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

和兵部官員的焦慮相比,李國丈最近的日子有些悠閒。

將冬衣的採買分包出去之後,李國丈每天都是提籠鬥鳥好不快活。

侯平就是圍着李國丈溜鬚拍馬的一個小生意人,靠着和李偉的關係,侯平也拿下了兩千件冬衣的採買權。

這一批的冬衣總共是三萬件,朝廷定下來的採買價格是一兩銀子一件。

李偉從中吃了二錢銀子的利,他給侯平的採購價格是八錢銀子。

如今京師市面上的冬衣,最便宜最薄的款式差不多是六錢銀子,原本大家盤算着只要在京師市場上收購,就能一件冬衣白賺兩錢銀子。

可是侯平很快就發現自己想錯了。

隨着所有人都在市場上收購冬衣,搞得京師的冬衣成衣價格暴漲,三天不到就足足漲了三成,搞得整個京師百姓怨聲載道,侯平根本收不到便宜的冬衣了。

侯平不得不和另外幾個承包的同伴,一起前往登州。

登州港。

登州是大明朝北方水師重鎮,是朝鮮和早期倭國入貢的港口,也是大明北方水師的駐地。

侯平等人到了登州之後,就看到了一派熱鬧的景象。

沿着碼頭,打着“南北貨”標誌的商鋪平鋪在道路兩邊,各式各樣的貨物就直接擺在貨箱上,以供來往的商人們挑揀。

侯平一路看着,當真是看的眼花繚亂。

從叫賣聲中,侯平也搞清楚了什麼叫做南北貨。

“南貨”就是從閩越蘇鬆運過來的貨物,這裡包含了目前京師最受歡迎的時新貨物,品類衆多。

“北貨”則是北方,也就是遼東那邊運來的貨物,包含了北地的特產狐裘、人蔘、冬珠等商品。

侯平看了一路,終於找到了一家批發出售冬衣的商鋪,他連忙走進去,只看到一個八字鬍的掌櫃的正在櫃檯後打算盤。

“掌櫃的!”

隨着侯平一聲招呼,掌櫃的連忙從後臺後出來,他拱手說道:“幾位貴客是要買什麼貨啊?”

侯平指着掛在牆上的冬衣說道:“掌櫃的,冬衣怎麼賣啊?”

這掌櫃的眼珠一轉說道:“幾位貴客實在抱歉,店裡的冬衣都被訂了。”

侯平的臉色有些難看,沒想到來了登州還是晚了一步。

但是掌櫃的繼續說道:“不過小店在松江府有分店,可以給下單,直接從松江府採買,大概一個月就可以送到登州了。”

一個月時間?侯平的臉色有些難看,現在都已經十月份了,再等一個月北方早就已經進入寒冬,那也就晚了兵部交辦的期限了。

晚了就晚了吧,李國丈自然會拖上一拖!

侯平說道:“一個月就一個月,店家報價如何?”

店家笑着說道:“這冬衣雖然看起來都一樣,但是價格上差的可多了。”

店家拿出一件厚實的冬衣說道:“這是本店最好的冬衣,兩層棉布都是上好的精棉,您再看這棉布之間填充的棉花多厚,這樣的冬衣出關了都能抗凍,一件只要八錢銀子。”

接着店家又拿出一件單薄的冬衣說道:“這是京師最近暢銷的冬衣,填充雖然不如上一件,但是在屋子內也能抗凍了,價格卻要比剛剛那件便宜更多,一件就要五錢銀子。”

侯平和同伴對視一眼,五錢銀子從單價上已經可以掙錢了,可是自己一行人從京師風塵僕僕的趕來,還要將冬衣運回京師,這一件冬衣只賺三錢銀子,兩千件也就是六百兩銀子,算上運費和裝卸費用,似乎也賺不了多少。

侯平連忙問道:“店家,可有更便宜的冬衣?”

店家這才說道:“當然,這最便宜的冬衣,一般都是咱們山東靠海和江淮的百姓用,這些地方冬天不冷,所以只要少量棉花填充就可以了。”

店家拿來一件薄薄的冬衣,這衣服連立領都沒有。

侯平連忙問道:“這衣服多少錢?”

“這樣的冬衣一件只要三錢銀子。”

侯平眼睛一亮,但是很快就有人說道:“這衣服看起來太薄了吧,這怕是難交差啊!”

店家又說道:“本店和松江徐家工坊有長期業務,可以合作定製。”

“定製?”

