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

欽天監的官員們都被蘇澤這一句“授時千年,四海一統”說的熱血沸騰。

要知道曆法可不是普通的東西,這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東西,能夠參與到修訂曆法的工作中,又怎麼不讓這些欽天監官員激動呢。

就在蘇澤給欽天監官員畫餅的時候,京師,欽天監。

作爲高拱新政的一份,京師的欽天監也領到了自己的任務。

那就是修訂《大統歷》。

可是京師欽天監又怎麼有能力修訂曆法呢?

兩京欽天監總共只有天文官員三十人,除此之外,整個京師都找不到幾個能修訂曆法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爲了牢牢的將天象解釋權控制在手裡,規定天文曆法官必須是世襲的,若這些天文曆法官的後代不願學習天文曆法,就被髮配海南充軍。

除了天文曆法官之外,還嚴禁民間私習天文曆法。

也就是說,大明所有的天文曆法人就全部被限定在欽天監之中。

此外大明也沒有足夠的算學人才,可以滿足修訂曆法的計算工作。

更糟糕的地方是,蘇澤在離開京師的時候,將欽天監中所有的天文觀測記錄,元代和明初修訂曆法的相關資料全部打包帶走了。

京師欽天監監正周處梅是欲哭無淚,硬着頭皮組織人手修訂《大統歷》。

爲什麼高拱要修《大統歷》,除了因爲誤差積累,導致大統歷的時節已經很不準了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天文預測的問題。

在明初的時候,《大統歷》雖然是抄的《授時歷》,馬馬虎虎還能用,至少日食月食還是基本準確的。

至於五星運轉,這玩意兒本來就是定義模糊,元代自己也沒整清楚,準確性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但是到了如今,日食月食的預測都不準了,甚至還出現日食預測偏差了一日多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自然大大損傷了大明的“天命”,尤其是在這種南北對峙的時候。

所以高拱提出要修訂曆法,就是爲了證明大明的“天命”。

欽天監監正很清楚高拱的性格,這些日子,通過控制京察,高拱已經罷黜了十幾名官員,其中不乏一些歷經了嘉靖隆慶兩朝的官場老油條。

自己這個小小的欽天監監正,若是不能完成高閣老的任務,那恐怕更沒有好下場了。

就在欽天監爲了修訂曆法而苦惱的時候,高拱的新政終於初步見到了成果。

京師的十家工坊建立起來,京師城北醫院也已經完工。

高拱興致勃勃的參觀了醫院和紡織工坊,對於主辦官員進行了表彰,當場在這次京察中把他們列爲中上,點名讓吏部給兩人推升。

京察考覈分爲九等,分別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儒家講究中庸之道,正常情況下,上三等是不授的。

想得“上上”,你當官就這麼完美?做事情就能一點差錯都沒與?

而得到下三等,那輕則貶官重則罷黜。

所以中上已經是最好的評價了,按照大明過往的考察規定,得到中上考評的官員,就可以升官了。

趙惠貞這個工部衛生司小小的主事,和馮碩這個小小的紡織司從事,在高閣老的點名關照下,趙慧貞火線提拔連升了兩級,成了工部郎中。

而馮碩這個九品從事,則連升三級成爲工部主事。

完成任務的官員都得到了超品的升遷,而不能完成任務的官員直接被罷官。

京師之中,有的官員歡欣雀躍,這意味着在現在的大明朝廷,只要抓住機遇,就能完成以往數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完成的晉升。

而有些官員愁眉苦臉,他們惆悵,以前那樣混日子熬資歷等着升遷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對於明廷的新務運動,《京師新報》主編沈明臣從外面回來。

他現在明面上的身份,是京師城北一家書店的掌櫃的。

看到叔父進門,沈一貫放下手裡的毛筆。

沈明臣關上門,對着侄子說道:

“這高拱確實有辦新政的決心,雖然有些工坊是湊數的,但是城外火藥工坊和火槍廠倒是辦的不錯,用的也都是能吏。”

“聽說他這一次又提拔了不少銳意進取的官員,明廷這樣我還真的有些害怕。”

沈家叔侄都綁在東南這輛戰車上,沈明臣自然對明廷的變化有些神經過敏。

高拱的清正廉潔是出了名的,他對皇帝影響力巨大,銳意主持新務運動。

沈一貫性格冷淡,就是對自家叔父也很少露出笑容。

他聽到沈明臣的憂慮,反而淡淡的說道:

“高肅卿的人品確實讓人佩服,可他越是這樣強行推行新政,也是埋下禍根。”

沈明臣疑惑的說道:“這是爲何?”

