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備戰(二)

第1163章 備戰(二)

大順對錫蘭的征服擴張,得到了什麼?

從商業資本的角度看,得到了肉桂的壟斷權、得到了錫蘭珍珠的專採權、得到了拉特納普拉的寶石開採。

從國家戰爭力量的角度,得到的自然更多。

無論是人口,還是戰略位置。

但,其實最重要的,以上這些都比不上的,是大順得到了大量的國有土地。

葡萄牙人來帶這裡,強制推廣天主教。

大量的佛教人口和高種姓人口,爲了逃避天主教,逃亡到了山區,留下了大量的空地。

持續二百年的斷斷續續的戰爭,摧毀了錫蘭的水利設施,使得這個從漢晉時候就在中國史書裡的物產豐饒、水利設施農業經濟的國家,農業基礎基本崩潰,出現了農業退化。

崩潰的農業、逃亡的高種姓,留下了大量的荒地。

當荷蘭人趕走葡萄牙人後;當錫蘭人感嘆扔了生薑、請來辣椒後。

崩潰的農業、匱乏的勞動力,促使荷蘭人在泰米爾人奴隸和華人奴工之間做出選擇。

因爲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在中國史書中的物產豐饒的國家,因爲水利設施的崩潰,已經混到了要從印度和南洋進口大米的地步。

荷蘭人的商業氣質太濃、味兒太正,能把馬六甲、錫蘭這種地方弄成靠外面進口大米的地步,也真是重商抑農到極致了……

當大順的軍艦擊潰了荷蘭人的艦隊,新的統治者抵達這裡後,大順的軍事貴族們興高采烈,因爲,他們得到了大量的、可供耕種的國有土地。

均田制、府兵制的前提,要麼是村社土地所有制、要麼是國有土地所有制占主導地位。土地私有制,是沒有搞均田、授田、府兵制的基礎的。

或者,說的更通俗一點:耕戰的前提,是土地國有制、官有制、至少也是村社殘餘的集體制。

杜鋒是錫蘭都督,不是錫蘭節度使。米子明是南洋都護,不是南洋總督。錫蘭、馬六甲、婆羅洲,這些地方叫軍鎮,不是叫省。

這不是簡單的白馬、黑馬,或者蟋蟀、蛐蛐的區別。

而是所有制、土地法、戶籍法、軍役法、稅法的區別。

錫蘭此時有大約18萬成年漢人。

其中大約5萬成年漢人,和他們所屬的大約3萬戶家庭——他們中的很多人,娶不到漢女,下一代基本還未成年——他們手裡的土地,既沒有田皮,也沒有田骨,是絕對禁止買賣的國有土地。

他們在戶籍上,更接近顏李學派所設想的“軍人”這個四民,但又不是大順的老營良家子那種準小貴族——良家子可以窮的叮噹響,但他們有特殊的大院和軍區連營制,也有特殊的上升渠道,錫蘭的這些軍人沒有,他們只能拿到虛勳,拿不到可以軍功十二轉的實勳和內部特殊的學堂選拔教育體系。

不是說他們不能上學,實際上,大順在南洋的幾大軍鎮,都是按照良家子的營連基層體制來的,營連內部其實也是有學堂的。

但是,就像是登州府新學學的也是實學體系,從知識角度,也能參加武德宮的考試,但現實是他們不能參加,因爲他們不是被特殊定義的良家子——雖然,很久之前,這個詞只是個寬泛的代稱,但在大順是有特殊含義的。

直觀點講,大順的良家子概念,微微類似於普魯士的“馮”。

權力概念中的貴族身份和是否有錢,沒有關係,這就叫封建等級制。只不過這種等級制,在大順被變種爲摻和到變種三舍法和皇權加強中,不以土地和依附的人口作爲力量,而以皇帝的青睞和政府與軍隊官職體現。

或者說,他們和大順的近百萬生員,是大順封建制的一體兩面。大順養着近百萬生員,也養着幾十萬良家子,這是大順實行反動統治的基礎。

生員的封建特權,是優免、見官不拜、地方治理基石。

良家子的封建特權,是可以窮的叮噹響,也可以欠高利貸到處躲債,甚至可能窮的給人扛活。但理論上,他們如果好好學習,理論上可以做高級軍官或者高級文官,但登州府的那些實學出身的人,在被吸納進良家子體系之前,在陸軍裡最多幹到連長,要麼就滾蛋去海軍、炮兵這種技術兵種。

沒有爲什麼,因爲大順是個反動的封建政權,他要維繫自己的統治,明白自己的武裝基本盤和階級基本盤分別是啥,所以是個非常可怕的反動勢力。

明末大起義,讓農民,自己爭取到了在大順非常巨大的統戰價值,華北小農自耕農是大順統治的階級基本盤。

明中晚期的儒生扯犢子,讓大順的皇權必須保持一個軍事貴族基本盤,達成均衡。

或者說:唐朝時候,所謂的“關隴集團”太強了,所以要科舉制。

大順時候,所謂的“文官集團”太強了,所以要搞一批新的所謂的“關隴集團”。

劉鈺軍事改革在政治上的反動性,或者說他改革能夠成功的力量,不源於大順的進步派,實則藉助的是保守派或者反動派的力量——政治勢力上的保守派和反動派,未必是技術上的保守派。

