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神聖感

沐昌祚做出一副認真傾聽的樣子,恨不得拿出本子記錄下來。

李廷竹非常滿意的摸着自己的鬍子,原本兒子帶回來一個瑤女兒媳婦,讓世代貴胄的李廷竹非常不滿,如果李家還是那個臨淮侯,丹芸這樣的女子別說進門當臨淮侯世子的媳婦兒,就是做小妾都算是“有辱門風”。

不過那時候李家已經衰弱了,李廷竹也管不了李言恭,在那個時候李家哪裡想到什麼門風問題,只要家族能夠存續下去就行了。

而丹芸回來的時候已經懷了孩子,李家很快就被長孫出生的喜悅沖淡了一切。

慢慢的李家開始接納丹芸這個兒媳婦,唯一的不滿就是李言恭和丹芸兩口子都很忙,還是天各一方的那種忙碌。

李廷竹本來還是有些成見的,畢竟在大明的時候,女官都是是很稀少的,更別說丹芸還不是那種輔佐性質的女官,她是正兒八經的廣西主政官員,這次返回南京的時候,丹芸不僅僅是制憲會議代表,還是廣西處置副使。

廣西處置副使,是東南在廣西特別設立的新部門,在廣西布政使衙門下,專門負責廣西各少民的安置工作。

這份職位已經是正五品的高位了,在東南已經屬於中級官員的序列了,如果將兒子李言恭在軍中的職位換算,丹芸的進步速度已經不比兒子慢了。

更重要的還是這份制憲會議代表的職位。

這一次李太君來訪,其實不僅僅是過年串親戚這麼簡單,而是臨淮侯李家已經是沐家在南京僅有的政治依靠了。

丹芸繼續說道:

李廷竹對兒媳婦越發的滿意,周圍的親戚也都羨慕,臨淮侯能夠出李言恭和丹芸這樣的後代,能夠在新朝中佔據一席之位。

“我們制憲會議代表需要討論表決的,就是各項提案和法案,這也是東南‘主權在民’的大政下,我們制憲會議代表的神聖權力,沐代表也曾經宣誓過吧?”

丹芸說道:

“今年來南京的時候,許布政使曾經見我,希望我能夠在廣西相關的幾個提案上多串聯串聯,爭取能夠通過幾項對關係有利的提案。”

沐昌祚這個制憲會議代表席位,對於沐家的象徵意義更是巨大,這說明了沐家終於能夠融入到東南的權力體制中,參與到東南的權力運作了。

舊日的爵位已經成了夢幻泡影,更多的舊貴族都在感慨時代的變化,他們努力蹣跚也無法在新朝中佔據一席之地,這也讓李廷竹在外面更有面子。

沐昌祚點頭,他就任制憲會議代表的時候曾經宣誓,誓言就是要對他代表的民權負責。

在制憲會議閉幕的日子裡,各地的制憲會議依然在履行職位,雖然制憲會議代表這個職位並沒有具體的作用,但是所有人都看到制憲會議的重要作用,而這些代表們在地方治理中發揮的越來越大的作用。

沐昌祚有些意外的說道:

“地方大員私相結交,這種事情難道不會犯了大都督的忌諱嗎?”

丹芸笑着說道: “恰恰相反,這纔是大都督願意看到的事情。”

“什麼?”

丹芸說道:

“大都督其實早就在《論政治》裡說了,政治這個東西,就是要把事情放在臺面上討論,把事情放在臺面上,將利弊都討論清楚了,這樣推行的政策纔能有最大的共識,才能儘可能的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不是少部分人閉門空想,或者通過密室政治分肥。”

“制憲會議代表自然也會有私心,但是私心的出發點還是爲了自己代表百姓的利益,那這份私心還是私心嗎?那就是代表百姓的公心。”

沐昌祚疑惑的說道:

“這私心公心如何界定呢?”

丹芸搖頭說道:“不需要界定,大都督也說過,任何事情都只能論跡不論心,若是要論心,這個世界上的制憲會議代表就只能聖人來做了。”

“人皆有私心,這都是人之常情,比如這一次許布政使就任廣西,想要通過一條修建廣西鐵路的提案,改善廣西的交通問題,但是所有省都想要在省內修鐵路發行公債,但是預算就是這麼多,如果大家都發行公債,民間認購的總量也就這麼多,這裡自然就要爭一番了。”

“但是這種爭,也都是爲了各自所代表百姓利益在爭,是出於公義的爭,而且到底誰更需要鐵路這種事情,自然也是放在臺面下爭論最好,這樣建設起來才能少些爭議。”

沐昌祚恍然大悟的點頭,原來這就是東南政治的運行原理,聽起來他更加興奮了。

從投降開始,沐昌祚本來的預想是自己作爲一個前朝吉祥物,在府邸中圈禁到死。

可沒想到他到了東南不僅僅沒人限制他的自由,甚至他做什麼事情都沒人管。

緊接着他又被選爲了雲南制憲會議代表,還能大大方方的見自己的舊部。

沐昌祚原本以爲這個制憲會議代表就是個名譽職位,算是東南安撫人心的手段,但是今天聽起來,這個職位竟然還是非常重要的?

丹芸又說道:

“今年制憲會議要討論很多事情,特別是憲法草案的討論,我們身上的責任重大,可以說是決定了新朝未來的奠基,沐代表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來找我,或者請教其他代表,大家都會認真的解答的。”

沐昌祚表情肅然,他從沒想到自己這個“前朝餘孽”,甚至可以參與到新朝代框架的建設中,這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且憲法是根本之法,也是日後整個新朝的運行基礎,雖然規則條文和實際運行還是有具體差距的,但是也可以認爲是新朝的“祖宗之法”了。

“爲後世奠萬基”,這也是沐昌祚在擔任制憲會議代表宣誓時候曾經說過的話,現在想起來竟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真真切切的要參與到新朝代的奠基儀式中。

能夠參與到這種事件中,沐昌祚也產生了一種神聖感。

第023章 蘆田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44章 陽謀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550章 授權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666章 棄遼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11章 沖繩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525章 分產令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075章 治本經第451章 僭主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623章 教亂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569章 算瘋子第83章 練銃兵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97章 再破題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34章 鑽膛炮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617章 打老虎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81章 講武堂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172章 榜一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444章 陽謀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030章 鬼市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
第023章 蘆田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44章 陽謀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550章 授權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666章 棄遼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11章 沖繩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525章 分產令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075章 治本經第451章 僭主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623章 教亂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569章 算瘋子第83章 練銃兵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97章 再破題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34章 鑽膛炮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617章 打老虎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81章 講武堂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172章 榜一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444章 陽謀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030章 鬼市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