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留學生們

李舜臣在書院塾師的資助下,從朝鮮的仁川出發,乘坐商船好不容易到了上海碼頭。

可正好遇到了艦隊出征,上海的碼頭封鎖,商船隻能前往不遠的松江碼頭停靠。

抵達碼頭之後,李舜臣向當地市舶司的官員提出了請求,要離開船隊進入東南地區。

卻沒想到要離開港口區,還需要進行三十天的隔離。

李舜臣只好在迎賓館中自費隔離,這幾乎將他帶來的錢全部用光了。

不過好在李舜臣的漢語不錯,剛到港的時候,靠着給朝鮮商人當翻譯,好歹是賺了一些錢,這才撐到了隔離結束。

等到三十天的隔離結束,他被人帶到了市舶司中的一間公堂,一名吏員坐在桌案後面,審覈他的入境申請。

李舜臣在桌案前坐下,負責審覈外國人入境的吏員姓岳名倫,是從福州市舶司調過來,他看着李舜臣問道:

“朝鮮人?來我東南是爲了什麼?”

李舜臣立刻說道:“遊學!”

嶽倫在入境登記上寫上了“遊學”兩個字,又擡頭問道:

“在朝鮮的學歷呢?”

“學歷?”李舜臣疑惑的問道。

“就是功名。”

李舜臣立刻說道:“哦哦,沒有考過功名。”

嶽倫又問道:“私塾上過嗎?能讀寫漢字嗎?”

李舜臣立刻說道:“能讀寫!”

吏員在登記表的學歷一欄寫上了“識字”兩個字,然後說道:

“身份背景,家中有沒有人在朝鮮朝廷做官的?”

李舜臣全部老老實實的回答,他已經家道中落,嶽倫在表上寫了上了“低品文官之後”,然後說道:

“恭喜你,你可以入境了。”

這就結束了?

李舜臣本來以爲東南的吏員也和朝鮮的一樣,要走複雜的文書流程,還要敲詐索要賄賂的。

卻沒想到只是問了幾個問題,就放自己入境了。

這個吏員又將一份印好的宣傳頁遞給李舜臣說道:

“你們這些外國人只要不違反律法,我們東南上下不會對你們特別對待的。”

“這是你的暫時居住證明,等你入學了之後,再交給當地官府辦理戶籍。”

李舜臣連忙點頭。

“這份冊子上是南直隸地區幾所學校,入學條件也都寫在上面了。”

李舜臣看到上面一個個眼花繚亂的學校名字,連忙語氣謙卑的問道:

“能不能請大人幫我參謀參謀,到底入哪所學校比較好啊?”

看到李舜臣這麼客氣,嶽倫也對他心生好感。

朝鮮人本來就和漢人樣貌差距不大,李舜臣的漢語還說的這麼流利。

這段日子審理那些雜毛夷狄入境,都快把他審吐了!

而且比起那些心懷不軌的西方傳教士,李舜臣是來東南求學的,自然更讓人心生好感。

嶽倫說道:“像你們這些家境普通的外國人,最好還是學一門技術,南京的天工書院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天工書院的學費比較貴,而且南京生活的成本也很高,你最好找一份工作勤工儉學。”

“而且對於外國人,天工書院只開設基本算學、博物學等基礎課程,比較重要的課程需要有保薦人才能學習,你們這些外國人是沒沒資格學習的。”

李舜臣立刻點頭,天工書院他早碼頭隔離的時候就有所耳聞,這是當年蘇大都督在南京辦的書院,現在蘇鬆的新式紡織機,就是蘇大都督在天工書院推廣的。

這一次天工書院恢復招生,不少工坊主和匠人子弟都排隊報名。

如此重要的書院,自然不可能隨意對外國人開放。

能給外國人開放基礎課程,已經說明大都督的寬宏大量了。

李舜臣搖頭,他來大明是學習救國之道的,學技術救不了朝鮮國。

看到李舜臣搖頭,嶽倫繼續說道:

“東南新軍學堂,如今有兩個校區,分別是南京的陸軍學部和福州的水師學部,東南新軍的將校都是出自這個學堂。”

李舜臣眼睛一亮,但是嶽倫下一句話讓他泄了氣。

“新軍學堂從不對外招生,只有加入東南新軍並且立功的士卒,才能被推薦進入學堂進修,只要能成功結業,就可以提拔爲軍官。”

李舜臣想要學習救國之道,軍校自然是最好的去向,卻沒想到想要在東南地區上軍校這麼難。

他不死心的問道:“敢問大人,我這樣的外國人能從軍嗎?”

