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

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啓蒙運動裡的重農學派,你要搞自由貿易,你就搞自由貿易。結果偏偏打着“中國的經驗”的旗號來說事,弄出來一大堆的麻煩。當然,這裡面也有大順這邊推波助瀾的結果,事物總是兩面的嘛,哪有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

其實原本歷史上,當初67年的時候,法國就已經出過一次糧食危機了,那時候好像還是舒瓦瑟爾執政的時候,他是傾向啓蒙運動和重農主義的。

結果,出饑荒的時候,重農學派的普遍態度,是“不管”、“無爲”,要依靠自然秩序來恢復,不要任何的國家干涉。

所謂:

【1768年,當法國在近乎饑荒中崩潰時,重農主義者仍然呼籲“不採取行動”,喃喃自語他們的自然秩序,和魁奈的東方智慧】

出了事之後,很多啓蒙派裡,包括說國外的,甚至於意大利那邊的啓蒙運動領袖人物加利亞尼,迅速和他們做了切割。

這也太嚇人了。

別的玩意兒,自然秩序自發調節也就罷了,糧食你居然也敢這麼說,確實過於嚇人了。

別的玩意兒,比方說棉布,搞不搞自由貿易,法國還有麻布和呢絨穿、搞得話呢最多也就是麻紡織和呢絨紡織失業。最後調節調節,也不是不行。

糧食這玩意兒不一樣啊。歷史上,68年的那場糧食危機,和重農學派的態度,真的直接助長了法國科爾貝爾主義的復興。

重農學派不是說種地的學派,不是後來的農學院、育種專業、農業專業……不是的。

而是說,土地是價值的唯一來源、工業什麼的都只是把土地裡的東西加工一下換個模樣根本不產生價值。所以,稅收就從土地裡出,工商業根本別收稅,最後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秩序”,靠無形之手來調節一切。

既然說,土地是價值的唯一來源,那麼工業資本、商業資本,實際上就是在“爲他人做嫁衣”,在無私地提高土地擁有者的財富和利潤,所以工商業資本的存在是爲了更好地服務於土地所有者,也即地主貴族的。

所以說,管他們幹什麼呀?壓根不用管他們,讓他們自發無序成長就是了。

說的再明白點。

重農學派,推出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推出無形之手,無形之手推出自由貿易。

所以,歷史上,68年、75年,兩次糧食危機的時候,重農學派主流的態度都是“不管”,“不干涉”、“不採取行動”,靠自然秩序自己調節。

杜爾哥實質上終究受法國傳統的影響,在76年上了25000多軍隊鎮壓麪粉混亂、打擊投機商、國家調撥糧食調控、給缺糧地區以運糧補貼的時候,是“背叛”或者“修正”了重農主義的。

當然,其實,大順這邊也挺崩潰的。

誰誰他媽的跟伱說的,無爲而治,無爲是這麼個意思?誰跟你說,道法自然,就是要全靠自然秩序,等着糧價自己恢復毫不干涉?

可能,後世很多人想象不到。

歷史上,在18世紀中後期,也即法革之前法國“自由貿易”和“重商主義”之間瘋狂左右橫跳的時候,法國人嘴裡的“中國經驗”,是——完全不受限制的自由貿易、依靠自然秩序、和沒有工商稅只收土地稅。

而67年的事,也確實讓重農學派很丟分。

到了75年,杜爾哥改革,歷史上直接搞出來了麪粉戰爭、囤貨居奇、糧價暴漲的時候,已然註定瞭如果不法革,則法國肯定要在自由貿易和重商主義之間來回橫跳了。

重農學派帶着中國經驗的名號,在那推自然秩序和無形之手、自由貿易,弄得大順這邊相當的被動。

再加上法國這邊盛傳的【饑荒陰謀】的陰謀論,配上大順這邊鼓吹的自由貿易,以及大順作爲“異教徒”以及強烈的反基督傾向和政策……

稍微換位思考一下,就很容易猜到,會產生什麼樣的陰謀論,以及會激發如何強大的遍佈整個歐洲的反大順的情緒。

這很正常。

本來嘛,歷史上【饑荒陰謀】就是個法國著名的大屎盆子。是轉型期舊時代的農民和底層,無法適應資本主義道德的反動——這裡的反動,和剝削一樣,不具備任何道德色彩,只是描繪社會意識或者生產關係。

