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揚州鹽商

第264章 揚州鹽商

“老爺,夫人說已經準備好飯菜了。”

方望海的貼身老管家在書房門口提醒道。

這下子方望海才發現,原來自己拉着女婿已經談了這麼長時間。

他連忙起身說道:“這就去!”

方望海和蘇澤到了後院,只看到李夫人正在桌子上和女兒交談。

李夫人看了看女婿,方若蘭的耳朵又紅了,蘇澤知道母女二人估計說了什麼貼己話兒。

李夫人看着蘇澤這個女婿是越看越順眼,剛剛從女兒嘴裡也聽到了,她嫁過去之後的這段時間被蘇澤寵愛。

“什麼?汝霖纔來南京,你就要讓他去江北?”

李夫人一下子叫出聲來,她怒視方望海說道:

“你當着官,天天支使我弟弟也就算了,女兒女婿剛來南京,你就差遣女婿?”

李夫人河東獅吼,方望海氣的臉色發白,可偏偏又發作不得。

他也覺得理虧,從去年倭寇入侵江北後,到現在江北都有些動盪,蘇澤是幫他去查看鹽商情況的,自然不可能帶着女兒過去。

女兒女婿新婚燕爾,就使喚女婿去做事,他這個老丈人確實不地道。

可是方望海也是沒有辦法了,朝廷逼迫的厲害,下發的鹽引要在這半年內賣出去,方望海如今也只能指望女婿了。

蘇澤連忙說道:“岳母大人,小婿也是爲了國事,再說了江北距離南京也不遠,大概半個月就能返回了。”

聽到蘇澤這麼說,李夫人的臉色這纔好了點。

她看向蘇澤說道:“你們男人眼中就只有國事,算了算了,既然你要出去,那我就接蘭兒回府住幾天,如何?”

蘇澤自然是笑着說道:“那當然是聽岳母大人的了。”

方若蘭聽到蘇澤一到南京就要去江北,眼神中也有些落寞,不過能夠返回孃家住上幾天,倒是也讓她非常的高興。

出嫁的女兒就是這樣,在家裡的時候都想着出去,但是出嫁了又想着回孃家。

就在這個時候,方若蘭突然感覺到了一陣反胃,她用手捂住了嘴脣,發出一聲作嘔聲。

“蘭兒,怎麼了?”

李夫人看到女兒臉色蒼白,連忙問道。

蘇澤則走過去,抓住了方若蘭的胳膊,他用手搭上了方若蘭的脈搏,過了一會兒臉色古怪的說道:

“岳父,岳母,要不請大夫來府裡看看?”

方望海也有些激動的站起來:“快快去請大夫!蘭兒到底怎麼了?”

蘇澤的表情也有些激動的說道:“似乎是喜脈,小婿有些摸不清。”

聽到是喜脈,在場衆人都露出激動的表情,不一會兒一名大夫走進後院,老頭子給方若蘭號脈之後,立刻對着衆人作揖說道:

“恭喜恭喜!小娘子這是有喜了!”

李夫人的嘴角滿是笑容,連忙對侍女說道:“快賞!”

方若蘭的臉上也滿是不敢置信的笑容,不過想想這些日子,方若蘭又覺得是情理之中了。

女兒懷孕,自然是天大的喜事,李夫人乾脆直接讓方若蘭留府中,又派人去買養胎的補品,整個府內忙的不可開交。

李夫人又叮囑蘇澤要快去快回,這才放蘇澤北上。

蘇澤這幾天也被巨大的喜悅包圍了,方若蘭懷孕,讓他感覺到了和這方世界終於有了捆綁,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終於有了血脈傳承了。

這種微妙的感覺,讓蘇澤更是有了奮鬥的目標。

府裡有了喜事,府中翁婿二人更加有了幹勁。

南京戶部管理天下鹽政,方望海先是派人北上山東,調集山東的存鹽到登州。

在蘇澤的提醒下,方望海派遣了辦事周密的親信去辦,而且儘量控制風聲。

方望海又讓人從南京戶部的庫房中,翻出了歷代鹽引結餘的賬冊,方望海又組織人清查這些賬冊,統計在發放在外還沒有兌換的鹽引總數。

方望海清查鹽引賬冊的消息一放出,立刻引起了南直隸上下的關注。

南京戶部雖然比不上京師戶部權重,但是這鹽業上的事情也關係不少人的富貴。

於是各種勢力都在打聽方望海的意圖,這就是蘇澤建議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這邊方望海轟轟烈烈的清查鹽引,蘇澤則準備秘密前往江北。

他並沒有一個人前往江北,而是先去了上海緝私總團,找到了正在督辦團練事務的徐時行。

“汝霖兄!”

