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威權主義

王世貞看向張敬修,剛剛那番話也不知道是他的想法,還是他父親張居正的想法。

不得不說,這個年輕人說的,在一定程度上說服了在場衆人。

不過還是有人對張敬修說的這一套不舒服,佟安站起來說道:

“同學,我們北方人多是不假,但是人多也不代表這些人就願意進工坊啊。”

同學會的人互相之間都稱呼同學,這是佟安成爲同學會領袖後所做的事情。

張敬修雖然不是同學會的成員,但也經常參加同學會的聚會。

佟安不願意提起他相府公子的身份,所以以“同學”相稱呼。

張敬修說道:“這就涉及另外一件事了,要讓百姓能安心的進工坊做僱工,還需要一個穩定的糧價,這也是我父親執掌內閣之後,一直在做的事情。”

“穩定幣值,降低糧食價格,百姓才能安心的去工坊做事。”

佟安卻皺眉說道:

“降低糧食價格,不是讓農民的收入更少嗎?這是要用低糧價逼着農民去工坊?”

張敬修露出一個笑容說道:“我可不是這個意思,難道佟同學希望看到高糧價嗎?”

在場的讀書人大部分都沒種過地,也不瞭解鄉村的情況,他們基本上都是住在城裡的,自然希望糧食價格越來越低。

他們附和說道:“張相國這個可是仁政啊!”

張敬修又說道:“此外重農抑商的輿論要改變,無論是商是農,對於我大明都是有貢獻的。”

“農民耕種,爲國家生產糧食,這是對國家有利的。”

“工坊主投資設立工坊,爲國家生產商品,這同樣也是對國家有利的。”

“工坊主也是勤勞苦幹的,我準備在《皇明新報》上開設一個版塊,專門介紹我們大明這邊的優秀工坊主,我也建議父親,給那些著名的工坊主授予勳職,鼓勵更多的人來投資開設工坊。”

聽完這話,佟安覺得更彆扭了。

同樣是提倡農商平等,東南那邊講究的是四民道德,提倡的是建立評價商人的道德標準,給商人們一個道德的指引。

怎麼到了張敬修嘴裡,就成了商人有德了?還要給商人授官,宣揚那些大商人的“勤勞”?

誰不知道現在明廷這些有名的商人,哪一個不是和官府有着密切的關係,哪一個不是靠着工部和兵部的訂單才發家的。

京師那些私人工坊的工坊主,哪一個不是手上沾滿了僱工的血汗,他們到底有什麼“德”?

可是佟安偏偏也找不到攻擊張敬修這番話的理由來。

作爲崇尚新學的年輕人,佟安也說不出“商人唯利”這種舊思想的口號。

但是張敬修這番話總覺得哪裡有什麼不對。

張敬修繼續說道:“給這些商人授官,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今是大爭之世,非常之時要用非常手段,既然要鼓勵這些富人辦工坊,也要打消他們的顧慮。”

“勳位也是官位,還可以用來蔭及子孫,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來辦工坊。”

“而且按照規定,有勳位的官員如果犯罪,是無權由地方官府審理的,需要直接交給大理寺來審。”

“有了這一條,也是爲了保障那些興辦工坊的商人不會被構陷,減少他們被地方的盤剝。”

“對於我們明廷有貢獻的商人,朝廷還是要保護的。”

這話聽得佟安更彆扭了,保護商人也不是這麼保護的吧?

可偏偏佟安也說不出張敬修這一套有什麼不對。

張敬修又說道:“從東南的經驗看,投資也是很重要的。父親已經籌備建立大明錢莊了,要以朝廷來主導投資一些大的產業,儘快的建立更大規模的工坊。”

“只要工坊大起來,以我們北方的人力成本優勢,就能生產出比東南更價廉的產品。”

“東南逐利,我們的東西也可以賣給他們!”

這下子有學子說道:

“可是張相國不是禁止和東南交易啊?”

