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

蘇澤和陶公公並排站在高爐前,帶領他們參觀的是這座高爐的負責人,一名叫呂鐵的匠人。

呂鐵大概四十多歲,但是蒼老的像是六十多,當年陶公公在福建鑄造三仙幣的時候,呂鐵幫着解決了黃銅合金冶煉的技術問題,而被陶公公提拔爲大鑒爐的管事千戶。

蘇澤起事之後,在工匠中徵集最新的冶鐵技術方案,呂鐵的新鐵爐方案被送到了蘇澤的案頭,看到設計圖之後,蘇澤Lv4的【冶煉】技能,立刻意識到了這座高爐的先進性。

蘇澤立刻下令讓呂鐵製造新的高爐,今天就是新高爐落成的日子。

高爐附近的溫度很高,蘇澤和陶公公都已經滿頭汗水了,但是呂鐵還是很激動的說道:

“僕匠讀大都督的《天工開物》,對大都督生熟鐵和鋼的論述非常欽佩,大都督對鋼鐵的理解真的近乎道也!”

蘇澤皺眉說道:“閩浙早已經廢奴,何來僕,你是大都督府下的官吏,以後自稱下官就好。”

呂鐵本來是文盲,被陶公公提拔之後,自學認字,竟然很快就能通讀《天工開物》了。

呂鐵連忙說道:“多謝大都督提點,下官知道了!”

陶公公開口問道:“生鐵熟鐵,鋼之間有什麼關係?”

呂鐵立刻說道:“按照大都督書中所言,這三類其實都是一樣東西,只是雜質含量的區別。”

“生鐵質硬,但是脆,從鐵礦石中煉出鐵水冷卻,得到的就是生鐵,雜質自然是最多的。”

“經過反覆鍛打,祛除雜質的熟鐵質地柔軟,是雜質最少的。”

“而鋼就在生鐵和熟鐵之間,質地堅硬又能塑性,是天底下最好的材料!”

呂鐵在工匠中被稱之爲“鐵瘋子”,就是因爲他這樣瘋狂的推銷鐵,他認爲鐵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

蘇澤驚訝的看着呂鐵,他在《天工開物》中加入這一段,只是爲了闡釋鍊鋼的原理,大部分鐵匠根本不會看,卻沒想到呂鐵竟然就能自學研究到這個地步。

果然還是小瞧了天下的聰明人啊。

仔細想想,其實所謂工業革命時期,推動西方技術發展的很多工程師的學歷並不高,很多也不識字,很多關鍵技術遠遠沒有到需要高深數學物理知識才能改進的時候。

像是呂鐵這樣的工匠,往往能從工作和實踐中有所發明,只是在明清這種只注重科舉,工匠地位極其低下的時代,很多發明都被歷史淹沒了。

呂鐵繼續說道:“其實如何鍊鐵,咱們老祖宗已經研究的差不多了。”

呂鐵帶着兩人來到一座簡單的迷你模型前說道:“以耐火磚爲窯,將鐵礦投入鐵窯之中,再用木炭加熱燒化鐵水,這是漢代就有的技術。”

蘇澤點頭,漢代能夠將匈奴殺的不敢南下,除了漢代漢人的勇猛之外,冶煉技術的大發展也是關鍵原因。

漢代鹽鐵官營,冶鐵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用鐵窯煉製生鐵,再用鍛打製作百鍊鋼的技術,就是漢代出現的,漢軍利用性能遠超草原的鐵質武器,達成了中原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

呂鐵又對蘇澤開始誇誇說道:“大都督學貫古今,對鐵的認識也是天下第一的,要不是看大都督的書,下官怎麼也想不明白,爲什麼漢唐能造優質的鐵器,到了宋代,中原冶鐵技術卻被草原上的民族超越了呢。”

陶公公也對這話題產生了興趣,他連忙問道:“宋代的鐵器還不如漢唐?”

呂鐵立刻又走到下一個展覽房間,他拿出一把寬刃的刀說道:“這是宋代的鐵刀,刃寬是因爲這把刀硬度不合格,劈砍很容易斷裂,這種武器又笨重又不結實,遠不如唐代的陌刀。”

宋代距離明代並不遙遠,陶公公也見到過宋代武器,確實和呂鐵所說的,宋代的武器似乎確實不如唐代。

“這是爲什麼呢?”

呂鐵說道:“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看到《天工開物》的燃料篇,這才明白了原因。”

“是因爲鍛鐵的燃料。”

蘇澤這次更加驚訝了,宋代鐵器落後的原因他是知道的,但是《天工開物》畢竟只是技術書籍,蘇澤沒有詳細論述這個問題。

沒想到呂鐵竟然能根據書中的其他內容,互相推證找到了答案!

