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

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

看着李九思似乎挺滿意的,劉鈺有心要讓他回去之後多多美言幾句,便又引着他去看了看排槍射擊、炮兵發射、擲彈兵和散兵配合攻小堡等戰術演練。

一連看了七八日,竟無一個重樣的,李九思看的津津有味。

臨走的前一天,又看了看士兵發餉。

晚上的私宴中,劉鈺試探着問道:“國公,陛下有沒有說這靖海宮官學和海軍的事?”

海軍的事,其實不復雜。

複雜的是對日本的貿易,林允文在南方很快把股份都賣了出去,今年算是千金買骨,去往日本貿易獲利極大,要把錢拿出來去南方分紅。

但是現在這個股份制的海商集團還未正式正名,這件事劉鈺要去一趟京城,面陳皇帝。

他想要一個交換:把青州軍交給皇帝,把青州軍的訓練體系教給皇帝,他對陸軍毫無興趣,以此交換對海軍的控制。

這個難度不大,朝廷裡到劉鈺這個級別,懂海軍的就他一個人,能貿易摟錢又不“與民爭利”的也就他一個。

信任是個需要長期維護的東西,這青州軍、尤其是若是平準噶爾時打出彩的青州軍,就是一個可以維護信任的籌碼。

海軍的難點在於他去西北的這段時間,要來一個別瞎胡搞的。

只要按部就班地造船、訓練就行,也就是找個看場子的而已。

手底下的那幾個心腹,一個個級別都都差的遠。

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肯定是手底下的心腹堪用,但就怕皇帝搞個啥也不懂的到這邊瞎霍霍。

李九思看似喝的醉眼朦朧,實際上腦子清醒的很。聽此一問,自是知道劉鈺在擔心什麼。

他卻不說,而是說道:“守常啊守常,這支青州軍甚是不錯。你得想清楚一件事,你是想要借陸軍封侯出將入相?還是想要借海軍成事?”

李九思親眼見到了青州軍的操練,很清楚這樣一支軍隊有怎樣的威力。他操練京營,很清楚地知道這支軍隊和京營體系已然不在一個層面上。

歷朝歷代,將軍若想成事,必要手底下有一支強軍。這個成事倒不是說造反,而是說立下軍功。

若如前朝戚武毅、若如宋朝西軍。李九思雖說親眼看到了青州軍的特異之處,但想着真想達成換將之後還有戰鬥力,怕是有些難。

手裡有這麼一支青州兵,日後要打仗的地方多得是,立功受賞並非難事。

至於海軍,李九思並不知道劉鈺琢磨着搞日本搞南洋的真心,以爲也就是那麼一說。

這樣在他看來,海軍就是個出力不討好的差事。

西洋人的海軍很強,當年能從數萬裡之外運兵數千到南洋,足見其本事。

海上有威脅,可若是大順的海軍強盛,那就無事可幹。

海軍強,西洋人就不敢打。

不敢打,海軍看起來就毫無意義。

也就沒有軍功。

他站在一個長輩的角度,希望劉鈺能夠想清楚。

是選海軍?還是選青州兵?

就算皇帝再信任,在李九思親眼見到了青州兵和軍艦齊射之後,都不可能把兩支軍隊都交到劉鈺手裡。

這個問題,劉鈺是不用想的,他在意的也不是這個事。

新軍編成,第一戰肯定是要他帶着去的。

得打出模樣,打的叫準噶爾覆滅,更要讓沙俄膽寒、讓本朝的朝臣武將震驚,由此才能真正去吸取西洋人的長處。

現在還有資格“會通中西、以求超勝”。

再晚個二三十年,那就只能“師夷長技以制夷”了。

人才又不是地裡的莊稼,春天種下秋天就能收。

大順變革的命脈,在東南沿海而不是西北。

關鍵是,西北要打多久?

“國公,我只是個練兵使。練兵的本事,我已經交給了別人。青州軍不是劉家軍,這一點想來國公也清楚。海防之事,纔是我真正在意的。此番歸京,還請國公替我說一聲,我想回一趟京城,與陛下彙報一下練兵之事。陛下……陛下應該指派一個副將前來。待西北的事一定,準噶爾主力一滅,我還是主持海軍的事吧。”

李九思明白劉鈺這是要交兵權,提前準備,而且並不是怕什麼手裡有兵朝廷慌,而是根本不想在西北逗留太久。

就像是皇帝囑託他交代劉鈺的那樣,劉鈺對準噶爾過於輕視,顯而易見。

“你就如此看不上準噶爾?”

