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

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

十頭大象也確實沒幾個錢。當年葡萄牙人想要繼續保持澳門的貿易,還從莫桑比克抓獅子往京城送呢。

東方各國比較喜歡各種奇珍異獸,其實和與在歐洲宮廷裡送珠寶、瓷器等也差不了多少。

杜鋒仔細考慮了一下外交部這個官員的話,心下也是瞭然,看來這獅子國的國王,倒也是個識時務的。

“朝廷的意思,南洋包括錫蘭,最好是按照唐時西域的狀態。軍鎮之外,四周小國皆以天朝爲尊,漢人商賈出入不禁。”

“而非如朝鮮、琉球等地的政策,我看這件事完全可以答應。”

和身邊的人稍微商量了一下,衆人也都覺得此事沒什麼大不了的。至於回朝之後,把這件事怎麼定義,與他們無關,主要還是看皇帝的態度。

皇帝想要繼續實行擴張政策,便會找出各種理由,認可送人大象的這種事。哪怕獅子國“不知禮數”,竟不按照正規朝貢流程走,顯得像是大順卑躬屈膝給人送禮一樣,只要皇帝認可,也翻不起多大浪頭。

但若是將來換了個皇帝,或者皇帝準備收拾這些擴張派、實學派的時候,這件事就是天大的事了。隨隨便便都能找出理由,最起碼也得是個貶官削職的大罪:居然主動給蕞爾小國送禮?天朝顏面何在?

杜鋒倒是沒想這麼多,他好像盼着自己能夠建功封侯。

心裡堅定着信念,就可以很清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打印度,達成劉鈺的戰略構想,說不定真能封侯。

和獅子國關係搞得僵,三五千兵馬都被獅子國的民變、貴族騷擾控制,侯就別想封了,說不定還得落個斬監候。

想了一下,知道樞密院這邊派過來的人對南洋周邊的情報比較瞭解,便問道:“安南那邊的大象,什麼價能買到?”

“回大人,價格不好說。但我們的情報知道,安南養的大象,一匹要二十人照顧,十人月給錢一緡,米一方,另十人月支給米一方。自小養成,就按20年算,只是人工成本,亦相當於養一個連隊的士兵一年。十頭大象,得個一兩萬兩白銀?”

價格還真不算貴,主要還是因爲這玩意不只是要活的,還得是自小馴養的。不能像是當年葡萄牙人從莫桑比克運到京城的獅子似的,純粹就是個野生的裝在籠子裡。

至於錫蘭的肉桂到底值多少錢,杜鋒肯定是不知道的。

但是,他知道養一個兵多少錢、知道維護一座棱堡多少錢。

荷蘭人在錫蘭駐軍2500,還有七個堡壘區,爲了穩定糧食產量,每年往這邊運的泰米爾人種水稻的奴隸就有一兩千。

顯而易見,肉桂貿易的利潤確實驚人。不說別的,單單是2500駐軍,一年吃喝拉撒加軍餉,也得個十萬兩銀子。

若能與獅子國搞好關係,不要讓獅子國時不時騷擾大順的駐軍,一年隨隨便便就省出幾萬兩了,不差這十頭大象的錢。

於是杜鋒讓翻譯轉告拉傑辛赫的親信,只說道:“我們願意每年回送10頭大象,作爲租借使用的費用。不日我將前往康提,面見國王殿下。你可回去通報一聲。”

親信確定了杜鋒的意思後,便行告辭,匆匆返回了康提城。

“他們願意每年進獻10頭大象。”

雖然大順這邊的翻譯,明明確確說的是“回送”,但拉傑辛赫的親信說的卻是“進獻”。

只不過,這不是秦漢時候,中國的名聲居然還能讓夜郎國自大。拉傑辛赫即便對中國瞭解不多,卻也知道絕對不可能用“進獻”這個詞。

荷蘭人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面見國王的時候,都是雙膝跪下的。因爲荷蘭人爲了做生意,什麼事都願意做,在日本不也老老實實地每年商館館長去參覲交代。

但荷蘭國雖強,可終究名聲不顯;中國雖自永樂之後便與錫蘭無有官方往來,可名聲在外。

拉傑辛赫對這個詞彙的翻譯笑而不語,心裡對這個迴應相當滿意。

十頭大象沒幾個錢,重要的是一個態度,以及給國內一個交代。

現在看來,大順和葡萄牙人、荷蘭人都不一樣,更符合康提王國的國家道德的體系。要不然,能把荷蘭人打跑,又不是害怕康提王國,這已經足夠示好了。

“如此,就準備最爲尊貴的禮儀吧。讓中國的使者,乘坐大象入城,巡遊街頭。”

