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

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

劉黑七一死,礦盜們立刻趴在地上投降。

但是蘇澤也沒有掉以輕心,而是讓他們拋下武器,又命令呂老獵戶帶人將這些礦盜捆住,這才走上前來。

老獵戶和兒子站在蘇澤身邊,只看到一夥人身披長弓,和跪在地上的礦盜明顯不是一夥人,他們應該就是老獵戶所說的葉宗留起義軍的後人。

“山寨在哪裡?”

老獵戶說道:“劉黑七佔了我們的村子當做山寨,就在那座山後面。”

那座山距離這裡不遠,蘇澤押送這他們翻過隱蔽的山道,果然看到了一個小村子。

村子中還有不少人,聽到聲音都走出來觀看,蘇澤一眼看過去基本上都是婦人和孩子。

蘇澤命令小獵戶將山寨中的人也喊道廣場前,他對老獵戶說道:“跟隨劉黑七罪大惡極的,手上沾染人命的匪首不可饒恕,你帶人將匪首推出來。”

老獵戶立刻上前宣讀了蘇澤的意思,不一會兒,十幾名礦盜頭目被押送到了蘇澤面前。

蘇澤對林德陽說道:“將他們也封入礦洞,嚐嚐被他們戕害百姓的滋味。”

這幾個礦盜頭目對着蘇澤磕頭求饒,但蘇澤不爲所動,將他們拖出去之後,蘇澤對着衆人說道:

“被礦盜裹挾上山的,可以下山了。”

人羣中騷動了一番,卻只有零星幾個人走出來,他們向蘇澤行禮,轉頭向山下跑去。

呂獵戶之子對着蘇澤說道:“解元公,這裡不少人下山也沒有活路。”

蘇澤擡眼看去,這其中有不少都是女人,被劫上山失了名節,下山也沒有容身之地。

還有些是沒有土地的災民,下山之後也只能活活餓死。

蘇澤打量這個村子,村裡都是些普通的茅草屋子,山上也沒有多少田地。

“你們以什麼爲生?”

老獵戶老老實實的說道:“光景好的時候,靠着狩獵剝些毛皮到建寧府賣,也能勉強活下來,但是現在光靠在山上打獵已經難以爲生了,要不是劉黑七打過來,村子裡的人也難活下去了。”

“爲何不開田?”

“仙霞山從唐宋就開始開礦,現在又有盜採,山體早就沒辦法種田了。”

果然山上到處都是滑坡,周圍山頂都是光禿禿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這裡過度開發礦產資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老獵戶說道:“不過山上還能長竹子,村裡婦人以前做篾匠,或者春天去山上採筍,也算是一項生計。”

李贄等人都沉默了,他們也沒想到山民的生活竟然這麼苦。

這座山村位置隱蔽,距離整個仙霞山最險要的仙霞關也很近。

蘇澤就有了在這裡留下後手的想法,他向呂老獵戶問道:“山上能容納多少人?”

老獵戶老實說道:“最多百戶人家。”

蘇澤看到身後的這些被礦盜裹挾的百姓,加上婦孺足足有千人,這些人如果不盜採和劫掠,根本沒辦法在仙霞山上生存下來。

蘇澤對着衆人說道:“你們願意留在仙霞山的站在這邊。”

稀稀拉拉的人羣分開,願意留在仙霞山的基本上就是原本山村中的居民。

對於剩餘的人,蘇澤說道:“你們若是信我,拿着我的信物南下去延平府南平縣長寧衛找一位林百戶,他會安置好你們的。”

這些不願意留在山上的難民大概有八百多人,他們有的是跟隨礦盜上山採礦的流民,有的是被劫掠上山的百姓,他們也不想再仙霞山上待下去了,但去了山下也沒辦法生存。

但是從仙霞山前往長寧衛路途遙也不近,這些人也在打退堂鼓。

過了一會兒,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人走上前來,對着蘇澤一拜問道:

“這位相公,可否告知我等您的名諱。”

蘇澤說道:“在下本省解元延平府蘇澤。”

這個中年人更加惶恐說道:“鄙人是官礦的礦工嚴大郎,逃入山中被劉黑七脅迫才從了賊,從未做過欺壓良善之事。”

嚴大郎身後衆人紛紛點頭,果然他在這幫流民中很有聲望。

嚴大郎站起來對身後衆人說道:“既然是解元公當面,嚴某信得,我願去長寧衛!”