他的燧發槍時代軍改,使得良家子和勳貴集團,在即將衰落的時候,重新把握住了權力。

因爲,燧發槍時代的標準戰術,更大程度上不再依靠個人能力。

或者說,就大順周邊的這些破仗、敵人,遠不到需要拼哪邊出拿破崙、項羽這種戰術天才的層次。

一羣中人之姿的,依舊可以作爲軍官,憑藉標準化的戰術、炮兵優勢和大順體量,打出來優秀的戰果。

一個武德宮畢業、從連長幹到營長的良家子軍官,憑着大順的標準化營連戰術和練兵體系,可以在西域,面對幾千人的叛亂者圍攻時,輕鬆打出高效的戰損比,哪怕他按照標準的教科書那一套的死板陣法。

中高層軍官,可以被大順的反動勢力壟斷,所以說劉鈺軍改所依靠的力量,是大順的反動貴族階層。

同時,又因爲兵書的教科書化,取代了過去的家傳經驗的家族壟斷,以及大順最開始那一套脫胎於王安石的內部三舍法,又可以加強皇權對軍隊的控制力。

劉鈺就是個例子。決定劉鈺地位的決定性因素,不取決於劉鈺的爹是公爵,取決於皇帝的個人喜愛。

武德宮有一定數量的外部名額,但要注意的是,錄取率、甚至題目難度,都和良家子那一撥人不同,比科舉的錄取率還要低的多,而且有非常嚴格的年齡限制。

這又使得實學體系內最優秀的人才,依舊有“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能力,而且因爲選拔難度過高,使得他們很容易進入樞密院的參謀總部。

在劉鈺改革之前,可以說,大順的貴族勢力已經岌岌可危。他們面臨着嚴峻的問題,就是按照機率來說,他們出頂尖人才的可能太低了,人口基數在那擺着。

劉鈺改革後,可以說,大順的軍事貴族勢力已經再度穩固。

他們不需要出頂尖人才,他們只需要按照教科書和標準化戰術,就可以在這個“拉壯丁、撿酒館醉漢、花錢買官、找人販子買兵、欺騙上船、父死子繼”爲主流的大爭之世,拉出一支當前世界優秀水平的軍隊。

因爲,大順的體量和地緣環境,在軍改之後,大順朝廷不需要天才。

反倒是叛亂者、起義軍、藩屬國、鄰國,需要拿破崙、霍去病、岳飛、項羽、漢尼拔這樣的戰術天才。

爲什麼劉鈺的軍改能夠推廣,並且得到了勳貴集團的支持?因爲保守和反動的勳貴集團,需要保持政治上的現狀和地位,不得不在技術上往前邁一步。

最終結果就是,勳貴集團和良家子小貴族,重新穩固了他們在政治上的地位。

沒有走向《紅樓夢》故事裡,轉型耕讀科舉的窘境。

勳貴集團依舊依靠血統。

良家子集團,實質上轉爲了“技術中產”,並且在意識形態上迅速滑向“中產”或者小資——我的技術、一技之長,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我尊嚴或者人的價值的體現,並且迅速地“行會化”——良家子集團,可以看成一個變種的“軍事組織技術行會”,而行會是排外的。

就像是優秀的織繡工匠,在面臨工業化時,有兩種哭泣。

一種,是單純經濟上的哭泣:自己的職業,被工業化生產毀滅。

一種,是精神上的哭泣: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通過自己的手工產物體現,當手工產物消失後,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靠什麼體現,自己何以爲人?

能夠摧毀這個軍事組織技術行會的力量,自然也只能是工業時代的力量。也就是一種全新的、嶄新的、碾壓舊時代的、工業時代的組織技術。具體怎麼辦,後世有一本書恰好就叫《怎麼辦?》。

但顯然,此時世界的物質基礎,還不夠。

所以大順的這種組織模式,在這個各大“強國”比着看誰更爛的世界,還是很有優勢的,也非常契合大順這種大家爭做人上人的社會環境。

既然都相當人上人,上車的人,自然會關門。

所以僅從經濟、土地所有制的角度來看錫蘭的歸義軍,他們好像和良家子差不多。

都是按照人丁家庭,以一千戶爲一折衝府,或者叫營,下面分多個連,實際上就是個大型村社。

土地歸國家所有,不得買賣,每戶授田50畝,另還有村社公田20畝,村社的這些公田一般作爲種植園經營,種植椰子或者咖啡,不準種茶,違者流三千里,連坐。

因爲錫蘭氣候的特殊性,使得不管是耕種季節,還是採摘收穫季節,都必須使用大量的僱工。而伴隨着種植園的發展,也使得錫蘭擁有了大量的類似於蘇北摘棉花的“閒民”,農業生產是不成問題的。

