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不公

第1029章 不公

不過就此時看來,這個岔路似乎還早,反倒是一片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盛景,彷彿大順竟要煥然一新般。

海州城中,熙熙攘攘,各路的商人和前私鹽販子,早已雲集,生怕來晚了便沒了位置。

這一次鹽政改革,讓很多人充滿了希望。

這種希望,或者說氛圍,確實是“改革”的那種活力滿滿的狀態。

只要有幾百兩銀子,就能入行。

甚至於這幾百兩銀子的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那便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反正朝廷也不管,既往不咎。

每個人都渴望着發財,每個人都懷揣着暴富的希望。

這種“活力”和“生機”,確實是改革的味兒,這一點做不得假。

如今那場阜寧的鬧劇以朝會上的更大鬧劇收場,劉鈺名義上在鹽政一事上退居二線。

替代他主持此事的,是皇帝新點的兩淮鹽政使兼江蘇節度使,而不是江南都督兼兩淮鹽政使。

這個安排就很有意思,如今朝廷上下全都知道,哪還有什麼江蘇省。

自從劉鈺開始在松江府折騰,便分了蘇南、蘇北、金陵、外加一個揚州海州的鹽政。

而且伴隨着漕米源於南洋、蘇南成爲皇帝的重要帑庫這個事實,使得江蘇節度使的身份相當的尷尬。

甚至於說現在的江蘇節度使,到底是駐金陵還是去蘇北,都很尷尬。

劉鈺身上的正式官銜倒是不多,但管的事包括“對夷通商”、“漕米輸送”、“蘇南工商諸事”。

這三個一掐,如果要是再不管鹽,再折騰蘇北墾荒,江蘇節度使也就是徐州府尹和江寧府尹二選一了。

按說朝廷應該派個鎮場子的兼管安徽、江蘇的都督,但漕米和通商這兩件事裡面涉及的金銀已經足夠駭人了。

再弄個監管安徽、江蘇的都督,總不能讓劉鈺去幹吧?這要是乾的話,可是行了,整個江南的軍、政、財一把抓,別說皇帝敢不敢,就算皇帝敢,劉鈺也不敢接。

換個別人,不管對夷通商和漕米運輸,以及工商諸事當這個前朝南直隸的都督,也不行。

還沒到需要兩個人唱對手戲的時候,皇帝還指望着劉鈺抓錢呢,這時候再弄個去和他打擂臺扯淡的,實無必要。

於是這一次就弄了個很奇葩的兩淮鹽政使,來辦這麼大的事。

意思倒是也很明確:興國公幫你辦成事,親密一下關係,以後你倆各有分工,以後管管鹽政就行,蘇北的事其實也不用管太多了,蘇南工商業你也別插手。

這是個明擺着的安排,說是劉鈺因爲殺戮太重不管事,只是鎮場子,但新調來的兩淮鹽政使心裡卻很有數。

劉鈺不幫忙,他又不是江南都督之類的大權,一個小江蘇節度使,哪能幹好鹽改的事?