張敬修說道:

“一看你就是沒有仔細研究過貿易禁令,我父親說的不是禁止和東南交易,而是禁止購買東南的商品。”

“除此之外,還禁止將戰馬、火藥原料、棉花原料這些事關國本的商品賣給東南。”

“可是對於布匹這些東西,朝廷是不禁止出售的。”

“而且東南不是打着自由貿易的旗號嗎?總是抨擊我們的政策,那如果我們的商品比東南物美價廉,他們也不能拒絕吧?”

王世貞看向張敬修,沒想到他竟然有這番見識。

通過貿易禁令保護本國產業,這是如今世界各國都奉行的原則。

歐洲大陸上的那些國家,更是動不動就發佈貿易禁令,這條政策聽起來也沒什麼問題。

張敬修又說道:

“最後就是鼓勵地方官員辦事了,父親原本也下放了一部分權利給地方上,就是鼓勵他們因地制宜殖產興業。”

“馬上內閣要發佈命令了,這三年內,朝廷不會向地方上派出巡案和御史,吏部和地方布政使司的考覈,也以發展多少產業作爲重要依據。”

御史和巡案是派往地方上巡查民情的監察官員,負責巡視地方接受冤假錯案的訴訟。

шшш ⊙тtkan ⊙CΟ

雖然很多時候,這些御史和巡案到地方上也是盤剝地方,但這項制度也切實保障了地方上在胡作非爲的時候會有所忌憚。

這項政策如果實行,好處自然是地方上的官員沒了約束,可以發展經濟。

可是往壞處說,也等於朝廷縱容這些官員爲了發展產業而不擇手段,以佟安對於明廷地方官員的瞭解,這幾乎等於是放任這些官員。

可偏偏佟安也說不出什麼具體不對的地方,張敬修說的這些話可以說是句句在理,可又句句不對勁。王世貞連忙將這些記錄下來,從張敬修剛剛那番話看,這些政策應該是他父親張居正的意思,因爲很多政策都已經制定好了,張敬修這個十幾歲的年輕人,不可能影響明廷內閣的決策。

張敬修組織這個文會,不過是要將張居正的新政策傳播出去,試探讀書人的反應。

這不是大都督常用的手段嗎?張居正施政果然要比高拱圓滑,而且更有手腕。

就連王世貞也覺得,這一系列的政策也說不上哪裡不好。

等到佟安從張家府邸出來,冷風吹在了他的臉上,佟安這才明白了哪裡不對勁。

張敬修說的所有內容,都是站在“大明”這個龐然大物的立場上的,可那些農民和僱工會怎麼樣,張敬修是隻字未提。

佟安更是覺得迷茫了。

與此同時,蘇澤在宣佈琉球內附後依然沒有離開南京,徐州前線的戰事依然僵持着,陳璘的第五旅和李成樑的新軍在前線對峙,雙方都沒有在陸地上進攻。

第一旅的艦隊不斷襲擊明軍沿海的據點,李成樑也反應過來,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亂竄,而是在沿海設立烽火臺,在各地駐軍隨時支援。

