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

潘季馴莫名其妙的看着譚綸。

這就是蘇澤犯了歷史經驗主義錯誤了。

潘季馴是明代有名的水利專家,可是人家在被委派去治河之前,根本就不是水利系統的!

現在的潘季馴,是一名側重於司法的巡案,同時他更大的理想抱負在民政上。

如今潘季馴在廣東就在推行均平裡甲法。

所謂的均平裡甲法,後來也成爲張居正一條鞭法中的一部分,這項法令的主要辦法是:

先計算州縣的需要,估計所用的多少,讓老百姓依照自己的勞動力向官府納銀,一旦有過客或者公費的支出,都由官府發出銀兩,派購買。

里長只是在官府處理公務,甲長則全部下放回家務農。

這套方法其實就有後世近代政府做財政預算的雛形了。

官府計算一年的預算,折成銀兩向百姓攤派徵收。

超過的勞役部分,則政府出錢買單。

而由於里長甲長這種不是朝廷編制,但是對小民百姓的接觸最多,也最容易橫行鄉里的階層,潘季馴的方法等於是取消了甲長的食利特權,讓他們在家種田。

而對基層組織有需要的里長,則取消他們在鄉里中決策的權利,而是讓他們作爲兼職官吏,定期在官署中完成公務。

潘季馴這一套的方法,可以說是他根據基層官府的工作實際,提出的給百姓減負的方法。

面對無休無止的攤派勞役和強行徵收,均平裡甲法在廣州府實行的時候,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不過這樣一個在民政上頗有見地的官員,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他被派去治理黃河。

也虧着潘季馴是個有水利天分的,他在治理黃河的時候提出了“束水攻沙”的辦法,解決了黃河下游泥沙淤積的問題,算是部分疏通黃河、淮河和運河三方的水道,黃河下游得以數年無恙。

可就這樣一個技術官僚,因爲張居正死後抄家的問題上,爲張家說了幾句不平之言。

李植劾以黨庇張居正,“朋黨奸逆,誣上欺君”,言辭刻薄。神宗令潘季馴自辯,潘季馴上疏認罪,被削籍爲民。

後來雖然官復原職,受命總督河道,很快就因病在任上辭世。

而在如今這時,潘季馴還沒和黃河扯上關係,他疑惑的看着譚綸說道:

“子理兄,你的意思是大都督要讓我去治黃河?”

譚綸也是莫名其妙,不過傳完了蘇澤的話,他就說道:

“時良兄,大都督是想要讓你棄暗投明!”

潘季馴看着譚綸,心中也有些糾結。

譚綸出事之後,潘季馴作爲同年同科的好友,也上書給譚綸鳴不平的。

可現在譚綸出現在他面前,讓他投奔蘇澤,潘季馴又有些遲疑。

譚綸看出了潘季馴的遲疑,他立刻說道:“時良兄,我知道你在廣東推行均平裡甲法,是想要給百姓減負,可是你讀過大都督的《告民三則》嗎?就算是用了均平裡甲法,廣東百姓的負擔比之閩越如何?”

潘季馴搖頭說道:“均平裡甲法只能減少官府加徵,對已經有的賦稅沒法減。”

譚綸又說道:“我大明有多少良法最後都是人亡政息,你如今在廣東推行此法,等你去任之後此法就廢了。”

“我知道時良兄爲百姓減負的志向的,若是大都督事成,天下百姓都能和閩浙百姓一樣輕徭薄賦,難道這不是你想要的嘛?”

潘季馴遲疑了一下說道:“我不過是廣東巡案,子理兄還是先勸服白知府吧。”

譚綸知道有戲,他對潘季馴說道:“既然如此,那若是白知府也同意反正,廣府十五縣能夠盡數入大都督之手嗎?”

潘季馴愣了一下說道:“只要廣州城下,其餘諸縣我可以協助勸服之。”

譚綸立刻說道:“那我這就去動身,勸服白知府反正!”

這一次譚綸自然不是孤身一人來的。

十天前。

——

譚綸從福州南下之後,立刻乘船去了剛剛被新軍攻克的潮州城。

譚綸見到了帶領第三旅修整的俞諮皋,戚家軍也算是譚綸的老部下了。

當年他和戚繼光調入福建,戚家軍的骨幹都是他一手招募訓練的。

俞諮皋對譚綸也非常的尊敬,不過譚綸也不是來和他敘舊的。

譚綸上來就問俞諮皋道:“如今潮州府能帶多少兵上船南下?”

