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

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

安東尼敏銳的政治嗅覺,讓他牢牢地把握住了機會。

他自己肯定是沒有政治前途了,荷蘭人不會接受他上臺的:這是個面子問題,讓安東尼上臺,所有當初反對他的人都會覺得彷彿自己是傻子;但如果不是安東尼上臺,而是議會派的其餘人,大家面上便能接受——我們不是反對議會派的對法政策,當初只是反對大議長這個人,所以我們沒錯。

如果攝政派能夠上臺,安東尼家族的人就還有機會。

他的老師、前任大議長,就是當年被活剮的大議長的外甥親。

他是個政治人物,純粹的政客,沒有那麼多情緒引發的仇恨。對於大順下南洋一事,會視需要表現出憤怒或者不在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是聯合聯省議會制政客的基本素養。

顯然,中國人肯定是有某種目的。

至於目的到底是什麼,反正選擇權在自己的手裡。如果真的可行,當然可以嘗試一下。

如果不行,那就拒絕唄。

反正攝政派已經被大順這羣人坑了一次了,現在攝政派不在臺上,他們也弄不出當初煽動輿論讓攝政派下臺的手段。

和此時荷蘭對南洋問題的態度一樣,此時的攝政派大佬安東尼的心態,非常輕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和上次劉鈺來的時候,心態就完全不同了。上次安東尼真不敢得罪劉鈺,只能說好話、外交辭令周旋,因爲荷蘭在東亞有巨大利益;現在一無所有,那還怕個鳥,自是挺直腰板,和上次心態大爲不同。

康不怠見安東尼如此“上道”,便將桌上那些記載着海牙慘案全過程的紙,隨意地丟在一邊。

這東西,說有用也有用、說沒用也沒用。

沒有荷蘭國內的政治勢力試圖利用的時候,就是一張廢紙。

爲了些千奇百怪的理由發動的戰爭,一年歐洲死七八萬人,都沒人質疑,這才死了區區十幾個,若無內部派別煽風點火,根本翻不起多大的浪頭。

“大議長閣下,其實您是聰明人。您對荷蘭未來的看法,我是贊同的。”

“荷蘭的殖民地……呃,當然,現在已經沒了。這個就不用考慮了。”

“荷蘭國土狹小,商貿發達,人工又貴,物價又高,又沒有法國的牧場耕地、更沒有英國的北美提供材料,荷蘭的手工業,是發展不起來的。這一點,鯨侯早就和我說起過,您的看法和他一樣。”

“所以,荷蘭假如有未來,一定只能靠金融業和商業。先說金融業,如果荷蘭想要放貸,百分之八的年息,是否願意借貸給大順呢?”

安東尼不認爲大順需要借貸。

他覺得,康不怠只是在試探一下荷蘭對大順的態度,是否會牢記下南洋的仇恨。

“先生,對商人而言,誰給利息,就把錢借給誰。哪怕你和我有仇,你打了我一槍,但我沒死,又爬起來了。只要你給我足夠的利息並且保證歸還,我仍舊可以把錢借給你。”

“這就是荷蘭的商業思維。”

“您覺得,當初逼的共和國掘開大堤以水代兵的法蘭西的仇恨,比貴國搶奪殖民地如何?可現在,法國依舊欠着我們3000萬盾的債務,並且在戰時按時支付利息,即便我們現在處於交戰狀態。”

“百分之八的利息,大額且國家有足夠的信譽,當然是可以借貸的。貴國的信譽,不會有人認爲貴國政府會破產還不起錢的。”

“尤其是在貴國拿下了東南亞之後,鉅額的不動產,不會有人懷疑貴國的償付能力。”

“而且,荷蘭的法律不禁止金銀出境。”

“只不過,考慮到初次合作,可能需要一些抵押。但……貴國可能沒有抵押物。”

說到這,安東尼忙擺手道:“我不是懷疑貴國的富庶。而是,抵押物本身,需要在我們可控的範疇之內。比如說,貴國把東南亞抵押給我們,理論上,兩億盾都可以借到。”

“但是,這是無意義的抵押物。如果貴國不還錢,我們難道有辦法去收回東南亞嗎?”

