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嘉靖退位

嘉靖這下子感覺到了透心的涼意。

站在門外的,是一路上忠心保護他的紅盔甲士,還有最忠於皇帝的錦衣衛。

可是嘉靖已經叫的這麼大聲了,門外依然沒有任何動靜,這其中的意味讓皇帝感覺到了恐懼。

“黃錦!黃錦呢!”

追隨嘉靖西狩的大太監中,陳洪在太原兵變中被打死了,李芳則在西狩的途中失蹤了。

留在嘉靖身邊的,就只有黃錦這麼一個興獻王府時就伺候他的舊人了。

一向貼身伺候自己的大太監不在,皇帝這才意識到不對勁。

www •тtκan •¢o 徐階頹然的擡起頭,看向這位自己效力了一輩子的皇帝,突然跪下來說道:

“陛下,爲了大明社稷,臣請您退位!”

聽到退位兩個字,皇帝徹底破防道:“不可能!絕不可能!你這勾結逆子的老狗,你忘了是誰提拔你做內閣首輔的!”

這位向來以柔治政的徐閣老,終於強硬了一把說道:

“陛下莫不是忘了太原之事?”

說到太原,這是嘉靖西狩路上永遠的噩夢。

至今他依然會午夜夢迴,夢到成國公被肢解的屍體,夢到被活活打死,又被士兵戳在長槍上游街的陳洪,以及太原王府被圍,四周的呼喊聲和哀嚎聲。

徐階說道:“陛下,您現在退位,羣臣和世人都會說您的好,以裕王的性格,必然會厚待您。”

“若是強行佔着皇位,這天下二主,又要如何收復東南啊!”

徐階跪在地上磕頭道:“臣請陛下以社稷計,現在就宣佈傳位太子!”

徐階不停的磕頭,坐在御座上的嘉靖皇帝依然冷眼,一直等到徐階將額頭磕出了血,嘉靖這才說道:

“爲國事計,卿去草擬退位詔書吧。”

徐階連忙再行大禮說道:“陛下英明!”

嘉靖不願意多言,只問道:“黃錦呢?朕要黃錦回來伺候朕!”

徐階立刻說道:“黃大伴偶感風寒,過幾日就能回來伺候陛下了。”

說完這些,徐階立刻走出秦王府,向圍在秦王府前的羣臣宣佈,嘉靖皇帝願意退位。

羣臣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聽說新皇收復了京師,羣臣都起了歸心。

現在的關中,早就不是秦漢唐時代的天下腹心了,關中日益疲敝,水利工程也多年久失修,還遭遇地震和旱災,如何能和京師相比。

而且新皇收復京師登基,肯定需要很多大臣重建朝廷,現在回去說不定還能挑一個好位置,若是回去晚了肯定就被人佔了,這讓那些大臣如何能夠接受。

勳貴,禁軍也都是京師人,倉皇西狩的時候他們的房子土地沒辦法帶走,現在自然也想要儘快返回京師。

甚至隨着嘉靖出來的太監宮女,都想要儘快返回紫禁城。

若是之前,以嘉靖執掌國政四十年的威望,還能夠壓住這些人。

可太原兵變之後,嘉靖威望大跌,罪己詔之後更是讓所有人看到這位帝君皇帝的虛弱。

威望一旦滑坡,那就是徹底滑入深淵。

這纔有了這才徐階勸說嘉靖退位的事情。

徐階告知羣臣這個消息,一個人返回家中。

他知道嘉靖肯定深恨自己,而新皇帝也不會用一個曾經勸過皇帝退位的老臣,更不要說徐階還是舊內閣之首,在羣臣中威望很高。 ωwш▲ тt kan▲ ℃o

這一路上追隨嘉靖西狩,徐階又是出謀劃策又是平定叛亂,還要滿足嘉靖一路上的私慾,他也是心力交瘁。

想到這裡,徐階乾脆從書房中拿出一份辭表,然後就帶着老管家打點行囊,輕車簡從的離開宅邸。

兩人喬莊離開西安城,老管家這才問道:“老爺,我們去哪裡啊?”

徐階看着東南說道:“回松江老家。”

第二日,徐階留下辭表不告而別的消息在西安傳開了之後,又有很多大臣不告而別。

這些大臣各奔東西。

有的着急去京師搶位置,有的直接返回老家,還有的直奔東南。

就在這個時候,隆慶派來的張四維終於風塵僕僕的進了西安城呢。

張四維進城後,知道了昨天嘉靖答應退位,但是接了草擬退位詔書活計的徐階連夜跑路了。

張四維不由的頭疼起來,徐階不愧是老油條啊,這草擬退位詔書的髒活兒他跑路不幹了,這事情總要有人幹,但是不能讓他這個新朝的新貴來幹。

而在西安的羣臣,誰都知道草擬退位詔書這事情是髒活兒,自然誰也不願意幹。

再怎麼說嘉靖都是新皇的親爹,疏不間親,然後他們父子要是和睦了,草擬詔書的豈不是倒黴了?

