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

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

這塊石頭,砸腳可是砸的劉鈺齜牙咧嘴的疼。

《凡爾賽和約》中與大順相關的貿易問題,用馬爾薩斯經濟學,倒也確實可以解釋的通——本國的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要尋找有效需求嘛。

現在法國的凡爾賽那邊,大順在貿易問題上,其實已經談的差不多了。

大體上就那麼幾條內容:

其一:

法國解散東印度公司、英國解散東印度公司、丹麥解散東印度公司。歐洲各國不得組建以中國和印度爲目標的獨享壟斷貿易公司。

各國應該約束本國船主,不得越過好望角向東航行,也不頒發任何形式的、以好望角以東爲貿易範圍的許可狀。

此條,並不是大順反對自由貿易,也不是大順要搞壟斷貿易。

而是因爲,大順禁絕天主教、新教等非大順在冊的、牧首由禮政府冊封的、使用大順依託景教那一套搞得譯文的《聖經》。

用諸如“三一妙身”、“彌施訶普尊大聖子”之類的翻譯。且人員按照僧、道、尼等類似的手段,需要禮政府頒發度牒。且“大法主”,也即大牧首,必須由禮政府選拔認可,沒有禮政府點頭,假的,不認。

除此之外,不得在內地傳教,主要是爲了分化瓦解和吸納大順之前已有的大量天主教徒。

故而,這不是個貿易問題,也不涉及到自由貿易,只是宗教問題。

鑑於荷蘭人之前在日本,滿嘴胡咧咧,爲了貿易,壓根撒謊說他們根本不信基督教。

故而有此前科,大順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號稱自己脫教”者,前往好望角以東進行貿易。

其二:

法國將法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領地,交給大順管理,以作爲大順對保衛法國的西非殖民地的感謝。

法國將不在毛里求斯駐軍,法國的海軍將撤離毛里求斯,但法國對毛里求斯依舊擁有主權、治權。

英國將割讓在印度、南洋、明古魯等地的殖民地和貿易站。東印度公司成員和駐軍,將全部從南洋和印度撤離。

英國放棄在馬斯喀特、索馬里、波斯等地的貿易站。

葡萄牙將放棄帝汶、果阿等在南洋和印度的殖民地,交由大順。

丹麥將放棄特蘭奎巴殖民地,交由大順管理。

西班牙的直布羅陀,將暫時由大順和法國共管。西班牙在呂宋的殖民地得以保留,但西班牙不得支持羅馬教廷向大順內部派遣傳教士,西班牙的呂宋總督區將履行審查義務,清查各個教團在呂宋的活動。

大順將爲西班牙,提供4000名“死硬的天主教徒”,移民密西西比地區,由西班牙當地教區管理。如果西班牙願意出錢,更多的大順這邊也能提供,把所有的死硬天主教徒全都移走纔好呢。

大順將與西班牙在蘇祿進行呂宋地區的貿易,大順的商船不會前往呂宋、西班牙的商船亦不可前往大順港口。

葡萄牙的莫桑比克問題,暫不在討論之列,但莫桑比克的奴隸貿易,需要在大順辦證,以通過好望角。對於無證商船,大順可以擊沉。

也即,除了西班牙的呂宋、葡萄牙的莫桑比克,好望角以東,歐洲勢力一掃而空。

丹麥是湊數的,就算大順不逼着丹麥籤條約,丹麥的東印度公司也要解散了,特蘭奎巴整天被“海盜”堵着,也實在受不了了。

呂宋問題比較麻煩,這個不着急,以後慢慢來,反正有直布羅陀當抵押;莫桑比克,則是因爲奴隸貿易,葡萄牙不可能放手,而且西班牙太不給力,打個葡萄牙被葡萄牙的農民頂的喘不動氣,大順暫時也沒力氣把手伸那麼遠,卻徹底清理葡萄牙在莫桑比克的勢力。

主要是葡萄牙在莫桑比克的政策,弄得一堆本地的“奴隸貿易受益者”。大順又不搞奴隸貿易,拿了莫桑比克也是麻煩。

奴隸貿易、鴉片貿易,這是兩個底線,大順這邊是堅決不做的。

反正葡萄牙是廢了,也不急,早晚的事。

其三:

