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

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

聽到蘇澤講完,趙知府全身的汗都冒出來了。

他出冷汗的原因,恰恰是因爲蘇澤講的實在是太好了!

原本蘇澤說要在泰州講學,趙知府只當是年輕人氣盛,既然蘇澤幫他安定了人心,又是同科方望海未來女婿,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可是等到蘇澤講完,作爲讀書人的趙知府全身酣暢淋漓,有一種朝聞道夕可死矣的豁然開朗感覺。

但是作爲官員的趙知府卻覺得冷汗淋漓,因爲蘇澤的理論太危險了!

尋求衆道,如果農夫、樵夫、工匠、商人都聚集在一起,那官府還要怎麼管理?

趙知府很清楚,如果是單獨的百姓,官府是非常容易控制的。

可一旦百姓聚集在一起,那就是一股相當可怕的力量了。

蘇澤這套理論如果真的在泰州氾濫開,日後他這個泰州知府面對的是什麼?

趙知府硬着頭皮站起來說道:

“敢問蘇生,若是有人以聚衆德爲藉口,聚嘯山林爲禍地方,要如何是好?”

趙知府也是不得已,如果他不表態,日後泰州府真的出了事情,他這個知府就要擔責任了。

趙知府現在萬分後悔,爲什麼要答應蘇澤講學的請求!

你一個舉人,爲什麼學問這麼好啊!

趙知府已經快要崩潰了,二十歲的進士不稀奇,但是二十歲的大儒實在是太罕見了。

大明朝是從來不缺天才的,但是大儒這東西,一個朝代也出不了幾個,王陽明聲名鵲起的時候也已經四十多歲了啊!

這也太不合理了!

趙知府必須要找到蘇澤理論上的漏洞,要不然日後他的學說傳播出去,不都成了他趙知府支持的了。

雖然趙知府不覺得蘇澤這樣的解元會造反,但是他的學問要是引導百姓造反了,自己也要受牽連啊!

蘇澤笑着說道:

“府臺大人多慮了啊!我所講的衆道德,恰恰是太祖所推行的!百姓聚衆學習,也都是歷代先賢們提倡的啊。”

趙知府都愣住了,太祖什麼時候說過這種事情!

剛剛想要訓斥蘇澤信口開河。

蘇澤說道:

“府臺大人,可曾聽過‘鄉約’。”

趙知府愣住了。

蘇澤也不管他,繼續說道:

“宋儒呂大防,曾經做過《呂氏鄉約》,號召‘鄉人相約,勉爲小善’,以呂氏鄉約來勉勵同鄉致道德,而後朱子又親手所做《增補呂氏鄉約》,號召鄉人互相聚集在一起行善。”

“洪武年間,太祖也曾經在全國推廣鄉約,只不過那時候百廢待興,不得作罷。”

“等到陽明先生在的時候,陽明先生親手做《南贛鄉約》,在南贛推行鄉約教化百姓,朝廷也是嘉獎了的。”

趙知府愣住了。

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

蘇澤一下子搬出了洪武大帝、朱熹和王陽明,這還怎麼打?

趙知府總不能說前面幾位都錯了吧?

那趙知府恐怕走不出崇儒祠了。

趙知府無言以對,蘇澤繼續說道:

“若是大家要修‘衆道德’,可以約爲鄉約,定期在什麼地方集會,可以推舉出約正,爲各個鄉約的領頭者和召集人。”

“再約法三章,共同討論約規,就可以修衆道了。”

下方衆人紛紛點頭,如朱恕這樣的幾乎要立刻去號召同道了。

其實在王艮的理論被官府打壓之後,朱恕因爲身份是樵夫,沒有選擇和王艮弟子顏鈞那樣繼續講學。

作爲更加底層的百姓,朱恕已經明白了泰州學派的處境,是絕對不會被統治者接納的。

隨着王艮這個門派宗師死去,大部分泰州學派的信奉者都返回自己的生活,那轟轟烈烈的思想啓蒙,就彷彿是一場過去的美夢,在官府禁學中煙消雲散了。

朱恕躲入山中,再也沒有和其他人說過王艮的學術,那句百姓日用即爲道,也成了泰州城內禁忌的口號。

可是今天聽到了蘇澤的講學,朱恕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心齋先生的學問沒錯!錯的是踐行學問的方式!

若是能聚集同道一起學習精研,那官府要怎麼禁學?

樵夫朱恕的力量自然是弱小的,但是一千一萬個樵夫聚集在一起,官府又要怎麼彈壓?