張四維無奈,將西安羣臣中能草擬詔書的翰林官和六部堂官召集起來,提出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誰來擬詔。

衆臣也都想着儘快完結這件事返回京師,最後只能同意。

最後,嘉靖三十五年進士,現任都察院御史的孫丕揚不幸中籤,苦着臉成爲了嘉靖退位詔書的擬詔人。

這位二十五歲就中進士的年輕俊才,足足用了一天時間才憋出二百多字的退位詔書。

張四維也顧不得其他,只能立刻拿着這份詔書去面見嘉靖。

嘉靖不願意見兒子的使者,隔着屏風向張四維問道:

“朕退位後,上什麼尊號?”

張四維說道:“離京之前,禮部已經議定,尊陛下爲上皇,依然稱陛下。”

顯然嘉靖對這個稱號不滿意,他問道:“可否加帝君?”

張四維一陣錯愕,上皇帝君?那到底是伱這個上皇帝君大,還是隆慶那個皇帝大?

張四維立刻說道:“不可。”

嘉靖也知道自己是無理取鬧,他以前是皇帝給自己上了那麼長的尊號,現在兒子當皇帝可不會慣着他。

他又問道:“朕居於何所?”

張四維說道:“玉熙宮沒有被賊軍破壞,上皇可安居於舊宮。”

嘉靖依然不滿意說道:“關中甚好,朕想要多留幾日。”

張四維想了想,只要能將退位詔書帶回去就是潑天功勞了,留着嘉靖暫時留在關中也無妨。

於是他磕頭說道:“上皇英明,那臣這就返回京師稟告陛下。”

張四維立了大功勞,急匆匆的返回京師覆命。

而西安羣臣紛紛巴結他一起返回京師,想要在新朝爭一個好位置。

就這樣,張四維在很多官職和資歷都在他之上的老臣簇擁下,浩浩蕩蕩的從西安出發返回京師。

而很快不少紅盔禁軍也都脫下鎧甲,騎着馬跟上張四維的隊伍。 就連宮女和太監也都換下衣服,跟着張四維返回京師。

等到嘉靖這位上皇一覺醒來,身邊的大臣已經走的七七八八。

就連伺候的太監宮女都走了大半。

面對這樣的情景,嘉靖更是氣的躺在御塌上。

他喊來黃錦問道:

“黃錦,黃錦!”

“僕臣在!”

“趙貞吉回來了嗎?”

“回陛下,趙大人還沒回來。”

“這豎子,不要以爲這樣就贏了!”

躺在御塌上的嘉靖依然不死心的說道:

“冊封景王的詔書是朕退位前寫的,只要景王在湖廣,這豎子就不敢動朕!”

嘉靖之所以賴在西安,不肯返回京師自然是怕兒子將自己囚禁。

失去了權力的皇帝,歷史上從沒有好下場的。

嘉靖也知道,留在西安只是權宜之計,真正的毒計還是那道冊封景王的詔書。

湖廣所在,乃是朝廷的糧倉。

在丟了東南之後,湖廣之重毋庸置疑,可以說是帝國命脈。

趙貞吉之前的建議也變得可行,只要有湖廣的糧食,就可以在關中招募流民來編練新軍。

手中有兵,那就算是兒子在京師登基,也沒辦法拿自己怎麼樣。

一想到這裡,嘉靖說道:

“疾風知勁草,板蕩見人心!這時候方知道誰是忠臣!誰是奸臣!”

“滿朝文物,也只有這個‘貞’是真的忠貞之臣!”