什麼叫理想狀態下的資本主義道德?巴黎缺糧,但是阿姆斯特丹糧價更貴,那我一個法國省的糧食,誰出錢多就給誰,憑啥因爲我是法國人就得先賣給巴黎?當地的百姓覺得糧食都往外運,導致本地糧價高了,去砸倉庫、砸馬車、砸麪包店,你們這羣vilemultitude,可鄙的羣氓,懂不懂什麼叫自由貿易啊?什麼叫私有制啊?什麼叫市場啊?

什麼叫【國際市場的自由貿易美德,取代了舊國家的道德義務】啊?

如今,這個大屎盆子,更是和大順這邊綁的這麼緊密,那真是黃泥巴掉褲襠,是屎不是屎你都說不清楚了。

法國重農學派、意大利倫巴第改革派、英國自由貿易派,這幾個啓蒙運動中的經濟派別,他們整體上都傾向於自然秩序。

即:作爲人類行爲的結果,而不是人類設計的結果的,自然的秩序。

亦即,理想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模型。

這種模型,很快就在法國、意大利等,遭到了反對、修正,激發了極大的反彈。

包括說,歷史上支持自然秩序的意大利的那幾個啓蒙運動旗手,加利亞尼、博德羅·維利等人,歷史上都在這場思辨中,提出了一個概念。

叫【一個國家不能在沒有另一個國家失敗的情況下受益】。

後世,把這個說法,叫零和博弈。

意大利的自然秩序派,很快就對原教旨的重農主義做出了修正,因爲加利亞尼發現:自由貿易是好的。但是他媽的現在世界連成一片了,意大利邊境產糧區更喜歡把糧食運到國外,也導致了意大利的饑荒。

歷史上,加利亞尼率先對重農學派的理論做出了修正:國家應該適當干涉,在糧食不足的時候應該禁止出口。而且,應該先完成國內的糧食貿易自由流通,然後再琢磨出口。

然而,很顯然,這種修正後的“半吊子”的理論,按照歐洲這邊的信仰魔怔程度,很快就遭到了攻擊——自然秩序不徹底,就是徹底不自然秩序。

正統重農學派,先開始噴意大利啓蒙派,你們懂什麼叫自然秩序嗎?懂什麼叫人不應該設計秩序,而應該讓秩序成爲人行爲的結果嗎?

法國內部的科爾貝爾派,自然大喜過望。他們噴完了本國的重農學派,立刻向意大利的啓蒙派開炮,雅克·內克爾,噴完了杜爾哥後,又衝着加利亞尼一通噴。

這裡面,有點像是鹽鐵之論時候的爭論:國家到底要不要干涉經濟?干涉的話,哪些要干涉、哪些不干涉、哪些應該完全放任?錢是否可以由私人鑄?鹽是否可以私人搞?糧食之類的東西,是否應該調控,亦或者依靠自然秩序自發調節?

而法國的政治格局,有是和大順這邊不同的。

理論上說,大順這邊,並不是真正的自由貿易。朝廷通過漕米、賑災等手段,要控制糧食價格的;而且,至少在劉鈺改革之前,大順按照傳統的路子走,對外出口管制也很嚴格:大米、戰馬、硝石等等這些東西,是不能出口的。

問題在於,法國沒有一個科舉制的官僚集團,也沒有郡縣制,更沒有一個真正的朝廷。

這就使得,法國其實很難學大順。至少現在學不了,法革之後搞一搞,還有可能,但現在肯定不行。

要麼,自由貿易。

要麼,重商主義。

就真的沒辦法全靠自己搞成一個混合態。

法國有君主,但無政府官僚體系;有內朝,但無外朝;有官員,但無考試製度。

政治構建上,缺了點東西。

缺的這點東西,非常關鍵。

缺的這點東西,就是大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走到拿三那一步的經濟改革;而法國舊制度下,只能在重農主義和科爾貝爾主義之間,左右橫跳,無法弄出穩定的中間態。

爲什麼呢?