事情只要有人領頭就好辦了,衆人紛紛表示願意跟隨嚴大郎前往長寧衛。

蘇澤將嚴大郎喊道跟前,又讓林德陽拿出一包新錢遞給他。

然後蘇澤又寫下一封信,交給嚴大郎說道:

“這是寫給建安縣李知縣的信,下山後你拿着我的信去找他,請他用錢在建安府購買糧食,應該能堅持到長寧衛。”

蘇澤又派一名親衛騎馬返回長寧衛,通知林默珺派人來接應這批流民。

嚴大郎的眼眶溼潤,雙目通紅的對蘇澤磕頭道:“解元公恩情,嚴某無以爲報,願意隨侍解元公左右以報!”

蘇澤聽他說話文縐縐的,忍不住問道:“你還讀過書?”

“未曾讀經,只是識些字。”

蘇澤滿意的說道:“你將大家帶回長寧衛,再北上追趕我吧。”

“多謝解元公!”

嚴大郎拿着蘇澤的信、買糧的新錢和給林默珺的信物,帶領身後八百多流民浩浩蕩蕩的下了仙霞山,直接向長寧衛而去。

蘇澤再次看向呂老獵戶說道:“你們既然願意留在山上,日後我長寧衛會派商隊過來貿易,你們可以用毛皮、筍乾換取糧食。”

老獵戶大喜過望,他又看向兒子,咬牙說道:

“解元公,我這個兒子雖然駑鈍,但是仙霞山他很熟,可以由他給解元公帶路。”

“等到了清湖鎮,若是解元公覺得這小子堪用,就讓他追隨您左右吧。”

老獵戶之子短暫茫然之後,也下了決心向蘇澤行禮,蘇澤將他扶起來說道:

“如此甚好,還不知道令郎大名。”

“他娘懷他的時候有雀在屋外築巢,賤名一個雀喜。”

呂雀喜對着蘇澤拱手道:“主家。”

蘇澤點點頭,算是認下了這個親隨,蘇澤也看出來獵戶父子在山村威望很高,以後可以通過呂雀喜來控制這個山村。

等到諸事處理完畢之後,戰後自然要搜刮戰利品了。

從劉黑七的寨子裡搜出來不少銀塊,只是這些銀塊的純度太差,有些還黑黢黢的。

清點一下,這些銀塊折成成色普通的銀子也有五十兩的樣子,蘇澤乾脆將這些銀子折成新錢,然後逐一發到了這次參戰斗的護衛手上。

本次作戰只有兩名傷者,其中一個是李贄的護衛,因爲山路溼滑踩空摔倒了,另外一個倒黴蛋是黃懋衝的家丁,這個家丁因爲被火器彈射的彈片割破了胳膊。

蘇澤都用“醫術”技能幫他們包紮了。

爲了在山村刷聲望,蘇澤又用赤腳醫生這個技能,在山村附近辨識草藥,他帶着呂老獵戶採藥,交代他使用這些草藥的方法,又給村子裡看了病。

等到忙完了這些,蘇澤這才帶領隊伍繼續出發,呂雀喜辭別父親,一馬當先帶領衆人向仙霞關而去。

越是接近仙霞關,山路越是陡峭,有的地方只能容納一個人通行。

山間又多雨,蘇澤讓人在腳上纏上麻布,終於在日落前來到了仙霞關前。

關前有一塊巨石插入山中,總算是有了一塊可以修整紮營的平地。

看到天色漸晚,蘇澤命令大家紮營。

“汝霖兄,看,這是石刻!”

紮營後趙秉忠在石臺上閒逛,看到藏在青苔中的石刻,驚喜的喊來衆人。

只不過這石刻似乎年代已久,而仙霞關從明初後就沒人駐守了,石刻已經被歲月侵蝕了一半。

蘇澤看着石刻,唸誦道:

“吾生真是一枯蓬,行遍人間路未窮。”

衆人對着石刻七嘴八舌的研究起來,就在衆人開始考據這是誰的作品的時候,蘇澤說道:

“這是陸游的詩。”

李贄點頭說道:“確實是陸放翁的風格,只可惜石刻只剩下半塊了。”

石刻上已經被歲月侵蝕,下半部分都已經看不清了。

就在衆人嘆息的時候,蘇澤憑着記憶念道:

“暫聽朝雞雙闕下,又騎羸馬萬山中。

重裘不敵晨霜力,老木爭號夜穀風。

切勿重尋散關夢,朱顏改盡壯圖空。”

陸游一生沒有能夠施展抱負的機會,眼看着故國收復無望鬱鬱而終,在場衆人都是年輕人,對於這類的詩詞還是不太喜歡。

只有蘇澤倒是對陸游的詩句產生了些許共鳴,如今大明王朝也是天災人禍不斷,蘇澤卻還沒有能力改變這個世道。

“那邊還有一座小廟?”