劉鈺攤手道:“不是看不上,準噶爾之事,不在於朝廷有多少可戰之兵,只在於朝廷是否有再度經營西域之心。只要有心,就能做成。準噶爾的兵強嗎?一點不強,準噶爾的問題是路途遙遠,後勤纔是大問題。只要有錢,只要有心,準噶爾就不是問題。”

“但是海軍是個大問題。咱們已經落後了西洋人六十萬料戰艦了,就是已經差了三千萬兩銀子的存量,這得追多久?而且我不懂福船改戰艦技巧,所有水手都需要重新訓練,因爲西洋人船上的帆、繩,我都要學幾個月才能弄清楚都是幹什麼用的,本地水手根本不能直接用。”

“但西北,又是青州兵的第一戰,我又必須要去。是故請國公代爲轉達,我也上個奏摺說明此事。奏摺上說不清,故而我要入京面聖。”

李九思聞言沉默片刻,心中也有自己的思索。

他親眼見到了青州兵的變陣速度,行家眼裡知道這是一支可戰之兵。現在劉鈺這麼早就琢磨着脫身,誰來當第一任副將,將來便是前途無量。

既然劉鈺想退,那麼副將無論如何不可能從劉鈺練出來的這些人裡面挑選。李九思雖有私心,可也知道這種事肯定還是皇帝說的算,自己就算是北軍主將,也不能指派。

青州兵的模式可用,皇帝一旦有心軍改,那麼誰先接觸熟悉誰就有優勢。

劉鈺要退,那這個副將就是劉鈺之後朝中控制一支萬餘新軍的關鍵人物,也不知皇帝會把這等好事交給誰。

自古練兵極難,李九思也是第一次看到把兵練出來後,想方設法趕緊交兵權的。難不成這海軍的差距,真的已經到了如此岌岌可危的地步?

“此事我會陳奏陛下。既然守常心思已定,那我也就不多說了。你選了海軍,青州兵早退一步,也是好事。但無論如何,西北一戰事關重大,你不能因爲海軍的事就把青州兵推出去不管了。”

“國公放心,我省的。我是要練一支有制之兵,換將亦可用的。只是爲將者最起碼要知道新軍的陣法,這個尚需時間。”

“嗯,知道就好。那此事就先這麼定了。明日我便啓程,還要去各個州縣轉一轉。”

…………

李九思一走,劉鈺就開始制定今後海軍的發展規劃,每年投錢、存木頭、造船、招水手的事,都要寫成一個計劃。

西北一戰,鬼知道要打多久。

按照一年近千萬兩的軍費來看,應該打不久,或者說打不起太久。

但就怕輕敵冒進,精兵受損,又和準部拖延下去,築堡慢推,這也實在說不準。

本來把青州兵當成後孃養的,但這後孃養的關係到親孃養的日後有沒有奶吃,也只能忍着心疼,又往青州兵身上投了七八萬兩銀子。

定製了一部分棉衣、棉手套、綁腿、皮帽子、帶轉向機構的四輪馬車、八百匹拉四輪馬車的馱馬。

好在日本那邊的十三張貿易信牌加上運米走私的錢,自己能分不少,雖然肉痛,也只能投進去。

日後這支青州軍和自己可能一點關係都沒有,這錢花的實在心酸。

一部分是可以自己訂貨生產,另一部分最好還是在松江等地直接下單購買,那裡的紡織業發達,做起來也容易。

把這些要購買的清單交到了康不怠手裡,讓他支取了銀子去準備。

“對了,仲賢,關於青苗法的事,文登這邊辦的怎麼樣了?”

“很好。雖有一些放貸的地主不滿,但他們也不敢來公子的小站營鬧事。有幾個膽子大的,僱了幾個鬧事的,我帶人給打了一頓,也就老實了。白雲航那自然不會向着他們說話。”

康不怠拿着長長的清單,看着上面的銀兩數目,已然是見慣不驚。這幾年經他手的銀子,也有十幾萬了,早也組織了自己的幕僚團隊經管,這點銀子的貨物還不算什麼。

明年北征的事劉鈺也不瞞他,康不怠想着去看看長河落日圓的景象,學學唐時邊塞詩人的風度,只可惜也知道劉鈺這邊的事太多,待劉鈺一走他就得主持許多事,心裡縱然想,也沒有提半句。

“公子這錢,算是打了水漂了。國事征戰,卻要個人出錢,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劉鈺本就肉疼,此時也是無奈,苦笑道:“沒辦法啊。大家都覺得,憑什麼西北打仗要他們出錢?打下了準噶爾,他們得不到半分好處。再說土地稅也真的不能再加了,加來加去,都是加在了佃戶身上。朝廷沒錢吶。我得假裝養這麼一支能戰的大軍省錢,才能說服朝中的衆人,爲將來軍改準備。”

“西北那鬼地方,岑參有詩言: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美則美矣,士兵多苦,本就不知爲何而戰,若是連後勤都準備不足,那就更完蛋了。”

“這錢啊,該花還得花。錢是王八蛋,沒了咱再賺。”

康不怠笑道:“公子倒是想得開。人家都是能省則省,能剋扣便剋扣。單單是每個月火藥的訓練消耗,這錢就要叫許多人眼饞。也不知道日後換了將,還能否保證這樣的訓練?”

