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

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

許國的動作也非常迅速,雖然皇帝和裕王出逃,都分別拉走了很多的糧食,但是因爲他們都是倉促逃走的,根本來不及將京師大部分糧食帶走。

特別是嘉靖皇帝爲了安全,帶走了紅盔禁衛和京營精銳,這一萬人中除了通知的比較早的禁衛軍帶上了十天的口糧,京營士兵都只能匆忙帶上三天的口糧。

許國以前在太僕寺工作,但是他畢竟是翰林官,能夠接觸到朝廷機密的典章,對戶部和工部的事務也很熟悉。

蘇澤任命許國爲總督倉場公署大使,全面負責京師的糧食工作。

許國首先控制的就是京師附近最大的糧倉,也就是所謂的“太倉”,他帶着兵馬過去的時候,部分京營士兵已經圍着糧倉準備搶劫了。

但是京師混亂之後,一名叫章士睿的戶部主事立刻衝到了城外的糧倉,用戶部的命令控制了守衛糧倉的士兵,正在和這些亂兵對峙。

許國立刻讓身邊的士兵上前,一下子擊潰了圍攻糧倉的亂兵,將章士睿解救出來。

章士睿不過是小小的戶部主事,竟然有如此的見識,大明朝並不缺乏能幹的官僚,只是缺乏賞識他們的眼睛。

許國立刻說道:

“章主事大功一件,我會立刻向給你大都督報功。”

章士睿露出喜色。

許國又連忙問道:“糧倉的情況如何?”

章士睿說道:“不太妙,京除皇城四門倉外,還有舊太倉、新太倉、漕運倉等11倉,共官倉15個,下設衛倉(即軍隊的糧倉)67個,另有通州糧倉4個。”

聽到章士睿這麼說,許國就知道他是個懂行的,立刻問道:“這些糧倉情況如何?”

章士睿說道:“新舊太倉因爲庫藏太多,還有糧食,皇城四門倉被亂軍攻擊,早就已經失陷,現在恐怕沒有多少糧食了,漕運倉爲了支持邊軍南下,早就已經枯竭,至於衛倉,那些倉庫就沒有填滿過,京營離開的時候已經全部帶走了。”

情況要比許國設想的還要嚴峻,他立刻讓手下去佔領舊太倉,然後對着章士睿問道:

“通州糧倉呢?”

章士睿立刻說道:“通州糧倉有糧!另外城外還有大糧商的私倉,不知道大都督有沒有命令?”

許國立刻說道:“大都督予我手令,京師城外的私人糧倉盡數徵收!”

章士睿立刻說道:“那就請許大人速速和我去接管這些糧倉!”

這些私人糧倉背後的主人,都是京師的權貴。

如今這些京師的權貴紛紛出逃,這些私人糧倉也陷入到了混亂之中。

一些看管糧倉的守衛監守自盜,那些權貴的爪牙和奴僕知道糧倉的,也紛紛出城搶劫。

不過這些都是普通匪徒,在新軍士兵的鳥銃面前,很快這些私人糧倉就恢復了秩序。

許國也是非常果斷,在接管了這些糧倉之後,將一部分糧食運送到京營中,作爲新軍的口糧之外,剩餘的糧食全部用大車裝着,從大門運往京師城內。

王錫爵名單上的官員果然都是得力的,那些帶頭鬧事的混混流氓都被送入順天府的監牢,一些手上沾染血腥的亂兵被王錫爵直接判處斬首,等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京師的治安很快被彈壓下來。

