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改土歸流

唯一讓黃泰安心一點的,東南新軍似乎也沒有進攻粵北的想法。

在攻佔了廣東沿海各府之後,譚綸就停止攻城略地,轉而開始消化已經佔領的土地。

廣州府這塊地,就是後世的珠江三角洲,也就是後來的大灣區。

這塊地區水網密集,可以說是最上等的土地。

但是大明朝廷一直沒辦法從廣東抽取太多的賦稅,交通自然是一個原因,將帝國最南端的糧食徵調到京師去,沿途的花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爲兩廣叛亂不斷,始終無法建立穩固的統治。

廣西的少民衆多,張經所募集的狼兵,就是廣西那些歸順土司整編的。

可是這些廣西土司也是時降時叛,所以廣東征收的糧食經常要送到廣西,是爲“協餉”,幫助廣西平叛。

除此之外,廣東也飽受倭寇侵擾,還有沿海的蜑民經常性的叛亂,比如在明末著名的袁崇煥,其祖上就是上岸定居的蜑民。

不過在歷史上,廣東也曾經繁華過。

在中唐,宰相陸贄就曾經說過廣州爲“地當要會,俗號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湊”,而廣州一埠的賦稅,也僅次於江南,在唐代就是財稅重地了。

到了宋代,廣州港是僅次於泉州的第二大港口,廣州港前是千帆競渡百舸爭流。

可等到大明朝開始禁海,沿海貿易做不成了,廣東就迅速衰落下來。

譚綸知道海貿對於廣東的重要性,剛剛攻佔廣州城之後就請求大都督府開海,在廣州和潮州分別設立市舶司,開埠進行海洋貿易。

譚綸的戰略規劃是好的,先通過海洋貿易穩定住廣東的基本盤,將廣州府和潮州府這兩個通商口岸發展起來,然後再北上圖謀韶關,這樣東南新軍就能通過韶關北上進入湖廣北部的湘南地區,從而威脅湖廣這個大明糧倉。

可是事情的發展,往往瞬息萬變,完美的方案往往只能停留在計劃中。

就在第四旅攻佔了廣東沿海諸府之後,一名使者疾馳進入了廣州城。

如今在廣東省,譚綸是廣東巡撫,總督廣東軍政。

白知府首義有功,依然留任廣州知府,治理廣府這個廣東最繁華,人口最稠密的廣東甲府。

俞諮皋這第四旅的旅長,手上捏着最能打新軍,算是廣東軍事上的主官。

譚綸特意將駐紮在肇慶的俞諮皋召回來開會,由此可見這件事的重要性。

一身挺拔軍裝的俞諮皋走進總督衙門,白知府已經坐在堂上喝茶了。

俞諮皋有些疑惑,本以爲是什麼緊急軍情,但是譚總督和白知府卻沒有太緊張的樣子。

“譚總督,白知府,召集末將回來到底是什麼急事?”

俞諮皋在飛快的攻城略地之後,現在卻陷入到了治安戰的泥塘。

原本俞諮皋屯兵在肇慶州,是爲了給韶關府的明廷軍隊壓力。

可沒想到,他的對手不是明廷的軍隊,而是高州、肇慶州犬牙交錯的瑤寨和瑤民,雷州半島上的苗人也不停的湊熱鬧。

在福建滅倭平飛龍軍,又一日攻陷廣州府的俞旅長,卻被這些土司叛亂搞的焦頭爛額,整日在肇慶忙着滅火。

譚綸拿出一封信,遞給俞諮皋後說道:

“這是廣西巡撫汪道昆給我寫的信,汪大人要歸附我們東南。”

“什麼!不可!”俞諮皋立刻反對道。

譚綸對着白知府一笑說道:“我就知道,俞旅長肯定要反對。”

白知府也端着茶杯說道:“哈哈,光是高州肇慶州的土司就把俞旅長折磨的不行,若是廣西歸附,那俞旅長就要帶兵去廣西大山裡剿匪了,他當然要反對。”

對這兩個拿自己尋開心的文官,俞諮皋倒是沒有生氣,他說道:

“譚總督不是早就商議好了嗎?您也給大都督寫信了,說明了先發展廣東再吞併廣西的戰略,怎麼這麼快廣西就投了?”

廣西這個地方,多山少田,土司遍地,而且在大明的行政版圖上,廣西是一個內陸省份。

而俞諮皋的第四旅,最擅長的就是鴛鴦陣,可是鴛鴦陣是適合在開闊平原地區作戰的戰陣,在山地作戰效果不佳。

想想也知道狼筅這種武器就根本沒辦法在山上用啊!

