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

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

皮特的死,以及他死前的絕命書,可能在很久之後會對英國帶來巨大的影響。甚至關乎到是不是要“Damn the King!!Damn the Government! Damn the Justices!”

但現在,他的死,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順這邊能否繼續延續既定的戰略,繼續在貿易上對英國殖民地持續施壓。

在直布羅陀剛剛剛攻陷的時候。

在地球的另一端。

戰爭爆發的消息,在鬆蘇天津南洋東北等地區是個大事。

可能在武夷、景德等地,也算是個大事。

除此之外,那便算不得什麼大事了,大順大部分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並未受到戰爭的一絲影響。

此時歐洲戰場的消息還未傳遞回來,此時的貿易終究還是要依附於季風,一般來說要到吃糉子的時候,歐洲戰場的消息才能傳回。

不過,印度那邊的消息,早已經穿回來了。

伴隨着大順在印度的勝利、孟加拉納瓦布的復辟,鬆蘇地區的航運業,也迎來了新一波更嚴苛的航運管制。

本身去印度倒是沒什麼可管制的。

但是,商人的德行,所有人都清楚。

不管制的話,海軍和陸戰隊留了血、拼了命打出來的東西,他們轉手就能給賣了。

在印度的勝利,影響的不只是印度。

正如大順下南洋,影響的不只是南洋,而是造成了孟買蘇拉特等地的棉紡織業暴亂一樣。

大順在印度的勝利,除了對印度的影響,更多的還是大順拔掉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線。

波斯、土耳其、紅海等地的貿易線,現在由大順這邊接管了。

這和南洋的問題類似。

南洋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培養了南洋的“棉布消費貿易”。只不過之前是蘇拉特布,大順下南洋之後是鬆蘇布。

而波斯、紅海、土耳其等地,大順之前承接了荷蘭的遺產,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爭來爭去,在生產端主要也是孟買布和鬆蘇布之爭。

有個很簡單的事實,那就是孟買距離波斯,要比鬆蘇去波斯,近得多。

如果不進行嚴苛的商業管制,應該說,很快就能看到大順這邊的商人,去買印度商品去往波斯賣了。

終究,在之前的工場手工業時代,大順真正的敵人,英法荷什麼的都壓根排不上號,真正的敵人始終是印度,甚至可以說從大明中期出現了世界市場的概念之後,中國手工業參與世界貿易的最大敵人就是印度手工業。

大順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品,重合度還是挺高的。至少相對於歐洲而言,重合度高得多。

航運距離、人工成本、如果摧毀印度手工業……等等這些問題,需要大順朝廷這邊以強大的管控力和限制來完成。

現在更多的、更系統性的管控政策還未出臺。

但藉助之前的“特許貿易公司”的模式,這種管控纔是還可以用這種官督商辦的方式,逼着商人只准買國產商品去波斯、土耳其等地售賣。

在朝廷看來,軍隊拼死拼活趕走了英國東印度公司,不是讓這些商人去倒賣印度商品去波斯土耳其的。

尤其是工商貿易體系內大量的實學派系出身的人,他們對這種事深惡痛絕,在三觀上就堅決反對。否則,在他們看來,這件事就成爲朝廷出錢幫着商人去搞商業殖民地了,那和他們學到的原始積累是爲了工業發展的思路完全不同,而是走上了原始積累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邪路了。

大順這邊,講究個以史爲鑑。

而“史”,近在咫尺。此時距離大順下南洋也沒多久,大順的實學體系一直以來都在批判荷蘭的殖民模式。

說荷蘭就是商人誤國,以國家力量爲基礎,只爲極少數商人發財。

偌大個南洋地區、那麼大的殖民地,能把本國的紡織業乾死,這一直都是大順這邊的反面教材。

當然也包括英國東印度公司,逼的英國紡織業暴動和1701大請願,這也是個反面教材。

在這種三觀氛圍下,這種管控心態也就可想而知。

即便大順這邊在歐洲口口聲聲喊自由貿易,但實際上踐行的依舊是老馬的總結:【早期工業,沒有特權和保護是不行的】;【剝離土地、對被剝削者的殘酷立法、補貼、特許公司、軍隊和艦隊、強制本國商品優先等等,這些都是工業資本家產生的條件】。

此時,對於航運和貿易的進一步管控,暫時看來,商人們的反對情緒並不高,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

因爲之前他們在波斯和紅海,要不得不面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競爭。而現在,這種競爭消失了,被朝廷用暴力手段解決了,在短時間內他們的貿易額是急劇增加、甚至可以說是翻番的。

朝廷只是在官督層面上,要求商船註冊、禁止裝載印度商品去波斯土耳其等。

別的……別的也就那麼回事。一些商品,加進口稅,純粹就是爲了增加國庫收入,而不是爲了抵禦競爭。

大順要面臨的競爭,並不是別國商品進入本國。而是類似波斯、土耳其、歐洲這樣的外部市場,要面臨印度或者歐洲商品的競爭。

而大部分能從波斯土耳其等地進入大順的商品,都屬於大順基本沒啥替代品的。這種時候加進口稅,不是保護目的,只是純粹的增加國庫收入的目的。

比如乳、香,天澤香,沒藥,之類的玩意兒,非得埃塞俄比亞或者索馬里有;比如檀香,主產地還是大順控制的檀香山、和已經基本算是大順囊中物的東帝汶等島嶼。

這些玩意兒,加點關稅,那就是爲了白花花的銀子進入國庫,既不是保護誰、也不是限制誰,只能算大順一種特色的“中產稅”,沒錢玩什麼檀香?

