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

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

福建上下的官員,並沒有因爲倭寇暫平而高興起來,這都是因爲從十月以來,席捲閩、粵、贛三省的張璉義軍,鬧得更厲害了。

張璉在閩越山中登基稱帝,國號“飛龍”,自稱“飛龍人主”,而他帶領的義軍也稱之爲飛龍軍,很快就席捲三省。

這兩年福建廣州爲了抗倭,加徵了不少苛捐雜稅,百姓是民不聊生,各地的民亂四起。

古代加稅可不是現代加稅,在現代加稅可能就是少吃一頓好的,消費降級一些。

在古代農業社會,本身能留給普通百姓的餘糧就不多,辛苦一年種糧食,有時候連本錢都回不過來。

而朝廷每次加稅,最終都攤派到最貧苦的百姓頭上,豪紳可以通過各種辦法避稅。

這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對於官府來說,加稅就是一個指標和數字。

按照洪武祖制,永不增加田稅,只能說洪武爺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低估了後人的智慧。

朝廷用錢的地方是越來越多,在洪武時期,這筆錢也許是夠了。

但是到了現在,光靠這些田稅,朝廷早就破產了。

當然,這也不能只歸咎於皇帝鋪張浪費。

官員的數量在膨脹,官府需要管理的事務在變多,各項基礎建設的成本在擴大,而邊境養兵作戰的錢糧在增長。

比如這次東南倭亂,朝廷要募兵剿匪,自然要開徵新的苛捐雜稅。

戶部和兵部,根據地方上遞交的募兵計劃,覈算出一個金額出來。

然後經過內閣堂議,司禮監批紅,加稅的政令發到地方上。

福建布政使衙門,則根據福建八府的往期稅賦水平,開始將這筆銀子拆解到各個府。

而知府接到了這份加稅指標,則會再次拆分到各個縣,限各縣必須要按照朝廷要求完成加徵的任務。

江西興國知縣海瑞接到了這份加稅的公文之後,立刻召集城內的大戶,用政令逼迫大戶交稅。

海瑞做官大公無私,又精通《大明律》和衙門的各種門道,剛上任就將縣裡的胥吏治的服服帖帖的。

他到任之後就親自丈量了土地,從大戶手中抓出了大量隱匿的田產和隱匿的佃農。

就算是這樣,海瑞依然是鬥智鬥勇,這才從這些大戶手上收上了加徵的稅糧。

而別的地方官就不會像海瑞這麼辛苦了。

比如南平縣的孫知縣,還會找來蘇澤,搞什麼捐銀,最後來一個“大戶如數奉還,小戶七三分賬”,然後再從普通百姓頭上刮。

孫知縣這種都算得上是愛民如子勤政的好官了,更多的縣官直接喊來各房胥吏和里正保甲,將加稅的任務再次攤派下去。

開個會傳達一下皇帝御前會議的精神,強調這是皇帝親自抓,內閣重視,上級關注的重要工作,要求下級要狠抓落實,圓滿完成加稅的指標。

縣衙將任務拆解下去,那些戶房的胥吏往往更加的高興。

加稅,那胥吏就可以繼續搜刮百姓了。

他們自然不敢,也不會去找本地的豪強大戶,於是這些稅賦都落在了普通的百姓頭上,而胥吏上下其手,還能從老百姓那裡敲到更多的骨髓。

這麼一番動作下來,整個福建窮苦的百姓幾乎沒了活路,既然到了買兒賣女才能交稅的地步,那不如反了他孃的。

張璉也在這種時機下迅速崛起,搞出如此巨大的陣仗。

十月份,福州的都司衙門得到急報,漳州府的治所南靖被張璉帶兵攻破,漳州知府被俘,駐紮在漳州府最大的軍衛鎮海衛全軍覆沒。

張璉親自帶領三萬人,以漳州府南靖爲基地,攔截南下作戰的官軍。

福建巡撫遊震德,奉旨調動、指揮王豪統三軍,與福州通判彭登灜領鄉兵聯合征討張璉起義軍,均被義軍打的落花流水。

福建巡撫遊震德又連續下令,要求剛剛在興化府打了勝仗的戚繼光速速南下,一定要將飛龍軍擋在泉州府以南。