康不怠忙道:“是的。是這樣的道理。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可是奪不回來,便是借據,那也沒用。”

笑呵呵地講了一下這個典故,緩解了一下氣氛後,康不怠道:“我看,最適合的抵押物,還是貿易和海關。”

“現在整個歐洲都在收緊進口貿易。唯獨荷蘭是有可能開放貿易的。如果荷蘭開放貿易,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抵押物。”

“如果我們不還錢,你們就關閉貿易,我們就非還錢不可了,是不是?”

安東尼見到康不怠終於露出了本來的目的,心道果然還是貿易!當年在阿姆斯特丹就說這個問題,現在又提。

而且,這說法也非常的無恥。

想到這,安東尼立刻打斷了康不怠的話。

“先生,您的意思是:貴國想要借錢,而爲了方便貴國借錢,我們應該開放貿易?”

“這個邏輯是這樣的吧?荷蘭開放貿易,是爲了方便中國借錢?”

康不怠真誠地點點頭。

“對啊。大額放貸,本身也是一種生意嘛。我想貴國的金融家,一定非常期待,畢竟,百分之八的年息、而且是有絕對償付能力強國借貸。”

“你想啊,你們的資本都多到幾年之內,連續搞出了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可見你們的錢都是憋的沒處花了。要麼打仗,借給國王,但利息也不是很高吧?”

“東印度公司的債券,利息也就一般,6%左右吧?可能還不到,不也是一羣人搶着買嗎?”

“既說到,荷蘭的未來,只在金融業和商業上,那我這不是幫你們找出路嗎?兩個行業,先給金融業找條出路。而且這條路,順便也能挽救荷蘭的商業。一舉兩得,都是關乎荷蘭未來的行業。不是嗎?”

康不怠雖然還不是非常懂商業的邏輯,但多多少少明白,所謂金融業,理應是求着別人借錢貸款的。

要不然,錢怎麼生錢?

所以,主動去借錢本身,就是幫助荷蘭的金融業,這麼說,似乎也沒什麼錯。

安東尼想了想,雖然大順是否貸款還是未知數,但要說8%的年息,確實不低了,足以讓荷蘭的金融家們頗爲心動。

荷蘭的利息是全世界最低的,因爲荷蘭積累了太多的財富,而國內也沒啥可投資的方向。好的投資方向都是壟斷公司,先上車的已經把門焊死了。

英國的法定利率,現在是5%。

英國和大順不一樣。

英國人制定的法定利率,是從純粹的商業角度出發的:法定利率,應該高於社會的平均利率,唯有這樣,纔能有效的吸收社會資金,否則誰買國債?在做了充分的調研和考察之後,當然也不是一開始就是5%的,是從10%,經過百年時間降下來的。

而大順或者大明,這邊出臺的法定最高利率,從一開始就不是爲了買國債的,而是爲了遏制民間借貸的利息,防止太高,所以是低於社會平均利率的。

出發點根本不同,也就導致了在都知道社會平均利率的情況下,一個高於平均,一個低於平均。

但本質上還是社會的物質基礎不同,也就導致了一個5%,卻還高於社會平均利率;一個百分之三十六,還在民間搞出了各種諸如“九出十三歸”之類的花樣。

換句話說,如果大順以募集國債爲目的,出臺最高利率,那麼這個利率應該是在做了社會調查後,高於社會平均利率的,也就是50%左右。唯有如此,才能募集到社會的閒散資金,但事實上,50%的利率,是無論如何都還不起的,除非李家人能屙金拉銀。不要說現在的大順,就是後世的盛世美利堅,也借不起50%利息的國債。

英國國債,是荷蘭人最喜歡買的。因爲信譽好,而且利息不低,一年5%,已經挺高了。

但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真要是能給出平均8%的年息,荷蘭的金融家們當然是高興的。

只要,有抵押物。

也確實,把東南亞抵押給荷蘭金融家,荷蘭金融家也不傻:真要不還錢,我還能真去紫禁城把東南亞要回來?