鹽產自江蘇,可不止是在江蘇賣。

這件事,也不得不辦好。

因爲從皇帝搞突然襲擊開始,就變成了類似於戰爭狀態下,皇帝做“戰略指導”,而不是皇帝直接委任大員出鎮一方便宜行事。

不管是“親征”還是做“戰略指導”,都是雙面的。

打贏了,那就是永樂北伐,秦王破陣,威望激增,勳貴掌軍服服帖帖。肯定比讓邊將便宜行事要好,以免出現驕兵悍將或者擁兵自重,皇帝親征或者做戰略指導是勳貴掌軍的基礎。

打輸了,那就是土木堡,就非得皇帝自己背鍋了。以後也就沒有勳貴掌軍,之前積累的各種矛盾都會爆出來。

這件事辦不好,那就是打皇帝的臉。

也不是沒人想着趁着讓皇帝丟丟人,以後別抓的太緊、改革的步子邁這麼大。

只是,雖然名義上劉鈺不管鹽政事,只是在這鎮場子。

但說到底還是他管,還帶着兵來了,且剛辦了震動天下的大案弄死了幾百人。

反改革派就算想要使絆子,也只能偷着使,沒法在明面上辦。

這兩淮鹽政使心裡想的明白,在海州幾天,見着商人云集,一開始心裡倒也高興。

覺得民心所向,此事易爾。

但很快,臉色就難看起來。

這位新的兩淮鹽政使,自然是朝堂裡的鹽政改革派,皇帝既然要改,總不可能派個保守派過來改革。

但這個改革派,就是劉鈺說的那種“遇到資本就懵圈,一拍腦袋瞎出主意,頭疼直接吸鴉片煙”的那種。

來之前,信心滿滿。

來之後,看到商賈皆來,還是信心滿滿。

然後,就被一些深刻了解基層商賈德性的人,幾個問題就給問破防了。

焦頭爛額。

其實人家也沒多問,只問了兩個簡單的小問題。

一:理論上,既是鹽引改鹽票,資本說話,人家有錢,憑啥不讓人買啊?

可想要吸引足夠的商人,以及後續讓小商人都參與進來,就必須要體現一個公平。

公平,就意味着無法拒絕大鹽商入場囤票。

不公平,意味着讓中小商人直接喪失了信心,合着朝廷還是玩“明票暗引”這一套,那以後還來摻和什麼呀?

二:票不可能無限放。

無限放鹽票的結果,就是市場徹底崩了,一共能吃一百萬斤鹽,今年商賈情緒高漲,本來賣多少放多少的原則,結果放了五百萬斤鹽。

那麼,鹽業市場直接就崩了。明年就是產鹽的普遍破產,鹽業崩盤。

既然不能無限放,也就意味着,每一張票,都值錢。

那麼,新問題也隨之出現。

比如說,一個小商戶,他的身價,是100兩銀子。

那麼,理論上,他只能買20兩銀子的票。

因爲,週轉、售賣、運輸,都是錢。

最遠的地方,來回週轉要五六百天,借貸的利息又高。這意味着只能是有多大的碗、吃這個碗五分之一的飯。

可,問題在於票是稀缺的。因爲如果不想鹽業崩盤,就不能無限放票。

如果不是無限放票,那麼所謂的公平,就只能用類似抽籤的手段。

那麼,他爲什麼不把100兩銀子都壓上,賭運氣,抽籤抽中自己,這一百兩的票轉手一賣,賣給別人呢?

只要票少、而買票的人多,又要公平,儘量上小商戶也有資格參與,那麼必然會產生票的溢價。

拍賣行不行?

不行。

因爲改革派對這場鹽政改革的思路,就是“放”。

放掉那些複雜的審查、放掉那些能直接監管的權力,儘可能讓鹽商運輸過程中沒有阻礙。

那麼,怎麼拍?

把銷售區劃分爲以鎮爲最小的單位,然後甲鎮的票不能去乙鎮?

這叫改革?

這分明還是鹽引法嘛。

票鹽改革派的思路,就是掃清一些權力設置的障礙,在淮北鹽區搞市場化。雖然他們可能不會說這個詞,但不代表他們沒有類似的想法。

那麼,整個淮北鹽區都是一個大銷售區範圍,憑票自由往來,怎麼拍賣?

拍完之後,要不要設置賣鹽最高價?

朝廷要有本事設置最高價、並且監管到位保證實施,要是有這樣的組織力,能被私鹽打到官鹽幾乎崩盤?

因爲無能,私鹽打崩了官鹽,所以纔要改革,然後改革方案的前提條件是朝廷有能且執政力極強?

所以,到頭來,怎麼保證小商販抽到票之後,不自己去賣鹽,而是轉手把票賣給別人?

