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

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

如何安置這些被拐的孩童,包括大街上那些流浪的報童,蘇澤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那位方公子。

大明朝的福利機構,除了惠民藥局之外,還有養濟院。

養濟院,類似於現代的養老院和福利院,是朱元璋定下的祖宗之法。

不過從明中期以來,養濟院日益凋敝,這項制度在很多地方已經名存實亡了。

原因也是很簡單,各地官府的財政收入日益捉襟見肘,隨着官府收入的減少,最先砍掉的就是惠民藥局和養濟院這種福利機構的開支。

南平縣城應該也有一座養濟院的,不過那幾間房子都已經倒塌,只有上級檢查的時候會從街上抓一些孤寡老人和孩子進去湊湊樣子,等到檢查的上官走了再將這些人趕出來。

既然這位“方公子”這麼喜歡做福利,那就攛掇她將養濟院弄起來。

這樣南平街頭這些孩童,也就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

蘇澤打定主意,又帶着幾個被癩大弄成殘疾的孩子一起,天亮後前往惠民藥局。

惠民藥局剛剛開門,蘇澤就帶着孩子進來,黃提舉看到這些孩子的慘狀,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蘇澤說道:“這些都是街上流浪的孩童,遇上了採生折割人。”

黃提舉連忙拿着藥箱,給這些孩童看病。

“真是泯滅人性!其中三個孩子已經永久殘疾了。另外兩人還能接上。”

黃提舉看完了病人之後,語氣沉重的對蘇澤說道。

“蘇公子,那些採生折割人呢?”

“已經全部送去縣衙了,他們死之前日子也不會好過了。”

陳叔飛是縣衙監獄的獄卒,監獄中有的是炮製犯人的方法。

比如將他們鎖在恭桶邊上,又或者將鐐銬綁的特別緊,只需要幾天下來手腳就會殘廢。

這些採生折割人都是不赦的死罪,癩大這樣的主犯更是凌遲處死的大罪,陳叔飛一定好好“招待”他們,讓他們吃了苦頭再上路。

聽到罪魁禍首已經被捕,黃提舉拱手說道:“蘇公子真是仁心了。”

蘇澤說道:“我來這裡除了請黃提舉看病,還有一件事要拜託黃提舉。”

“黃某定當幫忙!”

蘇澤說道:“蘇某想見一見上次那位方公子。”

“方公子?”

黃提舉有些猶豫,蘇澤又說道:“我想和方公子談一談養濟院的事情。”

養濟院?黃提舉明白了蘇澤的意思,他立刻說道:“我這就讓人去請方公子過來。”

不一會兒,女扮男裝的方若蘭出現在惠民藥局中。

看到那些被折磨的孩子,方若蘭的聖母心氾濫,蘇澤立刻趁熱打鐵說道:

“方公子,這些孩子之所以被採生折割人盯上,就是因爲沒有安定的住所,按照洪武皇帝的祖制,縣城應該有養濟院來收留這些孤兒。”

方若蘭也點頭說道:“理應如此,但是南平縣的養濟院年久失修,府衙縣衙也沒有撥款修葺。”

“蘇公子放心,我會盡力想辦法請府衙縣衙撥下錢,將養濟院修葺一番,讓城裡的孤兒們有個住所。”

養濟院這個東西,方知府還在做知縣的時候,方若蘭就已經摺騰過了。

但是比起本身還有盈利能力的惠民藥局,養濟院的維護成本實在是太高了,衙門就算是撥款也維持不了多久。

蘇澤說道:“我只想要請府衙和縣衙儘快將房屋修葺整理,日常運營的費用,我們《拍案驚奇》編輯部出。”

方若蘭看向蘇澤,蘇澤說道:“《拍案驚奇》編輯部本就僱傭了一些報童賣報,他們賣報的收入可以維持養濟院的日常開支了,只需要請方公子僱傭些人手,盯着他們給孩子做飯就行了。”

蘇澤並不是長期在縣城,要知道養濟院這種組織,若是沒有人盯着必然有人會從中貪墨。

在沒有制約和監督的情況下,人類突破下限的速度往往比想象的還快。

蘇澤深諳其中的道理,這才喊來方公子,請她來督辦這件事。

方若蘭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她立刻說道:“我會找些可靠的人,讓給孩子做飯和縫補。”

蘇澤拱手說道:“我代城裡的孩子們,謝謝方公子。”

黃提舉也說道:“我惠民藥局也願意出一份力,以後每日多熬一盆酸梅湯,免費讓這些孩子拿去販賣,賣的錢都貼給養濟院。”

蘇澤和方若蘭都驚喜的看着黃提舉,黃提舉又說道:“這樣,每月我去養濟院給孩子們診療一日。”

方若蘭恭敬的對黃提舉行禮道:“醫者仁心,多謝黃提舉了!”

