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南巡意

第795章 南巡意

雖然很多底層的憧憬,將來都會化作噩夢。但不管怎麼說,松江府的人面對新時代,有了自己和之前不一樣的憧憬,這也是好的。

至少,這不再是一潭死水般的數百年孤獨的輪迴了。

此時正在紡織作坊後堂暗中引導這一切的劉鈺,很清楚社會變革帶來的苦難,以及大順這種特殊環境下必然出現的極端反動思潮,甚至苦到人民可能寧可去懷念反動的井田封建制。

但他根本不想拿出過多的、沒什麼實際用處的惻隱之心,也根本沒有在訪問完機戶之後再去詢問詢問機工織工。

離開了這家紡織作坊後,一衆人又去轉了幾個地方。

回到府尹衙門,敷衍完那些糾結糧價問題的鄉紳後,已經到該回京、朝貢的人往京城的日子了。

松江府尹拿出了讓劉鈺很欣賞的辦實事的態度,臨行前向劉鈺說明了兩件事。

一個便是若真要試行十而稅一、降低徭役和攤派,還請劉鈺回京之後奏明天子。這件事,他這個松江府尹不便說。

因爲,真要這麼幹,換個說法,這就是士紳一體納糧當差。得罪的人太多,松江府尹覺得他自己的小身板扛不住,也不敢抗。

另一個,便是劉鈺對工商業的指示,松江府尹表示自己已經多少心裡有數了。這個不需要朝廷的明文規定,朝廷也最好不要明文規定怎麼處置僱主和僱工之間的新矛盾。

他會按照劉鈺舉的那些個例子,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應對手段。

不管這松江府尹是出於順從上意上有所好;還是這松江府尹真的有爲社稷之心;亦或是松江府尹只是個純粹的行政官僚。出發點如何,這都無所謂,關鍵是做。

兩件事說完,劉鈺頗爲滿意,讚許幾句。

“這加稅至十而稅一,而廢裡甲、差銀、力役等。若能試行成功,亦算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昔日我在文登的時候,當地州牧白雲航,亦是提出了取消人頭稅的想法,乃至推行,陛下賞識。你便真不想借此機會,風頭一把?”

松江府尹臉色微微一變,趕忙搖頭道:“鯨侯這是同下官說笑呢?取消人頭稅併入地畝稅,與這取消雜役而增正稅,可不是一回事啊。”

“前者,又不是那白雲航先想出來的。早在許多年前,便有人提出來過。更有人言: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稅,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口銀。”

“朝廷的讀書人,焉能沒有幾個有見識的?早就有人說過,這種按照人來收稅的稅法,最是不公平。人頭稅如此,鹽稅也是如此。窮人和富人,交的錢一樣。可一錢銀子對窮人、與一錢銀子對富人,這一錢銀子,在銀秤上一般重,可在天下間卻不是一般重啊。”

“而且就算取消人頭稅攤入土地,加的也不甚多,推行下去,壓力不大。”

“可鯨侯難道真不知道這取消雜稅加正稅十一意味着什麼?對小農、自耕者而言,之前國課、攤派、增派、例加、力役、差銀……種種這些,加在一起,比之十一稅只多不少。可對鄉紳大戶而言,只要繳納國稅,負擔確實很輕。”

“如今要這麼改,便是要和天下士紳爲敵。下官雖有心辦事,卻也不想被人毀了這輩子。鯨侯回京,不妨去問問白大人,他就沒有這般見識?他有,但他知道什麼事能提、什麼事不能提。”

“鯨侯則不同。天下中傷再多,只要陛下信賴,誰能動的鯨侯分毫?若是有朝一日……那個……便多這麼多中傷攻訐、少這些中傷攻訐,卻也沒什麼區別。”

劉鈺聞言大笑道:“你倒實誠。行,這件事我心裡有數了。工商業上的事,你也心裡有數就是。彼此有數,各取所望。”

“是,下官雖不全懂,但多少明白了一點點。鯨侯大可放心。”松江府尹知道劉鈺念念不忘惦記着工商業的事,連聲應下。

交代清楚後,劉鈺便回了港口,衆官相送不提。

他和那些東南亞的貢使們走的不是一條路,雖然都是去京城,但他去面聖的海軍軍官們,是走海路經天津直接回京城;而那些東南亞的貢使,是走運河線,一路看看運河兩側的一些富庶城市。

一路順風相送,船在大沽口停靠後,一衆要入京面聖的軍官和劉鈺一同入京。他們現在館驛休息,便有人傳了皇帝口諭,叫劉鈺入禁城,皇帝召見。

京城此時正忙碌着準備“萬國來朝”的慶典,到處一片繁忙。最安靜的地方,也就只有紫禁城了。

叩拜之後,劉鈺正欲說一說一番南洋諸事,卻不想皇帝卻不曾問南洋的事,而是問道:“朕過些日子,欲從運河南巡,直至松江。愛卿以爲如何?”