或者,怎麼防備大商人、大豪商,直接僱人一起來抽票?然後囤貨出手?

這只是鹽政改革裡最簡單的兩個實踐的小問題。

別的更髒的事,都沒好意思問。

這兩個兩個讓兩淮鹽政使焦頭爛額的問題,讓他明白,這應該是劉鈺給他的提醒。

這肯定是要感謝劉鈺的。

辦事之前問,感覺像是下馬威,可實際上是幫了大忙。

而要是辦事之後出了事,現在的面子是保住了,將來的裡子、面子和前途可就都沒了。

“國公,這些商賈實在狡猾。下官也算是明白,緣何陛下一定要國公監管蘇南諸事了。”

“廟堂之高,實在難以想象這裡面的事竟如此複雜。在下也實在是有些紙上談兵、高談闊論了。”

“工商諸事,實大不同。”

兩淮鹽政使很委婉地表達了一下自己這個江蘇節度使以後絕對不會去管工商業這些事了,劉鈺倒不是很在意這個,只是他對朝廷這邊的改革派也真的是有些無言以對。

“林大人,鹽政改革一事,說真的,外面看咱倆,以爲咱倆都是改革派。實則咱倆不太一樣,我變的方向是產、運;你變的方向是銷。”

“其實,這些事,解決不了。我也沒辦法。”

“別說我沒辦法,就這倆最簡單的問題,類似的事,便是百年之後,興許也會叫人焦頭爛額。”

“所以,既然解決不了,爲什麼要解決呢?”

兩淮鹽政使大驚道:“不解決?下官之前想的少了,如今只聽了一些便已冷汗涔涔。如此,三五年後,只恐各地大商紛紛前來,僱傭人手參與爭票,囤積鹽票以作鹽引啊。”

劉鈺哈哈一笑,點頭道:“你說的沒錯。確實如此。但我說,這件事想解決,只有靠有朝一日,道路縱橫,竟能朔發東海,而晦至西域,否則無解。”

兩淮鹽政使苦笑不已,心道這不是廢話嗎?可什麼樣的道路縱橫,竟能初一從東海出發,月末就到玉門關?

“林大人,勿要苦笑。此事雖然無法解決,但爲什麼一定要解決呢?你去想着解決這些事,至少在這件事上就想錯了方向。”

“請賜教。”

劉鈺笑道:“此事的關鍵,在於一句話。‘保證一部分合適的人,能拿到合適的票’,剩下的任他們折騰便是。效本朝良家子科舉故事,保住基本盤即可。”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能續幾年續幾年便是,修修補補吧。”

兩淮鹽政使品了品“讓合適的人、拿到合適的票”這句話後,心裡不太是個滋味。

他支持改革的出發點,既是爲了保朝廷的鹽稅,也是爲了讓百姓吃點便宜的鹽,還有就是內心也盼着能稍微體現“公平”這倆字。

現在劉鈺這麼說,擺明了就是不公。這不就是明票、暗引?

劉鈺見他沉默,也只是笑笑,心道才這倆問題你就焦頭爛額了?照你們想的這麼改,將來的頭疼事,還有的是呢。

“此事,我個人認爲,當這麼辦……”

(本章完)

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441章 分歧(七)第423章 勸說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706章 海戰(四)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973章 名與實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009章 親不親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736章 機遇(上)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346章 埋雷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848章 威望(上)第886章 恐嚇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221章 先知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931章 覺醒(三)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883章 無用功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63章 軍歌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1045章 平衡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223章 開戰(二)第239章 教改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704章 海戰(二)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222章 開戰(一)
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441章 分歧(七)第423章 勸說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706章 海戰(四)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973章 名與實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009章 親不親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736章 機遇(上)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346章 埋雷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848章 威望(上)第886章 恐嚇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221章 先知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931章 覺醒(三)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883章 無用功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63章 軍歌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1045章 平衡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223章 開戰(二)第239章 教改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704章 海戰(二)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222章 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