那麼,既然沒有,那就創造一個抵押物唄。

大順要貸款有沒有用?應該說還是有用的,朝廷借錢,再放貸唄。8%的利息借來錢,轉手12%貸出去。

荷蘭金融家高呼大順是我們最好的合作伙伴。

百姓高呼朝廷真行仁義之政也。

一倒手,這不就達成了王荊公青苗法的真正目的了嘛。放貸收息。

或者搞幣制改革,前期也需要大量的準備金。

緊接着,康不怠又和安東尼說起來了最關鍵的東西。

“幾年前,鯨侯來阿姆斯特丹的時候,貴國拒絕開放貿易。其實我也能理解。”

“真的非常理解。開放了貿易,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咋辦?靠着行政的壟斷權,才獲得了超額利潤,荷蘭當然是反對開放貿易的。”

“是以,鯨侯爲了破除中荷關係中的阻礙、爲了更好地發展與荷蘭的關係、爲了荷蘭人民的未來。不惜動用祖國的力量,掃平南洋,讓東印度公司破產,掃除中荷關係的阻礙。”

“鯨侯纔是真正的熱愛荷蘭的人。至少,比大多數荷蘭人都熱愛。”

“現在,東印度公司破產了、南洋被天朝吃下了,中荷之間的友情便沒有了阻礙,便有了美好的未來。”

“您說,對嗎?”

安東尼愕然無比。

半晌說不出一句話。

所以,大順下南洋、讓東印度公司破產,是爲了中荷友誼?

“呃……這,這……”

康不怠笑道:“其實就是這樣的道理。你們要是還有搶回南洋的能力,這就是製造了兩國的仇恨;但你們沒有搶回南洋的能力,這就叫掃清兩國友誼的阻礙。”

“你們會因爲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爲新約克,而恨英國人嗎?”

“不,正是因爲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爲新約克了,所以你們才能和英國人達成緊密的同盟,一起對抗法國。”

“要是新約克還叫新阿姆斯特丹,你們能和英國結成盟約嗎?”

“難道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你說你們佔着南洋,我們還有能力搶,這能沒有仇恨嗎?兩國關係能好嗎?你看,我們咋不恨你們在蘇里南有殖民地呢?因爲我們沒能力搶啊。對吧?”

“當初天朝沒能力下南洋的時候,中荷之間的關係不也不錯嗎,你們當初還主動提出要幫天朝攻打澳門呢。”

“現在,你們也沒能力搶回南洋,兩國就有了合作的基礎了。”

“而且,前些年鯨侯來阿姆斯特丹的時候,東印度公司還在,所以你們拒絕開放貿易。鯨侯相當理解你們,回去後還誇獎道,荷蘭人都是聰明人啊,知道利益之所在。這不,回去趕忙把這個障礙去掉了。”

“現在,東印度公司破產了。你們荷蘭的紡織業、製糖業,也早就完了。天朝與荷蘭之間,並無競爭,那你們爲啥還不開放貿易呢?”

“您作爲前大議長,可否給我一個理性的拒絕的理由?”

“您說說,兩國之間還有什麼阻礙?只要您說出來,我們就去解決。就像下南洋一樣。”

(本章完)

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041章 國運(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76章 恍然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30章 立信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222章 開戰(一)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205章 入營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886章 恐嚇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939章 自覺(一)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971章 割袍(上)第142章 曙光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808章 閹黨(中)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487章 開眼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5章 居高臨下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045章 平衡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3章 出事了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993章 直鉤第1451章 “帝”(三)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225章 開戰(四)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00章 槍和槍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1223章 開戰(二)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148章 魚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38章 扣個人質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
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041章 國運(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76章 恍然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30章 立信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222章 開戰(一)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205章 入營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886章 恐嚇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939章 自覺(一)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971章 割袍(上)第142章 曙光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808章 閹黨(中)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487章 開眼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5章 居高臨下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045章 平衡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3章 出事了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993章 直鉤第1451章 “帝”(三)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225章 開戰(四)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00章 槍和槍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1223章 開戰(二)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148章 魚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38章 扣個人質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