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實證醫學

第246章 實證醫學

蘇澤看向李時珍,這位年少從文,後來棄文從醫的名醫,竟然也有厚古薄今的想法。

不過這也不意外,古今中外這種想法也都是正常的,君不見金庸小說中就是越老的武功越厲害的設定。

蘇澤坦然說道:“古人也是人,古書中訛誤也很多,李神醫難不成認爲古書中的都是對的?”

李時珍一想,倒是也覺得蘇澤說的在理。

他爲了編寫藥典,也看不過不少古書,自然知道很多古代名醫所寫的也有訛誤,而他要編寫新的藥典,自然也是爲了勘正這些。

李時珍不自覺的點頭。

蘇澤又說道:“而且古人理論草創,往往也有不足的地方,今人能集合古代之所成,當然是今人的學問要優於古人。”

李時珍看向蘇澤,其實這番理論在醫家中倒是不新鮮,只是罕見有人提起來,原因是在儒家的文化氛圍下,“崇古”本身就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

就算是王安石變法,也要先修《三經正義》,先用聖賢書來給自己背書,再進行改革。

蘇澤自然明白李時珍不是抱殘守缺的人,要不然他也不會放棄醫官的鐵飯碗,去編纂《本草綱目》。

蘇澤說道:“其實無論是古今,都沒有優劣之分,爲醫者最重要的還是求實。”

“求實?”

李時珍已經認識到蘇澤確實有水平,對於他的理論也有了幾分興趣。

明代的中醫,已經發展出“寒熱”“傷寒”“五行”等多個派系,由尊崇《黃帝內經》的內經古法派,也有更推崇張仲景等更近代醫家的新派。

李時珍算是博採衆家之長,對於醫家的各派都有所涉獵,可是他從沒聽說過“求實”派。

蘇澤說道:“我這‘求實’一派,沒有其他的理論,就是隻有一條,實事求是。”

李時珍做出洗耳恭聽的樣子,蘇澤繼續說道:

“就說一味藥物,能不能治病,看的不是五行寒熱,看的也不是古書今文,只要能治好病,那這位藥物就是對症。”

“若是這一味藥物服之無用,無論這藥材多麼名貴,無論這藥材在古書中吹的天花亂墜,這藥對此病症無效,那就不能再入藥了。”

李時珍倒是不驚訝,仔細想想蘇澤說的也有道理,如果一味藥確實對於緩解症狀無效,那確實沒有必要再放在藥方中。

但是李時珍很快又說道:“不對啊,若是如此,醫者不是和匠人一般,給人看病就如同對圖做匠,這世間已經有的病症能解,若是新症要如何用藥?若是疑難雜症如何用藥?”

蘇澤微微一笑,他說道:“這個自然,這實事求是說起來簡單,實際上要做到是最難的。”

“要求實,那就要正本清源,要知道藥爲何能治病,要知道病從何來,病理如何,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用所謂的寒熱、五行、陰陽來配藥。”

李時珍愣住了,蘇澤這番話可以說是推翻了古中醫的全部理論,這“求實派”真的是好大的口氣!

蘇澤繼續說道:“就說這蠱病,就是由寄宿在釘螺中的尾蚴造成的,如果要治病,就要調養身體以藥湯驅蟲,如果要防治就要除釘殺蟲,遠離渾濁的髒水,飲用乾淨的開水。”

“這一切都是有形的實物,只要不被蠱蟲入體,自然無病無災了。”

李時珍連連點頭,他又問道:“可是蘇神醫又是怎麼發現這蠱蟲的呢?”

李時珍問出了自己最大的問題。

他看向蘇澤,如果這個問題蘇澤只是說從書上看來的,又或者說師長所授,那他所謂的求實之學也不過是和其他學問一樣,只是標新立異罷了。

這個問題沒有難倒蘇澤,他說道:

“我到了泰州之後,先發現大部分村裡被這蠱蟲感染的,基本上都是家中的壯勞力,也就是要下田勞動的人。”

李時珍點頭,這和他一路上所見的都是一樣的,一村中往往都是那些先下水田勞動的人先感染。

蘇澤繼續說道:“可是我統計了泰州城內的病例,往往一戶中先感染的往往是家中婦人,城內婦人要比男人感染的多一倍。”

李時珍頓時來了興趣問道:“這又是爲何?”

蘇澤拿起一顆釘螺的殼說道:“後來我走訪了發現,原來城內的婦人,往往會聚集在河邊的石板橋附近漿洗衣服。”

“這有什麼關係?”

