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

不得不說,派往山東的稅監焦太監是有能力的壞人。

在他的努力下,山東的銀礦一鋤頭沒有開採,第一個月的礦稅就送到了京師。

隆慶皇帝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大喜過望,立刻下令嘉獎了焦太監,再次將所有彈劾焦叔的奏章留中不發。

不僅僅如此,隆慶皇帝還再次下令,向湖廣派遣礦監。

內閣和六部大臣自然是激烈反對,可是皇帝再次提出派遣礦監是祖宗之法,而天下礦藏本來就是皇帝的私產,皇帝派遣自己的家奴,也就是太監去收礦稅理所應當。

對於皇帝耍無賴,羣臣也是無可奈何。

這一次派往湖廣的太監名叫陳鄺,這位陳太監在掖庭苦熬了很多年,終於逮到了機會上位。

陳太監靠着搭上了馮保的線,這一次得到重任,擔任湖廣的礦監太監,他得到任命之後立刻收拾行囊,前往湖廣上任去了。

陳太監一路上都住在驛站,甚至要求驛站的民夫給他擡轎子,飛快的從京師趕到了湖廣。

但是陳太監速度快,有人比他速度還快。

陳鄺還沒到湖廣的時候,就有一名破落戶的讀書人在路上攔住了他。

這個讀書人名叫吳朝,多年科舉不第,就開始做起了訟師的事情。

但是他雖然牙尖嘴利,但是沒有功名,生意非常慘淡。

吳朝經常和商人打交道,倒也是消息靈通,他很快就知道了山東礦監的事情,以及皇帝向湖廣派遣礦監的消息。

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吳朝就在前往漢陽的要道上等着,果然等到了陳太監。

對於這給自己送上門來的讀書人,陳鄺也是十分的看重。

他在宮裡也就是掖庭的一個小小管事太監,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徵收礦稅,對於湖廣的情況更是完全不瞭解,有了吳朝主動來投,陳鄺立刻認下他作爲乾兒子,並且委任他爲荊襄礦稅總監。

吳朝對陳鄺這個乾爹畢恭畢敬,立刻介紹起來整個湖廣的情況。

陳鄺最關心的還是開礦的差事,他立刻問道:“湖廣有大礦嗎?”

吳朝搖頭說道:“從沒聽過湖廣有什麼大的礦藏。”

這下子陳鄺一臉焦慮的說道:“沒有礦可要怎麼收礦稅啊?”

吳朝顯然也是做過了一番功課的,他立刻說道:“乾爹,沒有礦稅,可以設卡抽稅啊。”

“設卡抽稅?這能行嗎?”

吳朝顯然對地方上的情況很瞭解,他立刻說道:“當然能行!”

“乾爹您是宮中的貴人,不知道這地方上的情況,地方士紳設卡抽稅,這是很常見的事情,特別是在湖廣,往往一戶佔據要津,分別設卡抽稅,各家各戶還有不同的抽稅商品,旁人根本插不進去。”

這下子陳鄺立刻來了興趣,他問道:“還有這種事情?也難怪朝廷的鈔關稅收不上來。”

在高拱的新政改革中,鈔關稅改革也是重要的一環。

但是除了在京畿和九邊地區,就連靠近京畿的山西都收不上來鈔關稅。

對於這件事,地方上的官員自然是說商人狡黠逃稅,又或者搬出老一套的說法,說鈔關稅是惡法害民,與民爭利。

高拱雖然掌握吏部和都察院,但是也不可能處處都派出去御史,更不要說在言官中也有不少反對鈔關稅的。

陳鄺也知道商稅難收,可是聽吳朝這個說法,並不是商稅難收,而是這錢根本不到朝廷的兜裡啊!

吳朝這種在地方上廝混多年的,最是瞭解地方上的情況,他說道:

“地方上有功名的士紳,往往會私自設卡收稅,有的人聚衆數十人,設置稅卡如同攔路打劫的匪徒,地方官員和他們沆瀣一氣,往往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竟然如此猖狂?這些人怎麼能取代朝廷收稅?”

“不是收稅,是過路費,商隊從這些地方過,他們就會訛詐一筆錢,而商隊如果不肯交錢,要在本地上公堂就更不划算了,士紳都和衙門的人熟悉,商人要是去告反而還要再脫一層皮,所以只能交錢了事。”

“湖廣這地方士紳豪強衆多,新晉的士紳都不一定有機會去收過路費。”

“比如荊州府的張家,也就是張閣老家,如今也在荊州設卡,對路過的棉花收過路費呢。”

陳太監拍案而起說道:“國家都如此危難了!這些士紳不好好報效國家,還在地方上設卡收稅,每次陛下要用典銀子,這些讀書人還百般阻攔,這得是豈有此理!”

