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

京師城外的軍營混亂,倒也不全是大明朝廷腐敗的原因。

自從嚴嵩倒臺之後,就連胡宗憲這樣有功之臣都被清算,更不要說那些投靠嚴嵩父子的普通官員了。

可是嚴嵩當政了二十多年,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員都和他們父子有牽連。

所以在嚴嵩倒臺之後,立刻變成了一場清流的狂歡。

只有將這些“嚴黨”彈劾下去,纔有自己上升的空間,所以纔有了對胡宗憲的攻擊。

嚴嵩父子倒臺之後,工部被清算的最厲害,而負責營建和運輸的就是工部的差事。

嚴嵩主政期間對兵部控制也很深,兵部也被清算了不少官員,負責後勤和軍隊調動是兵部的差事。

而取代嚴黨上臺的清流,很多並沒有多少施政經驗,有些人之前都是言官,根本不懂工部兵部的工作規程,結果自然是兩部一片混亂。

這倒不是說嚴黨好,而是在大明朝這種黨爭的背景下,失敗者清盤出局,勝利者贏家通吃的局面,對整個國家的行政體系造成的動盪,會大大損害行政系統的執行力。

如果這種動盪在平時發生還好,這些官員還有熟悉政務的時間,行政體系也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但是在動亂時期,這種動盪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了。

除此之外,徐階的執政風格也不同於嚴嵩。

嚴嵩是奸臣不假,但是嚴嵩也是有能力的奸臣。

在蘇澤的歷史時間線上,嘉靖的孫子萬曆,是多麼盼望朝中能出一名和嚴閣老一樣,能夠彈壓羣臣的奸臣來主持朝政。

嚴嵩能把持國政二十多年,行事酷烈手腕高超,是能夠鎮得住朝堂的人物。

相比之下,徐階的執政理念是“上善若水”,他的執政綱領是“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

徐階內閣中的次輔袁煒,現在基本上稱病在家不參與內閣政務。

輔臣趙貞吉,則更是一個不粘鍋,在內閣中基本上不發表任何意見,按照六部的意見照單全收報上去,反正這樣也沒有功過。

而嘉靖皇帝的身體也不如以前,他不可能事必躬親直接執掌朝政,而且他也不想走到臺前。

如果走到臺前,那萬一丟失南京和鳳陽府(京師還沒收到消息),那這個責任就是皇帝承擔了,現在他躲在幕後,這個責任還有內閣和諸大臣可以扛着。

在這種危難關頭,往往需要一個具有威權的領袖站出來決策,朝廷這個樣子顯然無法出現這樣的領導者,結果就是六部諸司互相推諉扯皮,就連安排南下九邊騎兵營房這樣的事情都做不好。

唯一值得大明朝廷慶幸的是,兵部尚書楊博算是知兵的,在他的統籌下好歹沒有出現營嘯這樣的大亂子。

但是這位楊尚書已經六十歲了,根本沒有精力事事用心,京畿軍營士兵根本得不到有效管理,這些士兵經常乘亂出營,搞得京畿附近民不聊生。

軍營混亂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還有一件事遲遲未決,那就是這次統領大軍的統帥遲遲沒有定下來。

土木堡之變後,文臣逐漸壓過勳貴,這種大型國戰朝廷都會委任一名文臣擔任統帥。

一般來說都要委任一名文官加兵部尚書銜,總督多地,是爲戎政尚書。

可是到底委派誰做這個戎政尚書,總督這九邊騎兵三萬人,京營士兵五萬人,以及南直隸撤下來軍隊,這麼多的大軍,必須要一名經驗豐富的懂軍事的大臣。

可偏偏兵部尚書楊博以老邁稱病,不肯統兵出戰,明廷也不敢讓他這個年紀的主持這樣的國戰。

除了楊博,京師諸多大臣中,有軍事經驗的大臣又很少。

這當然也要怪嘉靖皇帝了,懂得兵事的大臣,王忬被殺,胡宗憲被彈劾罷官投敵,偌大的一個大明朝,竟然找不出一個有資歷來統帥大軍的文官來。

到底由誰領兵出征,這個問題朝廷足足議了五天,一直議到了三月二十日,明廷依然沒有任何的結論。

一直到了三月二十一日,徐階親自登門拜訪兵部尚書楊博,請他出任戎政尚書,統領十幾萬大軍南下。

同時任命南京兵部侍郎張居正和遼陽總兵李成樑爲楊博的副手,參贊軍機。

內閣首輔登門拜訪,如果再推辭下一次來的就是皇帝了。

楊博知道不能拒絕,但是他對徐階提了兩個條件。

坐在會客廳中,已經滿頭白髮的楊博說道: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到徐州之後,具體軍略還請朝廷不要插手。”