“這些石板的夾縫中,以及石板的附近泥窪中,很容易吸附釘螺,這些地方往往是釘螺繁殖最多的地方,這些婦人是在漿洗衣服的時候,被釘螺中的蠱蟲感染的。”

“後來我又發現,這些被蠱蟲感染的病人,皮膚上都會有斑點,而且這些斑點往往集中在腿部,於是我從釘螺中,用顯微鏡找到了蠱蟲,確定了這蠱蟲的傳播途徑。”

這下子李時珍是徹底佩服了,他拱手說道:“求實之學果然博大精深!”

蘇澤搖頭說道:“這還不算是求實之學。”

李時珍疑惑的看着蘇澤。

蘇澤又說道:“我找來了釘螺,又抓來一些小動物,讓這些動物和釘螺放在水裡,果然很多動物也出現了同樣的症狀,這才確定了釘螺、蠱蟲和病症之間的聯繫。”

李時珍這下子徹底被這門學問吸引住了!

比起虛無的五行、陰陽、寒熱,顯然蘇澤的說法更加實際,而且將整個醫學都從醫理變成了更加可以研究的東西。

這簡直就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蘇澤繼續說道:“這蠱病其實也能分成很多種。”

“比如我還在泰州發現一種蠱病,是生食荸薺所導致的,我在荸薺和菱角上發現了這種蟲子。”

蘇澤再次從書架上找到了一個瓶子,將一塊玻片放在了顯微鏡下,李時珍看到了一種如同生薑片一樣的蟲子在蠕動。

蘇澤又說道:“再者,我在揚州附近發現,那邊又漁民喜歡吃魚生,經常有的漁民和蠱病一樣,腹部腫大,但是往往會食慾減退,持續數年纔會死亡,我在活魚上也發現了這種蟲子。”

蘇澤再次換上了另外一個玻片,果然李時珍又看到一種長條形的蟲子在動。

蘇澤說道:“這三種病,雖然都是通過微小的蠱蟲傳播,但是蟲子不一樣,祛除的方法也不一樣,發病的症狀也不一樣,所以應該被分爲三種病。”

“我分別命名爲‘血吸蟲病’,‘薑片蟲病’和‘肝吸蟲病’。”

李時珍驚訝的問道:“前兩個還算是形象,最後一種爲何叫做肝吸蟲?”

蘇澤說道:“因爲魚生中的蟲子,進入身體之後會進入肝中,揚州府衙有一次判書,一名染病的男子妻子被人告發,認爲她下蠱謀害親夫,仵作打開了這個人的屍體,在肝臟處發現肝腫大如石,顯然是蠱蟲侵染肝部了。”

這下子李時珍再也沒有任何疑問,他對着蘇澤一拜說道:“蘇相公大才!此求實派乃再再造醫學門楣,可稱之爲聖道也!”

李時珍徹底被這“求實”的醫學理論吸引,從實症出發,以實效入手,難道不是應該醫家應該秉承的精神嗎?

關鍵是蘇澤給出了研究方法,製作出了研究的工具,將這幾種病的發病原理都闡釋清楚了。

李時珍從沒有想過,那些玄妙的醫學理論,竟然是可以一步步研究,一步步觀察,一步步研究針對方法的!

他立刻迷上了“求實”之學!

李時珍整理衣衫,對蘇澤說道:“在下李時珍,願意拜蘇神醫爲師,學習求實之學。”

李時珍對着蘇澤重重一拜,蘇澤連忙將他扶起來說道:

“我這求實之學不授徒。”

李時珍有些失望,不過想想如此學問,自然不可能輕易傳授。

蘇澤下一句卻說道:

“求實,求實,求的實證,所求之道就在那裡,沒有什麼需要師徒之間傳授的東西!”

李時珍驚訝的擡起頭。

蘇澤說道:“只要踏上求實之道,所有人都是同道,聞道有先後,達者爲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只要實事求是,別人都可以爲我師,所以我不授徒,但是若李神醫有所問,蘇某知無不言也!”

李時珍看着這個比自己年輕十多歲的男子,一下子覺得他挺拔偉岸無比。

這纔是“大醫”!

李時珍感動的說道:“古之醫聖所著之醫書,恐怕也是蘇神醫這個想法,要將學問傳於天下,此乃救濟天下之志向啊!”

蘇澤心中有些不以爲然,後世聖賢有言:“學醫救不了中國人”,要讓大明朝徹底離開這泥潭,需要的不是醫聖蘇澤,而是反賊頭子蘇澤。

李時珍說道:“李某辭官,有志向二,一是編纂一本藥草綱要,刊訂天下藥典的訛誤。”

“二是要寫一本脈決,明天下之脈象。”

“不過現在覺得,這些都不如求實之學!蘇神醫既然不收徒,我李某願爲同道,爲君前驅!”