人在舉手就能幫助別人的時候,往往能表現出高超的道德情懷。

現代人和古人在道德上並沒有優劣,若是助人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很多人都是樂意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幫助別人。

而當助人被社會認爲是傻瓜,幫助別人還可能會被誣陷的時候,那自然沒有多少人願意挺身而出了。

黃提舉曾經接受過蘇澤和方若蘭的幫助,他也願意盡力幫助別人,這並不是他的道德非常高,只是助人者人恆助之的樸素道德觀而已。

“我還要去縣學上課,這些孩子就勞煩黃提舉照顧了。”

“蘇公子儘管放心,老夫雖然醫術不精,但是保住這幾個孩子性命還是沒問題的。”

蘇澤拱手和黃提舉告辭,又和方若蘭辭過,返回縣學上課去了。

等到海瑞講完了課,喊來蘇澤問起了這件事,蘇澤一五一十的將過程講給海瑞,海瑞皺眉說道:

“沒想到南平縣竟然還有如此喪盡天良之徒!多虧汝霖將他們繩之以法!”

“老師過譽了,另外我聯絡了一些朋友,想請府縣將養濟院重新辦起來,收留城裡這些孤兒。”

海瑞撫摸着鬍鬚說道:“惠民藥局、養濟院、漏澤園,本就是本朝德政,可是這些年官府逐漸不管,讓這些機構日漸傾頹廢棄,這等事情我也自當向府裡縣裡上書,請重新將養濟院辦起來!”

蘇澤靈機一動說道:“老師,所謂養而教之,這些孩子沒有父母,就算是有養濟院,也只能有個果腹和留宿的地方,若是無人管教,日後怕是也要走上歪路。”

海瑞也點點頭,很顯然他也明白蘇澤的意思。

這些流落街頭的孩童,就算是長大之後,能夠從事的工作也很少。

要麼成爲熊五這樣的羅漢腳,要麼加入霸王社這樣的會社,再差一點的說不定就和癩大這樣走上邪路。

出淤泥而不染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的生長環境就決定了一輩子的命運,這年頭寒門子弟都難翻身,別說這些孤苦無依的孩子了。

蘇澤說道:“學生想要讓老師兼管着養濟院。”

海瑞想了想,養濟院提舉和惠民藥局提舉一樣,都不是官也不是吏,也都是沒有薪水的。

這種職位要麼是縣衙的吏員管着,要麼就是當地鄉紳名流來做。

蘇澤顯然對這些人並不放心,有海瑞來管着養濟院,也可以防止有人伸手到養濟院中。

海瑞是縣學教諭,是朝廷的官,有他坐鎮養濟院,下面辦事的肯定不敢從中貪墨,更不會有虐待孩童的事情發生。

海瑞很快答應下來。

蘇澤又說道:“老師,我也想請一些同道,給這些孩子講講課,不求讓他們科舉,能讀書明理,識字會算,日後也有個謀生的手段。”

海瑞也很贊同蘇澤的想法說道:“你這個想法很好,若是縣學空閒的時候,我也會去給孩子們講課。”

“那就多謝老師了!”

從海瑞的書房出來,蘇澤又立刻來到了《拍案驚奇》的編輯部。

剛剛和海瑞交談的時候,蘇澤又冒出了一個想法。

其實對現代人來說,三字經並不算是特別好的蒙學啓蒙教材。

作爲儒家最基本的啓蒙教材,三字經中還是有很多三綱五常的內容的,有不少糟粕內容的。

而且作爲蒙學教材,《三字經》的最終目的是用來服務於開蒙科舉的。

很顯然這些思想,並不利於蘇澤的造反需要。

他要的不是培養出忠君的陳腐讀書人,而是需要培養具有新思想的下一代。

養濟院的孩子們,本身就是城裡的流浪兒,他們本身就是社會底層,封建忠君思想也不濃厚。

他們從小流落街頭,也更明白鬥爭的重要性。

這時候就需要更先進的啓蒙教材!

一想到這裡,蘇澤想到了自己編寫一部自己的兒童啓蒙教材,他不是有“六經注我”的金色被動技能嗎?可以將自己的思想寫到教材中,潛移默化的培養這些孩子!

一想到這裡,蘇澤就立刻來到了拍案驚奇的編輯部,他不僅僅要編寫教材,還需要有人幫着授課。

畢竟蘇澤不可能每天都來城裡給這些孩子上課,眼下自己認識的讀書人,也就陳清朝和林清材二人了。

逮着能褥羊毛就往死裡褥的想法,蘇澤自然又來求二人幫忙了。

“蘇兄想要讓我們給養濟院的孩子開蒙?”