“這過路費!只能由雜家來收!銀子也要上繳給陛下!”

陳太監和吳朝商議好了對策,到了地方上就以設立礦監轉運爲理由,在水陸要道上設立關卡抽稅。

至於那些地方上收過路費的稅卡,陳太監的想法也很簡單,只要是不礙着他收稅的不管,擋着他收稅的全部搗毀!

而今天就是陳太監抵達漢陽的日子,張居正作爲明前留在湖廣級別最高的官員,雖然心中滿是厭惡,卻還是在漢陽城外迎接這位“天使”。

沒辦法,雖然是內閣輔臣,地方大員,但是陳太監是朝廷的欽差,是奉了皇帝命令來湖廣收礦稅的。

陳太監對張居正的態度還算是恭敬,畢竟這位張閣老和皇帝關係親近,也曾經做過皇帝的講學,手上還捏着重兵。

陳太監和張居正寒暄一陣子之後,也覺得和張居正一起住在漢陽不自在,他也擔心武昌城中的東南新軍衝出來,很快就向張居正辭行,準備將礦監衙門前往荊州。

張居正本來就對荊州知府徐學謨有意見,自從丟失了武昌之後,徐學謨多次彈劾張居正,還在荊州抓了幾個張居正家族的遠親,讓張居正很沒面子。

張居正看這個閹人也不順眼,也就讓陳太監去了荊州。

到了荊州城之後,陳太監立刻和乾兒子吳朝招募地痞無賴,甚至連路霸水匪都招募到了荊襄礦司中,他們在水陸要道設置關卡,以支援建設礦坑向過往商人逼捐。

原本地方上士紳的關卡,再加上陳太監設立的關卡,普通小商人很快就沒了活路。

有一個販賣燈芯的老人,他從野外收割一種名叫燈芯草的野草,將燈芯草內的細長草莖剝開,這種草莖可以用來作爲油燈的燈芯,算是老百姓日用的商品。

一擔子燈芯草,全部賣出去也只能賺到一兩多銀子,這個老人全靠販賣燈芯草養活一家老小。

老者挑着擔子,還沒進荊州城,就遇到了三個稅卡。

三個稅卡,都是地方上的豪強所設的,老者還沒進城就已經花了半兩銀子。

也就是說這些燈芯草全部賣出去,也才能賺半兩銀子了。有得賺總比沒得賺好,爲了採摘這些燈芯草,老者在山裡忙碌了十幾天。

而他的老妻爲了剝燈芯草,更是眼睛都快要瞎了。

老人咬牙繼續挑着擔子往前,就遇到了陳太監設置的稅卡。

地方上的士紳關卡,好歹也知道竭澤而漁的道理,對老人這種經常往來的商人也不會抽稅太狠。

這倒不是說這些人心善,而是他們做的是長期的買賣,不想將事情做的太絕。

但是陳太監就不同了。

他知道焦太監在山東的動靜,他這礦監能夠做多久,完全看皇帝一人的心意。

如果不能和焦太監一樣,收到讓皇帝滿意的礦稅,他這個礦監隨時可能被皇帝拋棄。

而那些文官對太監的憎惡,陳太監心中可是很清楚的,他明白如果自己得不到皇帝的庇護,那就死定了。

對於陳太監來說,竭澤而漁是什麼東西?雜家就是要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

對於過往的商人,陳太監手下都徵收重稅,就連老人這種做小買賣的,也被收了半兩銀子。

老者當然不肯交錢,這還沒進荊州城呢,就已經花了一兩銀子了,進城還要交進城稅,進城那之後擺攤買東西還要孝敬衙役,這一擔子燈芯賺不到一分錢,反而要虧錢了!

眼看着家裡人就靠着這些小買賣補貼家用,老者怒火攻心,直接在礦監的稅卡前將一擔子的燈芯全部點燃,直接跳入了火焰之中。

在稅卡喝茶的吳朝無動於衷,反而讓手下變本加厲的收稅。

在漢陽聽到消息的張居正,對陳太監這個閹人更加的厭惡。

荊州的張家族人,也派人向張居正哭訴,說陳太監連他們張家的稅卡都拆。

張居正訓斥了族人,讓他們不要打着自己的名義私設稅卡,但是也下了決心對陳太監動手。

張居正並沒有和湖廣其他官員那樣上書彈劾陳鄺這個太監。

張居正知道陳太監是皇帝派下來斂財的,只要他能夠往京師送銀子,皇帝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撤換他的。