俞諮皋老老實實的說道:“戚家軍本部五千人,在平定飛龍軍時候吸收收編了兩千人。”

“攻佔潮州府雖然損失不大,但是彈藥裝備都需要補給,還能出戰的最多兩千人。”

譚綸展開廣州府的地圖說道:“兩千人夠了!”

他又問道:“你的炮艦能夠駛入珠江口嗎?”

俞諮皋說道:“這個倒是可以,廣東海道衙門去年就已經向朝廷上書暫開海禁,現在已經有很多商船可以駛入珠江口,在廣州城邊上交易了。”

“我們可以僞裝成潮州府的商船駛入珠江口,不過大船開不進去,小船的火力轟不開廣州城牆。”

譚綸說道:“這就夠了,只需要在城外開炮製造混亂就行,控制廣州城自然還是要靠陸軍。”

“你且點兩千人,隨我一起去廣州!”

“譚公,我也隨您一起去吧。”

譚綸看向俞諮皋說道:“那等我入廣州城後,你就帶兵在船上等我信號。”

——

回到廣州城內,譚綸僞裝成商人,帶了二十多名精銳潛入廣州城。

見過潘季馴之後,接下來就是白知府了。

勸說白知府投降的難度可要比潘季馴低多了。

自從來了廣州之後,白知府大刀闊斧的清掃吏治,確實做出了一番成果。

除此之外,白知府還整頓海防,積極剿倭。

白知府甚至將家資都捐出來,僱傭了葡萄牙人打敗了圍困廣州城的倭寇,

這樣的功績,白知府因爲朝中無人,在知府任上一座三年都沒有升遷。因爲蘇澤造反,白知府立刻就被言官彈劾,軟禁在府中,如今廣州府的事務都被同知代行。

因爲蘇澤造反,白知府立刻就被言官彈劾,軟禁在府中,如今廣州府的事務都被同知代行。

朝廷這麼處理白知府,他自然是非常憤怒的。

譚綸打聽到了這個情況之後,直接對身邊護送他的精銳說道:

“諸位,有把握衝破知府衙門,將白知府救出來嗎?”

隨着譚綸來的都是戚家軍中的精銳,爲首的小旗查看了廣州知府衙門的佈防之後,又推演了一番說道:

“沒問題!”

“既然如此,今夜行動,隨我將白知府救出來!”

譚綸本身就在軍旅呆過,做事也是殺伐果斷。

其實軟禁白知府的戒備並不森嚴,如今白知府只是有通敵嫌疑被囚禁起來,還沒等到朝廷押解入京的聖旨。

結果就是譚綸親率二十多人,瞬間就控制了看守的士兵,殺進了知府衙門。

白知府聽完譚綸的來意之後,又讀了蘇澤寫給他的親筆信。

一想到自己最近的待遇,白知府心一橫說道:“譚公,我願意歸附大都督!”

譚綸看向白知府,卻沒有直接帶他出城,而是問道:

“白府臺,以你的威望,能安定住城外廣州衛的士兵嗎?”

白知府愣了一下,他看向譚綸,他很快明白了,對方根本不是來特意解救自己的,而是來奪取廣州城的。

現在到了自己送上投名狀的時候了。

白知府咬牙說道:“護城兵馬我能調動,請譚公護送我去城外軍營!”

