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蘆田

蘇澤這纔想起來,自己穿越的地方是福建,這可是著名的械鬥大省,明清以來械鬥成風,甚至到了近現代依然綿延了幾十年後,隨着農村宗族逐漸解體,這才漸漸消失。

從族譜上蘇澤已經知道了,長寧衛是洪武年間從泉州遷來這裡的,作爲外來遷來的,自然會和原本附近的居民產生衝突。

在七叔公給自己的那本現代族譜上,就記錄了足足十三次大型的宗族械鬥。

不過這一次的械鬥怎麼沒記錄在族譜上?

蘇澤想到現代族譜上十三次械鬥都是“大勝之”,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關節,怕不是這次的械鬥輸了吧!

蘇澤偷偷的向九姑婆問道:

“阿姑,怎麼百戶沒出面啊?”

九姑婆低聲說道:“朝廷三令五申禁止閩廣械鬥,若是軍餘械鬥也就罷了,若是正卒出動,縣衙絕不會放過這個敲打長寧衛的機會的。”

蘇澤一下子明白了,長寧衛的政治地位很特殊。

自從東南倭亂之後,嘉靖皇帝就下令將沿海衛所編入備倭把總司,長寧衛就屬於福建備倭把總司,歸泉州的備倭總兵衙門管理。

也就是說長寧衛是屬於省一級的軍區直接管理的,當地縣衙對長寧衛沒有管轄權。

而軍屯是不需要向當地衙門納稅的,反而因爲長寧衛的屯田不足,本地衙門還要向長寧衛均輸糧食養軍。

一個不受自己控制,自己還要花錢供養的衛所,本地縣衙的態度可想而知。

而大明朝廷自從土木堡之變之後,文官的地位日益上升,在和縣衙的爭鬥中,長寧衛日漸落入下風。

普通的械鬥還能大事化小,說是居民之間的爭鬥。

如果出動了正卒,怕是縣衙就要給長寧衛安插一個造反的罪名了。

蘇澤又問道:“咱們長寧衛和那個背山村,爭奪的是河海口的蘆田嗎?”

九姑婆點點頭說道:“是啊,那塊蘆田本就是我們長寧衛的,前幾年倭寇佔了那片地方,老百戶花了好大力氣纔將那些倭寇掃蕩乾淨,沒想到老百戶一死,背山村就將界碑挪到了蘆田邊上,今年開始更是經常派人入蘆田收割蘆葦,端是欺人太甚!”

原來是爭奪蘆田啊,蘇澤這下子明白爲何長寧衛的百姓如此義憤填膺了。

蘆田,也就是河邊的蘆葦地。

在明清時代,蘆葦田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蘆葦乾枯之後是上等的燃料,蘆葦杆子可以編織成籮筐等盛器賣錢,蘆葦田的灘塗肥沃淤泥可以用來肥田,而河海口豐富的漁業資源也可以提供漁獲。

因此大明朝廷在蘆葦資源豐富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專門課徵蘆課錢,而到了清代可是直接在這些省成立蘆政衙門,這筆收入更是直接上繳皇帝的內庫。

福建並不需要加徵蘆課錢,因此蘆田就成了更加重要的資源,長寧衛和背山村爭奪蘆田,那就非常正常了。

蘇澤又疑惑的問道:

“官府不管嗎?”

九姑婆冷哼了一聲說道:“官府?官府哪裡會管?縣衙門巴不得背山村將蘆田佔去,他們好去徵收蘆課錢。”

蘇澤疑惑的問道:“阿姑,我們福建是不徵蘆課錢的啊?”

九姑婆說道:“背山村的那些村民哪裡知道這些!稅吏去了還不是要乖乖交錢!可嘆這幫愚民,佔了蘆田怕是要上更多的稅了!”

“不過咱們這裡械鬥這麼厲害,衙門哪裡管得過來。”

蘇澤點點頭,以大明對鄉村的控制能力,連土地兼併都管不了,跟不要說這種大規模的宗族械鬥了。

不一會兒,那些散去的軍余男丁紛紛拿着鋤頭、長杆、魚叉集中到了家祠前的廣場上。

九姑婆也換上了祈禳的法袍,嘴巴唸唸有詞的念着咒。

帶領這次宗族械鬥的,是家老阿公的小兒子,大名叫做林顯揚,輩分上和船塢大匠林顯宗師同輩人,不過林顯揚是個三十多歲的乾瘦漢子。

九姑婆拿起一隻筆,沾着硃砂後點在林顯揚的額頭正中,口中唸唸有詞道:

“撥付兵馬予爾,揚我族威!”

林顯揚先對家祠一拜,又對九姑婆身後法壇一拜,最後對父親家老阿公一拜,這才站起身來。

林顯揚立刻拿起魚叉,奮力舉起手中的魚叉,帶着族人浩浩蕩蕩的向爭奪的蘆田而去。

蘇澤連忙對九姑婆說道:“阿姑,我也去看看!”

九姑婆點頭說道:“你是讀書人,不用摻和這種事,切莫靠的太近。”

林澤連忙追上隊伍,因爲他出發太遲,沒有追上大部隊,反而逮到了偷偷跟着隊伍的林良珺一行小蘿蔔頭。

看到蘇澤,林良珺還想要跑,就被蘇澤一把拽住了後領。

“你們跟去幹嘛?!”

林福、林純和林安仔紛紛低下頭,蘇澤是他們的蒙師,他們自然不敢頂嘴。

只有混世魔王林良珺掙扎着說道:“本百戶也是衛所的人,爲何不能去!我要去助威!”

蘇澤將小蘿蔔頭放下來說道:

“去也可以,不許離開我身邊二十步,要不然我就把你送回百戶府,讓你哥責罰你,如何?”

聽到蘇澤竟然讓自己跟去,林良珺自然是大喜,他連忙點頭。

另外三個蘿蔔頭也露出期待的眼神,蘇澤也說道:“你們也是,不許離開我身邊二十步。”

說完這些,蘇澤帶着四個蘿蔔頭,抹黑向蘆田方向而去。

等到蘇澤抵達蘆田邊上的時候,蘆田前已經是火把通明,長寧衛和背山村的人已經拉開了陣仗,隔着一條小溪流對峙。

長寧衛出動軍余男丁近五百人,而對面的背山村也不遑多讓,人數竟然要比長寧衛還多一些。

一個皁吏帶着幾名馬快、步快站在遠處。

爲首的這個皁吏對着手下馬快和步快說道:

“等他們打完之後,爾等速速上去清點傷員,再向兩邊收械鬥銀,明白了嗎?”

“書辦老爺放心,我等定不會放過一個傷員,定將這次械鬥銀收全!”

這個皁吏繼續說道:“這次背山村打點了二老爺,若是背山村戰事不利,咱們就早點上。若是背山村打的順風,我們就慢點上,明白了嗎?”

“明白明白!”

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529章 電磁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90章 貪上史書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667章 政治仗第071章 破題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160章 掀桌子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638章 籌碼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555章 關稅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531章 歌舞團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16章 政第173章 案首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311章 從“賊”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34章 鑽膛炮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018章 船塢第023章 蘆田第021章 開蒙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61章 淨海王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430章 鐵路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147章 雙雙升級
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529章 電磁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90章 貪上史書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667章 政治仗第071章 破題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160章 掀桌子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638章 籌碼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555章 關稅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531章 歌舞團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16章 政第173章 案首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311章 從“賊”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34章 鑽膛炮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018章 船塢第023章 蘆田第021章 開蒙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61章 淨海王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430章 鐵路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147章 雙雙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