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

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

這種畸形的進出口貿易,肯定不能說是單向的。要較真的話,那江蘇等地種大米的百姓還受到朝鮮稻米衝擊的影響了呢。

但問題不在於是否受到了影響。

問題在於,受到影響的這些人,是否能夠影響大順的貿易政策。

因爲朝鮮的貿易政策,是不能自主的,尤其是邊境採參殺人事件之後,擴大開埠,主動權已經完全在大順手裡了。

雖然朝鮮國內部已經迸發出了一些思潮,認爲大順對朝鮮,由“王道”轉爲了“霸道”,實際上大順已經從夏變夷了。因爲只有夷狄才只用霸道不用王道。

然而,大順的核心力量在京城,京城的駐軍、官員、勳貴、統治核心集團,是靠財政收入支撐的。

更深入的白銀貨幣化改革之後,發下來的是錢。

發糧食,希望糧食越貴越好。

發錢,自然希望糧食越便宜越好。

真正的政治核心的這羣人,並不覺得糧食降價是件太壞的事,那這件事也就這樣了。

總歸,朝鮮國其實最終也接受了這種結果,並且因爲朝鮮國特殊的賦稅制度、財政收入來源,使得朝鮮國王室,也最終認可了這種畸形的進出口貿易,甚至從中得到了一定的利益。

朝鮮國,自稱小中華。

諸如兩班制度、種姓身份、奴婢制度、門閥制度等,沒看出來哪裡中、哪裡華了。

但朝鮮國有一點,倒是很符合,那就是朝鮮國的稅收制度,真的很符合黃宗羲通過總結歷朝稅制改革而提出的“黃宗羲定律”。

黃宗羲定律,簡言之,稅越改越多,底層越來越苦。

理論上是從甲稅、乙賦,合併改成丙稅。現實是改成丙稅之後,甲稅乙賦都保留着——比如王夫之吐槽的一條鞭法,說好了是把過去的幾股繩擰成一條鞭,結果變成了幾股繩還在又加了一條鞭。

理論上,一些特殊稅種,在特殊情況下要徵收,一旦特殊情況過去就該取締。然而現實是——比如經典的滿清竊據天下後,繼續徵收“爲了收復遼地、擊敗東虜而加”的遼餉。

理論上,甭管按照人頭徵稅是否合理,但按照人頭和勞動力征稅,總能保證朝廷的財政支出。然而現實是——按照人頭徵稅,必然導致擁有奴婢的官僚貴族,隱瞞人口;朝廷按照人頭徵稅,那麼一些人就選擇投效貴族官僚;最後這些稅全落在了最底層的百姓頭上。

這黃宗羲定律在朝鮮國可是演了個全套。

甚至這還不過癮,還加上了朝鮮國特色的“青苗法”,還谷制。

簡單來說,所謂還谷制,就是變種青苗法,朝廷放稻米給百姓,然後用利息收入支撐官僚和王室消費。

不貸也得貸。

基層搞增收。

這種情況下,朝鮮朝廷也發現,哎,放高利貸給百姓,搞還谷制收那麼點利息;爲什麼不把稻米賣給大順,從大順進口棉布之類內部銷售,再賺一筆呢?

加之劉鈺搞對外貿易,尤其是對周邊國家的對外貿易,素來猥瑣,從來都是主動幫對面建立海關、允許對面徵收一定的關稅的。

對日本如此,對朝鮮也是如此。

主動讓對面徵收關稅,只是稅率不高,恰好能把其本土產業壓死,還又能讓對面的朝廷保持一定的財政收入,從而對內鎮壓,順帶增加他們對關稅的依賴。

日本是幕府拿着關稅,美滋滋,幫着大順壓制各路諸侯,做大順的守土官長。

朝鮮則因爲情況特殊,還谷制和黃宗羲定律下的稅制,都使得朝廷王朝手裡的稻米是最多的。

以及伴隨着朝鮮內部的變革,允許邊遠地方用土貢代替稻米。

這就使得朝鮮王朝,在經濟意義上,蛻變爲大順資本集團控制的朝鮮貿易公司。

朝廷收稅、放貸、收谷、收土貢;然後朝鮮的朝廷,再把這些米、人蔘、鹿茸等,賣給大順,換取大順的棉布絲綢瓷器鐵器書籍;再把大順的這些棉布鐵器手工業品,在內部換更多的米。