白知府親自出面,誆騙看守城門的軍官打開城門,譚綸立刻帶領手下控制城門。

白知府立刻進入廣州衛的軍營中。

譚綸發出信號。

接到信號的俞諮皋立刻命令艦船開炮,然後帶領手下衝進了廣州城內。

本來就因爲抗倭沒有拿到足夠軍餉就有怨氣,等見到白知府後,廣州衛上下迅速達成一致意見,留在廣州城外靜觀其變。

不得不說,大明此時確實還算是氣數未盡。

廣州城是廣東省的府城,廣東三司衙門都在城內,除此之外還有廣東巡撫衙門和海道衙門等諸多衙門。

譚綸指揮得當,帶領精銳迅速控制這些衙門,但是無一人肯投降。

譚綸只是讓士兵圍住這些衙門,接着從城外軍營接回白知府,立刻以知府衙門的命令控制住廣州城。

潘季馴見到廣州城如此快的就落入譚綸之手,也立刻履行承諾,帶着戚家軍敲開了廣州府城周圍的縣城大門。

廣州十五縣中,沿海的十縣全部落入到了蘇澤之手。

譚綸在廣州城內發佈公告,響應閩浙的《討逆檄文》,要求朝廷驅逐奸臣,匡正朝綱,宣佈廣東也要加入閩浙聯軍,參與互保。

接着譚綸再次重申《告民三則》,廣州城百姓立刻響應,剩餘五縣也都被百姓綁了縣令,開城投降。

廣東一省的要員幾乎都聚集在廣州城內,而廣州府是整個廣東最大的府,也是沿海最發達的府。

譚綸卻也沒有着急攻佔廣東其他的府,而是整編廣州衛的士兵,先將整個廣州府控制下來。

東南地區已經有閩浙二省,南直隸蘇鬆二府,江西四府和廣東廣州、潮州二府落入蘇澤之手。

在福州的蘇澤接到消息,爲了統一如今的政令和軍令,以“東南新軍”爲號,成立東南新軍大都督府。

東南新軍再次發表《還政於民檄文》,重申《討逆檄文》匡扶朝綱誅除奸邪的要求,又提出幾點新訴求:

要求朝廷反省自身的罪過,皇帝要下罪己詔,徐階內閣必須要辭職,朝廷要變法減稅,裁剪藩王用度取消宗室特權。

同時蘇澤正式喊出了“還政於民”的口號,提出自己“弔民伐罪”的正當性!

京師明廷自然還是不迴應,但是明廷的公文往來又多了不少,各種緊急軍情在驛站中傳遞,九邊精銳也開始調動起來。

十一月,南直隸戶部侍郎趙貞吉,因爲勤勉王事,在江北地區徵糧入京有功,升任京師戶部尚書,奉詔入京入閣。

朝廷秘密命令遼陽副總兵李成樑爲遼陽總兵,命令他募集三千女真鐵騎,等到開春之後立刻南下勤王。

張居正的變法請求被朝廷駁回,但是升任南直隸總督,總管南直隸軍民事務,並且允許南直隸自行鑄炮造槍,允許張居正在蘇北募兵。

但是接到這個命令的張居正一點都不欣喜。

劉世延拿着朝廷的公文激動的衝進張居正的官署,卻看到張居正意志闌珊的樣子,忍不住問道:

“部堂,朝廷將南直隸都交給您,您怎麼一點都不高興的樣子?”

張居正嘆息一聲說道:“朝廷要放棄南直隸了。”

“什麼!”

劉世延驚懼的說道:“是徐首輔給您來信了嗎?”

張居正淡淡的說道:“不是恩相來信,是我從朝廷政令中推斷的。”

“部堂?”

張居正站起來說道:“朝廷徵調馬匹的政令,供應邊軍的政令,看來朝廷是準備用騎兵來對抗鳥銃。”

“其實想想也對,蘇賊船堅炮利,又擅長火器,用步兵是打不過的,騎兵是必然的選擇。”

“而南直隸,就不是騎兵作戰的好地方。”

“蘇北雖然是平原,但是泥沙多池沼多,水流衆多,就不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

“趙貞吉在蘇北抽血吸髓,就是要榨乾整個南直隸最後的血。”

張居正看着地圖說道:“朝廷要決戰的地方,是山東。”

劉世延默然,張居正分析的完全沒問題,齊魯平原確實是騎兵作戰的好地方。

聯想到朝廷的種種舉措,放棄南直隸的想法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張居正看着地圖說道:“不過到來年開春之前,南直隸應該無戰事了。”

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55章 關稅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012章 煙薯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653章 滾雪球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35章 謹慎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569章 算瘋子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595章 重注第635章 軍功章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005章 破浪第265章 歸有光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021章 開蒙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635章 軍功章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525章 分產令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351章 《治安疏》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34章 鑽膛炮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008章 屬性點第131章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036章 售鹽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237章 水戰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043章 筆架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595章 重注
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55章 關稅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012章 煙薯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653章 滾雪球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35章 謹慎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569章 算瘋子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595章 重注第635章 軍功章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005章 破浪第265章 歸有光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021章 開蒙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635章 軍功章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525章 分產令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351章 《治安疏》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34章 鑽膛炮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008章 屬性點第131章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036章 售鹽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237章 水戰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043章 筆架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595章 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