荷蘭永久中立。

由中、英、法、俄、奧、西、瑞七國,共同保證荷蘭的永久中立地位。

奧屬尼德蘭低地地區,將去武裝化,各國不得駐軍、法國亦不得在邊境地區囤積兵力。

奧地利對奧屬尼德蘭擁有治權,但不得駐軍。

新教荷蘭與天主教奧屬尼德蘭,各自不得互派傳教士。

大順將保證西里西亞屬於奧地利。

“波蘭問題”和“普魯士問題”,將在隨後的中、俄、奧、法四國密約中解決,並不在大順的直接利害之內,但是作爲奧屬尼德蘭和荷蘭永久中立問題的談判籌碼。

大順將與荷蘭組建聯合艦隊,保衛荷蘭,確保荷蘭的中立地位。

任何對荷蘭宣戰的國家,視作對大順宣戰。

大順堅決維護阿姆斯特丹的歐洲金融中心地位,並對荷蘭的“完全無管制的貴金屬出境政策”表示支持和肯定。

其四:

大順的商品,將在阿姆斯特丹期貨市場,集中銷售。

大順保證不會在好望角以西的其餘地方,派出商船售賣商品。所有的大順商船,都將在阿姆斯特丹集中貿易。

大順將對阿姆斯特丹的商品,徵收統一的“歐洲關稅”。

各國商人在購買商品前,需註冊確定商品去向,由大順按照比例,將關稅交給各國。

荷蘭不會在阿姆斯特丹再徵收一次關稅。

因爲對荷蘭而言,徵關稅已經沒意義了,荷蘭的聯省議會已經廢了,軍隊養不了、海軍養不成。

而只要阿姆斯特丹的歐洲金融中心地位能夠保證,那麼荷蘭的商人階層,將可以出賣一切。

同樣的,如果阿姆斯特丹作爲東西方貿易的唯一週轉中心,那麼將爲阿姆斯特丹帶來再度的繁榮,甚至重回“黃金時代”的繁華,亦未可知。

金融、物流、消費、旅店、妓館、碼頭工人、債券、保險等,足夠撐得起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的繁榮。

而阿姆斯特丹的商人,也不會再去北美走私了,因爲那無意義了。

但是,荷蘭是“萊茵河入海口”的地理優勢,是不可改變的。

那麼,神羅地區的萊茵河沿岸市場,實際上也就是在荷蘭商人的手中了。他們將能拿到廉價的大順商品,利益巨大。

畢竟,奧斯坦德公司早就沒了,奧地利想要重建這樣的貿易公司,也建不起來了,之前市場已經被荷蘭吃了,奧地利現在失血嚴重,也無力幹這個事。

其五:

所有英國商人購買的大順商品,由英國駐阿姆斯特丹海關的官員,進行登記和印花。

在此之後,英國對所有阿姆斯特丹海關的東方商品,不得徵收子關稅。

在英國所有的殖民地和本島,都將暢通無阻,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撓,亦不可二次徵稅。

包括一切形式的稅收或者行政命令,均視爲違反和約。包括且不限於奢侈品稅、通行稅等。

英國將取消任何形式的對東方貿易品的管控行政命令,包括且不限於棉布禁止令、茶葉交易令等。

此條約所能實現,則是因爲大順和北美的走私販子、英國的商人集團、商業資本早早進行了勾兌。

不是隻靠大順的軍艦來保證“自由貿易”。

而是依靠英國的商業資本,來保證“自由貿易”。

而這,則是整個《凡爾賽和約》中關乎大順工商業發展的最爲關鍵的一條。

這個和約,或者說這個“自由貿易”,可不只是單單一個英國。

而是面向整個歐洲。

歷史上,北美的走私販子,爲什麼會搞出來波士頓傾茶事件?

根源在於,荷蘭的茶葉,是不徵茶稅的。

某種程度上講,在歐洲,1800年之前,距離“自由貿易”這四個字最近的國家,是荷蘭。

阿姆斯特丹的金融業爲什麼發達?

因爲貴金屬出境,完全不受限制。

荷蘭的走私販子爲什麼橫行?

因爲荷蘭的商業資本,乾死了本國的行會和地方勢力,阿姆斯特丹一省,“殖民”了其餘六省。

以至於,荷蘭幾乎掌握着全歐洲半數以上的茶葉貿易,但荷蘭連艦隊都組織不起來,因爲聯省議會都是大商人、大金融家掌權,難道收自己的稅?