嶽倫愣了一下說道:“這倒是沒有限制,你可以去南京募兵點試試,如果測試合格應該可以吧,但是想要在軍中立功可不容易啊。”

李舜臣點點頭,從軍也算是一條路了,早就聽說東南新軍待遇極好,如果從軍也解決了生計問題,不用辛苦打工賺錢。

嶽倫又說道:“蘇州府的李時珍醫學院,是東南最大的醫科學院,就是讀書的時間比較長,普通醫科要學習一年才能畢業,就連最快的軍醫科也要半年才行。”

李舜臣再次搖頭,學醫更是救不了朝鮮,他來這裡可不是爲了當大夫的。

他又問道:“請問大人東南還有什麼知名的學堂嗎?”

嶽倫說道:“除了這兩個之外,各省還有吏員的培訓學校,這些要參加吏員考試,戶科兵科,漕糧水利這些科目還要加試實務,我看你也考不上。”

“這些都是公辦的學堂,不過還有一些民辦的學堂可以選擇。”

“民辦的?”

嶽倫點頭說道:“松江府的徐氏賬房學堂,是如今蘇鬆地區最好的培養賬房先生的學堂了,如今一個好的賬房先生,在蘇鬆的工坊和商行裡能一個月賺到二十兩銀子!”

“而且學會了賬房技能,還可以參加戶房的吏員考試,賬房實務加試優秀,是可以擇優錄取的。”

二十兩銀子!

李舜臣的呼吸急促起來,這筆銀子在朝鮮可是一筆鉅款啊!

東南一個記賬的,一個月就能掙二十兩銀子!

不愧是天朝上國啊!

“徐氏賬房學堂是松江華亭徐二公子私人辦學的,招生沒有限制,但是學費很高,一期課程最少也要四個月,光是學費就要二十兩銀子,還不包含食宿。”

李舜臣全身上下都沒有二十兩銀子,嶽倫一句話就打消了李舜臣發財的念頭。

“此外還有一些紡織和刺繡的培訓班,你隨便找份報紙都能看到招生簡章,這種學堂都是私人開辦的,但是魚龍混雜,花了錢也學不到真本事的也不少,你眼睛擦亮一點。” 李舜臣連連點頭,他問道:“大人,有沒有學習新學的地方啊?”

嶽倫擡起頭看向李舜臣,卻沒想到這個外國人竟然是來東南學習新學的?

這段時間他審批入境的,要麼是居心叵測的西洋夷,這些人要麼是想要偷學東南的技術,要麼是想要進入東南地區傳教。

這些西洋夷也對各種學堂感興趣,但是基本上都是對技術類的有興趣,很少有人會詢問新學。

別說是外國人了,就算是嶽倫這樣的吏員,也對新學提不起興趣,在他心中看一看報紙上關於新學的科普文章就好了,真的研究什麼新學,那都是讀書人的事情。

可李舜臣這個外國人竟然要學新學?

嶽倫雖然不覺得李舜臣能學會,還是說道:

“新學最好的學堂,自然是南京國子監了,大都督在南京的時候,每隔三天都會在南京國子監親自講解《三經新注》。”

李舜臣露出嚮往的表情,但是嶽倫下一句話讓他再次失望。

“南京國子監的入門門檻極高,通過吏員考試後,只有四級以上的吏員纔有資格去學習。”

“此外明廷有舉人以上功名的,也要通過大都督親自出題的統一入學考試才能入監。”

“聽說這還是捷徑呢,等明年春天咱們東南也會開科舉,只有考過科舉的才能入國子監。”

“但是入國子監讀書,能通過畢業考試的就可以授官了,這可要比我們吏強多了。”

李舜臣點頭,朝鮮的體制和大明差不多,也是官吏殊途的。

嶽倫說道:“現在在咱們東南,吏員也能轉升爲官,但那都是四級以上的吏員纔有機會的,等我明年升四級吏員,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去考國子監。”

李舜臣立刻說道:“在下只能祝願大人考運昌隆了。”

嶽倫咧嘴一笑,他對於現在的生活也很滿意,三級吏員的俸祿不低,足以養活一家。

大都督那些高深的新學理論,嶽倫是看不懂了,現在他兒子已經開蒙識字,嶽倫指望自己兒子能夠讀書,日後考入國子監光宗耀祖了。

“除了南京國子監之外,那就是東南的私立書院了。”

