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

皇帝大行,舉行葬禮自然有一套流程。

不過此時羣臣關心的自然不是這些,過了好長時間,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這纔拿着一份聖旨回到了寢宮。

緊接着馮保當着衆大臣的面宣讀了遺詔上的內容。

“命中書丞相張居正爲輔政大臣,襄理國事。”

當馮保讀完了這一句,大殿中羣臣的心思不一。

張居正的同黨們自然是覺得心中的石頭落地,有了這份遺詔,張居正執政的合法性就得到了延續。

而太子朱翊鈞過了年才四歲,登基之後想要親政也至少要十幾年以後了。

張居正正值壯年,是一個政治人物最黃金的年齡,也就是說張居正還能繼續執掌國政十幾年。

這十幾年時間,已經足夠大家安心的了,那些張居正的黨羽自然鬆了一口氣。

張居正的敵人卻失望至極。

雖然很多人對遺詔依然充滿了不信任,但是有了這份遺詔,張居正就坐穩了執政的位置,誰還能將他拖下水?

但是馮保就沒有收起聖旨,而是繼續念着:

“朕大行後,皇后陳氏爲孝安皇太后,皇貴妃李氏爲慈聖皇太后,以兩宮皇太后垂簾,以監國事。”

馮保這句話說完,所有人都盯着他。

張居正更是惡狠狠的盯着馮保,幾乎要將馮保吞噬。

馮保全身顫抖,但是卻依然站在御塌上,迴應着羣臣的目光。

李春芳終於露出笑容,果然和他所料的一樣,張居正集團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

太后監國,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大明確實沒有過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先例。

這還是朱元璋的政治制度設計,明代的皇后和東漢和隋唐那種出自勳貴列侯家不同,孃家的勢力一般都不強。

比如如今隆慶皇帝的皇后陳氏,她爹不過是錦衣衛千戶,在陳氏封后之後才被追封侯。

而皇貴妃李氏的父親李煒更是普通商人,也是女兒生下皇子才封侯的。

而強大的文官政治,更是讓外戚勢力在有明一代都沒有擡過頭。

不過雖然沒有過垂簾聽政,但是太后在國君年幼的時候,依然有很大的權利。

明代歷史上也有過太后監國的時候,在皇帝無法履行自己能力的時候,太后的詔書也能代表皇權。

但是這份“遺詔”讓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確實是削弱了張居正的執政權威。

張居正看向馮保,他明白自己小看了這位宮內的政治盟友了。

這份遺詔同時確認了自己輔政大臣的地位,又搬出兩宮太后監國,擺明了就是馮保兩頭下注。

而這份所謂的“遺詔”,是張居正不能反駁的。

如果張居正反駁,那就動搖了自己執政的法統。

看向御階上的馮保,張居正壓制下了憤怒,對着御塌上的皇帝屍體道:

“臣遵遺詔!”

張居正帶頭遵守遺詔,衆大臣也紛紛跪拜,終於開始了大行皇帝的葬禮儀式。

張居正作爲輔政大臣,先是前往東宮,將太子朱翊鈞接到了宮殿中,確認了皇位繼承人的身份,擁立朱翊鈞登基。

緊接着開始籌備大行皇帝的葬禮。

皇帝的駕崩的事情傳出來,王世貞和陸二得到了消息,立刻讓人向東南傳遞消息。

就在明廷忙成一團的時候,王世貞急匆匆的衝進了情報站,找到了正在忙碌的陸二。

“陸站長,這份情報要儘快送給大都督!”

陸二正在閱讀草原上送來的情報,他看到王世貞這麼着急的樣子,疑惑的接過了王世貞遞過來的情報。

“市井流言?王先生,這種流言有什麼重要的嗎?”