其實這事也很好理解。

重農學派的改革,依仗的是君權,或者叫中央集權以君權的形式表現。

是以,想要改革成功,就要加強集權。

而法國的君權,和大順這邊的皇權,還不一樣。

法國的君權,是依託於貴族舊制度的。

而要改革,就要損害貴族利益。

這事,或者通過激進的革命,大西王附體,殺殺殺殺殺殺殺,把舊貴族殺個乾淨順帶把國王也弄死,搞個不需要君主這個形式的中央集權,塑造出一個真正的政治概念而非地理概念的法蘭西。

要退回舊制度?殺。

要搞最高限價?殺。

反對最高限價?殺。

不分地?殺。

分地?殺。

重農主義自然秩序?殺。

科爾貝爾國家管控?殺。

保王黨?殺。

立憲派?殺。

溫和共和?殺。

激進共和?殺。

空想社?殺。

殺到最後,把兩邊極端的、激進的理想主義者都殺沒了,只剩下老葛朗臺那樣的了,也就穩定了。

地的原主基本都被殺沒了,除了小農分到了點地,大部分土地是被拍賣的。既是賣,總得有人買不是。

上面是一大羣老葛朗臺;下面是一羣迷迷糊糊的只能寄希望於凱撒的小農。

要麼,就和大順這邊一樣,有先人的遺產:有商鞅變法、有法家集權郡縣、有黃巢屠世族、有科舉、有印刷術和紙張打破文化壟斷……

當然,這兩件事,也基本可以看成一件事。

只不過,大順這邊花了千百年,一次又一次的起義、抗爭、改革、政變等等,最終走完了。

而法國這邊,在短短几十年內,把這一切走完,註定了只能是殺殺殺殺殺。

大順這邊的葛朗臺,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是和土地私有制綁定的——我不管誰當皇帝,誰保護私有制、誰承認地契、誰能帶來秩序,我就支持誰。

所以,復古者、死;均田者、死;王田者、死;井田者,死;退回分封者,死;天朝田畝者,死……

而法國這邊,不過是一切發生的太快,一切還不穩定,還需要有個人來守護這一切新的東西、守護葛朗臺們從舊貴族手裡拿到的地產、守護私有制、守護新秩序。

誰來守護?拿破崙。拿破崙沒了怎麼辦?找個像拿破崙的。

拿破崙守護的是什麼?守護的,是私有制,也即在法革中拿到了利益的那羣人的利益,他們需要用把這些東西,變成“神聖的、屬於自己的”東西。

否則的話,貴族復辟,往回要咋辦?

比如說,老葛朗臺的葡萄園,低價買的,屬於被抄沒的貴族產業。那萬一貴族回來要咋辦?

經書要念私有制神聖。花錢買的,就是我的,你甭管我買的時候是不是賄賂了、是不是用陰暗手段了,那沒有用。因爲這是道德問題,不涉及到私有制最高神聖權。

但唸經也念不死貴族。

葛朗臺雖然發財了,但是錢多人少啊。

沒人,那這不得找小農幫忙?