呂鐵說道:“漢唐的時候,地廣人稀,一是有上等的鐵礦可以開採,冶鐵用的多是木炭。”

“可是到了宋代,人口的增長加上大量城市的出現,沒有足夠的木炭用來冶鐵了,所以宋人不得不用煤炭。”

“這都是大都督《天工開物》的燃料篇中所寫的,下官看到之後,立刻做了實驗,果然直接用煤來鍊鐵,所製造的鐵器就和宋鐵一樣,容易斷裂。”

“宋鐵的質量還不如生鐵,按照大都督對鋼鐵的理論,那就是煤炭中的雜質太多,在冶煉的時候混入鐵水中,導致鐵水質量下降。”

陶公公驚呼道:“難道宋代國弱,也有這鐵器的原因?”

蘇澤點頭說道:“正是如此,因爲草原上的冶煉技術發展,一漢抵五胡的時代從宋代就過去了。而武器的落後更是讓宋軍面對草原民族的時候落入下風。”

“不過宋代鍊鐵的問題,國朝已經解決了吧?”

呂鐵連忙點頭說道:“是的,我國朝立國之前,就已經解決了宋鐵的問題。”

陶公公也沒想到一個冶鐵有這麼多的學問,他雖然主持過鑄幣,但是主要還是負責管理工作,現在他也對冶鐵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問道:“國朝用的什麼辦法?”

呂鐵說道:“國朝冶鐵,用的也是煤炭,只不過用的是乾燒處理過的煤炭。”

“乾燒?”

呂鐵點頭說道:“乾燒,就能處理掉煤炭中的雜質,得到焦炭。我們福建鐵的質量好,除了因爲本地鐵礦煤礦的質量好,最重要的就是乾燒徹底,所以閩鐵才能打造鳥銃槍管。”

奇才啊!

蘇澤看着呂鐵,大明因爲匠戶制度,大部分匠人做事都是照本宣科,按照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步驟來。

明代確實已經解決了煤炭直接鍊鐵的硫元素雜質問題,但是因爲鐵匠不留文字,乾燒煤炭製作焦炭再鍊鐵這項重要的技術,只是作爲一個技術規程傳下來。

大部分鐵匠都知道這麼做能製作出好鐵,可是卻很少有人能像是呂鐵那樣,聯繫實踐和歷史總結出乾燒焦炭能煉製好鐵的原理。

蘇澤看向呂鐵,立刻對左右說道:

“傳我的命令,升任呂鐵爲大都督府參贊,專司冶鐵!”

呂鐵愣住了,連陶公公都愣住了。

大都督府參贊,雖然不是如今閩越官場體系最高級的官員,但絕對是最重要的職位。

徐渭的職位就是大都督府參贊,這是大都督府的直屬職位,所有閩浙官場的人都知道這個職位的分量。

蘇澤竟然一下子授予呂鐵這麼重要的職位?

陶公公驚訝的看着蘇澤,呂鐵則激動的跪下來。

蘇澤連忙扶起他說道:“呂公對冶煉的研究,勝雄兵十萬!”

蘇澤對呂鐵設計的新高爐更有期待了,他又問道:“國朝冶鐵又有什麼新技術,呂公所改進的高爐呢?”

呂鐵連忙說道:“大都督折煞我了,匠人又怎麼敢稱公啊!”

蘇澤說道:“我所言四民道德,士農工商,工匠也有其德,如呂公這般改進工藝,就是工匠中的賢人。”

“四名平等,爲何不能稱爲公?”

呂鐵心中火熱,他世代匠戶,從來都被官府視爲賤民。

因爲對冶鐵癡迷,被稱呼爲“鐵瘋子”。

現在統領這個閩越的蘇澤竟然稱呼他爲“呂公”,呂鐵終於明白了戲文中“士爲知己者死”是什麼意思了!

他連忙說道:“國朝鍊鐵,除了發明乾燒焦炭的技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炒鋼法和生熟鐵合練法。”

“炒鋼法就是將鐵水加熱,再用東西攪拌,我認爲攪拌就是爲了祛除鐵水中的雜質,和大都督的鋼鐵雜質說是一脈相承的。”

“生鐵熟鐵合練法,其實也是同樣的原理,生鐵雜質多,熟鐵雜質少,兩者混合就是雜質不多不少的鋼了。”

陶公公喃喃說道:“也難怪國朝能夠驅逐元蒙,原來是國朝冶鐵發展了啊。”

但是陶公公很快又想到了一個問題:“既然如此,爲何鳥銃的槍管還這麼難練。”

呂鐵說道:“因爲無論是炒鋼法,還是生熟鐵合練法,都太不可控了。”

“雜質怎麼纔多,怎麼才少,全靠匠人的經驗。我青年時開爐,十爐才能成鋼一爐,還是需要繼續鍛打淬鍊的粗鋼。”

“就算是到了現在這個年紀,十爐最多也只能成鋼三爐,能不能成鋼,全靠運氣,有的鐵匠甚至會在出鐵水的時候祭祀祈禱。”

陶公公好奇的問道:“那呂公的新爐,用的是什麼方法?”