戚繼光不情願的領兵出發,很顯然比起抗倭,鎮壓義軍讓戚家軍士氣低落。

戚繼光深入前線,在泉州府同安縣設立防禦,擋住了試圖北上進攻泉州的張璉。

張璉和戚繼光大戰一場,雙方都沒取得多少戰果,張璉只好領兵返回南靖,繼續和戚家軍對峙。

與此同時,張璉又讓親信部將,分別帶領兩支義軍,向其他方向進攻。

張璉麾下大將林朝曦,帶兵三萬人,一路南下攻打廣東梅州、興寧、長樂,一路攻城略地,當地官員望風而逃。

另外一員大將蕭晚,則從漳州府向西,攻打閩南汀州府,攻下汀州府連城後,兵圍汀州府治所長汀,汀州知府花費重金,募集城內精壯守城,這纔沒有被攻陷。

蕭晚知道自己士卒看起來人多,實際上戰鬥力並不強,更沒有工程的器械,於是放棄進攻長汀,而是繼續向西攻打江西瑞金。

蕭晚就此攻入了江西,連克會昌、石城,寧都,整個江西的南部潰爛。

至此,張璉的起義達到了全盛時期,福建八府有兩府陷落,江西也有兩府落入飛龍軍之手,廣東則是三府動盪,各地反賊四起。

張璉號稱義軍十萬,三省巡撫爲之驚愕,商議結果,認爲長期出沒山林、以強悍兇狠著稱的西南邊陲的狼兵宜徵宜戰。

結果狼兵也被打得大敗。義軍在三省邊區相互呼應,在海上也有張璉黨羽騷擾,如張璉命令王伯宣帶領海上義軍進攻廣東潮州城。

至此,張璉已經不再是聚嘯閩越山中的普通匪盜了,他們是傭兵十萬,席捲三省,佔據七府的大反賊了。

蘇澤用了【歷史學】技能之後,知道了這個張璉也確實是個厲害的人物。

在蘇澤的那個歷史時間線上,雖然飛龍軍在官軍的全力圍剿下,最後依然是起義失敗。

但是這個張璉卻駕船出海,先是攻打葡萄牙人佔領的澳門,緊接着又南下三佛齊(今蘇門答臘),在海外建制稱王。

嘉靖四十年十月,飛龍軍席捲三省,閩廣贛百姓爭相投靠,飛龍政權達到最盛。

不過和歷史上多次的農民起義一樣,飛龍軍也沒有系統性的綱領,起義口號自然也是抗稅分田之類的口號。

張璉佔據南靖後,也開始收納民女來置辦後宮,緊接着又封賞功臣,並且大肆賞賜功臣金銀珠寶。

張璉所佔據地區的大戶紛紛逃亡,官員和胥吏也不願意跟隨張璉,但是十月份是秋糧徵收的季節,張璉爲了打仗需要更多的軍糧,他乾脆縱容士兵自行出去搶劫,閩南地區的百姓發現,自己盼來的義軍,自己卻沒有過上好日子。

而張璉在取得幾場勝利之後,又開始大規模的募兵行動,他強行抓本地百姓入伍,又沒有足夠的軍官來控制這麼龐大的軍隊,原本就不太好的軍紀更加的敗壞。

不過張璉對此並不以爲意,現在已經是十月份了,官軍損失慘重,在春季之前肯定不會發動反攻,也就是說飛龍政權還有好幾個月的好日子要過。

而南靖城內也熱鬧非凡,閩廣贛三省的各方勢力,紛紛來往於此。

這些都是各地義軍的使者,這其中有幾百人的土匪路霸,也有真的因爲壓迫起兵的義軍,甚至還有豪強士紳自發組織的自保團練。

他們齊聚在南靖,就是看到飛龍軍勢如破竹,想要借飛龍軍的牌子。

對於這些紛紛來投的各地“義軍”,張璉喜出望外,他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百姓“喜迎王師”了。

飛龍政權的委任令瘋狂的印,什麼宰相、大將軍、王爺、公爵,一個個都明碼標價,只要給錢就發。

有個一百多人的土匪團伙,因爲上貢的多,就被張璉冊封爲大將軍王,平閩大將軍,張璉還將自己俘獲的幾個美貌官宦人家女子賜給了這個土匪頭領。

從廣東趕回來的大將林朝曦勸諫張璉說道:“陛下!這些‘義軍’魚龍混雜,其中不乏爲禍地方多年的惡徒,如今陛下輕易授予他們封號,日後他們打着飛龍軍的旗幟爲惡,百姓們豈不是將賬都算在咱們頭上,爲了這點錢不值當啊!”

沒想到張璉卻說道:“寡人聽說清水濁水,都是有用的。寡人儀仗你們這些兄弟們打官軍,也需要這些人一起反官軍,寡人是要反抗暴明的,如今寡人雖然有七府之地,但是和暴明比還是太弱小了,如今有人率衆而投,難道寡人還要將他們推出去嗎?”