店家又拿來一件冬衣,只看到這件冬衣鼓鼓囊囊的,倒是和第一件八錢銀子的冬衣差不多。

“這是定製款,內裡摻的不是棉花,而是切碎的麥稈蘆葦,咋一看是和最貴的冬衣沒什麼區別,但是不怎麼保暖。”

“諸位可以訂這一款,也只要三錢銀子。”

侯平衆人立刻說道:“就這一款!”

松江府,徐家的工坊。

徐家二少爺徐琨正在巡視自家的製衣工坊。

父親又來信催促他從松江府搬走,但是徐琨根本不想要搬。

這麼多的設備還能勉強搬走,這些工人又要怎麼搬走?

如今松江府的工坊興盛,一個熟練的製衣工可是香餑餑,徐琨可是花了不少力氣籠絡這些工人的。

除此之外,松江府得天獨厚的交通便利,也是其他地區所不能比的。

製作完成冬衣,只需要直接拉到上海港的碼頭,就是行銷大江南北,換到別的地方,光是將貨物拉到碼頭就要不少銀子。

“少爺,知府衙門的人又來了。”

徐琨揮揮手說道:“帶他們去倉庫,我稍後就到。”

這是松江知府申時行派來的抽檢吏員,他們是來檢查供給閩浙聯軍冬衣質量的。

閩浙聯軍向徐家訂購了一萬件的冬衣,一件一兩二錢銀子的造價,本來徐琨覺得利潤豐厚。

可是簽訂了契書之後,徐琨才發現松江府的規定是多麼的變態。

每一件冬衣的充棉量都有要錢,填充的棉花一兩都不能少。

冬衣必須要有立領,還要有超過膝蓋的下襬,袖口還要收緊,才能保證保暖性。

除此之外,縫製的開口,袖口針線都有要求,松江府還會不定期的派人來工坊抽檢,不合格的會立刻要求返工。

這麼算下來,一兩二錢銀子的價格雖然不虧,但是也賺不了多少了。

好歹不虧了。徐琨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他快步走向庫房,見到了前來抽檢的松江府吏員。

徐琨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他快步走向庫房,見到了前來抽檢的松江府吏員。

“徐公子,例行公事,抱歉打擾了。”

負責抽檢的顧書吏徐琨也認識,以前就在松江府中當差,徐琨將他拉到一邊說道:“這批貨沒問題,顧書吏要不讓大夥兒喝喝茶?”

說完徐琨從袖子裡掏出幾枚銀幣。

顧書吏臉色一變說道:“徐公子,可千萬別這樣了。”

顧書吏說道:“徐公子,沒問題我們檢查完就走,您也不用花這銀子,若是有問題,您給下吏這些銀幣也沒用啊。”

徐琨的臉色微微一變。

顧書吏說道:“這冬衣起運前還有檢查,每一次檢查我們這些書吏都要簽字畫押,若是事後出了問題都要追責的。”

“申府君對待屬下寬仁,但唯獨對吏治管理極嚴,若是辦不好差事輕則貶謫開革,重則還要移交法司。”

徐琨的臉色好了一些,既然這一套沒用,徐琨乾脆讓管事的繼續配合他們檢查,自己又去巡查其他工坊了。

和前面整潔的工坊不同,這間工坊到處都是亂糟糟的,籮筐裡都是切斷的桔梗蘆葦和麥稈,空氣中還都是灰塵。

只看到工人將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填充進灰不拉幾的棉布中,然後熟練的織工簡單的縫合一下,只要確保裡面的東西不會漏出來,這樣冬衣就能算是合格了。

負責這間工坊的管事湊過來:“少爺,這批貨物已經可以裝船了。”

徐琨問道:“沒有印咱們徐氏的標記吧?”

“按照少爺的吩咐,都沒印標記!”

“那就好,記住,這是北方商人採買的,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少爺您放心,大家都知道這是供北方的,是北方商人訂購的。”

徐琨巡視了一圈,算是完成了今天一半的工作。

下午他還要盤存原料,覈對訂單,新運到上海的棉花還要他去親自驗貨收貨,每天都忙碌的不行。

但是比起前往京師,在父親身邊做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人,徐琨倒是很滿足這樣的生活。