“自由”到,荷蘭的商人可以在戰時,繼續買敵對國的國債,而沒有任何的金融管制;“自由”到,荷蘭的商人,可以在戰前,囤積木料,高價售賣給軍艦製造業……

荷蘭距離“自由貿易”太近了、“金融的自由”太發達的。

所以,1780年,第四次英荷戰爭,荷蘭被錘爆了。

購買的高額英國國債?英國直接拒絕支付利息。

荷蘭購買的英國國債貶值,英國直接低價回購國債,不但利息不用支付了,本金都省了。

一波,把歐洲的金融中心,從阿姆斯特丹,幹到了倫敦。

當然,這裡只談“東方貿易品”問題。

那麼,在此之前,歐洲對東方貿易品關稅徵的最少的,就是荷蘭。

也就是說,在大順插手之後,荷蘭是歐洲唯一一個和大順玩“自由貿易”,至少也是距離自由貿易最近的。

所以,各國頭疼。

英國頭疼於,荷蘭的茶葉橫行北美。

法國頭疼於,好容易搞了點“高科技”的海關鉛鎖,今天搞出來,明天荷蘭就能破解,走私貨滿地是。

要注意,走私“有利可圖”的原因,是荷蘭對東方貿易品徵稅少。

所以,歷史上纔有波士頓傾茶事件。

換句話說,如果荷蘭也對茶葉徵收80%的關稅,那麼還會有走私茶嗎?

故而,只有一個荷蘭的話,各國使使勁,還能管住“走私”。

或者說,還能拒絕“自由貿易”。

現在,大順雖然只是和英國談成了,也因爲英國是戰敗國,所以只能和英國談。

那麼。

一個荷蘭、一個英國。

這倆,就足以攪動的整個歐洲,都不得不“對東方貿易品不再加增關稅”。

Wшw.ttk an.C○

比如,法國想要保護本國產業。

原來,有東印度公司,國王一句話就能撤換總督,同樣的,國王一句話就能讓東印度公司少進口點東方貿易品,免得把本國產業衝死。

而這時候,只有荷蘭一家“低關稅”的。

荷蘭自己走私。

大家都煩,英國也抓、法國也抓、荷蘭又吊毛沒有,艦隊全廢、甚至港口淤積的連戰列艦都無法泊靠。

這就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抓。

現在,再加上個英國。

法國咋辦?

加稅?

那走私就無法杜絕。

原來主要抓荷蘭的走私販子。

而現在,則是既要抓荷蘭的、又要抓英國的、還得抓那些小國的。

誰賣的貨多,誰拿的關稅分成就多。

就算法國說,老子就不想要這個進口關稅,老子要繼續科爾貝爾的工業保護和國產工業替代主義。

那法國自己說話好使嗎?

今兒來一波荷蘭走私販子、明兒來一波瑞典走私販子、後天來一波普魯士走私販子、大後天來一波英國走私販子。

防得住嗎?

防不住。

只要英國投了,英國加荷蘭,則等同於整個歐洲,都放開了東方貿易品的關稅。

因爲防不住了。

頂多說,比如漆器什麼的,巴黎貨可以以假亂真,那本國的市場還能保住。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大順說,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國貨,是提前加增了關稅的。

這只是大順自己加的、這筆“進口關稅”是還要給各國分成的。

法國可不可以自己再加關稅?

當然可以。

大順只是對英國是戰勝國,逼着英國不得增加子口稅,可不能對法國這麼做。

法國要是願意,可以在“阿姆斯特丹已經徵稅的基礎上,進入法國再加一筆稅”。

這個事,是法國的“內政”,大順管不着。

但是,理論上可以,現實裡行嗎?

一個“走私販子”好防。

英國加荷蘭,這兩個,怎麼防?

再者說,還有奴隸貿易問題,法國棉紡織業的起步,就是因着七年戰爭開打,法國的奴隸貿易拿不到足夠的棉紡織品。

沒辦法了,法國財政部才牽頭在南特辦棉紡織廠,質量次的黑非洲都吐槽。

現在,各國都能拿到棉紡織品,物美價廉的、量大管飽的、在阿姆斯特丹只徵稅一次的東方棉紡織品。

你法國非要加稅,那你的奴隸貿易,怎麼與荷蘭爭、與英國爭?