呂鐵驕傲的說道:“溫度!”

“我總結成鋼的經驗,發現鐵水紅潤的,容易出鋼。”

“當年追隨陶公鑄幣的時候,曾經聽陶公說過,以銅水光亮可以判斷銅水溫度,銅水越亮,溫度越高,也就能攪拌融化的更好。”

“所以我就想到了,若要鍊鋼,是不是要更紅更高溫的鐵水?”

【參觀冶鐵廠,獲得大量“冶金”技能經驗!】

【冶金技能經驗+200,Lv4,200/400】

系統的提示,讓蘇澤確定呂鐵是真的找到了冶鐵的方向。

呂鐵繼續說道:“而如何提高鐵爐的溫度,我是看家中老妻做飯的時候,得到的靈感。”

陶公公已經急不可耐的說道:“做飯?”

呂鐵說道:“想要火旺,一是鼓風,二是加蓋。”

蘇澤忍不住說道:“呂公真大才啊!”

這時候兩人終於看到了遠處的高爐。

高爐頂部加上了巨大的蓋子,下方的燃燒室則有十幾臺大型鼓風機,正在工匠和牲畜的帶動下,不停的向高爐中鼓入空氣。

熾熱的溫度席捲整個鐵廠,蘇澤感覺自己正在面對一座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

“出鐵了!”

只聽一個年輕的漢子大喊一聲,工匠們立刻拉開出鐵水的機關,就看到紅彤彤的鐵水從這個口子流出來。

立刻有赤膊的工匠,用工具撈出鐵水上方的殘渣。

工匠們迅速開始忙碌起來,將鐵水引入到預定的模具中冷卻。

等到蘇澤一行人下來,一個年輕的工匠夾拿一塊半冷卻的鐵塊,獻給了蘇澤。

蘇澤熟練的用鐵鉗夾着鐵塊,又用鐵錘鍛打了一下,立刻說道:“好鋼!”

蘇澤立刻說道:“鐵爐所有工匠,這個月發賞銀幣兩枚!”

衆多工匠們都歡呼起來。

呂鐵將年輕的工匠召到身邊,對蘇澤說道:“大都督,這是我兒子呂鋼,這鐵爐的鼓風機就是他設計的。”

蘇澤看向複雜的鼓風機,立刻拉着呂鋼的手說道:“前幾日我準備在福州重開天工書院,請呂大匠父子去書院講課,如何?”

呂鐵呂鋼對視一眼,自己去講課?

蘇澤立刻說道:“二位之功,可入史冊也!區區講課又算什麼!”

呂鐵呂鋼也沒想到蘇澤對他們的評價這麼高,立刻誠惶誠恐起來。

蘇澤說道:“你們父子可識字?”

呂鐵說道:“小老兒只能讀,吾兒能寫能讀。”

蘇澤立刻說道:“那請呂大匠將全套的冶鐵流程,包括剛剛呂公所說的華夏冶鐵史,全部都下成書冊,這就是日後天工書院冶煉科的教材了。”

蘇澤又對陶公公說道:“我弘四民道德,士農工商若是都能和呂氏父子這般,天下就已經安定了!”

“工匠有工匠之德,傳都督府命令,浙閩和蘇鬆二府,若有能改進工藝,如呂氏父子這般倍增效率的,授予‘大匠’的稱號,大匠同正七品待遇,再賞銀幣百枚!”

蘇澤看向呂氏父子,他拉着呂鋼說道:“你父被人叫做‘鐵瘋子’,別人叫你什麼?”

呂鋼低着頭說道:“回大都督的話,鐵廠內都叫我‘鋼瘋子’。”

衆人都是善意的笑起來,陶公公問道:“鐵瘋子,鋼瘋子,又有什麼區別?”

呂鋼擡起頭說道:“我爹癡迷於鍊鐵,所以被稱之爲鐵瘋子。”

“而我則認爲,鋼纔是一切!”

“我相信,未來的衣食住行全都離不開鋼!以後可以用鋼做椅子!鋼做牀!還能用鋼做房子,做船做車!”

“未來是鋼,鋼是未來!”

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451章 僭主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431章 蒸汽機第186章 大買賣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258章 藥,種子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008章 屬性點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625章 三本書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54章 抵捐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540章 挖人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674章 夜航船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625章 三本書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679章 雨將軍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533章 活該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257章 大員島第035章 謹慎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241章 朕的錢!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231章 當家難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679章 雨將軍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057章 邀請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578章 惡性通脹
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451章 僭主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431章 蒸汽機第186章 大買賣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258章 藥,種子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008章 屬性點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625章 三本書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54章 抵捐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540章 挖人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674章 夜航船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625章 三本書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679章 雨將軍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533章 活該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257章 大員島第035章 謹慎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241章 朕的錢!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231章 當家難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679章 雨將軍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057章 邀請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578章 惡性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