蘇澤搖頭說道:“這些孩子也不可能人人蔘加科舉,只要能讀書明理,學一些謀生技巧就好了,不是要開蒙科舉的。”

聽到蘇澤不是要讓養濟院的孩子都參加科舉,陳林二人都鬆了一口氣。

南平縣的讀書人,能夠容忍蘇澤這樣的寒門子弟參加科舉,卻不能容忍孤兒也參加科舉。

一府一縣的生員都是有限的,人越多競爭就越激烈。

就算是陳朝源和林清材二人,聽說蘇澤不是要培養孩子讀書參加科舉,都鬆了一口氣。

人都是上房抽梯的,上了岸都想要把船弄沉了,這就是人性使然。

蘇澤的志向也不是培養這些孩子去科舉做官,日後他要是真的造反了,也需要有新思想的新官僚,自己培養肯定是最好的。

而且人才這件事都是長期投入的事情,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些孩子中有幾個人能成才,就對得起蘇澤的投入了。

“我準備編寫一本更簡單通俗的啓蒙書籍,這些日子若是城外有會雕版印刷的建陽流民,請陳兄幫我留意一下。”

陳朝源立刻說道:“蘇兄放心,這個容易。”

建陽被倭寇攻破,很多有技術雕版工匠都從建陽逃亡出來,蘇澤也想要乘機擴大印刷坊的人手。

蘇澤又對林清材說道:“林兄,你們林家也有社學的吧?”

林清材點點頭,社學和衛學也差不多,是家族內部辦的私人學堂,一般都是開蒙爲主。

林清材和他那個在縣學做書吏的族兄林清遠,都是在家族社學中開蒙的。

蘇澤說道:“能請你接受過開蒙的族人擔任養濟院的塾師嗎?”

林清材想了想說道:“我有一個族弟讀了幾年書,現在還在家中種地。”

蘇澤說道:“我願意出一個月一兩銀子的束脩,請他每日早上在養濟院講蒙學一個時辰。教材和筆墨都由我來提供。”

“月初和月中進城的時候,我也會去養濟院給孩子講課。”

林清材想了想,一兩銀子雖然不多,但是作爲兼職也算是豐厚了。

自己這個族弟在家種田的時候也會讀讀書,去養濟院教書也能蹭點筆墨紙硯用。

林清材說道:“那我和族弟說說,他應該會答應的。”

方若蘭的動作很快,很快府衙就傳來消息,願意出資五十兩修葺養濟院。

南平城的養濟院在西門通義坊附近,是一排低矮的破敗房屋,有些房子都已經坍塌,只有門頭和前面一進房子還保持完好,這是留給上官檢查用的。

知府衙門出錢,白知縣也從縣衙公帑中擠出了三十兩銀子。

蘇澤還是嫌不夠,又找了天使投資人於二公子化緣二十兩銀子。

陳家三兄弟見過這些孩子的慘狀,也湊了十兩銀子。

縣衙刑房孫典史也知道了消息,也掏出了十兩銀子。

蘇澤請願修養濟院的消息傳來,這時候他作爲縣城名人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延平書院山長陳默羣和他的好友拓湖先生各出二十兩銀子,府縣和書院學生也集資二十兩,再加上方若蘭的私房錢,竟然湊足了靠近二百兩銀子。

蘇澤又掏腰包貼夠了二百兩,將這筆錢捐獻到府衙,方知府大筆一揮,又命令匠人在養濟院修葺完成的時候刻下石碑,記錄下今日重修養濟院慷慨解囊的人員名單。

等到忙完了這一切,蘇澤擡起頭看到天上一輪明月,這纔想起來今日是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佳節。

(本章完)

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023章 蘆田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022章 畝產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002章 家廟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234章 簞食壺漿088章屏蔽了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555章 關稅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33章 活該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251章 發鈔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005章 破浪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163章 吃絕戶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83章 練銃兵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595章 重注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675章 宣傳戰第025章 急救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033章 曬鹽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600章 三三制第463章 紅丸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525章 分產令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075章 治本經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043章 筆架第240章 緝私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667章 政治仗第243章 水淹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
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023章 蘆田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022章 畝產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002章 家廟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234章 簞食壺漿088章屏蔽了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555章 關稅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33章 活該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251章 發鈔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005章 破浪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163章 吃絕戶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83章 練銃兵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595章 重注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675章 宣傳戰第025章 急救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033章 曬鹽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600章 三三制第463章 紅丸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525章 分產令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075章 治本經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043章 筆架第240章 緝私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667章 政治仗第243章 水淹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