衆人走過去,只看到前方山體被挖去了一塊,一尊石像被放在其中。

“這是壁龕,咦,這不是佛像,也不是道家的?”

蘇澤的“宗教知識”雖然只有Lv3,不過也能辨認出這石像非佛非道。

黃懋衝看到石像旁邊有一行刻字難道:“沖天大?”

“沖天大將軍?”蘇澤走過去一看,後面兩個字雖然已經模糊了,但是還能辨認出是“將軍”二字。

原來如此。

看到蘇澤的表情,李贄問道:“汝霖,這是哪尊神佛的造像?”

蘇澤說道:“沖天大將軍,這是黃巢的石像。”

“黃巢!?”

衆人都驚呼,沒想到在這仙霞關下,竟然能看到供奉黃巢的壁龕。

蘇澤喃喃道: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好詩,好氣魄!”李贄等人紛紛鼓掌叫好,可是他們環視整個山崖,根本看不到一朵花,卻不知道蘇澤爲何會作這首詩?

蘇澤這纔想起來,自己還是吃了有文化的虧,這首後世膾炙人口的詩,在此時卻流傳不廣。

原因自然也很簡單,這是一首反詩,而黃巢的事蹟在《新舊唐書》中都是着墨不多一筆帶過的,也沒有收錄這首詩。

而時人編寫全唐詩的時候,自然也不願意將黃巢的反詩收錄。

以至於蘇澤念出來的時候,李贄等人還以爲是蘇澤有了靈感賦詩的。

蘇澤連忙說道:“這首詩可不是我作的,是這位沖天大將軍所作。”

黃懋衝又唸了幾遍,更是覺得精妙,而且這首詩氣魄無雙,衆人都是年輕人,更是覺得寫的豪氣幹天。

黃懋衝嘆息說道:“若是黃巢早生百年,也許盛唐詩人中也有他一席之位。”

蘇澤不以爲然的說道:“晚唐朝廷無道,尸位素餐者滿貫朝堂,有真才實學者卻只能遺落民間,天下又豈能不造反呼?”

“要我說,若問黃巢,他更想做個反賊,而不是做個歌頌盛世的詩人吧。”

衆人再次沉默,蘇澤安排人手值夜宿營,黃懋衝更是念着黃巢的詩不能入眠。

等到第二天黃懋衝打着哈欠,看到同樣打着哈欠的趙秉忠,兩人相視一笑,各自在黃巢的壁龕前留下一點貢品,一行人再次登山,終於在正午的時候翻過了仙霞關。

等過了仙霞關,果然山路平坦了很多,而從這個時候開始,衆人也正式離開閩地,進入浙江的地盤。

呂雀喜指着前方蜿蜒山路說道:“順着這條路就是清湖古鎮了!”

蘇澤擡頭看到遠方的炊煙,衆人都有了重返人間的感覺。

李贄突然問道:“清湖鎮是屬於衢州了吧?”

蘇澤手上只有福建的地圖,就是這幅地圖都是他託關係從福建布政使衙門臨摹出來的。

一省布政使衙門只有本道的地圖,全國的堪輿圖只有京師有。

李贄手上的浙江地圖只有大概的方位,衆人只能看向呂雀喜。

呂雀喜點頭說道:“清湖鎮隸屬於衢州府。”

聽說到了衢州,除了蘇澤三人都有些激動起來。

李贄說道:“當年陽明先生多次在衢州講學,衢州書院是如今心學大宗,汝霖我們可以順道去衢州書院看看!”

李贄雖然受到蘇澤影響,對於心學沒有那麼感冒了,但是好歹心學是如今大明第一學術,來到心學聖地李贄自然激動。

黃懋沖和趙秉忠也是如此,他們對於心學接觸也不算深,但是能去天下知名的衢州書院參觀也是好的。

蘇澤也明白他們的心態,於是說道:“在清湖鎮休整一下,我們就去衢州書院。”

(本章完)

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555章 關稅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97章 再破題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547章 破蜀道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056章 脫毒難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069章 縣令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90章 貪上史書第012章 煙薯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004章 龍王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163章 吃絕戶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240章 緝私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83章 練銃兵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281章 講武堂第358章 大沽血戰
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555章 關稅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97章 再破題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547章 破蜀道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056章 脫毒難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069章 縣令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90章 貪上史書第012章 煙薯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004章 龍王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163章 吃絕戶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240章 緝私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83章 練銃兵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281章 講武堂第358章 大沽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