王世貞卻嚴肅的說道:“重要,非常重要。”

王世貞說道:

“今日京師街頭,都在傳言是中書丞相張居正害死了隆慶皇帝,而且說的有鼻子有眼,說是皇帝的風疾已經痊癒,宣召衆大臣議事,隆慶皇帝要喝水,中書丞相張居正不允給水,才讓皇帝暴亡的。”

陸二幾乎要笑出來說道:

“這樣的流言可太多了,爲什麼王先生要將這份流言送回南京啊?”

王世貞卻說道:“這份流言不一樣。”

“這份流言從今天早上開始傳播,如今在整個京師都傳開了。”

“而流言不僅僅說的很詳細,連當日在殿中的大臣名字都有,這就說明這份流言絕對不是胡亂編造的,或者說放出流言的人,當時也在隆慶皇帝駕崩時候的大殿之中。”

這下子陸二立刻嚴肅起來。

王世貞又說道:“無風不起浪,如果是明廷重臣散播的流言,那肯定是有目的的。”

陸二想了想說道:“攪亂局勢?”

王世貞點頭說道:“是的,清遠公李煒父子被捕下獄,理由是進獻毒藥害死了皇帝。”

“可是清遠公李煒是如今監國皇太后的親身父親,這份流言是要將水攪渾,保護清遠公李煒。”

陸二問道:“那就是皇太后李氏放的謠言?”

王世貞搖頭說道:“應該不是,李氏是小門戶出來的,根本不懂這些,要我說是明廷內部反對張居正執政的大臣,爲了投機而放出來的流言。”

“投機?”

王世貞說道:“兩宮皇太后垂簾監國,等於代爲行使皇權,這對於張居正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太后監國是代行皇權,是有人向皇太后李氏表示忠心呢。”

陸二立刻明白了王世貞的意思,這則流言確實事關重大,關係到了明廷政治鬥爭的走向。

他立刻讓人迅速前往大沽棱堡,將消息傳回東南。果不其然,這則流言在京師迅速傳播,甚至到了順天府都派出官吏,禁止百姓傳播這則流言。

可是結果卻是百姓討論的更厲害了,反而有些欲蓋彌彰的意思。

與此同時,對於清遠公李煒父子的審訊,也進行的非常不順利。

李煒父子一口咬死了自己進獻的是治病的仙丹,而不是毒藥。

他們是監國皇太后的父兄,也不好對他們用刑,這事情就這麼尬住了。

而朝堂之上,也有人提議要將兩人放出來,因爲他們所進獻的紅丸仙丹都已經被皇帝吞了,根本沒有證據說明他們進獻的是毒藥。

在張居正忙着給大行皇帝辦喪事,給小皇帝籌備登基大典的時候,這則流言在京師傳的愈演愈烈。

甚至更加離譜的流言都開始在京師街頭出現,比如說張居正在大行皇帝病重的時候,和現在的皇太后李氏私通,被清遠公李煒父子發現,所以清遠公李煒父子才被入獄。

這些帶上了宮闈秘事的流言傳播更快,也從京師開始向外傳播。

到了這個時候,一向強硬的張居正也終於妥協了。

經過明廷三司會審,刑部和大理寺最後拿出了李煒父子無罪的證據。

或者說無法證明李煒父子進獻的紅丸仙丹,就是導致大行皇帝駕崩的直接原因。

這份結果送到張居正面前,這位中書丞相最後也只能承認了刑部和大理寺的調查結果。

不過張居正雖然同意釋放李煒父子,但還是以“未經傳召,擅闖宮禁”的罪名,將李煒父子的的爵位削去。

明廷也終於對京師百姓宣佈了大行皇帝的死因。

大行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風疾。

從牢獄中出來的李煒父子,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當日在寢殿上發生的事情,他們父子二人是全部看在眼裡的。

雖然一直死死咬着自己所獻的是仙丹,但是父子二人還是很清楚,皇帝的死和他們父子二人是脫不了干係的!

可就是這樣,自己父子竟然從牢獄中出來了?