朝鮮朝廷也不是沒考慮過抗爭,比如下達過禁奢令,希望扭轉風氣,從而禁止大順的棉布、綢緞在朝鮮的流通。

劉鈺做的反擊也非常簡單。

蒐集了許多前朝隆慶年間被禁燬的《皇明通紀》,補貼刊行,往朝鮮運。

這裡面就涉及到一個合法性問題了。

按照明朝開國之初和《皇明通紀》的說法,李成桂是權奸李仁任之子,其父子二人連弒四君,妥妥的得國不正。

本身朝鮮王繼位就有點問題,他哥喝了口他的人蔘湯,嘎一下就死了,兄終弟及。

本來就扣個“弒君”的帽子。

追到祖上,說李成桂就是李仁任的兒子,父子二人弒君成癮,朝鮮王室自然是扛不住了。怎麼,這次你哥死,這屬於是家族特色唄?

這李昑因爲他的親媽出身低,連士大夫讀《史記》的時候,一句“爾母、婢也”都能暴跳如雷,搞文字獄,況於這事兒。

最終,大順這邊嚴禁一些“藩屬驚詫”的史書出口,海關嚴查。

禮政府表示這史書寫的不對,前朝隆慶年間就被禁了,李仁任其實不是李成桂的爹,我們修的《明史》不採取這個說法。

條件嘛,是朝鮮那邊,放開禁奢令,大順的出口品在海關納稅之後,不再繳納其餘的釐稅官銀在內部通行無阻。

同文化圈還是有同文化圈的好處,能準確摸到文化圈內的着手點。

西方勢力要搞的話,就很難摸到這個點,最起碼短時間內不會找到這個點。

這主意當然不是劉鈺這種非大順人想出來的,自有其身邊真正的大順人給出主意。

結果就是朝鮮搞了一波文字獄。

朝鮮的士大夫階層本來就內鬥的厲害,黨爭嚴重,藉機搞了一波政敵,百十來個腦袋落地之後,改革派全面失敗,被殺了一批流放一批,保守派和反動派全面掌權。

而這場朝鮮的蚊子獄,也直接造成了後續朝鮮國的一系列嚴重問題,更直接影響了大順對藩屬“郡縣化”問題的最終決策。

因爲……蚊子獄處置、流放的這些人,都認字,而且都認識漢字。

官又做不了,又都識字且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政治鬥爭的失敗者,恰恰證明他們有資格參與政治——所以這羣識字的人會幹什麼呢?

…………

準備回鄉找家人的搭車人,在仁川逗留的兩天時間裡,並未感覺到有甚麼不適應的地方。

一羣人賣貨。

一羣人買貨。

說的是朝廷官話,用的是發行的紙幣。

他又不是做生意的,也不能親身感受爲什麼高利潤的“高麗三寶”,實際上是普通商人所不能染指的。但腦子稍微一想也就知道,這種好東西,能做這種買賣的,不管是朝鮮那邊,還是大順這邊,肯定都是門路特別寬的。

看了一看,發現倒是和三江口、通江子、營口之類的地方,沒什麼太大區別,都是買賣貨物,也絲毫看不出什麼異國風光,便覺無趣。

自等了兩日,這邊的船客上船,便往松江府而去。

他隔壁吊牀上那個做魚膠生意的小販已經下船了,仁川這邊也沒有人再買這個吊牀鋪,但這個吊牀卻沒空多久。

從仁川起航第二天上午,客船就遇到了點事。

結果他去甲板上透氣的時候,正趕上遠處發現了幾個人飄在小船上,顯然是發生了海難。

他就幫忙搭了把手,救上來幾個人。

客船這邊的人,詢問之後確定都會說漢語,不是朝鮮人之後,就收了這些人的錢,給安排到了船上。

歸鄉人旁邊空出來的那張吊牀,也就住進來一個人。

二十歲出頭的年紀,操着一口稍微有點古怪的膠遼官話。

簡短的交流之後,這人自稱自己姓趙,山東省登州府人士,跟隨商船往朝鮮做生意。結果遇到了海難,幸好得這艘船搭救。

再多聊下去,這個自稱姓趙的便不說話,看樣子不是太想說話,歸鄉人也就沒再多問。

唯獨聽着這個人也姓趙,心想這倒也是緣分,因爲他也姓趙,名叫立本,很尋常的一個鹽工的名字。

想着這人顯然是個商人,又是登州府那邊的人。

雖說萍水相逢是個緣分,而同姓雖然也是緣分但姓趙的人多了去了,兩個人日後也沒見面的機會了。對面又是個悶葫蘆,幾句話憋不出來個屁,看起來也不願意和人說話,也沒什麼可聊的。