所以俞諮皋的想法,是在肇慶一邊平叛一邊練兵,再招募一些熟悉山地作戰的本地士兵,等到練兵結束再圖謀廣西。

你廣西巡撫汪道昆怎麼不按照套路出牌啊!

你一個大明朝的封疆大吏,怎麼這麼快就投降了啊!

就在俞諮皋憤憤不平的時候,譚綸說道:

“汪巡撫是大都督的房師,大都督在起兵前後都向他寫信,勸說他歸正我東南。”

“不過汪巡撫始終不肯投降,可前幾日卻送來了降書,俞旅長猜猜是爲什麼?”

俞諮皋立刻說道:“廣西土司又叛亂了?”

譚綸點頭說道:“正是如此,自從嘉靖那昏君遣散狼兵,又擅殺張經之後,廣西土司一直不太平,上個月藤峽三十幾個土司瑤寨歃血爲盟造反,推舉出一個渠帥出來,聚衆兩萬人,再次開始作亂。”

聽到這裡,俞諮皋也頭疼起來,也難怪汪道昆之前不投降,偏偏這個時候投降。

廣西潯州地境中萬山盤繞,其中有潯江,發自柳州、慶州,向東繞至潯州,途徑象州、永安、修仁、荔浦、平樂縣等。

在潯江附近的山脈均爲陡峭的山崖,其中最險惡地稱爲大藤峽。

藤峽中有上百個山洞,其中如仙人關、九層崖其最幽深險峻。

其中世代居住瑤民,以藍、胡、侯、盤四姓爲大姓,藤峽中有名冊冊封的土官三十餘,沒有明廷冊封的瑤寨更是難以統計。

除了瑤人之外,山中還有善於毒藥弩矢的僮族。

明代廣西的幾次叛亂,幾乎都和藤峽有關。

經過王陽明,張經的兩次平叛,原本藤峽已經安定。

在東南倭亂的時候,張經還從藤峽中帶走了狼兵兩千人,這兩千人隨着張經從福建到浙江,也殺了不少倭寇。

可是後來嚴黨爲了爭奪東南抗倭的主動權,構陷彈劾張經,其中一條罪狀就是狼兵軍紀不嚴,張經縱容狼兵劫掠浙江地方。後來張經被處死,跟隨張經遠赴浙江平倭的狼兵,不僅僅沒拿到朝廷的軍餉和賞銀,還被當做犯人一樣驅趕回了廣西。

這些狼兵一返回廣西,立刻就掀起了叛亂,這其中就是以藤峽的叛亂最嚴重,聲勢最浩大。

汪道昆到了廣西之後,一直都對廣西採取比較優柔的撫慰政策。

只不過雖然汪道昆這麼想,但是他手下的官員不這麼想。

在廣西漢蠻雜居的地區,明廷設羈縻州縣,任命土官,也就是所謂的土司,讓這些地區自治。

土官是世襲的,獲得冊封的土官家族也就是土司,他們就是一座瑤寨的世代統治者。

與土官相對應的,就是明廷任免的官員,這些官員不能世襲,會因爲調動而流動,所以稱之爲“流官”。

設置土官,本來也是不得已的舉措,在幾次廣西叛亂之後,明廷也逐步在廣西推行改土歸流,也就是收回土官的世襲統治權,改爲任免流官。

這項舉措自然有利於大一統的,可是明廷的推行過程中卻出了很多問題。

在廣西爲官的,基本上都是大明朝最沒有前途的官員。

這些官員最大的願望就是立刻升遷離開廣西,返回到中原繁華的地區做官。

原本改土歸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推行漢化同化蠻人,或者用漢人移民開拓土地增加漢人定居地區,等本地漢人比蠻人多了,就可以逐步撤去土官的權利,實行流官統治了。

可這樣實在是太慢了!

因此在改土歸流的過程中,這些當官的往往操之過急,甚至不少官員乾脆挑動蠻人造反,然後請求朝廷派兵鎮壓,只要將當地蠻人殺光了,不就是改土歸流了嗎?

還有很多官員勾結漢人商人,盤剝蠻人的山寨,或者挑動蠻人之間的關係,挑唆他們互相廝殺。

這麼一折騰下來,反而將當地的漢蠻矛盾搞得更嚴重了,廣西叛亂不斷。

這一次藤峽再叛,就是在張經被殺這件事作爲導火索下,廣西長期蠻漢矛盾加劇,在明廷對南方失去控制後,發生的一場連鎖反應。

譚綸說道:“大都督和我說過,他這位房師汪巡撫,若是不肯降是爲了百姓,若是降了也是爲了百姓。”

“但既然汪巡撫降了,我們就不能因爲廣西土司作亂而坐視不管。”

“大都督在我來東南之前就說了,我們是東南起兵,是爲了反抗暴明,而不是爲了佔地爲王,爲了個人的富貴。”

“這天下之地,總有富庶和寒貧的,總有好治理的和不好治理的,但只要是我漢家土地,就寸土不能放棄!”