蘇澤連忙握住了李時珍的手,這下子可是賺到了!

李時珍能用幾十年時間編寫《本草綱目》,光是這份堅持就足以名垂千古!更不要說他本身是一名傑出的醫生了。

蘇澤已經明白,自己的時間有些精力有限,想要辦成更多的事情,就必須要有更多同道。

能有李時珍作爲同道,那肯定能將“求實”之學發揚光大,真正的建立一門更科學更現代的醫學體系。

李時珍不愧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醫生,他拉着蘇澤暢論醫學,很快就在求實這門道路上突飛猛進。

李時珍根據古籍說道:“三國陳登,就是腹鼓而亡,當年華佗給他診斷過,說他‘胃中有蟲,欲成內疽,腥物所爲也’,是不是就是喜歡吃魚生而得的肝吸蟲病?”

蘇澤點頭說道:“正是如此,華佗給陳登開藥,吐出蟲二升,肝吸蟲倒是不會長這麼大,我還是覺得更有可能是生蛔。”

“有道理,不過陳登已經死千年了,這不過是猜測罷了,但是自從宋後食魚生者越發少了,倒是這種病也少了很多。”

兩人一直談論到了傍晚,蘇澤又展示了自己的幾種收藏。

只可惜他的顯微鏡放大度數不夠高,無法看到病菌這個數量級,無法和李時珍討論病菌感染的話題。

不過關於寄生蟲病的研究,也啓發了李時珍,他也猜測每次水災之後都會發生的痢疾,是不是也如同蟲病一樣,都是通過某種看不見的東西傳播的。

蘇澤不由的感慨,永遠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能在史書上留下名號的人物,這些人的才情能力都是一時之選,意志力更是遠超常人。

有了李時珍的加入,蘇澤的醫療團隊能力更是大大加強。

李時珍不僅僅能治常見病,一些疑難雜症他也都能治。

在治好了泰州城內的幾個大戶之後,蘇澤營地的物資更加充足了,都不想要徐時行進城化緣,各種東西就源源不斷的送到大寨。

在這個時代,一名好醫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不要說李時珍這種當過太醫的天下名醫了。

蘇澤的醫術更是蹭蹭蹭的上漲,等到九月的時候,蘇澤的醫術已經漲到了Lv9,3043/5000,距離提升到Lv10已經不遠了。

而泰州城內的血吸蟲病,也隨着天氣漸漸冷,加上滅殺釘螺的活動,迅速被控制住。

痢疾、霍亂等一些隨着水災而爆發的傳染病,也在蘇澤印刷的主意衛生的宣傳冊的宣傳下,逐漸得到了控制。

待到九月初九重陽之日,泰州城竟然已經恢復了不少生氣。

人類是地球上最頑強的生物,苦難總是會過去,隨着生活重新回到軌道,重陽之日泰州城打開城門,朝廷新任的泰州知府終於到任。

這位趙知府第一時間拜會了在城外治病的蘇澤,這位知府竟然是自己未來老丈人的同年,趙知府不敢將蘇澤當做子侄輩看待,要知道蘇澤在蘇北的名聲,已經快要被百姓建造生祠來供奉了。

趙知府抵達泰州沒有進城,拉着蘇澤一同乘車進城,泰州城內萬衆歡騰,夾到歡迎。

趙知府藉着蘇澤的名氣,一下子控制住了整個府衙,有了蘇澤在,上下胥吏都不敢輕慢這位新知府大人。

既然被趙知府借了東風,蘇澤也不客氣,他向趙知府提出,他要在泰州講學。

(本章完)

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625章 三本書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623章 教亂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240章 緝私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57章 拼命第83章 練銃兵第043章 筆架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667章 政治仗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036章 售鹽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77章 三江感言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409章 廣築城?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185章 去月港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63章 吃絕戶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566章 睢陽第010章 趕海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071章 破題第231章 當家難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281章 講武堂第540章 挖人第010章 趕海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022章 畝產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
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625章 三本書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623章 教亂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240章 緝私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57章 拼命第83章 練銃兵第043章 筆架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667章 政治仗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036章 售鹽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77章 三江感言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409章 廣築城?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185章 去月港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63章 吃絕戶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566章 睢陽第010章 趕海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071章 破題第231章 當家難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281章 講武堂第540章 挖人第010章 趕海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022章 畝產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