劉鈺朝着地上吐了口唾沫,罵道:“那還用說?不過打完這一仗之後,愛怎麼樣怎麼樣,把架子搭起來就好。我也不是覺得普天之下就我一個好將軍,而是朝廷給的那點錢,搞天天訓練?搞錘子。後來的誰能花得起這筆錢?得了,也別肉疼這幾萬兩銀子了,去辦吧。”

若能軍改,把架子搭起來,其實也就夠了。

普魯士號稱歐洲第一強軍,然而其實際情況是【連長在本連70個本地士兵中放60個人的假,由於放假的兵不領餉,這筆錢就進了連長的腰包】

【營屬火炮彈藥中的火藥被倒賣了,原本裝火藥的地方塞進去了沙子和鐵屑】

【軍營,軍官讓士兵幹活以牟利。士兵什麼活都幹,甚至包括紡紗這種精細手工活】

吃空餉、賣軍需、當軍官的奴工,一應俱全。

但軍改的架子若能搭起來,新戰術體系完全替代,真要有大事的時候,給足了錢猛訓個幾個月,問題應該不大。

能不能軍改,就看西北這一戰的一錘子買賣了。

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外來的力量把大順打疼、打醒。那就只能靠西北這一戰做個引子了。

他心裡的壓力巨大,只能琢磨着多花點錢,買一場震驚天下的大勝。

不久之後,京城裡傳來了消息,劉鈺得以入京面聖陳事。

將這邊的事都安排好,劉鈺拿出賬本,把今年“龍傲天”這個股東應得的分紅算出來,一共是十三萬兩白銀。

選了一隊騎兵跟隨着押運,去做這件脫褲子放屁的事。冒着今年的第一場大雪,就帶了幾個隨從,一路疾馳前往京城。

入了闊別數年的京城,劉鈺沒有先回家,而是直接去見了皇帝。

先公後私,這是規矩。

他也沒有直接先說白銀分紅的事。

皇宮暖閣裡,皇帝看起來心情大好,大約是聽了李九思的陳訴,認爲劉鈺練兵大成。

也不知道李九思和皇帝怎麼說的。

照例心裡罵娘磕頭之後起身,皇帝便讓劉鈺坐下。

“愛卿練兵辛苦,鄂國公觀後大讚,以爲青州軍可用。但是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還要看戰場上的本事。齊國公在羅剎國所見所聞,也是對西洋軍陣大爲震驚。羅剎國事,果如你所預料,亂成一團。”

“齊國公曾說,那羅剎國從彼得堡遷都回莫斯科,乃若趙匡胤欲遷都洛陽、朱棣遷都京城之故事。本以爲羅剎國舊黨得勢,再無進取變革之心。卻不想如今那女人上位後,又有遷回彼得堡之意。齊國公目睹政變之事,那女人倒是好手段。”

“羅剎威脅,不可不防。準噶爾事,必要抓緊了。若不抓緊,日後夜長夢多。你所言選副將之事,朕想了想,覺得不妨聽聽你的意見。你但說無妨,那青州軍中,可有能用之才?既是熟悉新軍,便可不拘一格使用。”

聽起來這話裡滿滿都是信任,劉鈺卻是想都不想便道:“還請陛下不要從青州軍的軍官裡選副將。”

“或選勳貴嫡子勳衛、或選龍禁充任。臣當日說,要編練一支有制之軍,縱將不識兵亦可,說到自要做到。”

(本章完)

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703章 海戰(一)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246章 探險隊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439章 回援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252章 特許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1229章 開戰(八)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88章 對策第1163章 備戰(二)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041章 國運(上)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781章 談定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78章 以商控蒙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939章 自覺(一)第113章 小人哉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1078章 爭功(三)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238章 敲定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426章 錯覺第4章 衝突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793章 憧憬(上)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600章 捧殺第21章 紙上談兵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98章 善後考慮
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703章 海戰(一)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246章 探險隊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439章 回援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252章 特許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1229章 開戰(八)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88章 對策第1163章 備戰(二)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041章 國運(上)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781章 談定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78章 以商控蒙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939章 自覺(一)第113章 小人哉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1078章 爭功(三)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238章 敲定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426章 錯覺第4章 衝突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793章 憧憬(上)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600章 捧殺第21章 紙上談兵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98章 善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