張居正打聽到了陳鄺在荊州襄陽的做法,瞭解陳鄺招募了吳朝這麼一羣小人幫着他斂財,張居正決定從吳朝這羣人入手。

張居正首先將陳鄺宴請到了漢陽,一開始的時候陳鄺還不敢赴宴,但是張居正多次邀請,陳鄺也只能換上簡樸的衣服到漢陽赴宴。

在出發之前,吳朝也給陳鄺做好應對,如果張閣老過問礦稅的事情,就推說是陛下的旨意。

戰戰兢兢的陳鄺赴宴後,張居正卻沒有提及收礦稅的事情,反而極力稱讚陳鄺能幹,能夠替皇帝分憂。

酒過三巡,張居正更是吹捧陳鄺的能力,直言他只要能完成這次的差事,就肯定能返回司禮監擔任秉筆太監!

這些日子陳鄺也感受到了權力的滋味,而張居正是朝野公認有能力的大臣,得到他的稱讚,陳鄺也覺得自己飄起來了。

“陳公公,您在湖廣做的都好,但就是用錯了人。”

“什麼?”

陳鄺喝着從東南運過來的高度酒,此時已經有些暈了。

張居正說到:“聽說您有一名義子吳朝,他總是打着您的旗號爲非作歹,如今整個湖廣上下官員都在彈劾這個敗類,這可要影響您的名聲啊!”

陳鄺有些懵,自己一個太監,有什麼名聲啊?

張居正卻說道:“若是陳公公想要一輩子在湖廣收礦稅,那自然不用在意名聲,但如果要做司禮監大太監,那肯定不能天天被言官彈劾吧?”

陳鄺點點頭,司禮監大太監們和文臣關係微妙,大部分言官也不會隨便彈劾這些權閹。

“這吳朝總是打着你的名義橫徵暴斂,據說他已經娶了九房小妾,還在荊州廣置田產。”

“他們收的錢,大部分都流入自己的腰包,可是湖廣上下罵的可都是陳公公您啊?”

“另外我還聽說,高閣老對湖廣礦監也不滿,準備派遣巡案來巡查呢。”

陳鄺被張居正連唬帶騙了一番,再次返回荊州之後,再看向吳朝的眼神就變了。

陳鄺很快打聽到,吳朝確實娶了九房姨太太,在荊州廣泛置辦產業,生活比他這個礦監太監還奢侈。

而吳朝自號爲荊襄礦監大使,對基層官吏都呼來喝去,連縣令都不放在眼睛裡。

也和張居正所說的,吳朝等人收的稅,不少都被他們截留,交給陳鄺的只是一小部分。

陳鄺對吳朝日益的疏遠,等到了九月份的時候,吳朝上繳的礦稅還要比八月份少了一大截。

這下子陳鄺更不滿意了,吳朝這個月的聲勢搞的很大,又招募了一大批人去收礦稅,出行也是呼來喝去,就連荊州知府徐學謨都不看在眼睛裡。

怎麼上繳的礦稅比往月還少了?

吳朝也有說法的,太監是皇帝的黑手套,他們是太監的黑手套,如果不是有利可圖,這些人又怎麼會聚集在陳鄺的麾下。

人數越多,反而截留下來的礦稅更多,上交給陳鄺的也就更少了。

聽說陳鄺和吳朝鬧了矛盾,張居正明白到了出手的時候了,他沒有對付礦監太監陳鄺,而是直接拿下了吳朝。

吳朝本來就沒有明廷功名,又不是宮裡的人,陳鄺不庇護他,張居正立刻拿到了口供。

拿着吳朝的口供,張居正又過去恐嚇陳鄺,一會兒說朝廷要派御史來知罪,一會兒說宮裡要將陳鄺交出去平民憤,搞得陳鄺惶惶不可終日。

而看到了吳朝的下場,陳鄺手下沒人幫他收礦稅了,沒有了礦稅上繳,陳鄺更是惶恐。

陳鄺被張居正恐嚇,又想到掖庭懲治犯錯太監的手段,直接在礦監衙門上吊自盡了。

湖廣官員紛紛稱頌張居正,但是張居正卻沒有任何得色。

一個小小的礦監太監,就讓湖廣不得安寧,張居正更是覺得,高拱的新務運動救不了大明。

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001章 穿越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056章 脫毒難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33章 曬鹽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674章 夜航船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029章 凱旋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659章 碾碎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659章 碾碎第679章 雨將軍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08章 屬性點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63章 神聖感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444章 陽謀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529章 電磁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25章 高拱獻策
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001章 穿越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056章 脫毒難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33章 曬鹽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674章 夜航船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029章 凱旋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659章 碾碎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659章 碾碎第679章 雨將軍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08章 屬性點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63章 神聖感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444章 陽謀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529章 電磁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25章 高拱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