乘坐大象入城,這是康提王國最高的禮儀了,大象在佛教圈裡有極高的特殊地位。相對於天朝的文化,不說比之龍鳳,謂之白鶴,當無問題。

命令傳達下去之後,與之同時進行的,還有一場“造神”的宣傳。

康提王朝的百姓有一定的凝聚力。

這種凝聚力既源於錫蘭自古以來的治水傳統,因爲雨季旱季交替的緣故,錫蘭在印度地區算是比較有組織力的國家了。

也來自於外來文化的衝擊,尤其是宗教的衝擊。

這種外來的宗教,使得僧伽羅人算是產生了模糊的“我是誰、我不是誰”的意識。

從孟子、墨翟、楊朱等百家爭鳴的時候,佛教就已經紮根,阿育王的兒子和女兒親自來傳的教。

這裡不但供奉着據說是唯一的、真的、釋迦摩尼的佛牙。而且據說還從那株菩提樹上折了枝條,在錫蘭種植,錫蘭的各處寺廟前的菩提樹,據說都是那株菩提樹的子孫。

這種濃厚的宗教背景,大致可以類比於儒家之於天朝,實在是浸在骨子裡的東西。

這種背景之下,這場造神的造勢,也就變得簡單起來。

康體城的百姓,都知道歐洲人壞。

當初歐洲人剛登陸的時候,他們對歐洲人一無所知。

葡萄牙人剛登陸的時候,錫蘭人對這些歐洲人的印象,和那些印第安人對歐洲人的初始印象沒有什麼區別。

“一些膚色古怪的人在科特登陸。他們穿着鐵衣、戴着鐵帽子。吃白色的石頭,並大口的喝紅色的血。他們的武器如同驚雷,連須彌山都能震倒。”

這個原初的印象,不算好也不算壞,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

後來葡萄牙人強制改信之類的事,自然會引發佛教的反擊,僧侶階層是筆桿子,他們當然不會說異教徒半點好話。

不過最爲關鍵的,或者說最爲根本的因素,還是經濟基礎、經濟結構的改變。

錫蘭有興修水利的傳統,在這個雨季旱季交替的島嶼,沒有水利設施,就沒有發達的農業。

種姓制度、村社制度、小農經濟,這是原本錫蘭的經濟基礎。

但是,葡萄牙人,以及後來的荷蘭人,對水稻沒有興趣。他們有興趣的,是香料。

錫蘭的王國,存在的基礎,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歐洲人想要的錫蘭,是一個標準的殖民地經濟體系,主要生產各種經濟作物。

至於興修水利、挖掘水庫、保證灌溉、治水安民……對不起,歐洲人沒興趣。搓肉桂、曬胡椒,也根本用不着水利設施。

從葡萄牙人開始統治到現在,肉眼可見的毀滅了錫蘭原本的經濟。

歐洲人不管也就罷了,各個封建貴族都在和歐洲人做生意。原本沒有大生意可做,就是標準的中世紀自給自足模式,自己的領地內還是要修一修水利設施的。

歐洲人一來,這些封建貴族們更願意叫百姓搓肉桂、種胡椒,以換取金錢、軍火、槍械……

近二百年來,大量的農田荒蕪、水庫荒廢、水利設施失修、西南部的沿海平原大量喪失……

種種這些因素,導致錫蘭的文明程度大步後退。

後退到什麼程度?

謝玄的北府兵抵抗五胡亂華、華夏士族衣冠南渡的時候,法顯和尚去了趟錫蘭,在其《昔道人法顯從長安行西至天竺傳》裡,就說錫蘭國有良好的水利設施,穩定的水稻種植業。

但到了荷蘭人統治的末期、英國人搶到錫蘭的時候,錫蘭的內地地區居然退化成了“刀耕火種”,以至於英國爲了茶葉種植,不得不出臺臭名昭著的《Timber Odinance》,即《斯里蘭卡林業法令》,禁止刀耕火種、禁止燒荒種地。

殖民者造就的影響和改變,絕不是殺幾個人、改一點信仰這麼簡單。

而是整個經濟體系的全面崩解。

一個在三國時代剛過去就有大規模水利設施的國家,一千多年後混成了刀耕火種,這種倒退程度是可怖的,在中國這邊,根本就是難以想象的。

對民衆的影響,當然是巨大的,也是可以切身感受的。

農業基礎崩潰,幾乎造就了孟加拉大饑荒那樣的慘劇;原本和印度之間的貿易被歐洲人把持,讓僧伽羅人不得不重新學起了織布紡織,而原本是可以拿檳榔換的;大量的不願意改信的逃亡者來到了山區,失去了水利設施和灌溉溝渠,不得不選擇刀耕火種的方式……

他們不懂這一切的經濟內核到底是什麼,但卻直觀地感受到生活在退步。而這一切,都可以直觀地理解成源於“許多年前,那些從科特登陸的、吃着白色石頭、大口喝血、武器如同驚雷可以震倒須彌山”的人。

而現在,又新來了一批人。

這些人,趕走的歐洲人。

這些人,據說也是來自一個信佛的國家。

而這個時機,正是他們的、南印度來的國王,從印度教改信佛教之後不久。

這只是巧合嗎?

(本章完)

第314章 綁定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323章 假公正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1227章 開戰(六)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930章 覺醒(二)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025章 割裂(三)第236章 中介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53章 選擇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39章 考察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279章 特色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72章 參謀第246章 探險隊第861章 哄一鬨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625章 手段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439章 回援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226章 開戰(五)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974章 照舊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808章 閹黨(中)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12章 絕纓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31章 覺醒(三)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54章 全員賭棍
第314章 綁定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323章 假公正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1227章 開戰(六)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930章 覺醒(二)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025章 割裂(三)第236章 中介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53章 選擇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39章 考察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279章 特色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72章 參謀第246章 探險隊第861章 哄一鬨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625章 手段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439章 回援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226章 開戰(五)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974章 照舊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808章 閹黨(中)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12章 絕纓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31章 覺醒(三)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54章 全員賭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