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

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

菀瀆在後世已經淪落成了個小村子,黃河南流,決口不斷,改變了很多事。

不只是愣生生造出來向內延伸百餘里的海岸,也徹底改變了這裡的經濟條件,原本的富庶地區混成現在這樣,劉鈺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在史世用陪伴下,劉鈺只是在菀瀆鹽場稍微轉了轉,稍微和煮鹽的百姓聊了幾句,就離開了。

這裡還是用的煮鹽法,實際上曬鹽法早就技術成熟了。

想想其實也能理解,爲什麼改革這麼難了。

煮鹽用的柴火、煤,以及巨大的鐵鍋,都不是窮苦的竈戶所能獨自承擔的。

這也使得朝廷有能力控制他們,因爲朝廷的管理能力太次,所以只能選擇往後退,用往後退的方式來管理。

明明早就有了曬鹽法,可是曬鹽法怎麼管呢?

控制好了柴火、煤、鍋竈,就能控制煮鹽的鹽產量,從而防止走私,才能收上鹽稅。

可要是用曬鹽法呢?難道還能像查柴禾、煤炭一樣,去查太陽嗎?

和明末的思想解禁一樣,曬鹽之類的新技術能在福建等地鋪開,不是因爲朝廷主動推進進步,而是朝廷無力管轄。

而兩淮地區的鹽,太重要了,佔了鹽稅的大頭,這裡朝廷也只能選擇用這種落後的方式進行控制——因爲重要,所以落後。

帝國的軟件,決定了帝國能控制的硬件上限。讓硬件要更新,帝國的軟件發現跟不上的時候,就會選擇不準硬件更新,甚至讓硬件退版本。

那些發展的地方、衝破桎梏的地方,不是朝廷不想管,而是朝廷無力管。

這種事,別人或許還要問問煮鹽的竈戶爲什麼這麼苦?

劉鈺是不用問的。

作爲一個在松江府推廣廢棄漕米實物、改收白銀稅的人,他很清楚每年收米的時候什麼樣。

米下來之後,商人就會壓價,壓到一個極低的價格。

缺錢用的時候,就會放貸,貸出一個極高的利息。

這些煮鹽的竈戶也是一樣,被鹽商所控制,壓低鹽價;需要資本買柴的時候,就放出高利息的貸款。理論上,朝廷有規定價,但凡是一旦只是理論上,那就等於不存在。

本來明初的設計,是官方提供資本、鐵鍋、柴禾等,煮出來鹽,按照官方價格定價收購。

但朝廷沒錢,所以發紙鈔,發沒有準備金、且稅收都不收的紙鈔。

一整套朝廷全面管控的官山海手段,明也好、順也罷,都是玩不轉的。

小生產者的邏輯從不是反對各種剝削,只是反對自己不是剝削者,這是小農心態註定的事。

即便現在大順來改革,也很難改成全面的朝廷控制,把這些小生產者鹽戶,弄成官方鹽場的僱工。

朝廷既要百姓能吃上鹽,也要保證能從鹽裡收到稅,這也就造就了幾乎無解的局面。

除非大順的基層控制力達到一個驚人的高度。

但劉鈺身處黃河岸邊,想着一河之隔的對面正在修的那條後世同等技術條件、同等鐵器工具下,一個地級市的動員和控制能力,與這個傾全國之力的動員和控制能力的慘烈對比,就明白這不過是妄想。

要推動曬鹽法改革的難題,從不是生產技術上的,而是緝私技術上的、是基層管理能力上的難題。

換一種適當鬆一些的、符合現在大順控制能力的手段,允許資本入場呢?

靠資本充足,把這些小鹽戶都擠垮,讓他們成爲赤貧的無產者,爲新時代的降生提前孕育呢?

略微在菀瀆鹽場做了一番考察後,劉鈺給皇帝寫了關於鹽政改革的第二封奏摺。

一共兩個問題。

爲什麼兩淮鹽會出現“川鹽入楚、粵鹽入湘”的走私情況?湖北和湖南,可都是兩淮的“銷售區”。

因爲川鹽用天然氣煮鹽,根本不用燒柴禾。

而廣東福建,則因爲前朝管轄的少,早早普及了曬鹽法。

使得兩淮地區的鹽的成本,是遠遠高於這兩個地方的。

燒柴,也得花錢。

甚至於,燒柴的錢,幾乎是佔了煮鹽三分之二的成本。

柴禾不是到處都有的,爲了煮鹽,又許多很多的土地專門種樹,用種植的樹木,保證煮鹽的燃料問題。這又變相增加了淮北地區的土地矛盾。

而不管是四川的天然氣煮鹽,還是福建廣東的日光曬鹽,燃料成本是省了的。

所以,想要根絕川鹽入楚、粵鹽入湘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最好是讓兩淮採取曬鹽法。