徐階摸着鬍子說道:“這個自然。”

楊博繼續說道:“張叔大我放心,但是李成樑這個人,此人久居關外,看似野蠻衝動,實則狡詐奸滑,朝廷用他爲我的副手,我不放心。”

徐階皺眉說道:“以李成樑爲副帥是陛下欽點的,而且聖旨已經下了,無法變更。”

楊博說道:“李成樑掌兵,靠的是他手下親信騎兵,所以我建議在京師整編一下,將九邊的騎兵打散重編,這樣李成樑這樣的軍頭就無法過度插手軍務了。”

徐階皺眉說道:“如此一來,會不會降低九邊騎兵的戰鬥力?”

楊博點頭說道:“這個自然,關外騎兵,父子兄弟從軍,最是默契,所謂上陣父子兵也。可也因爲如此,這種軍隊往往和唐藩鎮牙兵一樣,桀驁難馴,等到了徐州戰場,若是打起硬仗了,往往不聽號令最是保全自身。”

“打散這些騎兵,並不是說完全拆散,而是讓軍頭不能完全掌控親信。”

徐階也點頭說道:“這個我會上書陛下的。”

楊博拱手說道:“此乃軍務要事,還請徐閣老費心了。”

送走了徐階之後,楊博嘆了一口氣,收拾東西前往京畿大營。

京畿大營,營房中。

李如彘這三千新募集的女真騎兵,屬於整個軍營中最不受待見的。

從遼陽南下,那些跟着李如彘搶劫百姓的騎兵,總算是挺着嚴寒來到了京畿。

就算是這樣,很多人都凍的滿身凍瘡,還有人腳指頭都凍掉了。

但是他們沿途劫掠的百姓,不少人都永遠留在了嘉靖四十二年的初春。

李如彘這些女真騎兵的軍營,也被安排在最破爛的營房中,每天送來的軍糧和飼料都要短缺。

到了京畿之後,趁着軍營管理混亂,李如彘的帶領族人在京畿附近劫掠。

今天李如彘劫掠回來,營房裡的女真騎手都圍上來,紛紛看向李如彘馬背上的包袱。“孃的,今天這個村子真他孃的難啃,竟然還組織鄉兵,要不是總旗衝散了他們的隊列,還搶不到這些糧食!”

李如彘身後的騎手翻身下馬,將裝滿了糧食的包袱扔在地上。

營房裡的騎手們紛紛圍上來,開始搶奪包袱中的糧食。

李如彘滿臉的冷峻,原本他對於搶劫漢人還有些心理壓力,這麼一路搶下來反而是一點壓力都沒有了。

而且他心底那種暴虐也在滋生,這幾日搶劫他不僅僅動手打了人,還差點將一個鄉民殺死。

返回營房之中,李如彘更是覺得煩躁,他一開始回族裡募兵報效李成樑的心思已經完全淡了,現在心中想的就是如何保全自家族人。

特別是到了京畿之後,原來不是每一塊土地都是一半時間都是白雪,原來不是每一塊土地都是硬邦邦的凍土,原來城牆可以如此巍峨高大,商貿可以這樣繁華。

一種名爲野心的東西,在李如彘的心中滋生。

徐階按照楊博的請求,以內閣的名義向皇帝上奏疏,請求拆分九邊的騎兵,重新整編。

對於內閣的這道奏疏,嘉靖皇帝有些猶豫。

李成樑從南下以來,隔三差五就給皇帝上書表忠心,又是講戰略又是講戰術,又說他遼陽鐵騎精銳強悍,彷彿只要九邊騎兵南下,就能立刻平定蘇賊一樣。

李成樑用詞粗鄙,可是看起來反倒是有一股憨氣,更加顯得愚笨直率,反而讓疑心病重的嘉靖覺得可信。

要不是因爲李成樑是武將,皇帝都快要提拔他作爲主將了。

內閣的建議,嘉靖皇帝也清楚,可是他也害怕要是拆分了遼陽鐵騎,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

皇帝想了想,對身邊的太監陳洪說道:

“你,去京畿大營,將這份奏疏給李成樑看下,問他如何回話。”

陳洪大驚失色,內閣給皇帝的奏疏,給一個邊關大將看,這已經不是不合規矩了,而是驚世駭俗。

但是陳洪也暗暗記下來,看來李成樑在皇帝心中頗得聖眷,連這樣的軍國大事,皇帝都要和他商量。

陳洪的心思轉的很快,他立刻意識到今時不如往日了。

國家安定的時候,文臣自然能壓過武將。

但是到了國家危難的時候,武將的重要性肯定會上升。

陳洪立刻拿着奏疏和皇帝旨意,來到了京畿的大營。

陳洪喬裝進入軍營,亮明瞭身份之後,李成樑立刻親自迎接這位宮內的大璫。

“陳公公!”

