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

蒙古,板升(今呼和浩特附近)。

俺達,是如今蒙古諸部落首領的名字,他的全名是孛兒只斤·俺答,也被稱作俺達汗。

明人以爲孛兒只斤是姓氏,其實蒙古人有名無姓,孛兒只斤只是俺達出身部落的名字,不過也代表他擁有所謂的“黃金血脈”,是蒙古皇族部落之後。

俺達汗最早駐牧在豐州灘,本來只是一個土默特萬戶,所謂土默特萬戶本來就是蒙古草原上的一路諸侯,但是俺達汗通過東征西討,逐步成了草原霸主。

其實瓦剌人也蒙古人的一支,北方草原這個地方,就像是一個養蠱場,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一個蠱王出來,帶領部落南下掠奪中原王朝。

俺達汗興起之後,倒是和前面的草原霸主不一樣。

草原上大部分霸主,南下都會掠奪糧食,財寶和人口,而搶來的漢人會被當做奴隸賣掉。

畢竟在草原上,人口也是重要的資產。

但是俺達汗和其他大汗不同,他將掠奪而來的漢人,全部聚集到他部落的豐州灘附近,讓漢人開墾農田,並且在豐州灘上築城。

這座城就叫做板升城。

除了掠奪過來的漢人之外,還有不少關內的漢人投靠俺達漢。

這其中包含了因衛所制破壞而生存艱難逃亡的士卒、起義失敗的白蓮教徒、因貧困而流亡出塞的漢族邊境貧民,及被蒙古統治者擄掠回的漢族軍民等。

其中白蓮教又因爲其最有組織性,又有管理經驗,而被俺達漢委託爲管理漢人的官吏。

在早期,俺達汗對這些投靠的漢人實行了輕徭薄賦的政策。

但是和元代對土地兼併放任一樣,蒙古人對於抑制兼併並沒有任何管理意識,而是粗暴的將賦稅包下去。

這其中包稅的白蓮教高層迅速兼併土地,比如白蓮教的香主趙全、丘富等人廣泛圈佔土地、積累穀物,成爲大地主。

而趙全、丘富等人,還爲俺達漢在板升城中建立華麗的宮殿,更是加重了對底層漢人的盤剝。

而隨着北方氣候的變冷,又要維持奢侈的生活,俺達漢也開始重新走上了草原霸主的老路,開始不斷的南下掠奪。

戰爭一開始自然是有收益的,但是隨着明廷九邊防線加固,長期戰爭又拖垮了蒙古。

俺達汗在明廷忙着和東南開戰的時候提出開貢市,想要通過茶馬貿易休養生息,很快就得到了明廷的迴應,於是開設的大同貢市。

靠着貢市和兩國休兵,蒙古再次開始恢復元氣。

在板升城邊的牧場上,一羣蒙古貴族們簇擁着一名年輕的女子,正在檢查過冬的牧草。

“過冬的牧草還充足嗎?”

一名中年蒙古貴族立刻說道:“尊敬的鐘金哈屯,今年過冬的牧場已經準備充足了。”

年輕女子轉頭又看向身邊的一名漢人模樣的官員,用流利的漢語問道:

“丘掌印,漢人的房屋是否能度過寒冷的冬季?”

這名漢人立刻說道:“仁慈的忠順夫人,板升城附近的漢人房屋已經加固,一定能平安度過冬天。”

這個年輕的女子,就是如今俺達汗的妻子,名字叫做奇喇古特,是蒙古西邊一個大部落衛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領哲恆阿哈之女。

俺達汗已經五十三歲了,這位汗妃纔剛滿十五歲。

奇喇古特性格豪爽,聰慧過人,飽讀詩書,又擅長歌舞騎射。胸襟開闊、通達事務,深受部落民衆的喜愛。

“鍾金哈屯“是蒙古人對這位汗妃的尊稱,而在俺達封貢之後,明廷冊封俺達汗爲“順義王”,又將這位年輕的汗妃冊封爲“忠順夫人”,所以在板升城的漢人官僚,都稱呼她爲“忠順夫人”。

俺達汗在迎娶奇喇古特之前,還有過兩任的汗妃,所以普通的牧民更直接稱呼她爲三娘子。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呼和浩特還有一個名字就是“三娘子城”,就是以奇喇古特爲名的。

不過現在的奇喇古特,還只是俺達汗的汗妃,還不是後面執掌蒙古三代的“三娘子”。

陪同三娘子巡視的蒙古人,是俺達汗的兒子黃臺吉(皇太極音同),其實臺吉是蒙古的爵位,可汗的兒子都可以稱作是“臺吉”。

他的全稱應該是“切盡黃臺吉”,是如今俺達汗的繼承人。

而陪同三娘子的漢人官員就是白蓮教的首領丘富,他是板升城漢人的掌印官,算是管理板升附近漢人的最高行政官員。

不過丘富能管理的只有漢人和漢人奴隸,蒙古人他是管不了的。

等到丘富退下之後,黃臺吉對着三娘子說道:

“鍾金哈屯,這些漢人都不值得信任,板升城最近又逃亡了三千漢人,都是這些漢官私下縱容的!”