但隨後的軍制、晉升途徑等,就不一樣了。

歸義軍在男子成年後,要自備一些東西,參與軍事訓練。朝廷會配備戰馬、火槍、火藥、軍裝、鉛彈、大炮等。但諸如干糧袋、自己的零食好吃的、零花錢等,還是要自己準備的,而且在入伍操訓的時候會有檢查,如干糧袋等必須是制式的、自己家老孃們兒縫的。

負責訓練他們的折衝都尉,是朝廷派來的,不是本地人。

他們平時其實也不需要調動,準確來說,他們更像是預備役,以土地爲津貼的預備役義務兵。

朝廷也壓根不給這些人發軍餉。

大順理論上,在錫蘭的正規野戰部隊,或者叫拿白銀軍餉的正規野戰部隊,只有四個營。

一個陸戰隊的步兵營,駐紮高浪埠。這些都是標準的志願兵,服役年限非常長。

三個戰鬥工兵營,按照輕重步兵的分法,屬於重步兵。

和重甲先登、擲彈兵之類的類似,就是爲了防止出現英法在印度,動輒懟個城堡懟三五個月懟不下來的情況。

戰鬥工兵一直是大順南方邊疆區的精銳,因爲戰爭形式註定了是:海軍決戰、重裝戰鬥工兵奪堡、拉上去的線列兵走過場的態勢。

炮兵基本都在馬六甲整訓,不在錫蘭。

騎兵也在馬六甲,事實上,南洋地區,是有草原的,而且還有相當不錯的草原。

歸義軍的這羣人,不拿軍餉,只是在給自己的土地交血稅。

和大順內部一樣,練兵的折衝都尉,只練兵,不掌兵,專業練兵。

所以,杜普萊克斯才詢問杜鋒,在錫蘭,大順到底有多少兵。

他說的這個兵,指的是能打仗的兵。

因爲他手裡,理論上也掌握過三四萬“軍隊”,就是印度王公的士兵,但……那是不是“兵”,真的難說。

至於這些歸義軍,到底算是自耕農,還是小地主,也比較有趣。印度洋的風暴,會在2月份和8月份,出現一段幾十天的旱季晴好天氣,恰好是稻子成熟、椰子採摘、咖啡採集的季節。

風暴也會停息,每年會有大量的泰米爾人,從印度那邊乘船過來,在這兩個月份打工。

割稻子、插秧、摘椰子……歸義軍會按照村社,或者叫連隊,和“牙行”的人打招呼,由他們僱傭一批泰米爾人來幹活。

至於爲啥不用大順人,因爲船票貴。

大部分非歸義軍的漢人,都是“勞務派遣公司”的契約長工,不做短工。

主要是大順這邊壟斷專營的肉桂、寶石,要求必須用大順人,法令強制,要不然沒人會用比泰米爾人的運費更貴一些的華人的。

種植園啥的,也因爲情況特殊——長工用華人,採摘季的短工大部分用泰米爾人以節約成本。

當然,權哲身不太可能理解這些東西,他也不知兵,只是看到這種類似府兵、軍戶制的制度,很符合他對“上古仁君農兵合一”的幻想。

至於說,這些預備役到底能不能打,他其實不懂戰爭,但卻憑藉對上古時代的美好幻想,覺得這些人肯定能打。上古仁君,不也是這樣的嗎?自己老師所設想的改革,不也是和這個有點像嗎?

甚至於,他們學派所設想的美好制度,恰恰就類似這種土地不能買賣的官田農兵制。

只是,一個念頭在權哲身的心間慢慢浮現。

大順是依靠擊敗了荷蘭人,於是擁有了大量的國有土地。

朝鮮國的大量土地,被兩班貴族、王室外戚所佔據;又不可能學大順對外擴張,因爲旁邊一個是大順、一個是日本,唯一一個能打過的是琉球,就算大順不出面放任去打也沒啥用……那咋辦呢?

大順可以對外擴張,解決國有土地不足的問題,朝鮮國咋辦?隱約間,權哲身好像明白了問題之所在。

(本章完)

第113章 小人哉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65章 報捷第93章 破題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585章 要忍讓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974章 照舊第1023章 割裂(一)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438章 分歧(四)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782章 身份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934章 覺醒(六)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37章 見過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322章 五月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31章 雷罰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234章 打小抄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807章 閹黨(上)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625章 手段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99章 酒醉多言第987章 止步(下)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885章 縣令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338章 下心毒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579章 廢物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
第113章 小人哉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65章 報捷第93章 破題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585章 要忍讓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974章 照舊第1023章 割裂(一)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438章 分歧(四)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782章 身份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934章 覺醒(六)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37章 見過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322章 五月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31章 雷罰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234章 打小抄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807章 閹黨(上)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625章 手段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99章 酒醉多言第987章 止步(下)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885章 縣令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338章 下心毒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579章 廢物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