一下子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似乎和南洋搭不上關係,這讓劉鈺一陣疑惑。

正要作答,皇帝又道:“此事朕早有心思,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如今南洋已定,看似四海昇平、拓土萬里有漢唐之盛,只是外部雖盛,內部還有諸多問題要解決。”

“一則運河海運之事;二則對外貿易之事;三則江南工商之事;四則募股出洋之事,如此種種,朕也正欲親去看看。或體察民情、或提振商賈信心、或見聞江南風物……”

“愛卿此番大功既成,待慶功、南洋諸國朝聖事畢,便隨朕南巡。待到江南,工商貿易諸事,旁人朕自覺他們也沒那本事。愛卿不妨領朕內帑,休戎馬之勞,取商貿之利。朕欲做大事,正缺錢,愛卿爲朕肱骨,此事必要爲朕分憂。”

南洋的事,早已經和皇帝商量過無數次了,十餘年來劉鈺一直念念不休。下南洋既是謀而後定,勞師遠征卻也沒花多少錢,打的也順利。

荷蘭那邊的事,齊國公還在海牙或者阿姆斯特丹,如今也沒消息,短時間也定不下。

皇帝眼裡,南洋不是天朝的核心。

哪怕是西南改土歸流、甚至西域開拓墾殖,在皇帝眼裡都略重要一些。

對南洋的態度,皇帝就三件事:賺錢,讓貧苦百姓下南洋免得造反;將來守不住或者遍地烽煙反抗頗烈就跑路……準噶爾強了,可能還怕再來個土木堡;這南洋亂了,總不能飛過大海,皇帝自從開始建海軍便明白了一件事:小國焉能養得起海軍?

現在西北平定,東北安定,朝鮮日本也都老實了,南洋日後還能繼續開拓,國內的許多事也要解決解決了。

皇帝眼裡此時的頭等大事,就是漕運。

他是鐵了心覺得漕運要廢除的,不管是認爲黃淮地區已成帝國之癌也好,還是沿途損耗太大也罷,亦或是爲了更好的治理黃河……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因爲皇帝覺得,比起漕運一事,剩下的事一個比一個難,柿子先挑軟的捏。

大順看似強盛,皇帝卻也明白,內部問題一大堆。而這一大堆問題裡,最最最最簡單的,居然就是這廢漕改海、百萬漕工、黃淮治理……

現如今南洋已下、海軍已成,海運取代運河、治理黃河,便有了條件。

而要改動運河,這又和江南地區息息相關,因爲運河是溝通南北、保持帝國統一的基礎之一。至少,在全面廢漕改海之前,這個基礎很重要。

他這也不是忽然萌生出的南巡的想法,早已生之,只是之前時機並未成熟。之前若去,也沒什麼用。

劉鈺對皇帝的這個想法,不知該做何感想。見皇帝說出這些理由,劉鈺奏問道:“陛下可定了廢漕改海之心?此事可經過朝議了?”

皇帝否道:“尚未廷議,愛卿且先記在心裡,萬勿外傳。改海運一事,當年江蘇節度使奏請的時候,朕便有心。黃河水患,保黃河還是保運河,這一直以來都是頭疼之事。既頭疼,那就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解決不了黃河,那就解決運河嘛。”

“社稷隱患,其首不在黃淮。只是,若貪腐、胥吏、租佃等,亦或者地主和農民的事,太祖太宗皇帝都管不了,便是管了,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復又生,歷朝歷代也沒有管明白的,朕覺得還是先管管那些能管明白的吧。”

“朕去科學院有所見聞,本想着待那鐵軌路、蒸汽車可用後,再行廢漕運、築鐵路,以便集中糧米、方便運兵。奈何聞奏或五六年、或十餘年、甚至有廿卅年者,朕怕等不及。”

“運河事不提,愛卿不必費神,只要替朕管好錢就是。既去江南,亦算是爲愛卿站臺的,鬆、蘇等地,愛卿只管行前人未行之事。”

“朕要錢。”

皇帝說到如此直白的地步,劉鈺心裡想笑也不敢笑。

皇帝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也就繼續和劉鈺說了一些肺腑之言。

“凡事無錢不行。朕觀歷朝政治,各有得失。但所可學者,實在是少。”

“前朝大明,國庫極窮。沒錢,便做不成諸多事。”

“在之前蒙元,包稅之法,天下必要大亂。”

“至於宋,諸多官營壟斷之物,茶鹽酒馬牛種種,凡民生所需之物,盡皆官營壟斷。加之工匠頗多、又有廂軍,本朝也學不來。若學,必要天下大亂。”

“再往前,至於均田、百姓皆爵等,更不要提。”

“本朝多承明制,這國庫的錢,也比前朝看似略多了些,但以糧米算,卻也差不多,如今銀子非是西洋人來貿易之前的價了。可朕也知道,如今西洋小國亦有千萬歲入,愛卿是最懂西夷事務的。那荷蘭也好、英夷也罷,皆一省一府一州大小。”

“朕便想着,愛卿或有辦法,以三州兩府之地,弄到足夠的錢。”

(本章完)

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935章 綁定(上)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441章 瘋了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248章 鎖鏈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4章 衝突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223章 開戰(二)第97章 風波起第862章 好事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5章 落後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40章 野心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256章 優劣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736章 機遇(上)第441章 瘋了第542章 惡毒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163章 備戰(二)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597章 下西洋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808章 閹黨(中)第411章 出奇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1050章 坐莊(中)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938章 笑話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974章 照舊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423章 勸說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6章 邀請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23章 扎心的話第625章 手段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278章 夷丁第1029章 不公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59章 四兄弟
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935章 綁定(上)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441章 瘋了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248章 鎖鏈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4章 衝突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223章 開戰(二)第97章 風波起第862章 好事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5章 落後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40章 野心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256章 優劣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736章 機遇(上)第441章 瘋了第542章 惡毒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163章 備戰(二)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597章 下西洋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808章 閹黨(中)第411章 出奇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1050章 坐莊(中)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938章 笑話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974章 照舊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423章 勸說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6章 邀請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23章 扎心的話第625章 手段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278章 夷丁第1029章 不公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59章 四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