“這些書院原本是讀書人爲了參加科舉而辦的私塾,自從大都督的《三經新注》一出,很多書院都開設了新學的課程,就爲了參加明年的科舉。”

“其中最有名的幾個書院,分別是泰州府的大儒顏先生辦的泰州書院,蘇州府歸先生辦的江南書院,以及浙江杭州府胡大人資助的安定書院,浙江衢州書院,福建延平書院和福州新學堂。”

李舜臣連忙將這些書院名字記下來。

嶽倫說道:“這些書院也要考覈的,有些書院學費也不菲,多少讀書人鑽研新學,就爲了在明年的新學科舉中奪魁呢。”

李舜臣剛剛火熱的心又熄了,這麼多東南本地的讀書人都在卷,自己這個外國人能卷的過嗎?

“好了,你可以入關了,記着不要生事,若是觸發東南的律法,不僅僅要受罰,你們這些外國人受罰之後就要驅逐出境,明白了嗎?”

李舜臣立刻點頭說道:“明白明白!大人放心,在下一定不會惹事的!”

“下一個!”

等到李舜臣離開之後,一個留着散亂頭髮的倭人走了進來。

嶽倫皺起眉頭,他是福州人,生平自然是最厭惡倭寇了。

不過想到了自己的職責,嶽倫只能忍着不適問道:

“姓名?”

“木下藤吉郎。”

“來東南的目的是?”

“奉家主的命令,想要和東南做生意購買鳥銃和火炮。”

“既然是做生意,在港口不就行了,爲什麼要入境?”

尖嘴猴腮的木下藤吉郎立刻說道:“吾之家主乃是尾張國大名織田公,乃是立志統一全國的霸主,此來貴地是要談大買賣的!自然要面見蘇大都督!”

要說這木下藤吉郎也是倒黴,他的船遭遇風暴偏離了航線,被沿海的漁民當做倭寇,最後被巡邏的水師俘虜,輾轉送到了松江港。

木下藤吉郎好不容易證明了身份,又被隔離了一個月。

可織田信長如今只是倭國的一個大名,他提出要面見蘇澤談一筆“大生意”,自然被市舶司官員嗤之以鼻。

就算是倭王的使者,大都督都不一定會見,你一個倭國大名的使者什麼身份?

無奈之下,木下藤吉郎只能提出入境請求,自己去南京找關係去見面見蘇澤。

“學歷?”

“?”

“能寫能讀漢字嗎?”

木下藤吉郎說道:“能說漢語,不會讀寫。”

“那就是文盲。”

寫上“文盲”之後,嶽倫又道:

“在倭國的職位?”

“尾張國大名織田公麾下家臣。”

“有食邑封地嗎?”

“還未曾有。”

“那就是倭國浪人。”

“來我東南的目的就是做生意是吧?”

木下藤吉郎的漢語並不流利,只能似懂非懂的點頭。

嶽倫也懶得和他廢話,完成了手續之後說道:

“你等倭國浪人,只要遵守我東南的律法,也不會遭受不公平待遇。但是爾等要是觸犯刑律,那就誰也救不了你了!”

“你的倭刀是管制刀具,要沒收才能入境。”

要是普通倭國武士,此時已經暴跳如雷了,但是木下藤吉郎的臉皮在織田信長麾下是最厚的,也是最能忍的,他立刻說道:“多謝大人教導。”

木下藤吉郎拿着通關的文書,終於走出了市舶司衙門。

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都被蘇州的繁華驚嚇徹底震驚了。

感慨於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繁榮的城市,木下藤吉郎登上租賃的馬車,向着南京城而去。

而李舜臣則苦着臉,作爲苦逼的自費留學生,他先要在東南活下來才行。

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245章 李時珍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491章 橡膠樹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053章 虎狐犬第106章 紅陽教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540章 挖人第043章 筆架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198章 解元!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435章 髒東西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75章 治本經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060章 吃飽飯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41章 朕的錢!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628章 大赦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224章 徐渭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348章 嘉靖西狩
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245章 李時珍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491章 橡膠樹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053章 虎狐犬第106章 紅陽教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540章 挖人第043章 筆架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198章 解元!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435章 髒東西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75章 治本經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060章 吃飽飯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41章 朕的錢!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628章 大赦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224章 徐渭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348章 嘉靖西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