就連李煒父子都覺得這事情有些滑稽。

自己父子害了皇帝,所受到的懲罰僅僅是削去爵位?

可只要自己的女兒還是太后,那這爵位隨時都可以封賞回來。

父子二人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激動的光芒。

如今自己的女兒成了垂簾聽政的太后,自己的外孫成了新皇帝,那李家的權勢只能更進一步。

那看起來掌控了一切,掌握了整個朝廷的中書丞相張居正,似乎也沒有他看起來的那麼強大。

而正如同王世貞對於明廷朝局的準確預料,在明廷無法控制流言,到清遠公父子被放出來,這兩件事已經大大的削弱了張居正執政的權威性。

三月,就在大行皇帝被葬入帝陵的時候,各省督撫都只是派出代表來到京師,就連距離京師最近的新軍大臣,山東總督李成樑都沒有親自回京弔唁,只是派了自己的兒子李如鬆回京。

河南巡撫陳以勤也是同樣如此。

緊接着,陳以勤和李成樑的矛盾進一步的加深,陳以勤甚至在河南扣下了應該運給李如鬆的糧食,而李如鬆則斷絕給河南運送火藥。

雙方已經從筆墨奏章的打筆仗,逐漸升級到真刀真槍的衝突。

山東和河南的新軍之間發生摩擦,甚至已經鬧出了人命。

但是這一次張居正沒有用自己的威信壓下來,甚至張居正在操辦了大行皇帝的葬禮之後,就開始在家稱病不出。

張居正以退爲進的同時,蘇澤接到了王世貞和陸二的情報,立刻召集內閣開會。

蘇澤看着地圖說道:

“時機已到,輪到我們動手了。”

衆人看向蘇澤。

在高拱下臺,張居正上臺的時候,蘇澤沒有動手。

在去年徐州會戰的時候,蘇澤沒有動手。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蘇澤選擇動手。

不過何心隱和申時行並不太懂軍事,他們都沉默沒有說話。

徐渭是知道蘇澤的戰略用意的,也沒有開口反對。

只有財政大臣方望海說道:

“大都督,我們才和安南開戰,現在就對明廷用兵,不是兩面受敵嗎?”

“而且明廷隆慶皇帝早就已經是風疾了,本來就是一個傀儡,他的去世能改變什麼嗎?”

衆人看向蘇澤。

蘇澤說道:“隆慶皇帝本身是沒有政治能力,但是他代表了皇權。”

“張居正能夠指揮明廷上下,靠的就是皇權的旗幟。”

“張居正的能力,在如今新帝年幼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我們東南在,他必然能再次掌控明廷的。”

蘇澤斷然說道:“可是這一次情況不同了,我們東南這個外部因素在!”

“張居正的統治已經出現了動搖,皇權這面旗幟分裂了,就是我們進攻的時機!”

蘇澤這麼一說,衆人都不再反對。

徐渭問道:“大都督,我們進攻哪裡?”

衆人看向地圖,這確實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

蘇澤指着地圖說道:“這裡!”

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018章 船塢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409章 廣築城?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658章 少爺088章屏蔽了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05章 破浪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430章 鐵路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160章 掀桌子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088章屏蔽了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388章 印花稅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466章 爭湖廣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651章 新火槍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311章 從“賊”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09章 做空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018章 船塢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65章 海參崴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667章 政治仗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564章 怎麼交稅?088章屏蔽了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002章 家廟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022章 畝產第466章 爭湖廣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012章 煙薯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240章 緝私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
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018章 船塢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409章 廣築城?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658章 少爺088章屏蔽了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05章 破浪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430章 鐵路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160章 掀桌子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088章屏蔽了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388章 印花稅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466章 爭湖廣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651章 新火槍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311章 從“賊”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09章 做空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018章 船塢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65章 海參崴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667章 政治仗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564章 怎麼交稅?088章屏蔽了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002章 家廟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022章 畝產第466章 爭湖廣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012章 煙薯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240章 緝私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