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

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

林清材也是嘆息,族兄也知道這次舉薦爲吏,是被孫典史拿來當了槍使。

但是孫典史已經舉薦了族兄,如果不去的話家族這些年的香火就白供了。

熊嶽對陳朝源說道:“陳兄對縣衙內的事情這麼清楚,莫非也有家人在縣衙爲吏?”

陳朝源嘆息一聲說道:“我那表兄在縣衙內有些關係,和那孫典史也是相熟的,不瞞諸位,去年我都想要通通路子,去縣衙謀個差事了。”

陳朝源的表兄是有秀才功名的訟師,肯定和把持刑房的孫典史認識。

陳朝源連秀才都不是,說去縣衙謀個差事,那自然是去縣衙爲吏了。

熊嶽和林清材一驚,連忙說道:“陳兄萬萬不可,一旦淪爲吏途,那就永爲下僚了啊!”

胥吏在明清的地位很低,明初科舉都不允許吏員子弟參加考試。

不過中後期對於吏員子弟的科舉限制放鬆,但是一旦從役當了吏員,那就不能參加科舉了。

不過陳朝源都已經這麼大了,多年科舉連秀才都考不上,有想法去當吏員也是正常的。

大明朝的吏員雖然沒有俸祿,但是搜刮手段多種多樣,很多吏員都肥的流油,不少普通百姓削尖了腦袋都想要進縣衙爲吏。

陳朝源是那種沒什麼主見的老實人,這些年讀書進學,花了家裡不少錢,雖然靠着跟着表兄寫狀紙也能維持生活,但是如今孩子日漸大了,再這麼讀下去也不是辦法。

蘇澤嘆息一聲,陳朝源這種性格怕是去了縣衙,也鬥不過縣衙那些虎豹豺狼一樣的胥吏。

不過自家人自家事,蘇澤也沒有多說什麼,他倒是對林清材那個族兄很感興趣。

“林兄,明日我想要宴請你家族兄,縣衙有些事情我想打聽一下。”

林清材立刻說道:“那我放了學就去約!”

“那就還去那邀月樓。”

林清材驚訝的看了一眼蘇澤,不過看到蘇澤氣度,他連冰糖都拿來送人,估計家境不差。

只不過林清材想不通爲什麼總和自己一樣穿粗布儒衫。

就在四人閒聊的時候,海瑞還是穿着那身有補丁的儒衫走過來。

四人連忙向海瑞行禮,海瑞答禮之後帶着四人來到了學堂,開始了下午的講課。

【學堂聽講,“科舉”技能經驗+10,Lv3,215/300】

wωw tt kan ℃ O

【學堂聽講,“科舉”技能經驗+10,Lv3,225/300】

爽啊!

兩個時辰漲了20點科舉經驗,比起在家肝技能,上課漲經驗的速度快多了。

等授課完畢,海瑞對着四人說道:

“今日南平縣裡不太平,你們來回的時候多加小心。”

蘇澤連忙問道:“是倭寇要來了嗎?”

海瑞點點頭說道:“是啊,海道衙門發下了公文,倭首鹿大王又要掠邊,特別是蘇澤你可要千萬小心。”

鹿大王的威名,整個福建府都是知道的,衆人都打了一個顫,接着看向住在海邊的蘇澤。

陳朝源住在縣裡,林清材家族也在縣外不遠,熊岳家在武夷山下,距離大海還很遠。

只有住在海邊軍衛的蘇澤是最危險的。

海瑞又補了一句說道:“實在不行我給伱留間房,這段時間你就別回長寧衛了。”

蘇澤對海瑞拱手,接着說道:“多謝老師,不過長寧衛是我宗族故鄉,若是這鹿大王來犯,我更是要留在長寧衛和親族弟兄一起奮戰纔是。”

蘇澤這麼說,衆人反倒是敬佩他的血性,海瑞也不再勸,只能再叮囑他注意安全。

聽說倭寇又要侵邊,衆人的心情低落了不少,上一次鹿大王可是在福州城外耀武揚威了一把的,這一次又不知道多少百姓要遭殃了。

海瑞憤憤不平的說道:“多是這些海道官員,沿海軍司,尸位素餐,這才讓東南海域不靖,百姓生靈塗炭!”

