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

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

數百年的東西方貿易,數以億計的金銀流入了印度,這是杜普萊克斯的收稅利潤構想的基礎,也是大順皇帝能夠接受奪取印度設想的基礎。

數百年的東西方貿易,數以億計的金銀流入了印度,這是劉鈺設想的賣工業品拓展市場的基礎,也是刺激大順工業資本快速發展的基礎。

都是賺錢,兩邊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相悖的。

一個是工業思維。

一個是商業思維。

直接把錢收走。

和先把商品生產出來,去那邊換了錢,再運回去。

看似好像後者是脫褲子放屁。

但這個舉動的脫褲子,非常有意義,這關係到大順能讓多少人口參與工業化。

否則,不脫褲子一步到位,和大順鹽改之前的那些鹽商,沒有任何區別,對大順的未來沒有任何幫助。

這裡面最難的地方,就是摧毀印度的傳統小農經濟,單純靠收稅是無法摧毀的。

如何把印度拉入大順的經濟體系,其實是有辦法的。

而這個辦法本身,又和大順對印度的征服與侵略息息相關。

或者說,與大順明明對印度垂涎三尺,優勢極大,卻直到現在還沒有動手這件事,息息相關。

大順渴望印度。

但卻撐着強大的戰略定力,一直在等劉鈺說的歐洲的下一場戰爭。

皇帝只是一種類似於路徑依賴的信任。

實際上,爲什麼非要等,就源於到底該如何把印度拉入大順的經濟體系這件事。

劉鈺在鬆蘇的改革,嘗試了另一種形式的資本主義萌芽。

即在保持“男耕女織”這個脆弱框架的前提下,以鐵輪織布機這種小型技術進步的機器下鄉的方式,採取包買制的資本主義萌芽。

應該說,效果不錯。

即達成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效果,把成千上萬的百姓,拉入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

又在最低限度內,緩釋了轉型的危機。

名義上還是小農經濟。

實則不是了。

一來,主業成爲了副業、而副業成爲了主業。

二來,每個參與織布的家庭,都和世界貿易、整個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息息相關。

三來,自給自足實質上是被瓦解了的。

織布的人,需要花錢買布。

這和織布的人自己穿,剩下的再去賣,是有天壤之別的。

這種方法,看似在破除危機,實則純是覺得雷要提前炸了聲兒太小,就是奔着毀天滅地、天翻地覆的大革命去的。

因爲,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一旦爆發,每一個看似還在小農經濟中的人,都會被拉進去。

如果不這麼辦,鬆蘇如果爆發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實則影響面很小。

然而這麼辦了,就把大量的百姓綁在了其中,使得到時候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因爲與每個人的利息都息息相關。

所以,這不是解決了大順的危機。

只是把危機延後,並且烈性更大。

這種思路,其實也是可以用在印度的。

而用在印度,就需要大順必須要等歐洲幹起來之後才下場,以控制歐洲市場。

仍舊以棉紡織業爲例。

印度種棉花。

印度紡紗。

印度的紗,進口到松江。

鬆蘇織布,甚至把織布的範圍,沿着長江、運河網鋪開。

棉布賣出去。

尤其是等着一戰打完之後,因爲物價革命而大爲有利可圖的歐洲。

白銀迴流至松江,再發給大順的織布工、印度的紡紗人、或者棉花種植投資。

即,通過以地域爲分界的強制分工,強行加強大順和印度之間的經濟聯繫。

以歐洲的市場,催化印度向專業紡紗轉型。

這是《管子》輕重術裡的強制分工的變種。

也算是後世自由經濟裡的那種所謂的高低端分工、產業轉移的變種。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讓印度大量的百姓,放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而是從原來的男耕女織,變爲男耕女紡,大順通過對紗線的收購,讓他們擁有購買棉布的製成品的動機和財力。

