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治本經

明代南方多好黃酒,也都以黃酒作爲好酒款待客人。

黃酒這東西比白酒好入口,也比白酒醒酒快,等到於宗遠結賬離開後不久,陳朝源、熊嶽和林清材三人就慢慢醒了過來。

林清材摸着懷裡的拜帖,對着蘇澤說道:“蘇兄,這於二公子在延平府聲名狼藉,恐非良友啊。”

蘇澤不以爲意的說道:“這個我曉得,林兄放心,蘇某心中有數。”

林清材還是擔憂的嘆了一口氣,不過他和蘇澤也才相識兩天,也不好隨意指摘蘇澤怎麼交友,只好再次嘆息一聲,扶着另外兩名同學,和蘇澤一起返回了縣學。

因爲四人中除了陳朝源住在城內,熊嶽和林清材都住在城外,特別是熊岳家住在武夷山下,比蘇澤的長寧衛還遠。

所以他們今天都在校舍住一個晚上,等到明天清早再回家。

回去的路上涼風一吹,衆人的酒也醒了幾分,都是讀書人聚在一起,到了校舍反而睡不着了。

四個人當中除了蘇澤,其他三人都是從小讀書的,陳朝源更是已經讀了二十年的書了,四書和四書章句都已經通讀,他治的本經是《易經》,如今在攻讀易經的階段。

既然都是讀書人,科舉自然是第一話題了。

陳朝源參加過好幾次童子試,又是年紀最長的,自然是他先起話題。

“蘇兄,你還沒選本經吧?”

蘇澤點點頭,剛入學的時候海瑞考較過大家功課,蘇澤當時就坦言自己還沒有選修本經。

陳朝源說道:“我癡長几歲,就自稱兄長了,爲兄勸你千萬別選易經。”

“這是爲何?”

陳朝源感慨一聲說道:“酒宴上我聽那於二公子說你精通梅花術數,怕是你要鑽研《易經》,所以纔出言提醒你,爲兄幾次參加童子試,都折在了這《易經》的題目上。”

縣試的考試內容在明初比較隨意,到了成化年間格式才相對固定,不過基本上第一場都考經義。

一道《四書義》,一道《五經義》,這題目的答題格式就是八股,就是考察對四書五經的理解。

四書義是所有人通考的,因爲四書是所有讀書人都要學的。

五經義則是五道題目,考試的時候題目寫在木牌上,你選擇的本經是什麼就寫哪道題的答案,本經是科舉前就選好的,在考場上不得更改。

縣試第二道是考律和判,說白了就是司法考試和知名判決的判例。

第三道是考策,也就是史論,就是一篇小的策論,並不規定要八股文格式。

聽起來很複雜,實際上到了成化年以後,縣試基本上都是第一道刷人,第二道第三道考試基本上就不刷人了。

律判和策這種東西,反正在後面的考試也不重視,到了鄉試會試的時候,看中的也是第一場對考察經義的八股文,只要前面考試過關了,名次都不會太差。

所以在科舉考試這件事上,也有點像是高考選修,因爲選修物理化學的可能要和選修地理生物的一起比綜合比分,所以在選修本經這件事上需要非常慎重。

陳朝源嘆息說道:“咱們南平縣修《易經》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多了,延平書院的那位山長就是《易學》大儒,我當時貪圖《易經》的字數少,抄讀便宜些,如今悔之晚矣啊。”

衆人紛紛沉默了,大家都是寒門子弟,當然知道爲什麼這麼多人選擇《易經》。

朱熹爲《易經》、《尚書》和《詩經》都做了註疏,就是說這三經是有官方意識形態的標準答案的。

《春秋》用左氏、公羊、穀梁三傳及胡安國、張洽傳,《禮記》用古註疏,這其中有和官方意識形態相悖的地方,沒有名師指導師沒辦法入門的,寒門弟子一般都不選。

而《易經》字數少,這年頭無論是買書還是抄書,對於寒門子弟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所以像陳朝源這樣選修《易經》的寒門讀書人是最多的。

因爲選修的人多,所以《易經》在科舉考試中格外的卷,考的題目也越來越偏越來越難。

陳朝源四書學的已經不錯了,每次都是在這《易經》的考題上丟分。

“那以陳兄之見,應該治那本經?”

陳朝源說道:“《詩經》!”

看到其他二人也點頭,蘇澤問道:“這是爲何?”

“《詩經》有朱子集傳可以自學,治《詩經》的南平讀書人要比《易經》少一些,競爭也沒那麼激烈。”

蘇澤問道:“請問陳兄,這南平縣內治哪本經的人最少啊?”

陳朝源低着頭說道:“那自然是《春秋》了。”

“這《春秋》微言大義,雖然字數不多,但是左氏、公羊、穀梁三傳及胡安國、張洽傳實在太多了,卷帙浩繁,普通讀書人根本讀不起,更不要說其中精妙之處,也不是沒有名師指導的人能學的。”

果然如此,這也和蘇澤想的差不多。

看起來公平的科舉考試,其中也藏着不公平。

就不說科舉作弊這種場外因素,名師指導的和自學的就差距極大。

選修五經的時候看起來寒門士子有選擇,實際上能自學的也就《易經》和《詩經》,這賽道都卷的不得了。

但是那些富家子弟,則可以延請名師,選修寒門士子不敢治的《春秋》《尚書》《禮記》,這就要比寒門子弟更容易考上。

蘇澤知道陳朝源是爲了自己好,不過他可是有系統的人,到底治什麼本經,蘇澤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他還是說道:“多謝陳兄指點,讓蘇某少走了彎路。”

陳朝源說道:“蘇兄天縱奇才,能破知縣老爺的精妙題目,只要好好治幾年經,必定能考上秀才。”

熊嶽和林清材也紛紛點頭。

他們也不是看不起蘇澤,要學通一門經義,怎麼也要幾年的功夫,蘇澤還沒有治本經,說他幾年能考上秀才已經是誇獎他了。

蘇澤看了看自己科舉Lv3,105/300,只要堅持這個進度讀書,明年縣試前肯定能肝到Lv5。

說完了科舉,四人又開始討論起當下流行的學術來。

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11章 從“賊”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211章 沖繩第160章 掀桌子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569章 算瘋子第053章 虎狐犬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025章 急救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529章 電磁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257章 大員島第84章 射擊技能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071章 破題第529章 電磁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24章 徐渭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
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11章 從“賊”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211章 沖繩第160章 掀桌子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569章 算瘋子第053章 虎狐犬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025章 急救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529章 電磁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257章 大員島第84章 射擊技能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071章 破題第529章 電磁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24章 徐渭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