新進士直接授予縣令這樣重要的職位,往往是從學政、縣尉這些基層的官員開始做起。

對於這樣一次科舉考試,東南讀書人們可以說是喜憂參半。

相比明廷的一步登天,所謂“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情不可能再發生了。

即使是前一百名的甲類進士,也需要完成見習期,還要通過選調考試才能成爲七部五寺兩監的正式官員,接下來還有漫長的升職之路,纔有可能做到文管體系的高級官員。

而且東南已經明確取消了包括現任官員在內的,進士、舉人、秀才的免稅免役特權。

但是喜的是如今整個東南的官制初設,到處都缺官缺人,蘇澤又擴大了各級官府的編制,增加了進士錄取的人數。

如果考不上進士,還可以去考國子監,完成國子監的學業也同樣能夠進入官僚系統,就是需要耽誤更多的時間學習。

實在不行還可以去做吏員,也有從吏員轉爲官員的上升途徑。

這和以前大明只有科舉一條路,所有人都去卷科舉不同,只要是肯讀書肯做事,反而更有出頭的機會。

因爲還有後面的選調考試,所以進士考試取消了殿試,只考一場貢試,就在南京貢院內舉行。

考不上貢試的還可以參加五月份的國子監入學考試,又或者報考各省七月份組織的吏員考試。

如今齊聚在京師的讀書人,都準備留在南京好好備考,爭取抓住這一次的機會。

之所以這次科舉這麼卷,還是因爲蘇澤對鄉試和縣試體系也進行了改革。

取消了免稅免役的特權,考上秀才也能直接出來當官了,所以蘇澤乾脆大大增加了鄉試的通過人數。

但是和以前一樣,只有縣試的前五十名,才能進入縣學學習,這些縣學生會進行三年課程的學習,在縣學學習的縣學生可以領到祿米和文具的補助,可以安心脫產學習,完成學業之後還會發結業證書。

縣學生和其他秀才都可以參加鄉試,通過鄉試的舉人人數也大大提高,同樣是最優秀的舉人可以進入府學進行脫產學習。

所有讀書人都明白,一旦縣試和鄉試的改革開始,很快秀才和舉人就會不值錢了,今年如果考不上進士或者監生,那明年就會更多的舉人來一起卷。

按照蘇澤的設計,以後縣學就相當於初中文憑,府學等於高中文憑,國子監則相當於大學文憑。禮部也在逐步增加各地縣學的數量和府學縣學生員規模。

實際上隨着大量工坊的出現,不僅僅是官府,工坊和商行也需求大量能寫能算的人才。

識字能讀能寫的還可以選擇進入東南新軍,東南新軍也有一套相當完備的晉升體系,在東南軍人的地位也很高。

但是在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的思想,讓最優秀的讀書人還是更願意進入仕途,這一點即使是蘇澤穿越前的那個時代也沒能改變。

蘇澤能做的,只能給識字人口提供更多的選擇,畢竟有選擇總要比沒選擇好,讓那些卷不過科舉的讀書人也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東南就能凝聚更多的人心。

四月六日,南京貢院終於打開大門,十五歲的江西臨川舉人湯顯祖,排着隊進入貢院。

湯顯祖出身於江西臨川的書香門第,他十四歲就中了秀才,次年就考上了舉人,然後就是東南大軍進入江西。

科舉走了一半,頭頂上的天就換了,不過湯顯祖倒是很早就接觸了蘇澤的文章,他對於蘇澤所寫的《牡丹亭》《南柯夢》非常癡迷,後來也認真鑽研《三經新注》,聽到了南京要開科取士的消息,過完年就趕往南京參加這一屆的貢試。