否則,都是些治標不治本的手段,越查私鹽越多。

這是成本問題,用來解決兩淮鹽的鹽稅在湖北、湖南被走私鹽奪走的問題。

另一個,就是劉鈺提出類似於松江海商集團那樣的方式,以大公司的形式,方便政府監管控制,採取曬鹽法。

兩淮地區曬鹽法,有一個技術問題,那就是因爲黃河入海的緣故,使得這裡的海水比別處“淡”。

比別處淡,想要曬鹽就不容易。但實際上,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淋滷。

既然沒有技術問題,這種大公司投資、擠垮那些小鹽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些大公司,可以採用一些新技術。

蘇北地區本來就有用風車提鹽水的手段,但是隨着後來一步步往小農退,連煮鹽也往小農退,宋時就有的蘇北風車已經基本見不到了。

現在大順已經可以做出蒸汽機了,不敢也不能往紡織業上用,那完全可以用在這些對傳統小農經濟衝擊不大的地方。

爲什麼這些鹽場可以採取這樣的辦法?

因爲每年都有大量的煮鹽的人逃亡,朝廷每年都要花錢招募,給一些股本,讓他們來幹。

但往往,幹不幾年,就被鹽商盤剝的吊毛沒有了。除了逃亡,還能怎麼辦呢?

這和傳統土地小農不同,傳統土地小農,朝廷這邊擔心影響他們的生計。

但對煮鹽來說,則是要面對不斷有人跑路的情況。

這幾年其實更加嚴重,伴隨着下南洋在黃淮地區展開,而勸君莫要下南洋的感嘆還沒有流傳開,大量的鹽戶是偷着往南洋跑的。

這種情況下,也就不需要考慮會不會影響“小民”生計。

反倒是可以用最簡單直接的手段,上演一幕“大工場擠垮了個人手工業、使得他們淪爲赤貧的無產者”的過程。

恰好,能夠極大提升生產效率的蒸汽機等,又不是私人小戶能夠買得起、用得起的。

同時,作爲大公司,可以多生產一些存量,只要朝廷監管到位。

相對分散的小戶來說,大公司,如同松江府的那些壟斷集團一樣,其實更容易被監管。

朝廷定出的賣鹽價,理論上是有利潤的。只是那些小鹽戶一方面要靠薪柴煮鹽增加成本、一方面又飽受鹽商“收鹽壓價、買柴漲價”的盤剝,是以難以賺錢。

所以,如果能夠實行改革,既可以保證承辦的公司有利可圖,又可以壓低兩淮鹽的價格,從而驅趕川鹽入楚、粵鹽入湘的問題。

同時,既然朝廷要改革,要從鹽引鹽綱法,改革成鹽票法。

那麼,按票納稅,也可以達成鹽業生產後朝廷的目標:收稅。

大公司是可以壓低成本的,而曬鹽又是需要場地的,所以私鹽只能選擇繼續煮,比較隱秘嘛,這又是必然無法競爭過採取了新技術的大公司的。

要麼破產,去南洋種植園。

要麼破產,去鹽場當僱工。

要麼破產,去要飯。

沒有第四條路可走。

朝廷要做的,就兩件事:檢查鹽的質量、按照鹽的數量收稅。

除了這些和鹽業直接有關的因素外,劉鈺還說了其餘一個和鹽業似乎關係不大的好處,或者說是規劃。

切入點玻璃生產,而之所以由此切入,因爲這幾年玻璃生產也是朝廷的重要稅源了。

玻璃生產考慮要先考慮市場問題,蘇南地區經濟發達,玻璃的銷量年年提升。玻璃這玩意兒運輸起來,比瓷器還麻煩,經不起海上的風波巨浪。

所以,最好是在蘇南地區直接投產一些玻璃生產廠。

朝廷是支持玻璃產業發展的,因爲每塊玻璃出廠之前,就會繳稅。

而且,朝廷控制着處在北邊的、科學院承辦的新式的制鹼廠。

從源頭上控制了玻璃產業的上游原料,這就使得玻璃業雖然是商人經營的,但卻沒有逃稅的空間——多少鹼,對應多少玻璃,這和鹽業之前根據柴禾數量來推斷是否有私鹽,是一樣的道理。