沈一貫拿起一本書說道:“言公的這本新書,叔父看過沒有。”

“言公?是那位寫書教大家怎麼開會的言公公?”

沈一貫點頭說道:“就是那位言公公,這位言公如今是南京國子監教授,據說深的大都督器重,這本新書也是大都督親自作序,並且將這本書上的內容列爲南京國子監的課程。”

沈明臣立刻說道:“那我可要好好看看,《論行政》?這是什麼?”

翻看一看,沈明臣看完了蘇澤的序言,就徹底看不下去了。

叔侄兩人對文章的喜愛完全不同。

沈明臣喜歡用詞華麗,內容生動的書籍。

而沈一貫則喜歡說理性強,思想有深度的書籍。

沈明臣合上書說道:“還是你給我講講吧,高肅卿這麼做,爲什麼反而是是壞事。”

沈一貫說道:

“大都督給言公這本書的序言,第一句話就是:‘行政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無論文官體系有多糟糕,凡是能由文官主導的朝代,在歷史上都是難得的安定時期。”

沈明臣點點頭,文官黨爭再糟糕,也比世家九品中正,宦官專權,武人亂政要強多了。

沈一貫說道:“文官體系最大的穩定之處,就是層級。”

“以官品明尊卑,以官職明職權,從上到下的層級體系,才能構建出一個穩定的官僚系統。”

“言公的這本書,就是討論的‘行政’,也就是官僚體系如何從上而下的行使政令。”

沈明臣的臉色有些古怪,由一個太監研究文官體系,這怎麼都有些怪怪的。

沈一貫沒在意叔父的臉色,繼續說道:

“層級,可就是科層,就是文官系統有別於外戚、世家、宦官的地方,也正是文官體系的穩定內因。”

“上級控制考覈下級的工作,從內閣首輔到基層小吏,一層一級的官員掌控朝廷,就像是一臺精密的印刷機,每一個零件都按照規定運動,最後印出報紙出來。”“這和你說的高拱新政有什麼關係?”

沈一貫慢慢的說道:“叔父,言公這本書中說道,整個文官體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層級。”

“叔父,官員往上升遷,位置是越來越少。”

“就拿一個縣衙爲例,一個縣衙八十多官吏,幫書和衙役人數最多,其次就是書辦,再上就是典史,典史上的有品級官員只有三人。”

“一個府幾到十幾個縣,只有知府一人。”

“福建八府,只有布政使一人。”

“全國兩京十三道,也只有閣臣幾人,六部尚書六名而已。”

“當然侄子說的這些,只是正印官,官場上還是有很多位置的。”

“但是越往上職位越少,歷朝歷代的朝廷都是這個樣子的。”

沈明臣點點頭。

“所以其實從整個官場來講,大部分人其實是沒有升遷機會的。”

沈明臣想了想,沈一貫說的好像沒錯。

官場就和科舉一樣,大部分官員都只能在低品文官的任上兜兜轉轉。

就算是進士出身,甚至是庶吉士,在翰林院沉淪一輩子的也大有人在。

沈一貫說道:“升遷就是難,一個知府升遷了,他不可能將手下所有知縣都推薦上去,頂多向朝廷推薦一兩人。”

“知縣調任了,也頂多將幾個書辦提拔成典史。”

“做官之道,就在於用這少數的位置,將手下的人都調動起來。”

“正所謂二桃殺三士也,這個桃子,就是維持整個體系運轉的關鍵。”

沈一貫的講解淺顯易懂,沈明臣撫掌說道:

“言公這本書,我一定要好好讀讀,精妙啊!這纔是做官的精髓。”

沈一貫話鋒一轉說道:

“而高拱做的事情,就是拿走了下級的桃子。”

“超品提拔,就是官場大忌。一來被提拔的官員不能服衆,大家都是辛辛苦苦等着升遷,憑什麼你就能超品提拔,一步頂別人一輩子?”