此時許國押送糧食進城,接着蘇澤以大都督府的命令,宣佈在京師配發口糧。

這些糧食商人的糧店被徵用,以坊爲單位開始,需要口糧的百姓明日起到各坊的公署登記,以戶爲單位派發口糧。

接着王錫爵又向蘇澤要人手,進行登記自然需要大量能寫能算的人員,不過這在京師不是什麼問題。

京師識字人口本來就多,還有京師國子監和大量基層官吏,蘇澤以多派發口糧作爲獎勵,允許他們匿名出來做事。

看到京師的治安這個樣子,也有一些讀書人站出來願意爲蘇澤做事,蘇澤將這些人打包全部交給王錫爵,這些人員又被分到了各個坊公署。

通過派發口糧登記的方法,蘇澤迅速掌握了京師人口的大致數據,在獲得了口糧的情況下,京師的治安也很快好轉起來。

四月二十二日蘇澤的軍隊進入京師,四月二十五日的時候,京師的動亂已經被彈壓,蘇澤開始帶着人整理大明朝廷的府庫。

朝廷府庫中的東西蘇澤只取走了值錢的金銀,珠寶首飾之類的東西全都不取,他最主要的目標是明廷各衙門的檔案資料。

這些資料全部都被打包裝船,通過北運河南下運往天津,然後從大沽口運上東南新軍的戰船。

在王錫爵和許國的帶領下,蘇澤進入皇宮,他也沒有去搜刮嘉靖皇帝的內庫,而是直接去往翰林院。

翰林院在皇城內部,翰林本來就是屬於內廷的翰林官。

大部分翰林官全部都被裕王帶走了,守衛翰林院的只剩下寥寥幾個太監,蘇澤很快就進入翰林院,當他看到翰林院的藏書之後,立刻對身邊的士兵說道:“所有書籍檔案,全部打包帶走!”

蘇澤又喊來一個守門的太監問到:“《永樂大典》在哪裡?”

“回大都督,《永樂大典》在文淵閣中。”

《永樂大典》其實分成正本副本,正本是藏在南京皇宮的文淵閣中,京師皇宮中存放的反而是副本。

但是蘇澤攻破南京之後,並沒有在南京文淵閣中找到《永樂大典》的正本,詢問南京官員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爲之前三大殿火災,京師文淵閣中的《永樂大典》副本被大火燒燬了,嘉靖皇帝命令南京將正本送到了京師謄抄。

只不過這些工作還沒來得及開展,就遇到了各種戰事,連三大殿工程也停工了,《永樂大典》正本就被存放在紫禁城的文淵閣中。

蘇澤立刻讓太監帶路,打開文淵閣的大門,當看到堆成山一樣的《永樂大典》,蘇澤欣喜若狂的說道:

“來人啊!將《永樂大典》全部搬走!一冊都不能遺失!”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後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決心修一部鉅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爲一書”。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對於蘇澤來說,京師之中最大的收穫,就是這本百科全書了!

其實在去年,南京國子監就有人上書,請求朝廷開放《永樂大典》,將其中一部分刊印出來,作爲對抗新學的書籍。 可是皇帝自然不願意,這件事也就沒有了下文。

蘇澤喊來親衛,親自監督搬運《永樂大典》,又制定了嚴格的運輸和搬運程序,確保這些書都能運回東南。

他又喊來太監問道:“國史在哪裡?”

太監立刻說道:“國史都在崇文館中的國史館中。”

“速速帶我去!”

國史,就是史書了,蘇澤在穿越前就是歷史研究者,他當然知道歷史資料的珍貴之處。

也幸虧皇帝和裕王離京匆忙,蘇澤接管京師又快,這些東西纔沒有被破壞。

來到國史館,蘇澤立刻看到了幾個慌亂的史官,以及存放國史的巨大庫房。

天一生水,黑色代表水,所以藏書的建築屋頂都是黑色琉璃瓦。

崇文館國史館也是肅穆的黑色屋頂,蘇澤看到一排排史書。

這其中就包含了明代歷代皇帝的起居注,以及根據起居注編訂的各皇帝的《實錄》。

不過明代修史的工作非常緩慢,嘉靖年間的實錄只修到了正統年,後面的實錄是在萬曆年間才修訂完畢。

這些都是明代史料的第一手資料,蘇澤自然不會放過,立刻下令將這些國史全部打包帶走!

蘇澤又喊來一名史官問道:

“元史呢?宋遼金夏史書何在?”

歷朝歷代都有給前朝修史的習慣,在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就下令讓大學士宋濂、王褘遵照詔令,主持編修。

除此之外,元朝宰相脫脫,也在元大都(京師)編修了宋代的史書。

不過宋代的史書是宋史,遼史,金史並修的,也有非常高的史料研究價值。

史官立刻說道:“也藏在史館中,大都督請跟我來。”

一行人來到了另外一間庫房,打開這間上鎖的庫房,蘇澤看到了成冊的史書,他立刻揮手說道:“全部帶走!”