對這些玩意,大順巴不得學一學英國的裹屍布法案呢,所有和尚寺廟必須得買大順官營的檀香,以增加政府收入,修黃河也好、造艦也罷。只可惜沒這行政能力,做不到,而且與民爭利的反對聲太大……

基本上,大順這邊已經基本摸到了貿易、關稅、走私的脈,有了一個基本的清醒認識。

而此時,和大順的歐洲戰略息息相關的,關於印度和波斯貿易的管制問題,很有特殊性。

現在已經11月份了,正常來說,此時貨船就可以起航了。

商人們爲了多賺一筆,自然是希望朝廷暫時有所寬容。

允許商船載着國產的商品,去跑一趟波斯或者紅海,在那裡卸貨之後,就近在印度裝一些可替代的貨物,比如棉布等,直接前往歐洲。

因爲這年月做國際貿易,是要看老天爺臉色的,一年的季風期是固定的。

如果在波斯卸完貨,直接去孟買裝棉布,也是完全可以趕上季風,在風向改變之前前往歐洲的。

這樣,對商人來說,等於賺了兩份錢,在一個貿易週期內完成了兩次國際貿易。

雖然,如果說作爲一個戰時的特殊情況,這倒也沒啥。

畢竟現在一開戰、加上對英、丹、葡等東印度公司的打壓,使得開戰之後大順的對外貿易量蹭蹭的上漲。而商船、尤其是符合規定的重裝商船的數量有所不足。

雖然造船上開足馬力,使勁兒造,新訂單也堆積了不少。但造船畢竟不像是在平地上挖廁所,幾下就能搞出來。

按說如果作爲一個過渡,允許這種轉接貿易作爲一個特殊時期的特殊情況,也不是啥大問題。

但是,朝廷這邊卻直接把這個要求給否了。

命令禁止此類行爲,且給印度那邊的駐軍和南洋大都護府也下達了命令,嚴格禁止開這個口子。

寧可現在商人少賺一份錢,也絕不開允許裝載印度棉布的口子。

這種時候,大順商人階層相對於農村、鄉紳和皇權仍舊無力的特點,使得大順這邊可以將戰略執行的更徹底。

面對這種情況,大順這邊的工商貿易部,用大一統國家一直以來的官督官管思維來解決這件事,儘可能圍繞着總體戰略,進行了十分複雜的調控。

一方面,要求東洋貿易公司,繼續抽調重裝商船,加入到去往歐洲的貿易船隊中。

而東洋貿易的貨物,則由那個專營漕米運輸的公司,幫着運輸那些因爲抽調去歐洲貿易而運力不足的貨物。

wWW●ттkan●C○ 允許運送漕米的船隻,暫時僱傭那些註冊之外的南洋船或者廣東福建船,只要保住漕米,剩下的能抽調多少重裝商船那是運輸航運公司的本事。

另一方面,將戰爭中在印度俘獲的商船、戰艦等,進行拍賣。

戰艦修補改造之後,作爲商船,出售給西洋貿易公司。

要求西洋貿易公司,今年不得加大對波斯和紅海的貿易,保持東印度公司毀滅之前的貿易規模即可。

更多的船隻,要求必須跑歐洲,至少在戰爭結束之前,必須往歐洲跑。

既然西洋貿易公司是一個官督商辦的壟斷專營公司,那麼這種時候,管起來可比沿海走私容易的多。重裝商船都是註冊的,西洋貿易公司又是唯一允許跨越馬六甲的商會,這種管控之下,並不是股東和董事說跑波斯更賺錢就可以所有船都跑波斯的。

靠着這種調控,再加上正常的貿易船數量,如今的鬆蘇這邊,彙集了一支比去年更大的前往歐洲的貿易船隊。

只不過,船主、公司股東和董事們,終究有些惴惴。去年的船還沒回來,歐洲的情況到底如何?這一大批貨能否賣掉?朝廷強制他們往歐洲去賣貨,不准他們派更多的船去印度波斯,今年會不會賠大錢?

(本章完)

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450章 “帝”(二)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470章 試錯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270章 先驅者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9章 翻譯問題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279章 特色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993章 直鉤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57章 開戰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82章 賣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3章 破題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857章 決心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717章 臀與腦第579章 廢物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8章 罵人揭短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340章 宿命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965章 扣帽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57章 老婆本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
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450章 “帝”(二)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470章 試錯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270章 先驅者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9章 翻譯問題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279章 特色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993章 直鉤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57章 開戰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82章 賣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3章 破題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857章 決心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717章 臀與腦第579章 廢物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8章 罵人揭短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340章 宿命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965章 扣帽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57章 老婆本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