十五歲的舉人無論是明廷還是東南都是非常矚目的,教育大臣申時行看到年輕的湯顯祖,也對他微微點頭露出鼓勵的笑容。

湯顯祖雖然不認識申時行,但是身穿硃紅色官袍被衆多官吏簇擁的,肯定是東南的大員,湯顯祖也回以一個感激的笑容。

雖然已經極力改善貢院的條件了,但是這麼多人擠在一起考試,環境再怎麼也好不到哪裡去。

不過南京貢院的考棚裡還是配備了鯨油燈和火柴,還有提供熱水的保溫鐵桶,好歹不用頂着蠟燭吃着冷食考試了。

湯顯祖鋪開油墨飄香的考卷,果然和經義有關的題目都是出自《三經新義》。

湯顯祖更有底氣了,這一次的考卷題目也都和東南新出版的書籍一樣,都加上了句讀來隔開句子,這大大加快了閱讀的速度。

而且東南的這次科舉也不需要再背大明那一套厚厚的避諱名單了,再也不會因爲不小心寫到避諱詞句而被黜落,這也給考生和閱卷官減少了負擔。

湯顯祖自信的答完了經義的題目,來到最後一段策論的題目。

這道題目讓湯顯祖有些驚訝,因爲這道題的和以往的策論都不同。

湯顯祖想起貢試之前坊間的傳言,聽說這貢試的最後一道題目是蘇澤親自出的,現在看來這道題還真有可能是大都督親自命題的。

這道題目的題幹很長,論述的是安南的問題。

和策論簡單的題目不同,這道題目的題幹很長,將多段史料都羅列了上來。

從秦漢安南設交州,到二徵之亂,到伏波將軍馬援入交州平叛。

再到漢末士燮割據交州,包括今後有關安南的大量史料都羅列其中。

一直到明成祖朱棣征討安南,設立郡縣後又撤出,這裡面不僅僅包含了史書上的記錄,還有明代實錄和當時大臣們論述的奏章節選,密密麻麻的印了好幾張紙。

一直到點起鯨油燈,湯顯祖這纔讀完了所有的材料,他揉了揉酸澀的眼睛,不愧是大都督親自出的題目啊,這些材料從多個視角聚焦了安南問題,光是讀完就讓人獲益匪淺。

湯顯祖看完了長長的題目,他思維敏捷,很快就明白了蘇澤這種新題型的用意。

以往的策論,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對寒門學子來說,想要在四書五經的範圍外,再閱讀研究史書幾乎是不可能的。

書籍的價格高,更重要的是很多知識都不會大規模刊印出版,都只在一些大家族內部流傳。

而且寒門子弟也不可能和大家族子弟那樣完全脫產讀書,他們開蒙的時候往往都要比大家族子弟晚,大家一起卷四書五經是無奈的選擇。

這種新出現的題型,則給了一個大家族子弟和寒門子弟相對公平競爭的機會。

因爲這道題目需要的史料都已經在卷子上印出來了,考察的並不是考生的知識積累,而是對現有材料的分析能力。

安南的歷史,現狀,地理,經濟,氣候,歷朝歷代對於安南的經營,明成祖時期打下安南又放棄安南的種種考量,都公平的提供給考生們。

大家只需要根據這些材料,寫出支持自己論點的策論就可以了。

太妙了!

湯顯祖對蘇澤更加的崇拜了,竟然能夠想出如此絕妙的方法來篩選人才,大都督真是天才!

收起對蘇澤如滔滔江水一般的崇敬之心,湯顯祖開始寫自己的文章。

作爲一個十五歲的年輕人,自然是嚮往開疆拓土,湯顯祖提起筆在稿紙上寫道:

“自古以來,安南爲我中華故土。”

湯顯祖明白這道題目並不是讓他羅列資料,他又寫道:

“明永樂年退出安南,概因治理安南耗費多進項少,士兵常駐安南思歸,安南百姓又不心向中華,叛亂不斷而軍費日糜。”

“若要不重蹈明廷覆轍,則必須要要讓安南殖產興業,讓安南不成爲我東南累贅,反成爲東南裨益。”

“安南百姓日足,則思叛之心日熄,安南欲富足,則中原不敢再有議棄安南者。”

湯顯祖又從安南的物產,提出以交趾糖業爲基礎,將安南經營成東南的糧倉和糖庫。

洋洋灑灑寫完,湯顯祖檢查無誤,謄抄完試卷走出了貢院。

他信心滿滿,這次一定能取得高第,只等着放榜的日子。

考生離場之後,申時行帶領閱卷官們開始了緊張的閱卷工作。

當一名閱卷官看到湯顯祖的卷子,只覺得眼前一亮,連忙勾上圈交給另外一名同僚,這表示他推薦這份卷子中第。

而等這位閱卷官看到下一份卷子,拍案叫絕,反覆讀了三遍依然覺得這篇文章極爲精妙,可這份卷子上有些內容他卻看不懂。

這一次他沒有交給同僚,而是直接帶着卷子去找到了主考官申時行。

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665章 海參崴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055章 算卦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072章 巧破第032章 精鹽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77章 三江感言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679章 雨將軍第90章 貪上史書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464章 駕崩第027章 鴛鴦陣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01章 穿越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667章 政治仗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231章 當家難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069章 縣令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525章 分產令第259章 船,倭奴第245章 李時珍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251章 發鈔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231章 當家難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99章 土豆粑粑
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665章 海參崴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055章 算卦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072章 巧破第032章 精鹽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77章 三江感言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679章 雨將軍第90章 貪上史書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464章 駕崩第027章 鴛鴦陣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01章 穿越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667章 政治仗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231章 當家難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069章 縣令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525章 分產令第259章 船,倭奴第245章 李時珍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251章 發鈔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231章 當家難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99章 土豆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