在歐洲賣的棉布越多。

就有更多的印度人種棉花、紡紗線。

更多的印度人種棉花、紡紗線,就能在印度賣出去更多的棉布。

而這,也就是印度覺醒、危機傳導的前置條件。

紡紗……在效率上,是最容易被機械紡紗廠替代的。

劉鈺說的走錠精紡機難搞,是事實。

但一旦搞出來,效率瞬間讓手工紡紗業崩潰,也是事實。

織布機搞起來相對容易。

但效率上,歷史已經證明,機械織布想要取代大順的手工布,尤其是鐵輪織機普及之後的手工布,得到二次工業革命中期的水準。

所以,這種方式,應該是對大順轉型危害最小的方式,也是對大順工業化之後一旦爆發危機影響最大的方式。

即:印度的大量棉紗,先把大順手工紡紗的那些人擠死,這些人數量不多。

而且,大量的家庭婦女,很容易轉型,從自己紡紗、自己織布,轉型爲購買棉紗,自己織布。

當然,這需要資本持續不斷地進行投入,繼續擴大鐵輪織布機下鄉的範圍,要沿着運河網、長江等,全面鋪開。

等到大順自己紡紗的人都死了,或者轉型爲專業織布後。

大順的下一步工業化,就是對大順影響最小的方式。

也就是,紡紗機械化。

即,把印度的棉花運走,在鬆蘇地區的工廠加工成棉紗。

這對大順的家庭,有影響嗎?

實際上,是沒有影響的。

因爲,在此之前,已經依靠印度的棉布,消滅了大順的紡紗活動。

剩下的,都是織布的。

印度手工紗,換成鬆蘇機械紗,對大順的千千萬萬織布的她們而言,影響爲零。

當然,只是看似影響爲零,實則致命的影響需要讓子彈飛一會兒。

大順快速發展的棉布產業,在一戰勝利後,會直接摧毀歐洲的棉紡織業。

歐洲必定走向全面保守,各國也會滋生強大的自強情緒,科爾貝爾主義會風靡歐洲。

統一內部市場,提升關稅,發展自主產業,對外抗擊傾銷。

全面保守化加全面科爾貝爾主義盛行的歐洲,必然還是要幹一仗的。

這一切傳導回大順,就是市場萎縮。

同時,大順全面的紡紗機械化,的確不會給大順帶來直接的衝擊,但必然會給印度帶來崩潰的衝擊。

一個以生產棉紗爲主要產業的畸形經濟,大順的第二步紡織工業化會帶來怎樣的衝擊,不言而喻。

甚至,此前因爲大順下南洋而發生在蘇拉特的動亂,就是這種情況的預演。

一旦爆發,就是印度的經濟崩潰,民族起義,動盪,革命,饑荒,戰亂。

很簡單,一個家庭,原本是靠紡紗生活的。

日子過得還行,大順的棉布賣的很好,所以他們也能跟着喝口湯。

可當大順的紡紗工業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後——這是必然的,因爲走錠精紡機的紡紗效率是手工紡的幾十倍,手工紗絕對不會像手工布那麼頑強,而且手工布爲機械紗提供了極其廣大的市場,資本必然投資——這些原本還能維持生活的印度家庭,會發現他們無法生存。

只要他們不肯當安安餓殍。

只要他們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那麼這場危機就會導致印度的混亂,也就是大順工業品市場的迅速萎縮,大順鬆蘇地區立刻就會出現極端的生產相對過剩。

這時候,劉鈺給大順埋下的這顆驚天的雷,纔會見效——也就是那些使用鐵輪織布機、假裝自己還是男耕女織、實則已經完全被拉入資本主義市場的家庭——他們會立刻感受到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境。

小農不想摻和工廠的事?

對不起,你沒有選擇。你以爲你是小農,可實際上當你接過那臺鐵輪織布機的那一刻,你就不是了。

危機會直接傳導到廣闊的農村。

而不只是工廠林立的鬆蘇工業區。

危機爆發之後,怎麼解決,那就是後人的事了。

三條路,天知道。

(本章完)

第176章 十三張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700章 反圍城第1076章 爭功(一)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208章 記憶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97章 風波起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712章 反擊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991章 煙幕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57章 開戰第936章 綁定(下)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1207章 守成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84章 請別死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247章 海參崴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256章 優劣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027章 割裂(五)第27章 臨行第250章 欺瞞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30章 立信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205章 入營第1167章 備戰(六)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449章 “帝”(一)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663章 推諉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40章 野心第208章 記憶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46章 哈士奇第967章 轉正第974章 照舊第1002章 獻禮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5章 居高臨下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
第176章 十三張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700章 反圍城第1076章 爭功(一)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208章 記憶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97章 風波起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712章 反擊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991章 煙幕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57章 開戰第936章 綁定(下)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1207章 守成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84章 請別死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247章 海參崴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256章 優劣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027章 割裂(五)第27章 臨行第250章 欺瞞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30章 立信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205章 入營第1167章 備戰(六)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449章 “帝”(一)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663章 推諉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40章 野心第208章 記憶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46章 哈士奇第967章 轉正第974章 照舊第1002章 獻禮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5章 居高臨下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