本來法國的奴隸貿易就蛋疼,葡萄酒終究是比朗姆酒貴的,除了一些特殊的綠區,不能喝朗姆酒只能喝“特殊的葡萄汁”之外,法國自己可是不準產朗姆酒的。

紡織品加酒,這就是奴隸三角貿易的七成半了。

歐洲和大順不一樣。

大順只要海軍還在、只要中央集權不崩,是可以穩住關稅的。

比如,只准在鬆蘇貿易,或者規定統一的稅率。

在大一統條件下,咋的,你山東還能牛到不聽朝廷的,自己開埠低關稅貿易?

顯然不能。

而歐洲,則是各國裂開。

伱法國只能管法國的關稅,可管不到荷蘭。

荷蘭說,我就不加關稅,我的商人就去你那走私,法國能怎麼辦?英國說,我也不加關稅,我的商人自己往你法國走私,我也管不着啊。

理論上,法國可以說通過外交手段,說你們管管自己國家的走私販子,老往我這走私,我也受不了啊。

現實中,除非和第四次英荷戰爭似的,直接武力解決,否則的話,英國會主動去管自己的“對外走私”的走私販子?巴不得越多越好呢。

只有一個荷蘭這麼搞,歷史上都搞出來了波士頓傾茶,英國頭疼的最後只能靠武力解決。

現在荷蘭英國,至少兩個國家確定會不加關稅,也即等於整個歐洲都不能加關稅了。至少在大順的貿易品上,沒法加。

誰也沒法加。

誰加誰傻,最後關稅沒收着不說、奴隸貿易崩了不說,走私品照樣氾濫。

不只是法國。

奧地利、普魯士、俄國、瑞典、丹麥、神羅那一大堆……全都一樣。

誰加、誰吃虧。

不加,那最起碼還能保住基本盤,按照各自的勢力範圍,從“關稅總額”中,拿走自己的那一份。

的確,法國也是戰勝國。

然後呢?

法國作爲戰勝國,意味着法國不用建設陸軍了,把錢都投向海軍和海外殖民地?

法國這個戰勝國,錘爆了普魯士。問題在於,法奧之間可是百年矛盾。現在普魯士廢了,也就意味着,法奧矛盾又是首要矛盾了。法國還得養陸軍,還是沒辦法都投海軍。

沒辦法都投海軍,就沒辦和大順翻臉。

沒法和大順翻臉,就不能說大西洋以後是我家的,咱們在好望角貿易,我法蘭西要壟斷整個歐洲的東方貿易品,你大順就別過好望角了。

因爲這話是個屁話,大順壓根不聽。

敢翻臉,大順反手就敢和他國合作,爆了法國的海軍。

只要沒法阻擋大順的商船去阿姆斯特丹,那麼,在各國東印度公司全都炸了的情況下,法國這個“戰勝國”,也無法阻擋大順商品在法國的售賣了。

可能,科爾貝爾的遺產,還能保證一下諸如漆器、絲綢之類的高仿貨的自留地。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各國的東印度公司,某種程度上,是“保護本國產業”的。因爲至少大、管起來容易、可以查、可以抓。這麼說吧,若沒有英國東印度公司,英國的棉布禁止令,就根本不可能執行的了。越大的公司,越好管,只要中央集權還能管得住、能做到不聽話就錘。但現在,各國都沒了,海量的“自由”的商人,這個時代的海關,是管不住、抓不盡、罰不絕的。

(本章完)

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574章 領導權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1278章 夷丁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236章 中介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736章 機遇(上)第40章 野心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42章 曙光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795章 南巡意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74章 僭越第1435章 分歧(一)第717章 臀與腦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439章 回援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31章 收心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381章 臚音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17章 天誅!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435章 分歧(一)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049章 坐莊(上)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84章 請別死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226章 開戰(五)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
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574章 領導權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1278章 夷丁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236章 中介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736章 機遇(上)第40章 野心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42章 曙光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795章 南巡意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74章 僭越第1435章 分歧(一)第717章 臀與腦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439章 回援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31章 收心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381章 臚音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17章 天誅!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435章 分歧(一)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049章 坐莊(上)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84章 請別死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226章 開戰(五)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