“而且超品提拔,就是侵奪下權。”

“侵奪下權?”

“對,超品提拔,那等於將下級推薦提拔任用的權利抓到了自己的手裡。”

“剛纔我已經說了,基層主官能夠將衙門運轉起來,靠的就是二桃殺三士。”

“有桃子在,那下屬就能競爭,就能認真做事,那主官才能當好這個官。”

“高拱做的事情,等於將桃子從手下拿走,將任用提拔的權利全部抓到了自己的手裡。”

“那下官手裡沒有桃子,再下面的人會怎麼做?”

沈明臣愣住了說道:“不聽號令?”

“對,科層制度,可以說是等級森嚴,按步晉升,對於那些特別有才能的官員不公平,阻礙了他們的發展。”

“可這個世界,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能力平平,大部分基層官員的水平都差不多,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很少有人能做出什麼大事,但是也惹不出大紕漏。”

“大部分的普通人心裡也知道,自己吃不到那個桃兒,但是人生在世,總要有一個盼頭。”

“而這些的工作,大人物是看不到的,知道自己屬下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的,往往就是直接上級。”

“就拿一縣做例子,縣裡如果提拔典史的權利,都掌握在知府手裡,那縣令如何讓書吏效力?”

“那知府平日裡根本不去縣衙,他提拔典史的時候,又怎麼知道誰幹得好誰幹得差?”

“那縣裡的書吏發現,自己要升任典史,靠着縣令沒用,那縣令佈置的公務,他們還會好好做嗎?”

“如果每一次提拔典史,都平日裡的工作沒關係,那書吏爲什麼要在縣衙好好做事,多想辦法巴結府衙的人不好嗎?”

“又或者他們去搜刮民脂民膏,去府衙走動不好嗎?”

“長此以往,整個縣衙還有人好好做事嗎?”

沈明臣悚然。

沈一貫繼續說道:

“高拱這麼做,就是壞了規矩。”

“超品提拔一人,就有不得提拔的十人百人怨恨,就有十人百人不願意好好做事。”

“閣臣侵奪了部權,那閣部大臣要怎麼辦?”

“難道閣部大臣就要做閣臣的提線木偶嗎?”

“肯定不可能,閣部大臣被侵奪了部權,就會繼續向下侵奪布政使司、府縣的權利。”

“布政使司被侵奪了權力,就會跨過府衙去侵奪縣權。”

“那整個文官體系就被破壞,再也沒有什麼規矩可講了。”

沈明臣沒想到一個“超品提拔”,竟然牽涉到了這麼多的東西。

他相信高拱的人品,高拱提拔應該是沒有私心的。

可是高拱的人品值得信任,大明其他的官員呢?

沈明臣想到大明的這些亂象,似乎都是和“侵奪下權”有些關係。

還好自己已經投了東南。

沈明臣連忙問道:“大都督既然爲此書作序,那我們東南有什麼什麼辦法?”

沈一貫說道:“大都督已經在《警世報》上刊文,明確各級官府要職權相等,各級主官一定要‘慎權’,不可侵奪下權。”

“選官任官的制度也要建立起來,日後超品提拔要堅決杜絕,官員選任要明確程序,公開選拔。”

沈明臣想了想還是說道:

“難啊!實在是難啊!”

沈一貫說道:“要當權者慎權,確實是世界上第一難的事情。”

“幸虧有大都督。”

沈明臣嘆息一聲說道:“幸虧有大都督。”

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054章 抵捐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198章 解元!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83章 練銃兵088章屏蔽了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258章 藥,種子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173章 案首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003章 占卜第185章 去月港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11章 從“賊”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83章 練銃兵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139章 良配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049章 縣衙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055章 算卦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595章 重注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612章 恭順如狗
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054章 抵捐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198章 解元!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83章 練銃兵088章屏蔽了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258章 藥,種子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173章 案首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003章 占卜第185章 去月港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11章 從“賊”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83章 練銃兵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139章 良配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049章 縣衙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055章 算卦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595章 重注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612章 恭順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