想明白了這點之後,朱恕恨不得立刻回去,組織鄉間樵夫訂立鄉約,一同學習蘇澤的“衆道德”之法!

朱恕甚至想到,當年王艮所講的“民爲邦本”,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落到實處。

一個普通小民,即使再喊什麼“民貴君輕”,那也是沒有用的,普通小民只要一個衙役就能拿了,只要一根木板就能活活打死。

但若是千千萬個小民聚集在一起呢?那就不是幾個衙役能夠拿的,反而衙役看到聚集在一起的民衆還要害怕。

朱恕一下子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恭恭敬敬的對蘇澤拜了一拜。

隨着朱恕這麼一拜,在場的其他百姓也對着蘇澤一拜,從崇儒祠邊上的百姓爲內圈,一圈一圈的百姓對着蘇澤恭敬的行拜禮。

蘇澤站起來,對着衆人一回禮,這時候整個崇儒祠前,就只有趙知府還站在原地。

趙知府的內衫已經溼透了,此時他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如果今天他不拜,恐怕這泰州知府日後再難做下去了。

如果今天他拜了,恐怕日後要因爲這一拜被言官彈劾。

方望海,你到底找了個什麼妖孽女婿啊!

趙知府停止的腰板還是支持不住,他也對着蘇澤躬身拜了一拜,然後就帶着屬下匆忙的離去。

李贄等人看着蘇澤,他們心中也是激盪萬分。

這是什麼地方?這是心齋先生王艮講學的崇儒祠!這裡是泰州學派的興盛之地!

這個廣場上就有人聽過王艮講學,也有不少人都聽過王艮弟子們講學的。

這場講學的一拜,意味着一名新的大儒橫空出世,如今在泰州學派之下,又多麼一門“衆道德”的學派。

而蘇澤就是這個學派的宗師!

開宗立派!

親眼見到一名大儒開宗立派,這都讓李贄等人有了參與歷史進程的感覺!

想想蘇澤的年紀,徐時行更是覺得驚駭。

蘇澤才二十多歲,只要他還活着,他的學術就可以一直傳播下去!

一名二十歲的大儒是什麼概念!

當年王陽明鎮壓天下,心學大興的時代徐時行沒有見到。

但是現在徐時行看到人羣中的蘇澤,就彷彿看到了一名新聖人的崛起。

就這樣蘇澤又被衆人留着,七嘴八舌的詢問修衆道德的問題,蘇澤也一一做了回答。

等到日薄西山,圍觀的百姓這才散去。

一名老和尚等到人散去之後,這纔對蘇澤說道:

“在下鑑遠,就是隔壁光孝禪寺的主持,天日已晚,若是相公不棄,可以夜宿我寺休息。”

蘇澤看了看崇儒祠旁邊的古剎,想了想說道:“這樣也好,麻煩主持了。”

李贄等人自然也都隨着蘇澤,一同進了禪寺。

進門之後卻看到這座寺廟規格極高,內部佛塔林立,一看是一座大寺。

李贄本身也對佛門有興趣,他看了看寶殿的規格說道:

“沒想到泰州竟然有這樣的大寺?”

蘇澤看了一圈說道:“這是皇家寺廟的規格,但是建造樣式不是本朝的,請問鑑遠禪師我說的可對?”

鑑遠禪師立刻說道:“蘇相公不愧是大儒,果然博學,我寺始建於東晉年,後來在南宋高宗趙構爲超度徽、欽二帝亡靈,詔令該寺擺設道場,敕令改稱報恩光孝寺,爲南宋皇家叢林。”

“我朝爲能得朝廷敕令,所以又改掉了報恩二字,改爲光孝禪寺。”

沒想到這座寺廟的歷史如此悠久,衆人都是一驚。

鑑遠禪師又說道:“剛剛聽了相公言,老和尚突然有所頓悟,還有幾個問題想要討教施主。”

蘇澤雖然對和尚沒多少好感,但是看到這個鑑遠老和尚態度謙和,又主動邀請自己留宿,倒是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請禪師問吧。”

鑑遠禪師又連續問了幾個問題,蘇澤都一一作答,他突然說道:

“蘇相公的學說,要凝聚衆德,豈不是也要凝聚衆利,衆利一起,天下豈不是要亂?”

蘇澤驚訝的看着老禪師,沒想到這個和尚竟然這麼敏銳?

蘇澤打了一個哈哈說道:“沒想到僧人竟然也要言利?”