黃錦只能在一旁應和,可是心中更加的苦澀。

到了這個地步上皇還要爭權奪利,也不知道對大明是福是禍。

而這位被嘉靖認爲是頭號忠臣的趙貞吉,在徐州碰壁之後,終於趕到了湖廣。

湖廣德安(今湖北安陸),是景王獲得冊封的藩國。

趙貞吉已經聽到了隆慶在京師登基的消息,他糾結了很久,最後決定還是繼續去湖廣傳旨。

楊博高拱,已經佔了擁立之功。

他趙貞吉建議嘉靖冊封景王,若是被新皇知道了肯定要被清算。

也只能這麼一條路走到黑了。

在京師的時候,景王的待遇就和裕王相同。

按照祖制,成年的皇子只要不是儲君,就要去藩國生活。

但是嘉靖不立太子,也不讓景王出京,在京師造成了二王相爭的局勢。

嚴世蕃支持景王,後來嚴嵩父子倒臺,景王這才前往湖廣的藩國。

而嘉靖給景王的藩國也是相當豐厚的。

景王不僅僅獲得了德安府的良田數萬頃,到了德安府之後,景王還將手伸向了周圍的幾個府。

景王派遣手下在荊州府的水陸設卡,要在長江上設卡收稅。

又派遣手下去漢陽府收市稅。

在獲得了數萬傾封國土地之後,景王還繼續侵佔德安府的官田民田,整個湖廣上下都怨聲載道,可整個湖廣官場對景王也毫無辦法。

而自知奪嫡無望之後,景王就在王府內過着奢靡的生活。

前些日子,父皇西狩,皇兄登基,這一連串的消息已經讓景王對時局絕望,更是整日泡在王府享樂。

等到趙貞吉抵達富麗堂皇的王府之後,身材肥胖的景王連忙從府內出來。

擺上香案,王府衆人跪在地上,趙貞吉宣讀了旨意。

當聽到父皇任命他都督湖廣贛直諸軍事,又授予他低品官員的任免權力,景王也有些猶豫。

永樂年之後的宗室王親,基本上都被當做豬養起來。

你在領地驕奢淫逸沒問題,只要不過問權力,皇帝基本上都願意養着藩王一家。

景王跪在地上問道:“父皇這道旨意,是什麼時候發的?”

趙貞吉立刻明白了景王的意思,他立刻說道:“陛下剛剛西狩就下達了這道聖旨,這道聖旨也是廷臣共議過的。”

聖旨的時間自然很重要,若是在隆慶登基之前,那嘉靖的這道旨意就是毫無疑問的聖旨。

若是隆慶登基之後寫的,那聖旨的含金量就要打折。

聽到時西狩後不久就下了聖旨,景王稍稍有了些底氣,他解了聖旨,又拉着趙貞吉來到王府書房,屏退左右後說道:

“趙閣老,雖然孤王就藩湖廣,但是當地官員根本不買孤的帳啊。”

“孤王派到荊州府的稅監,被荊州知府徐學謨給趕了回來。”

“湖廣巡撫遊居敬更是從來不給孤王面子。”

景王一陣牢騷,趙貞吉摸着自己精緻的鬍子,他終於知道爲什麼有嚴世蕃支持的景王,爲什麼鬥不過裕王了!

你就封德安,怎麼好意思向荊州府派稅監的?

就這個政治鬥爭水平,要不是嘉靖有意在二子中搞平衡,還玩什麼奪嫡?

可是現在趙貞吉也只能被逼着上景王這座破船了。

他說道:“殿下,有陛下詔令在,湖廣官員不從就是謀反。”

緊接着趙貞吉說道:“陛下讓殿下募兵抗擊東南賊,當務之急是儘快募集一支軍隊,手裡有兵自然就能控制湖廣了。”

景王一拍大腿,全身的肉都抖動說道:“趙閣老真是輔國的良才啊!可是募兵要銀子,這要怎麼籌措?”

趙貞吉都要罵娘了,這德安的景王府,比那些傳承了十幾代的藩王府都要豪華。

景王就藩的時候嘉靖就賞賜了他大量的銀子,還有德安這麼多的良田,竟然連募兵的錢都捨不得。

也難怪嚴世蕃支持,景王依然鬥不過裕王的。

但是這時候趙貞吉也沒有退路,他只能說道:“殿下,只要您能全有湖廣,想要多少銀子還不是有多少銀子?先以陛下的旨意,在德安募集一支大軍,有了這支大軍我們立刻前往武昌,您這個湖廣總督纔算是有名有實了。”

景王終於反應過來,連忙說道:“快把孤王府庫中的珍寶拿出來,交給趙大人募兵!”

歷史上孫丕揚做過吏部尚書,創造掣籤法,抽籤選官,世人皆稱其公。

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595章 重注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258章 藥,種子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90章 貪上史書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555章 關稅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444章 陽謀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430章 鐵路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002章 家廟第023章 蘆田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106章 紅陽教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31章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028章 初陣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322章 震驚!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026章 武穆遺書
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595章 重注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258章 藥,種子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90章 貪上史書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555章 關稅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444章 陽謀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430章 鐵路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002章 家廟第023章 蘆田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106章 紅陽教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31章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028章 初陣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322章 震驚!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026章 武穆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