三娘子面露微笑,對於黃臺吉這個名義上的兒子說道:

“你父親就是有容納草原的胸襟,纔有瞭如今的權勢和財富,這些漢人也是草原寶貴的財富。”

緊接着三娘子也露出威嚴的表情說道:“那些漢人之所以在冬季前都要逃亡,還是盤剝的太狠了,這些漢官可要比我們蒙古人盤剝漢人狠多了,是時候殺一兩個安撫人心了。”

黃臺吉立刻激動的說道:“鍾金哈屯,我聽說那個丘富就不錯!他家裡的良田足足有五千畝,家中堆積的糧食都吃不完!”

三娘子露出笑容說道:“丘富深得你父汗的信任,手下又有白蓮教衆上千人,不可以輕易動的。”

黃臺吉垂下頭。

三娘子又問道:“五原那邊的情況如何了?”

黃臺吉說道:“父汗已經派遣我弟弟不彥臺吉,帶領三千騎兵去突襲五原了,過幾日應該就能傳回戰報了,這些漢人佔據五原,就妄圖和我們蒙古人對抗,真是的太幼稚了!”

三娘子雖然是俺達汗的妻子,俺達汗也將很多民政事務交給她,但是軍事上的事情是從不讓她插手的。

不彥臺吉出征的消息俺達汗並沒有告訴這位年輕的妻子,三娘子露出憂慮說道:“聽說五原那邊的漢人首領,原本在明朝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你弟弟不彥臺吉性格魯莽衝動,萬一吃了虧可就難辦了。”

黃臺吉不以爲意的說道:“五原漢人不足萬人,如何能抵擋三千精騎,三娘子你可放心吧!父汗也是要在入冬前撲滅這支漢人,要不然等到春天就麻煩了。”

五原城。

五原城的歷史非常悠久,戰國時期趙國在外河套設立九原郡,就建築了五原城。漢武帝元朔二年在此處設五原郡。

此後從漢到唐,五原在漢胡之間爭奪,唐代收復設立豐州,到了宋代又丟了。

明初曾經奪回五原,但是後來邊塞衛所回遷放棄五原,現在五原落入了俺達汗之手。

但是蒙古人並不擅長經營城池,五原距離俺達控制的核心地區板升城太遠,而從明初被棄置之後五原城牆破敗,蒙古人自己也不把這裡當回事。

在陸二營救了俞大猷之後,俞大猷出塞收攏沿途的漢人和不滿俺達汗的蒙古人,乘着俺達汗和明廷議和的時候,趁亂奪取了五原城。

接下來俞大猷就和陸二在五原城招募流民。

九邊一些逃難的軍戶,在關內活不下去的居民,被蒙古部落壓迫奴役的漢人,聽到消息紛紛投奔五原,很快聚集了萬人的規模。

俞大猷帶領他們訓練戰備,修葺城牆,開墾荒田,種植了陸二帶來的土豆種苗,終於在入冬前收穫了糧食。

而自從大同開放貢市之後,俞大猷又讓陸二喬裝爲蒙古商人,通過貢市走私各種軍需品。

俞大猷在塞外漢人中聲望大漲,被人稱爲五原城主,無論是蒙古還是西域的逃難漢人,都在向五原城聚集。

就在今天,五原城主俞大猷親自在城門前,迎接從大同歸來的陸二的商隊。

“俞總兵,我回來了!”

風塵僕僕的陸二露出笑容,這一次大同貢市是年前最後一趟了,可以說是收穫頗豐。

駝鈴陣陣,長長的商隊滿載了貨物,不僅僅帶來了種子、過冬的棉布,還帶來了俞大猷苦等很久的軍事支援。

俞大猷和陸二出塞之後,一直和京師的東南新軍情報站保持聯繫。

聯繫人就是陸二的徒弟陸添壽。

蘇澤得知了俞大猷的志向之後,對於這支草原上的漢人孤軍也是非常支持。

原本五原城距離京師很遠,想要支持不容易。

但這裡就要感謝清遠伯李煒了。

因爲李煒的“幫助”,陸添壽讓手下買到了大同貢市的資格,成功披上了李家的外殼。

就這樣,清遠伯家的商隊,從天津拿到“貨物”,然後運送到大同貢市,再賣給“蒙古”商人陸二,就十分的合情合理了,也是完全合法。

靠着這條路線,東南先後向五原城支援了種苗,農具,馬蹄等重要物資。

而這一次陸二帶回來的,除了這些物資之外,還有東南的新裝備。

大炮、鳥銃這種東西自然是運不過來了,畢竟明廷也不是瞎子,而且這種東西運送不易。

俞大猷帶領陸二回到五原城內的校武場,陸二將一個木匣子打開,露出裡面的手榴彈。

“總兵大人,這就是東南最新的火器,手榴彈。”