這下子林朝曦無言以對,他本來還想要勸諫張璉不要沉溺女色,張璉卻搶先開口說道:

“你速速返回廣東,配合海上的王伯宣進攻潮州城,若是能攻下潮州城,兩位愛卿並封王!”

聽到封王,林朝曦也不再說話,連忙帶着人趕回廣東,配合飛龍軍的海軍圍攻潮州城。

十月十二日,延平府內的“飛龍軍”攻破朝廷的礦坑,鎮守太監胡公公“戰死”,胡公公的乾兒子們也全部“失蹤”,礦上的工人則從了“飛龍軍”,將朝廷礦坑洗劫一空,最後將整個礦場付之一炬。

與此同時,滿載了實驗設備、各種礦石樣本的新世界號,從長寧衛出發,前往大員島上的新城,麻豆港。

麻豆港就在安平城北面不遠的地方。

這段時間,林默珺一直往來於福建和廣州沿海地區,將那些願意出海的百姓裝上船,運到大員島上。

如今安平城已經從一個漁港,變成了居民三萬多人的大城了。

人員太過聚集,在大員島這種熱帶島嶼上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如今是冬天還好,等到了夏天蚊蟲氾濫,萬一引起瘧疾那就糟糕了。

於是蘇澤親自登島視察,又在大員島上確定了兩座新城。

分別是承天府以北的麻豆港,承天府以南的打狗港(現高雄)。

同時也鼓勵百姓自發組成團社,以團社爲單位自發組織開墾。

不過此時,蘇澤正在承天府城的廣場上,親自審理承天府前治安官的案件。

蘇澤已經在承天府上設縣,不過還沒有委任縣長,日常事務由三個部門管理。

一個是移民開墾總局,這是負責整個承天府,乃至於大員島上開墾事務的部門,也負責接收移民和衛生醫療,算是目前承天府管理民政的主要機構。

移民開墾總團目前是林顯揚管着,今年初林顯揚就從南平縣衙辭職,被蘇澤安排到了大員島上。

第二個部門是治安官廳,在大員島上人口日漸多了之後,以一千人口任命一名治安官的標準,在承天府設立治安官廳,治安官負責轄區內治安,仲裁普通的糾紛案件,這些治安官全部都交給轄區人口推舉。

最後一個部門就是大員巡檢司,這是大員島安全的軍事部門,林默珺是巡檢司的主官,主要職責是打擊登陸大員的倭寇和海盜,維持海域的治安。

另外蘇澤每隔一段時間會登島,來承天府處理積壓的刑事和民事案件。

今天一登島,蘇澤立刻處理的就是前治安官蔡三才的案子。

蔡三才是跟着朱七的鹽丁,算是長寧衛最早的一批人了。

那時候蘇澤在田壟講學,蔡三才就追隨蘇澤旁聽,後來又參加了長寧衛的掃盲班。

後來開發大員島,他也是主動報名,是第一批移民。

也因爲這些資歷,他被推舉爲治安官,負責承天府北部一個工坊區的治安工作。

蔡三才被審判的原因,是他勾結一名工坊主,接受賄賂,鎮壓了工坊工匠們的合法討薪,並且打死了帶頭討薪的工匠頭目。

審判之前,林默珺嘆息一聲,向蘇澤問道:“蔡三才也算是長寧衛的老人了,要不就宣佈已經處死他了,讓他秘密回東奧島做點事吧。”

蘇澤搖頭說道:“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姑息,這一次放縱就有下一次,若是因爲蔡三才是長寧衛老人就放過他,日後就會有更多的人和他一樣。”

蔡三才在承天府廣場上公開審理,最後宣判絞首,在百姓圍觀下行刑。

蘇澤看着蔡三才的屍體,低頭讓人收斂葬在承天府城外的漏澤園。

返航的船上,蘇澤看着海浪波濤說道:

“黃河雖濁,亦能灌溉;長江雖清,時有氾濫。”

林默珺看着蘇澤,不知道他爲什麼說出這樣的話。

蘇澤又話鋒一轉說道:“什麼狗屁道理,不過馭民愚民術也!水濁我就偏不用之!”

蘇澤隨即說道:“清濁兩相論,千古牧民術。民權一念起,便覺天地寬。”

(本章完)

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123章 打擂臺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628章 大赦第220章 走哪條道?推一本朋友的書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635章 軍功章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657章 拼命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464章 駕崩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029章 凱旋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666章 棄遼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056章 脫毒難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673章 定草原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003章 占卜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
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123章 打擂臺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628章 大赦第220章 走哪條道?推一本朋友的書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635章 軍功章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657章 拼命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464章 駕崩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029章 凱旋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666章 棄遼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056章 脫毒難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673章 定草原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003章 占卜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