只當是自己歸鄉途中遇到的一件小事,順手爲之,日後各走各的路,誰也不認得誰。

他此時自是想不到,不久之後他回到家鄉尋找弟弟老婆孩子的時候,與這個人還會再次相遇,甚至還要同行好一段時間。

直到那時候,他才知道,這個人其實並不姓趙,甚至不是大順人氏。

而是朝鮮國的人,姓權,叫權哲身。

這個人在原本歷史上,也算是朝鮮國族歷史中一個承前啓後的人物。甚至可以說,後續韓國的基督教氾濫、士大夫階層拒絕西學、基督教在半島底層全面發展開來,都和他有一定的關係。

這倒不是說他是個多虔誠的基督徒,恰恰相反,他是個正宗儒學弟子、兩班貴族、朝鮮國開實學先河的李瀷李星湖的關門弟子。

星湖學派左派的核心人物——星湖左派着眼的是朝鮮因爲商品經濟發展而舊制度瓦解、土地兼併民不聊生的農村,但實在找不到路了,最終走向了“以耶補儒”,希望重建道德建設道德天國三代之治的路。

他們嘗試過改革和救亡圖存,嘗試過破朱子而立新學,但結果卻是真的找不到路了,最終在以耶補儒的過程中反被同化——路是有的,破而後立,砸碎舊的一切,立起新的普遍適用的東西,才能將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再把世界的,包裝成傳統的;最後世界的,纔會是民族的——比如普遍適用的科學原理,正因爲是世界的,所以纔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打上思想鋼印,被認爲那是西方民族的。

但顯然,大順作爲文化母國和文明母國,有這個機會,比如引領普遍適用的工業時代物質基礎的新文化,然後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因爲那本身就是世界的但卻是民族引領的。

比如劉鈺搞鹽政改革的如皋之會,其原因就是劉鈺覺得物質基礎已經開始鋪開了,上層建築要跟進。因爲江蘇改革之後的經濟基礎,很快就會把全世界都捲進這個新的體系之中,一切都會以江蘇不斷髮展的工業化爲模板,而以這個模板搞出來的上層建築,才能是民族的、並且是世界的。

然而朝鮮顯然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而也正是因爲權哲身這羣星湖激進派,儒學底子過於好,又是李星湖的關門弟子聰慧絕倫,可經濟基礎又不可能讓他脫離時代的侷限性。

所以他搞的以耶補儒、反朱子理學、以及才學甚高名聲甚響亮,傳播甚廣。

這就直接給了黨爭嚴重的政敵一個白送的打擊藉口。

政治鬥爭嘛,難道真在乎信仰傳播?在政敵看來,基督教不可怕,怕的是借用這個口子,搞儒學改革,最終掌握話語權而掌權,那纔可怕。權哲身等人跳的這麼高,簡直就是白送的機會,直接導致了朝鮮的實學改革斷絕、西學傳播毀滅。

這也是爲什麼明明是禁天主教,但最終結局卻是基督教沒被禁絕瘋狂蔓延;但實學科學全部被滅的原因——政敵在乎的真的不是上帝天主昊天孔孟,在乎的是黨爭,士大夫爲了不碰一身屎,肯定不去碰西學實學了。

而底層傳播……誰在乎?

黨爭而已。

禁教沒禁教,反倒把實學科學禁了,這也可謂是士大夫黨爭特色了。

(本章完)

第499章 洗頭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17章 天誅!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312章 偶然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48章 不可抗力第66章 認可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204章 投名狀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706章 海戰(四)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809章 閹黨(下)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234章 打小抄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42章 曙光第1001章 缺陷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64章 笑與悲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846章 雙贏(上)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256章 優劣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946章 旗手第32章 佈置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13章 小人哉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848章 威望(上)第1047章 大改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574章 領導權第735章 咱們(下)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96章 未雨綢繆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024章 割裂(二)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633章 斡旋家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337章 見過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64章 笑與悲第368章 我是誰第4章 衝突
第499章 洗頭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17章 天誅!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312章 偶然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48章 不可抗力第66章 認可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204章 投名狀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706章 海戰(四)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809章 閹黨(下)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234章 打小抄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42章 曙光第1001章 缺陷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64章 笑與悲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846章 雙贏(上)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256章 優劣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946章 旗手第32章 佈置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13章 小人哉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848章 威望(上)第1047章 大改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574章 領導權第735章 咱們(下)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96章 未雨綢繆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024章 割裂(二)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633章 斡旋家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337章 見過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64章 笑與悲第368章 我是誰第4章 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