俞大猷看着這奇怪的武器,這東西難道是用來砸人的?這也太短了吧?

陸二先是認真的看了說明書,然後按照步驟點燃引線,立刻將手榴彈投擲了出去。

轟!

一聲巨響,校場中央火石飛濺,硬生生炸出一片焦黑。

俞大猷和陸二都沒想到,這小小的手榴彈竟然有如此威力,兩人都傻眼了。

緊接着俞大猷哈哈大笑起來:“有此物!俺達汗不足爲患也!五原城守住了!”

接着俞大猷握着陸二的手問道:“大都督送來多少支手榴彈?”

陸二也是背脊冒汗,他暗罵自己的徒弟陸添壽不說清楚,這玩意兒的威力竟然這麼大。

不過陸二也高興的說道:“足足有一千枚!”

俺達汗調動騎兵這麼大的動作,早就通過陸二在板升城內設立的情報網送到了五原城內。

俞大猷本來還在爲守城擔憂,看到手榴彈後立刻就不擔憂了,他信心滿滿的說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次定叫蒙古人有來無回!”

“只要撐過了初冬,蒙古人在夏季之前都拿我們沒辦法了,那時候就能好好發展了!”

陸二也微微點頭,初冬是遊牧民族進行戰爭最好的時間。

這時候馬貼上了秋膘,牧民也沒有其他事情做,打仗可以消耗人口,勝利者可以獲得戰利品過冬,失敗者則直接化作草原的養料。

但是真的到了凜冬,那就沒辦法作戰了,北方的冬季很冷,人和牲畜都沒辦法長時間在野外生存。

而到了春季,又是草原上最忙的時候,叫做接羔期。

春天是羊羣繁殖和生養的時候,新生的羊羔需要照顧,如果這時候打仗,部落缺乏勞動力照顧牲畜,大量羊羔死亡的話,那等到秋天各部落就要餓死人了。

草原的春季接羔,就和農耕民族春季播種一樣,是關係到未來生計的重要農時,不可能組織大規模作戰的。

所以此戰必定是俺達汗進攻五原城的最後一戰,若是此戰守住了五原城,那就有半年的休養生息的發展時光。

果不其然,等到五原城剛剛進入初冬的時候,俺達汗的次子不彥臺吉,帶領三千土默特右翼騎兵,殺到了五原城下。

守衛五原城的俞大猷早有準備,不彥臺吉仗着自己騎兵精銳,又看到五原城破敗,狂妄的讓騎兵攻城。

結果是直接遭遇了擲彈手的集中攻擊,手榴彈在騎兵中爆炸開,曾經多次南下劫掠,甚至曾經打穿明庭關內防禦,殺到過京師城下的土默特右翼騎兵頓時大亂。

彈片飛舞,天崩地裂,被手榴彈襲擊的土默特右翼騎兵傷亡慘重,又被俞大猷指揮列陣步兵從城中殺出,三千騎兵最終只逃回了一千騎。

俺達汗次子不彥臺吉墜馬被俘,消息傳到板升,汗庭震動!

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057章 邀請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97章 再破題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659章 碾碎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251章 發鈔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494章 爹的事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31章 蒸汽機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038章 入編捷徑推一本朋友的書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555章 關稅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659章 碾碎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431章 蒸汽機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69章 算瘋子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663章 神聖感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06章 紅陽教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158章 冤案第055章 算卦第679章 雨將軍第049章 縣衙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646章 蘭州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033章 曬鹽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651章 新火槍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599章 土豆粑粑
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057章 邀請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97章 再破題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659章 碾碎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251章 發鈔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494章 爹的事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31章 蒸汽機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038章 入編捷徑推一本朋友的書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555章 關稅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659章 碾碎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431章 蒸汽機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69章 算瘋子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663章 神聖感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06章 紅陽教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158章 冤案第055章 算卦第679章 雨將軍第049章 縣衙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646章 蘭州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033章 曬鹽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651章 新火槍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599章 土豆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