除了《永樂大典》,翰林院的相關奏議,以及史館中的史書之外,蘇澤對宮中的其他東西絲毫不感興趣。

他命令留守的太監封存皇宮,然後就帶兵離開了皇宮,絲毫沒有參觀皇宮的意思。

宮中留守的這些太監,也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得志的小太監,這些太監本來都準備投靠蘇澤了,卻發現蘇澤根本對皇宮沒興趣。

這些太監反而有些無所適從起來。

最後一個曾經在胡公公麾下做過的太監求見了蘇澤。

這個太監姓王,因爲胡公公的牽連被髮配到了掖庭,他見到蘇澤立刻行跪拜大禮,蘇澤讓他站起來後,王公公小心翼翼的問道:

“大都督,自從那昏君西逃之後,皇宮中剩下的太監宮女要如何處理,還請大都督公斷。”

蘇澤放下手裡的那一冊《永樂大典》說道:

“我軍已經發了告示,宮中太監宮女只要沒有惡行的,都可以發放出宮,你們在宮裡的財物可以帶走。”

王太監小心翼翼的說道:“我們這些閹人和宮女,都是伺候人慣了的,宮女還能配人,我們這些太監可要怎麼辦啊?還請大都督給我們一條生路。”

蘇澤看向王太監說道:“你們有手有腳,又怎麼沒有生路了?我知道你們的想法,無非是要給紫禁城迎來一位新主,讓新主繼續和朱明皇室一樣吸血抽髓百姓,你們依然在新主身上爲生。”

蘇澤這句話已經說的很重了,王太監再次跪下來說道:“僕臣不敢!”

蘇澤說道:“京師百姓能活,太監宮女也能活,大都督府已經下令,將京師皇莊和權貴的土地拿出來,給京師附近百姓授田。”

王太監一驚,京師附近不是沒有土地,但是大部分好的土地都已經成了皇莊或者權貴的土地。

沒想到蘇澤上來就要拿出這些田來給百姓授田,這一步也太狠了!

百姓拿到了土地,既然是皇帝再返回京師,那百姓爲了土地也要反抗皇帝收回土地。

王太監驚恐的看着蘇澤,只聽到蘇澤繼續說道:

“宮中的太監也按照男丁的標準授田,未曾婚配的宮女減半授田,婚配後按戶授田。”

蘇澤繼續說道:“你回到宮裡,將願意接受授田的太監宮女名單送上來,不願意可以繼續住在皇宮。”

說完這些,蘇澤就直接讓人送客。

就在蘇澤忙着在京師安定人心,將京師文檔搬運上船的時候。

四月二十八日,一路狂奔到了延慶的皇太子裕王,在高拱的輔佐下召集了延慶周圍諸軍。

延慶是京師西北方向的重鎮,爲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明廷在延慶設置了三衛。

延慶衛的戰鬥力還算可以,原來有駐兵三萬,其中延慶右衛還有三千騎兵。

不過被楊博帶走了五千人,延慶衛都指揮使毛文昭是洪武初年錦衣衛第一任指揮使毛驤的後人。

裕王拿着監國太子的印鑑,在高拱的協助下,又用帶來的金銀珠寶賞賜,迅速掌握了延慶衛。

手上有了兵,裕王終於有了一絲安全感,等到忙碌了一天的高拱返回臨時王府,裕王立刻召見高拱。

“高師傅,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往西嗎?”

高拱點頭說道:“宣府是九邊重鎮,還有一支精銳騎兵留在邊疆,此外大同是朝廷和俺達互市的地方,能夠爲北邊騎兵提供戰馬,只要殿下能控制宣府大同,就有機會奪回京師!”

(本章完)

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491章 橡膠樹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258章 藥,種子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463章 紅丸第658章 少爺第531章 歌舞團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73章 案首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653章 滾雪球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036章 售鹽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043章 筆架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243章 水淹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017章 衛學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
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491章 橡膠樹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258章 藥,種子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463章 紅丸第658章 少爺第531章 歌舞團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73章 案首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653章 滾雪球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036章 售鹽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043章 筆架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243章 水淹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017章 衛學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