海瑞說起時局,自然是痛心疾首的樣子。

海瑞是官,抨擊同僚自然沒事,但是陳朝源他們三人不行,只是低着頭不說話。

蘇澤卻覺得,這大明朝倭寇的問題,不僅僅是官員的問題。

朝廷缺乏長期的海防海貿政策,經常朝令夕改,主政官員的態度往往南轅北轍。

而最根子上,大明朝抵制海貿的原因,還是朱元璋的那一套“馭民之術”。

按照朱元璋那一套等級複雜種類繁多的職業體系,每個人生下來你的職責就固定了。

竈戶負責做鹽,軍戶負責當兵,農戶就負責種田,匠戶就做匠人。

每個人都做自己的事情,都是朱家的農奴,朱家子孫只需要接受萬民供養就可以了。

只是家業太大了,事情太多,除了前幾代皇帝還能玩的過來,後來的子孫實在管不過來了。

這時候只能提拔一些文官和太監,作爲家奴來管家。

這一套體系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各司其職”,明朝嚴格的戶籍制度,也是爲了防止人口流動,將所有人禁錮在土地上。

這也是爲什麼明明澎湖這麼大的地區,明代卻始終沒有開發的原因。

要開發,就要遷移百姓,而澎湖孤懸海外,管理起來就不方便。

萬一澎湖割據造反了,那還不如直接就不開發,也禁止沿海百姓登島,只設立一個巡檢司負責巡防,隔絕沿海百姓偷渡就行了。

這種情況下,世代軍戶又有多少動力爲了大明朝送死?

所以長寧衛這樣的軍衛是異類中的異類,延平衛這樣的衛所纔是大明朝的常態。

打贏了,你老朱家也沒獎勵,打輸了還要掉腦袋,那還不如不打。

只要不打,那就沒有損失!

鹿大王都炮轟福州城了,福州城呈報給朝廷依然是“今年無事”,哪裡管鹿大王劫掠了多少鄉村,反正只要朝廷賦稅能收足了,上面哪裡管你是不是有倭亂。

蘇澤倒是也不會覺得海瑞看不到問題本質,如今海瑞只是一個剛入官場,做不入品的縣學教諭的官場新人。

在他看來沿海的問題,自然就是當官的尸位素餐。

人總是在成長的,現在的海瑞和日後寫下《治安疏》的海瑞肯定不是同樣的想法。

但是他憂國憂民的心是不變的,這纔是海瑞是海瑞的原因。

等到海瑞走後,陳朝源對着蘇澤說道:“蘇兄,我家還有空房一間,若是你不嫌棄,可以在南平城內暫住下來。”

蘇澤知道陳朝源的好意,他說道:“多謝陳兄了,我還是要回長寧衛的。”

衆人見他堅決,也不好繼續再勸。

海瑞給四人提供了餐食,雖然也只是米飯鹹菜,但是四人也都吃的津津有味的。

吃完了之後,回到校舍中,陳朝源又說道:“上次鹿大王侵略東南,差點攻下了漳州建陽,還曾經有一個小隊打到了南平縣城下,當時那位於指揮使不敢登城作戰,還是縣衙民莊李虎帶人出城,這才驅趕了這支倭寇小隊。”

蘇澤問道:“這個小隊有多少人?”

“五十人吧。”

蘇澤更是無語了,延平衛五千人的衛所,竟然被五十人的倭寇堵在城裡打?

這也太魔幻了!

不過蘇澤想一想,似乎這還不夠魔幻。

如果歷史發展不出岔子,明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一夥倭寇從浙江紹興登陸,洗劫浙、皖、蘇三省,攻掠杭、嚴、徽、寧、太平等州縣二十餘處,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橫行80餘日,殺死殺傷官兵四五千人。

明史中的記載是:“突犯會稽縣,流劫杭州,突徽州歙縣,至績溪、旌德,屠掠過涇縣,趨南陵,至蕪湖。燒南岸,趨太平府,犯江寧鎮,直趨南京。”

江寧鎮之戰,明軍指揮朱襄、蔣升率衆迎拒,“不能御,襄戰死,升被創墜馬,官兵死者三百餘人。”

那造成了三省震動,甚至打到了大明朝二京之一的南京城下的倭寇,到底有多少人呢?

答案是五十三人。

這麼一算,延平衛的戰鬥力也是大明平均水平。

蘇澤又問道:“咱們南平縣城城牆上不是有大將軍炮嗎?”

陳朝源又說道:“蘇兄你說是城門上的那尊?那尊都已經是成化年鑄的炮了,風吹日曬的早就不能用了,再說如今延平衛中,還能不能找到能操這門炮的人都不好說。”

好吧,蘇澤只覺得自己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

大明朝的問題,不僅僅是軍隊戰鬥力的問題,更是整個體系的問題,甚至連軍事科技都出現了倒退。

蘇澤又問道:“延平衛好歹也有五千正卒,還需要民壯出戰嗎?”