一方面,靠唸經,確定私有制的神聖性。

一方面,唸經是念不死人的,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所以需要一個戰神:來要地的貴族,乾死;外國干涉,乾死;教會要地產,乾死;國王的親戚,乾死。

畢竟,唸經是需要時間的。

吟唱時間比較長,施法前搖得個二三十年吧,容易被打斷。

所以,唸經的時候,得有個人在外面擋住可能的打斷,直到吟唱完成。這個人得賊能打。

等把私有制的神性已經念出來後,這不反手就變成老馬說的【資產階級制度在本世紀初曾讓國家守衛新產生的小塊土地,並且儘量加以讚揚,現在卻變成了吸血鬼來吸吮它的心血和腦髓並把它投入資本的鍊金爐中去】了嘛。

所以,這也註定了,法國要出大事。

因爲走到這一步了、生產力到了這一步了。

大順這邊,用數百上千年的例子告訴了歐洲和北美:到了畝產一百來斤、高爐鐵技術、印刷術已定、土地有利可圖的時候,明確的、土地排他性的、土地可交易的、私有制必須要確定下來了。

誰反對、誰就得死。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至於你是先依靠第一種私有制拉人,先把私有制定下來,然後再用第二種私有制謀殺掉第一種私有制。

還是說跟英國似的,圈地運動的時候,既確定了私有制,又確定了第二種私有制,省略私有制下合法合理的慢慢兼併的過程。

那就各看本事了。

而舊秩序下的法國改革,肯定會搞成左右橫跳的形式,要麼激進到糧食貿易完全自由鬧出全國性的饑荒;饑荒之後,重農學派肯定下去,換上科爾貝爾主義,反着再退回去。

畢竟,重農主義這一套,太激進了。

在法國,真行不通。英國那邊,是靠殺、屠、宗教的迫害、潤北美、對外擴張、貿易、重商主義、保護主義,頂過去了圈地的疼。

法國重農學派這套東西,激進的無以復加,以至於老馬都感嘆這套東西簡直是在封建法國走當時最激進的資本主義。

шшш•Tтka n•¢ ○

你這麼搞,別說貴族,先問問各地的貧民、小農、龐大的永佃權法理非自耕農、佃農、城市無套褲漢、買不起麪包的、手工業者們,他們同意不同意。

大順是可以承認重農主義這套東西的,但問題是大順有之前的歷代王朝、歷代起義者,給解決了很多東西,使之達成了一個“基本完善的、符合畝產百十來斤和高爐鐵生產力水平的、小地產私有制下”的穩態結構。

而且,大順這邊也確實不存在一個所謂的“國際糧食市場”。

法國的糧食能賣到阿姆斯特丹、賣到柏林,這都是國外;大順的糧食,往國外哪裡賣?賣糧價比大順低得多的暹羅?還是賣還谷制下指望着賣糧食維繫的朝鮮國?還是賣給有紅河三角洲的安南?

所以,某種程度上講,大順這邊的“重農主義”,更傾向於意大利啓蒙派嘴裡的“重農主義”,是以國內市場爲基礎的“自由貿易”。

並且,因爲運輸的因素,和內陸條件的“千里不販糴”的商業規律,使得大順以一種“不管控而管控”的狀態,事實上保持了一個個“區域性的市場”——也即之前在鬆蘇發展之後,之前太子在湖北的經濟作物改革搞出來“米禁”的原因,他沒有考慮到糧食的區域性市場,和大順因爲物流條件而導致的“假”國內完全的自由貿易問題。

(本章完)

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82章 賣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030章 氛圍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398章 主心骨第973章 名與實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782章 身份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73章 法理問題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248章 鎖鏈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885章 縣令第349章 死國矣第60章 思維差異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393章 泡沫第331章 雷罰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930章 覺醒(二)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954章 釣魚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23章 小團體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783章 作死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239章 教改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349章 死國矣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052章 定性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849章 威望(下)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64章 笑與悲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941章 自覺(三)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
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82章 賣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030章 氛圍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398章 主心骨第973章 名與實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782章 身份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73章 法理問題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248章 鎖鏈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885章 縣令第349章 死國矣第60章 思維差異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393章 泡沫第331章 雷罰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930章 覺醒(二)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954章 釣魚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23章 小團體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783章 作死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239章 教改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349章 死國矣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052章 定性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849章 威望(下)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64章 笑與悲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941章 自覺(三)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