玻璃製造,又需要大量的煤,或者燒柴也行。

蘇南地區的柴價很貴,人口衆多,那裡又沒有大煤礦,城市化率相對別處又高,柴價自然貴。

除了玻璃製造業,蘇南地區的一些新興產業,也都開始使用蒸汽機。比如鋸木、造船等等。

如果能夠讓淮北曬鹽也採用蒸汽機提滷,那麼構建一個以連雲港爲中心的煤業港口的條件就已經成熟了。

淮北地區是有煤的,尤其是距離連雲港不是太遠的徐州地區、棗莊地區,都是有煤的。

那裡的煤,又恰恰可以使用到蒸汽機——因爲黃河改道的緣故,使得宋之前的一些煤礦,都大量積水。而這些粗笨的蒸汽機,做提水用,又恰恰非常適合在那裡採煤。

只要有利可圖,那麼劉鈺可以牽頭,利用原本的河道,再配合上馬拉的生鐵鐵軌,鐵運水運結合的方式,將煤炭運送到海州。

一部分供淮北曬鹽使用。

一部分則乘船去蘇南地區,既可以緩解蘇南地區“薪柴日貴”的窘境,也可以促進蘇南地區的產業發展。

因爲此時黃河還沒有製造廣泛的蘇魯黃泛區,實際上這個看起來挺大的工程,其實並不大。

海州往西,因爲黃泛區此時還未出現,是以薔薇河是可以通船的。

同時,還有一個後世已經乾涸、但此時存在的青伊湖。

到青伊湖往西,還有個此時很大的駱馬湖,因爲黃河水的存在,使得駱馬湖一段的大運河水量可以通航。

實質上,要修的,只是一段從駱馬湖到青伊湖的路,大約80裡,沒幾個錢,資本完全修的起,而且有得賺。

因爲這條路不止運煤,還要運鹽,運其餘商品。算算現在蘇南的薪柴價和大順的航海術水平,海運煤依舊有得賺。

劉鈺最後又站在朝廷的角度,分析了一下這樣規劃“對朝廷、對天子”的好處:

在運河被廢棄之後,保持南北之間紐帶聯繫的,只剩下了海軍。

這樣的紐帶聯繫,是不夠堅實的。

最好的辦法,是加強南北之間的經濟聯繫,即:南離不開北、北離不開南。

如此,才能解決運河被廢棄之後,南北之間的隔閡和分離問題。

朝廷日後想要控制蘇南,實際上只需要出京畿、過濟南、到徐州即可。控制了那裡的煤,也就控制了蘇南日益發展的產業。

如此,江山社稷方可穩固。

劉鈺的每一次改革計劃,都必要讓皇帝看到:這樣對加強皇權、加強皇帝對天下的控制有什麼好處。雖然裡面都埋着坑,可劉鈺估計皇帝是根本看不出來的。

至於別的……聽皇帝和士大夫說說什麼天下蒼生罷了,可別真信,不管哪個皇帝,只要他坐穩了位子。

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朝廷真的爲了天下蒼生、天下百姓,曬鹽法早特麼在兩淮地區推廣了,還輪得到現在?

(本章完)

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395章 樞密院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435章 分歧(一)第250章 欺瞞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39章 考察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167章 備戰(六)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1170章 備戰(九)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450章 “帝”(二)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441章 分歧(七)第477章 四凶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883章 無用功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53章 選擇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023章 割裂(一)第455章 賣舊貨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163章 備戰(二)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940章 自覺(二)第117章 天誅!第950章 夢魘第1193章 皇帝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863章 妄想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929章 覺醒(一)第323章 假公正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348章 怕疼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170章 備戰(九)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358章 實封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807章 閹黨(上)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68章 決心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
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395章 樞密院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435章 分歧(一)第250章 欺瞞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39章 考察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167章 備戰(六)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1170章 備戰(九)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450章 “帝”(二)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441章 分歧(七)第477章 四凶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883章 無用功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53章 選擇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023章 割裂(一)第455章 賣舊貨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163章 備戰(二)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940章 自覺(二)第117章 天誅!第950章 夢魘第1193章 皇帝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863章 妄想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929章 覺醒(一)第323章 假公正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348章 怕疼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170章 備戰(九)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358章 實封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807章 閹黨(上)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68章 決心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