松江府中的大小工坊都在開足馬力,整座城市如同一座巨獸,將海量的原料吞下,吐出各式各樣的貨物。

管理松江府這樣的城市,對任何一名大明官員來說都是極富挑戰性的事情。

新到任的松江知府申時行,卻讓松江府所有官吏都刮目相看。

年紀輕輕的知府大人,瞬間就駕馭住了松江府這頭巨獸。

申時行剛到任的時候,是一副老好人的樣子。

但是上任之後,立刻就展現出雷霆手段。

將幾個松江府中留任的老吏送上了法司,又迅速處理完畢松江府中擠壓的官司,申時行的治政手腕出奇的老成。

《大明律》中本來就對貪污受賄處置極重,申時行只不過是重申《大明律》,就已經足以威懾松江府各級的官吏了。

不過這申時行也不是照本宣科的使用《大明律》,到任松江知府之後,申時行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編寫民律上。

江南地區關於爭產的官司本來就很多,在商業興盛之後,除了爭產之外又多了很多商業有關的案子。

在以前這些案件,並沒有統一的判定標準,往往依賴於主官自行推演的司法解釋,或者是往年的案例。

有些官員判決這些案件,甚至都理不清其中的屬權關係,只是拉架一樣的胡亂一判,甚至強行要求調解結案的。

申時行此時就在編寫新的《民商律》條文。

將書桌上的卷宗交給助手,申時行揉了揉太陽穴說道:

“肩吾,你將這些整理一下,寄送一份給大都督府。”

申時行身邊這個年輕的讀書人名叫沈一貫,是胡宗憲幕僚高產詩人沈明臣的侄子。

自從上次浙江爛柯山作詩勸說胡宗憲投靠蘇澤後,沈明臣也被授官。

而他的侄子沈一貫在浙江名聲不小,精通刑名,也被大都督府徵辟,然後送到了申時行身邊擔任佐官。

申時行放鬆了一下說道:“大都督交給我的任務,就是儘快編寫這套《民商律》,等到了松江知府任上,我才知道是被大都督坑了,這《民商律》哪裡是這麼好編的!”

沈一貫笑了笑說道:“這都是大都督對府臺大人的信任嘛。”

申時行搖頭說道:“大都督用人,一向是好用就把人往死裡用。”

申時行看向沈一貫說道:“肩吾,昨日公文你也看了吧,大都督要在二省六府開始土地榷權,各府都要出人,我已經把你的名字報上去了。”

沈一貫一驚道:“申府臺何故如此啊!”

申時行笑着說道:“這也是讓你感受一下大都督的‘用人之道’。”

“不說笑了,這一次榷權,其實就是‘檢地’、‘檢籍’、‘大索貌閱’、‘造黃籍’等等,肩吾你熟讀史書,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沈一貫點頭說道:“大都督是要清丈田畝。”

申時行點頭說道:“有恆產者有恆心,這一次榷權就是要將一部分土地空出來,授予有功將士。”

“但是這一次的榷權,又有別於歷史上任何一次清丈田畝。”

沈一貫疑惑的看向申時行。

申時行指着桌子上的草稿說道:“以往物權就是土地權,剩餘的賦稅徭役,都是依賴於土地而生。”

“但是如今除了土地之外,礦場、碼頭、道路、商鋪這些都是重要的權屬,商品、貨物、合同也都有權責的,這一次的榷權,清丈土地很重要,但是明確物權也很重要。”

“榷權之前,大都督要就物權議一議,你代表我們松江府先去福州吧。”

沈一貫大驚道:“大都督要開《鹽鐵會議》?”

申時行點頭說道:“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這段時間你在松江府多看看,將這邊的意見帶過去。”

十月二十日,廣州城。

僞裝進城的譚綸,來到了廣州巡案潘季馴的府上。

一見到潘季馴,譚綸開門見山,將蘇澤交代他的沒頭沒尾口信說給潘季馴道:

“潘兄,蘇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

“若盡全功,大都督請兄治黃河。”

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009章 寒菜粥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547章 破蜀道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056章 脫毒難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021章 開蒙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245章 李時珍第79章 亡於洪武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106章 紅陽教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023章 蘆田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666章 棄遼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241章 朕的錢!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334章 鑽膛炮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659章 碾碎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173章 案首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027章 鴛鴦陣第79章 亡於洪武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657章 拼命第018章 船塢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367章 留學生們
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009章 寒菜粥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547章 破蜀道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056章 脫毒難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021章 開蒙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245章 李時珍第79章 亡於洪武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106章 紅陽教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023章 蘆田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666章 棄遼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241章 朕的錢!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334章 鑽膛炮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659章 碾碎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173章 案首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027章 鴛鴦陣第79章 亡於洪武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657章 拼命第018章 船塢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367章 留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