自從蘇澤返回老家結婚之後,上海緝私的事情就落在了徐時行的頭上。

林德陽已經給蘇澤彙報了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徐時行果然是個能做事的人。

和歷史上那個喜歡和稀泥的閣老不同,年輕時候的徐時行也是勇於做事,不畏權貴的。

這些日子他帶領緝私總團,截獲了好幾艘華亭徐家的走私商船,牢牢控制了長江水道。

如今江南的大戶都只能乖乖的走滸關繳稅,才能將貨物送出去賣。

徐時行的父親是蘇州知府,曾經在南直隸多處爲官,蘇澤也不和他寒暄,直接將鹽引的事情說了出來。

聽完了之後,徐時行低着頭說道:

“這鹽引壅塞本來就是我朝的大問題,近些年來聽說普通的鹽商都不買引了。”

“如今還能在江淮做鹽生意的,也就那麼幾家了。”

聽到徐時行這麼說,蘇澤就知道自己找對人了,他倆忙問道:

“如今有那幾家還能做鹽的生意?”

徐時行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淮揚鹽商到沒有和北方邊商一樣完全都退出了,如今在淮安、泰州、揚州,還是幾個大家族還在做鹽的生意。”

“淮安鹽商當中,如今還在販鹽的主要是徽州人。”

“徽州人?”

蘇澤疑惑的問道。

徐時行點頭說道:“徽州人最擅長於經商,許兄就是徽州府人,他應該比我更瞭解。”

蘇澤連忙記下來,徐時行繼續說道:“徽州商人聚集在淮安爲商已經有百年了,不過他們依然以徽州商館爲領袖,定期回徽州祭拜祖先,如今淮安的徽州府商人,基本上集中在淮安的河下地區,也被稱爲河下徽商。”

蘇澤連忙記下來,看來這些商人在淮安還是很有影響力。

從明代開始,徽商就開始活躍在商業舞臺上,因爲徽州人善於抱團的性格,所以徽州商人能夠在明清的幾次動亂中都能安然存活下來。

看來內商凋敝,但是徽州鹽商還靠着報團取暖,依然能夠從事鹽業生意。

徐時行又說道:“除此之外,還有兩支勢力也在南直隸做鹽的買賣。”

“一個是華亭徐家了,徐家除了松江府的棉布生意,也在做揚州的鹽商生意。”

“徐家還做這個?”

徐時行點頭說道:“也是近些年纔開始做的,但是徐家一進來就做的很大,如今揚州近乎小半的鹽都是徐家拿的,小鹽商只有從徐家手裡高價拿鹽才能活下去。”

蘇澤有些意外,但是又覺得是情理之中。

棉布生意雖然也賺錢,但是徐閣老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半華亭”,光靠穩紮穩打的棉布生意肯定是不行的。

那還有什麼要比鹽的生意賺錢更快呢?

徐時行說道:“其實徐家根本不對百姓售鹽,他們只是從鹽場拿到鹽,就賣給給小的鹽商讓他們去販賣。”

蘇澤問道:“這不是違背朝廷的鹽法嗎?”

按照開中法的要求,拿到鹽引提鹽的商人只能自己在規定範圍內銷售,徐家這種行爲明顯違法了開中法的規定。

徐時行笑着說道:“這些小鹽商都投效在徐家名下就好了,再說了徐家連鹽都能拿到,這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蘇澤想一想也覺得確實如此,看來徐閣老家真的是斂財有道啊。

“最後一支能弄到鹽的,就是南京城內的勳貴了。”

“這其中又以臨淮侯李家做的生意最大,特別是李家手裡有兵,還曾經用兵包圍了鹽場,逼迫鹽場交鹽出來的情況。”

“這樣也行?”

徐時行搖頭說道:“李家手裡有鹽引,強行提鹽這種事情南直隸誰敢管?”