但是這麼一來山東的軍費花費更大了,李成樑一天到晚寫信給張居正要錢。

而蘇澤沒有離開南京,而是來到了戶部。

戶部也經過改革,明廷的戶部以各省爲單位,成立清吏司。

比如浙江清吏司,就是負責浙江的錢糧賦稅,是浙江布政使司對接戶部的部門。

這樣的好處是,每一個清吏司都對自己管理的省有着很深的瞭解,對於各地稅賦的變化有着更好的掌控。

但是在方望海執掌戶部之後,將原本通過地區劃分的戶部,改爲了通過稅種劃分。

鈔關稅司、田稅司、商稅司、印花稅司,以各種稅種來劃分的稅司,統籌的是整個東南的某一項稅收,這樣的方式讓吏部的各司更專業化。

如今戶部最強大的部門,自然是當年方望海主政的鈔關稅司。

鈔關稅司的主司範發甲,原本只是蘇州府的一名小吏,他很早就開始追隨方望海,後來明廷罷鈔關稅後,範發甲就隨着方望海退隱。

這之後蘇澤在東南起事後,範發甲就一直跟隨方望海,如今得到了鈔關稅司主司的職位。

對於蘇澤這位東南大都督的視察,範發甲非常重視,他帶領手下迎接蘇澤一行人,熱情的介紹鈔關稅司的成果。

如今鈔關稅已經取代了田稅,成爲東南第一稅種,而且隨着東南貿易的發展,鈔關稅在財政收入的比重是越來越大。

對於範發甲的介紹,蘇澤一言不發,等到範發甲介紹完畢,蘇澤向方望海問道:

“方計相,您對鈔關稅有什麼看法?”

方望海雖然是蘇澤的丈人,但是蘇澤在工作場合,還是用內閣的稱謂,計相,宋代就有之,那時候是稱呼三司使這個財臣要職,如今東南都用這個來稱呼財政大臣,意思是掌管全國生計的副相。

實際上方望海這個財政大臣,在權力上確實是內閣第二,僅次於掌管吏部的首相。

方望海有些疑惑的看着自己的女婿,當年鈔關稅改革就是蘇澤提出來的,他竟然問自己有什麼看法?

如今的東南鈔關稅體系,可以說是蘇澤一手構建的,他對這個體系有什麼不滿嗎?

不會吧?鈔關稅的政策,整個東南上下都沒有人不滿。

百姓減少了田稅,商人交稅但是得到了保證,地方官府也從單一的田稅徵收考覈改成了商稅統籌,地方上也有了發展工商的動力。

這政策有什麼不好嗎?

方望海沒有回答,蘇澤環視一圈問道:“大家說說看,對鈔關稅有什麼看法?”

這時候,範發甲身邊的一個年輕人說道:

“大都督,我對鈔關稅有看法。”

“江干!”

範發甲立刻對蘇澤說道:“大都督,這是我們鈔關稅司的觀政進士,名叫江干,他對鈔關稅的事務還不熟悉。”

蘇澤看向江干問道:“我又不是問如何徵收鈔關稅,而是問問大家的看法,江進士你說說看。”

江干吸了一口氣說道:“大都督,我認爲鈔關稅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哦,是什麼?”

“不公平。”

範發甲不顧蘇澤在面前,他做吏員時候的脾氣上來了,反駁道:“你是失了心吧?鈔關稅哪裡不公平?!這世上還有比鈔關稅更公平的稅制嗎?”

蘇澤露出喜色,問道:“說說看,哪裡不公平?”

江干吸了一口氣說道:“不公平,鈔關稅是對商品流通的過程徵收的稅,稅是徵收在貨物價格中的,所有人人購買東南的商品的時候,也在同時給我們東南納稅。”

蘇澤點頭,這個認識已經很深刻了。

江干繼續說道:“可天下的貨物,窮人和富人都會買,窮人買的少一點,富人買的多一點,但窮人一天也吃兩餐,富人一天也吃不到十餐。”

“同樣是穿衣,窮人一年穿兩套,富人一年也穿不到兩百套。”

“更不要說我東南的工業品耐用,有些東西能用上幾年都不壞。”

“如果只是對貨物徵稅,大都督這樣做公平嗎?”

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071章 破題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281章 講武堂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033章 曬鹽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281章 講武堂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90章 貪上史書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060章 吃飽飯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431章 蒸汽機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666章 棄遼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049章 縣衙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158章 冤案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030章 鬼市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027章 鴛鴦陣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054章 抵捐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451章 僭主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170章 縣試前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600章 三三制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
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071章 破題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281章 講武堂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033章 曬鹽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281章 講武堂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90章 貪上史書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060章 吃飽飯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431章 蒸汽機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666章 棄遼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049章 縣衙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158章 冤案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030章 鬼市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027章 鴛鴦陣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054章 抵捐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451章 僭主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170章 縣試前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600章 三三制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