“大都督就曾經告誡我,千萬要記得安南的教訓啊!”

俞諮皋凜然,他爹是武舉人,從小都是讀書的,自然知道安南舊事。

安南,古代稱爲交趾、交州,從漢武帝在此地設郡縣,這裡就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統治中。

在兩漢交替的時候發生了二徵之亂,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入交州平叛,安南重歸東漢。

漢末三國的時候士燮割據交州,就算是兩晉南北朝最後也都收服了交州。

可就這樣一個地方,到了大宋建國,宋太祖封安南丁部領爲“安南都護“、“檢校太尉“、“交趾郡王“,將安南視爲“列藩“。

從此之後安南加速了離心的速度,開始發展出自己的語言文字,最終脫離中原。

明初的時候,成祖朱棣也曾經派遣大軍收復安南,可是大明在安南的統治只持續了二十多年,因爲士兵遠征耗費太大,最後還是撤出了安南。

蘇澤將廣西比作安南,就是因爲現在的廣西也和當初的安南一樣,表現出強烈的離心傾向。

這下子俞諮皋也明白進入廣西的政治意義了,無論東南和明廷的戰爭如何,廣西問題都不能姑息。

俞諮皋明白了這一點之後,立刻說道:

“總督大人,屬下明白了,我這就去整軍備戰,準備進入廣西!”

譚綸笑着對白知府說道:“我就知道俞旅長心急,不過你先別急。”

“大都督府軍令。”

俞諮皋立刻站的筆直,譚綸拿出一份軍令說道:

“這是半個月前,大都督下達的軍令,那時候廣西瑤亂已經有苗頭了,大都督聽聞之後,就命令我們做好準備,隨時響應進入廣西平叛。”

白知府感慨說道:“大都督真是料事如神。”

“軍令!從第四旅再擴編三千人,準備進入廣西平叛。”

俞諮皋聽說擴軍,自然是眉眼中露出笑意,接受了軍令之後,譚綸又說道:

“第四旅要招募擅長山地作戰的士卒,大都督說可以從廣東的歸順瑤人中招募,只要做好漢化教育就行,福州會派遣專門的教團來做這件事。”

“除此之外,大都督還從福州運來廣州一批新裝備,正好可以在廣西作戰中試驗一下威力,已經在廣州城外的軍火庫中了。”

聽說有新裝備,俞諮皋更是眼前一亮。

比起更爲嫡系的第一二三旅,第四旅的裝備一直比較落後。

這倒不是蘇澤對第四旅刻薄,而是第四旅前身是戚家軍,本身隊列和槍炮的訓練就不夠。

譚綸對俞諮皋說道:“這一次送來的新裝備,是專門爲了山地作戰而研發的,俞旅長你要好好試驗,大都督可不光給你們武器,還要你們寫報告呢。”

聽到“寫報告”三個字,俞諮皋露出苦色,但是想到能有新的裝備可以用,俞諮皋說道:“譚總督,快帶我去看新裝備!”

俞諮皋趕到軍火庫,就看到一名身穿藍色軍服的年輕軍官向他敬禮。

“第四旅後勤參謀李言恭,向旅長報道。”

李言恭在北上作戰中沒有立功,返回上海鬱悶了很久。

後來他聽到南方還有仗打的消息,就報名轉入第四旅。

正好被大都督府派來押送這批新裝備。

俞諮皋連忙回禮,急切的問道:“李參謀,新裝備呢?”

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525章 分產令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430章 鐵路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057章 邀請第025章 急救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57章 拼命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482章 缺官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243章 水淹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四卷總結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430章 鐵路第003章 占卜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555章 關稅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088章屏蔽了第029章 凱旋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072章 巧破第673章 定草原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334章 鑽膛炮第023章 蘆田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653章 滾雪球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351章 《治安疏》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600章 三三制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77章 三江感言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658章 少爺
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525章 分產令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430章 鐵路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057章 邀請第025章 急救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57章 拼命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482章 缺官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243章 水淹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四卷總結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430章 鐵路第003章 占卜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555章 關稅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088章屏蔽了第029章 凱旋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072章 巧破第673章 定草原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334章 鑽膛炮第023章 蘆田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653章 滾雪球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351章 《治安疏》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600章 三三制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77章 三江感言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658章 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