好吧,和蘇澤猜想的差不多,能夠玩鹽業這場權力的遊戲的,就是權臣子弟、勳貴和豪商。

普通的小商人也只能依附在他們麾下,從他們的嘴裡吃些剩飯剩菜。

心中有了大概的瞭解之後,蘇澤又到蘇州城請了許國同行,三人在緝私總團精兵的護衛下,乘船從上海入長江,三日就抵達了漕運和鹽業重鎮揚州。

二月揚州,寒意還沒褪去,不過運河邊的柳樹也抽了新芽。

上一次蘇澤來揚州的時候,那時候揚州還差點被倭寇荼毒,城外的糧倉被燒,城內一番凋敝的景象。

那時候蘇澤只是在揚州繞道,並沒有進揚州城內,但是這次來揚州,整個城市已經恢復了活力。

走在東關街市場上,看着往來運河上的舟船,看着青石古街兩邊的商鋪,蘇澤彷彿是回到了穿越前逛的商業街。

徐時行也讚歎說道:“聽說東關街從唐代就已經這麼興盛了,那時候揚州還是江南海上航運的樞紐,東關街上能夠買到萬國貨物。”

許國也說道:“杜牧有詩曰:‘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說的不就是東關街嗎?”

衆人紛紛點頭,蘇澤看着這條長街,再一次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整個東關街依靠着揚州東城牆,大運河從街邊穿過,街對面就是裝卸貨物的碼頭。

現在的東關街可不僅僅是普通百姓逛的市場,更是整個大運河的商業樞紐,大量的貨物在這裡中轉,到處可以見到買貨進貨的商人。

蘇澤這一次是扮作準備販鹽的商人,許國家裡果然在鹽商中有些關係,在許國的幫助下弄到了一份揚州盧氏鹽商的拜帖,這是一位在揚州做生意的徽州商人。

許國對蘇澤說道:“盧家就在這條東關街邊上,我們找人問問路。”

不會兒,方愛竹就找到一個伶俐的小廝,帶着他們走進了東關街的古巷中。

七繞八繞治下,一行人來到了一座低調的宅子前。

“這就是盧大官人的壽芝園了。”

小廝拿了賞錢,喜滋滋的向衆人作揖道別。

許國拿着拜帖,一個盧家的門子拿了拜帖,不一會兒就見到一個年輕的公子走屋子裡走出來。

“許公子,家父外出做生意了,交代我好好招待諸位,在下盧竇,歡迎諸位!”

這個盧竇應該的是得到了父親的交代,知道許國是徽州府的舉人,態度上非常客氣。

許國又介紹了蘇澤和徐時行,都是他在南京國子監的同學,這下子盧竇就更熱情了。

能入國子監的肯定是舉人了,這盧竇也是讀過書的,只是確實不是讀書這塊料,到今天連秀才都沒考上。

但是鹽商在賺錢之後,往往也會有些精神上的需求,徽州府商人也號稱儒商,所以向來也是喜愛文學活動的。

比如這揚州盧家,就經常在宅子中組織文化活動,他們還會贊助一些文人雅士,所以在整個揚州城中的聲望也很高。

盧竇一邊將三人請進屋子,一邊說道:“今日三位來的巧了,府中正在組織文會,不知道三位有沒有興趣?”

和浙江讀書人喜歡組織各種講學不同,江南的文人更加委婉些。

從江南到江北,大規模的書院講學也有,但是更多的是更小規模的文會。

所謂的文會,其實和“沙龍”差不多,就是定下一個主題邀請一些讀書人聚會,大概就和當年方若蘭搞的詩詞社差不多。

聽說盧家正在搞文會,徐時行和許國都看向蘇澤,臉上露出了感興趣的表情。

(本章完)

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025章 急救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075章 治本經第435章 髒東西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22章 震驚!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088章屏蔽了第035章 謹慎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11章 從“賊”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41章 朕的錢!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043章 筆架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83章 練銃兵第259章 船,倭奴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444章 陽謀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482章 缺官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67章 政治仗第028章 初陣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245章 李時珍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027章 鴛鴦陣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198章 解元!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667章 政治仗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02章 家廟第001章 穿越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514章 “皆大歡喜”
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025章 急救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075章 治本經第435章 髒東西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22章 震驚!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088章屏蔽了第035章 謹慎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11章 從“賊”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41章 朕的錢!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043章 筆架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83章 練銃兵第259章 船,倭奴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444章 陽謀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482章 缺官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67章 政治仗第028章 初陣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245章 李時珍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027章 鴛鴦陣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198章 解元!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667章 政治仗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02章 家廟第001章 穿越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514章 “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