李成樑一上來就熱情的拉住陳洪的手,將他拉進大帳,緊接着李成樑的親兵端過來一個精緻的匣子,打開之後是金燦燦的元寶。

陳洪的臉上笑意更濃了,李成樑竟然這麼上道,這邊關匹夫送禮都送的這麼粗魯無禮,但是這些黃金足以原諒他的無禮了。

陳洪的親信收下匣子,接着陳洪就將內閣奏疏遞給李成樑,低聲說道:“陛下密旨,請李總兵看完奏疏,有什麼言語雜家自然會帶給陛下。”

李成樑裝作沒有看到奏疏封面上內閣的字樣,他翻開奏疏一看,當看到了拆分邊將手下的軍隊這一條,立刻驚出一身的冷汗。

對於他這樣的邊關軍將來說,手下的士兵就是所有本錢,也是他們的依仗。

如果真的和內閣說的那樣拆分手下的軍隊,那結果就是失去對軍隊的控制力,一旦戰爭出什麼差錯,那之前被斬首的武將就是他們的下場。

李成樑雖然狂妄,但是很清醒。

他看完之後,立刻對陳洪說道:

“萬萬不可啊!”

李成樑裝作憤怒的說道:“陳公公,您不知道,九邊和內地是不同的,邊將和士兵同吃同住,士卒和軍官也都是親族兄弟,這纔是邊將騎兵的戰鬥力所在。”

“騎兵最重要的就是配合衝鋒,只有父子兄弟在陣線上,才能一往無前,若是拆分整編之後,定然會大大損傷騎兵的戰鬥力。”

“若是潰敗,則是全軍大潰,到時候李某身死也就算了,要是因此報不了君恩,可要如何是好!”

李成樑說的誠懇,而且說的都是軍事上的考慮,陳洪也不懂軍事,但是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陳洪立刻說道:“既然如此,我一定會將李總兵的話原封不動的帶給陛下。”

李成樑繼續說道:“公公,李某還有一句話想要請您帶給陛下。”

陳洪想到那匣子的黃金,臉上堆起笑容說道:“李總兵請說。”

李成樑說道:“我等邊關騎兵,許久不沐聖恩,若是能在出徵之前一睹天顏,定然能士氣大增。”

“所以?”

“臣請陛下親自閱兵,讓九邊騎兵沐浴聖恩,定然能一舉平定蘇賊!”

陳洪臉上的笑容更濃了,以他對皇帝的瞭解,這個建議是搔到皇帝的癢處了。

陳洪立刻說道:“李總兵的話,雜家定然帶到。”

等到陳洪回宮,將李成樑的建議帶給皇帝,嘉靖果然摸着鬍子微微點頭。

內閣首輔徐階上書拆分邊軍的奏疏被駁回,同時皇帝命令兵部組織一場閱兵,皇帝將要親自登上城樓檢閱大軍,閱兵之後即可南下。

接到命令的楊博更是頭疼,京師糧草供應不足的時候還要閱兵,又要浪費多少人力物力。

可是皇帝要閱兵,他只能拿出寶貴的糧草,又操練了兩日,這纔算是拉出了一支能夠檢閱的隊伍。

三月二十三日,欽天監計算的大吉之日。

已經很久不上朝的嘉靖皇帝,登上城門樓子,看着還算是齊整的九邊騎兵繞過城門,更是龍顏大悅,下令賞賜三軍將領,尤其重賞了大軍副將李成樑。

三萬九邊騎兵和五萬京營步兵沿着運河開始南下。

東南這邊,第二旅,第三旅從南京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上海,揚州府、鎮江府、泰州府等沿途州縣望風而降。

第638章 籌碼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173章 案首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74章 夜航船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245章 李時珍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673章 定草原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628章 大赦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84章 射擊技能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646章 蘭州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265章 歸有光第257章 大員島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79章 亡於洪武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075章 治本經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030章 鬼市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495章 陽謀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659章 碾碎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001章 穿越第77章 三江感言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
第638章 籌碼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173章 案首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74章 夜航船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245章 李時珍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673章 定草原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628章 大赦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84章 射擊技能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646章 蘭州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265章 歸有光第257章 大員島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79章 亡於洪武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075章 治本經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030章 鬼市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495章 陽謀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659章 碾碎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001章 穿越第77章 三江感言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