鑑遠禪師笑着說道:“怎麼不需要言利,我這禪寺下的田畝要計算出產,香火錢要計算,寺裡的報恩庫放貸要算錢,不瞞相公說,我這主持不過一賬房爾。”

鑑遠禪師繼續說道:“佛門清靜地,一旦算了利都烏煙瘴氣,若是衆人再算衆利,這天下豈不是要亂?”

蘇澤也沒想到這老和尚這麼直率,衆人都將目光看向蘇澤。

蘇澤說道:“天下之利,無論言與不言,都不能增損半分,世人羞於言利,可是這利總要分的。”

“方丈竟然說了報恩庫的放貸,那貴寺的利多了,小民的利就少了,若是天下的寺廟多了,百姓的利就更少了,等到百姓無利活不下去了,那纔是天下大亂。”

鑑遠禪師合十說道:“我們光孝寺的報恩庫是不要利息的,不過蘇相公的說法也正確,天下之利在這裡,若是大戶分的多了,小民沒有生計,世道就要亂了。”

鑑遠禪師說道:“聽了蘇相公的學問,老僧已經決定辭去主持的位置,準備去雲遊四方了。”

蘇澤看着這個和尚,鑑遠禪師直接解開身上的袈裟,然後說道:

“聽到了蘇相公的話,老朽準備還俗了!去紅塵中修一修蘇相公的衆道德。”

說完這些,鑑遠禪師竟然就這樣大步離開,蘇澤和衆人面面相覷。

都說明代的狂僧多,沒想到這麼大一個寺院的主持也這樣“任性”,竟然就這樣脫下袈裟還俗去了。

衆人在光孝寺中留宿一夜,第二天蘇澤又去了泰州附近幾個地方講學,結果都是萬人空巷,聽講的人甚至從泰州一路追隨。

蘇澤乾脆一邊設帳篷治病,一邊講學,兩項技能輪流刷,就在蘇澤講學到淮安的時候,他的醫術技能終於刷到了Lv10。

只看到三道紫色的光芒閃過。

蘇澤感慨自己的運氣還不錯。

《百景圖》這個遊戲,Lv10的被動技能就保底出藍了,Lv15的被動技能保底出紫,Lv20的被動技能保底出金。

三紫就是超出保底了。

翻開一看,醫術的三個技能分別是:

【紫色被動——望聞問切:診斷的時候醫術+3,編寫脈決、症方的時候醫術+3。】

【紫色被動——對症下藥:在開處方的時候醫術+3,編寫藥典、歌訣的時候醫術+3。】

【紫色被動——治未病:在預防保健的時候醫術+3,編寫養生湯方、健身戲的時候醫術+3。】

這下子蘇澤也糾結了。

這三個醫術技能都很有用,分別對應診斷、治療和預防三個方向。

脈決就是診脈的歌訣,比如李時珍另外一部著作《瀕湖脈學》,其實更受到後世醫家的推崇,不過因爲過於專業,名氣遠不如《本草綱目》。

症方也是一樣的,就是類似於記錄症狀的醫書,都是診斷的書籍。

藥典就是藥湯的典籍,歌決就是記錄藥方的歌訣,一般用詩歌順口溜的形式記錄,方便傳播。

其實中醫在傳播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在明清中醫理論也已經形成了對症下藥的循證醫學萌芽,只可惜在西醫大發展的年代,因爲清代閉關鎖國和對技術的限制,最後逐漸衰退,又在後來清末的西學東漸中被大規模否定。

如今這個時代,西醫也是草藥學和放血療法當道,“訓練有素”的醫生治療死的名人不計其數。

最後一個預防學還是被蘇澤首先排除。

蘇澤看向【望聞問切】和【對症下藥】這兩個紫色技能猶豫起來。

(本章完)

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97章 再破題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049章 縣衙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566章 睢陽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224章 徐渭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569章 算瘋子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658章 少爺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600章 三三制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463章 紅丸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31章 歌舞團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017章 衛學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491章 橡膠樹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257章 大員島第211章 沖繩第033章 曬鹽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005章 破浪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618章 捨不得第625章 三本書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615章 仇國新論
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97章 再破題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049章 縣衙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566章 睢陽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224章 徐渭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569章 算瘋子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658章 少爺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600章 三三制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463章 紅丸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31章 歌舞團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017章 衛學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491章 橡膠樹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257章 大員島第211章 沖繩第033章 曬鹽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005章 破浪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618章 捨不得第625章 三本書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615章 仇國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