陳朝源頗爲不屑的說道:“延平衛?延平衛到底有多少正卒,誰能說清楚啊,怕是連於指揮使都不清楚,自己手底下有多少兵。”

“我記得五年前清軍御史來南平的時候,城裡城外的乞丐羅漢腳,都被拉進了軍中充人頭。”

蘇澤這纔想起來,大明特色的吃空餉。

大明朝的補給是按照兵額算的,在世代衛所軍制的基礎上,出現了世代把持軍職的軍官家族。

大部分軍官家族都是尸位素餐的典範,比如這位於指揮使一家。

而各層各級的軍官,也都在這種體系下腐化,領空餉就是大明朝軍隊問題之一。

一種是剋扣發到士兵手上的軍糧軍餉,這種屬於基本操作,基本上大明朝的軍官都會做。

還有直接虛構一個士兵的身份,然後讓自己的家人來領軍餉。

還有將扣了士兵的軍餉,然後將士兵當做家奴來用的,這種算是普通魔幻操作。

還有將衛所的屯田私自賣給別人,搖身一變成爲地主的。

還有直接走私軍械的,將盔甲武器都賣掉賺錢的。

開假鹽引的,設卡逼捐的,軍隊從商的,大明朝的軍隊堪稱百“花”齊放。

這麼一說,也難怪聽說朝廷要派御史來清軍,延平衛上下如此惶恐的原因,原來是因爲心虛啊。

聊完了倭寇的話題,氣氛有些沉悶。

林清材說道:“這麼說還是熊兄老家安定,倭寇也不會打到武夷山下啊。”

陳朝源也點點頭。

熊嶽卻嘆氣說道:“別說了,如今朝廷的茶貢是越來越重了,我家所在的鄉中已經有小半人都逃亡到山中,當起了流民,比之沿海還要更亂一些。”

衆人一驚,沒想到武夷山那邊也不安定。

蘇澤問道:“這茶貢如此之重嗎?”

熊嶽點頭說道:“聽說開國之處廢團貢散,雖然也貢,但那時候只需要貢到南京,貢茶數量也沒現在這麼大,算是過了幾年好日子,我家祖上也是那時候在武夷山開茶園的。”

“如今貢數越來越大,還需要服役押送到京師,我家那茶園每年光是完成茶貢任務就要忙碌一年,還需要專門付錢請人代役送到京師,再這麼下去真的要支撐不住了。”

在明代之前,中原流行的都是團茶。

那時候使用的都是蒸茶的方法制茶,蒸出來的茶苦澀味道重,需要加入各種香料和複雜的製作流程,才能祛除掉茶葉中的苦澀味道。

香料這東西本身就是奢侈品,團茶的價格更是昂貴,製作成本極高,所以茶葉也成爲高端奢侈品。

而那時候泡茶的方法也是煮茶法,需要各種茶具和茶杯,上層不僅僅追求喝茶,還發展出了一套點茶品茶的儀式,屬於頂層文化人才能玩得起的東西。

而炒茶在南宋也已經出現了,但是那時候都只是普通百姓喝,在上層並不流行。

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後,他不喜歡香味濃郁製作複雜的散茶,就下令將各地茶園進貢的團茶改爲散茶,而隨着炒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糅青、炒青的工藝流程,減少了炒茶的苦澀味道。

皇室喝散茶,勳貴和大臣自然也跟着潮流,從明代開始散茶開始進入上層社會,也開始在全國流行起來。

宋代的茶具一般都是黑色,因爲團茶煮出來需要“茶湯濃郁”,才和深色茶具相搭配。

而明清茶具多是白瓷,就是因爲炒茶泡出來要茶色清亮,而白瓷才能顯出這份清亮之色來。

沒想到這大明朝處處都不好過,蘇澤也忍不住爆出一口氣粗口:

“這狗日的世道!”

(本章完)

第444章 陽謀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40章 緝私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056章 脫毒難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170章 縣試前第84章 射擊技能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566章 睢陽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65章 歸有光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482章 缺官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243章 水淹第257章 大員島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79章 亡於洪武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566章 睢陽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555章 關稅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77章 三江感言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
第444章 陽謀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40章 緝私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056章 脫毒難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170章 縣試前第84章 射擊技能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566章 睢陽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65章 歸有光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482章 缺官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243章 水淹第257章 大員島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79章 亡於洪武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566章 睢陽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555章 關稅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77章 三江感言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