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

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

跪求人販子的年輕人姓張,賤名皮綆,是個典型的黃淮貧苦百姓。

所謂典型,便是與別處大大不同的。窮,這算不上典型,別處也有窮人。

別處有句話講,叫破屋值萬貫。但對黃淮氾濫區的典型窮苦百姓來說,破屋一點都不值錢。

他們渾身上下,全家老小,最值錢的東西,是個“地基”,大概可以理解爲宅基地。

經常發水,房子這個概念並不持久。

但是,歷代老祖宗留下的祖屋,一定是建在壩埂子高臺上的。

今年填填土,明年被衝了。後年再填土。大後年再被衝。

就是,地面建築建了也是白費,經常被水衝。再說也蓋不起好的。

但是,地下填起來的地基,尋常大水也很難徹底沖垮。

這就算是傳家寶了。問問黃淮區的百姓,傳家寶是啥?必然就是自己家的老宅子,而且不是說老宅子的地面建築,而是下面的基石。

說值錢?其實一點都不值錢。

說不值錢?沒有這玩意兒,連蓋個房子都難,今天有明天衝的。

除此之外,張皮綆還有什麼?

大概,除了欠主家的債的借據之外,便什麼都沒有了。

他這媳婦,是之前父母還在的時候,用他妹妹換的。妹妹換老婆、順便妹妹還是自己的大舅哥家的嫂子。孩子管他妹妹叫姑姑也成,叫舅媽也行,隨便叫。

哦,對了,張皮綆家裡還有一條破船。這也是黃淮區每家必備的東西。一旦發水,還能坐着小船活命呢。

後世常流行的一種說法,叫你窮是因爲你懶。這句話放在張皮綆身上還真不合適。

他一點都不懶。

可依舊窮。

不但窮,而且還欠一屁股債。

眼看已經還不上了。

自己家裡祖傳下的那點地,打不了多少糧食。那就得租別人的地。

租地,就得交租子。

交租還不算完,這年月,租地都得“卷”。

別人租地,有每個月要請主家吃頓飯的,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一年幾次次。或者家裡有媳婦比較漂亮的,請主家睡一睡,嚐嚐鮮。

張皮綆一來不想把媳婦讓主家嚐鮮、二來他媳婦也不咋好看主家也沒啥意願。所以他屬於那種非常典型的“農奴”。

主家家裡有什麼活,他需要去勞作。比如挖挖水渠、修修圍牆、修修壩埂子之類。

若有志氣,只說什麼咱倆是租賃關係,你我是平等的,我憑啥要無償給你幹活?那有志氣當然是好的,但可以選擇餓死。

地裡產的那點東西根本不夠吃,不租地也根本活不下去。

張皮綆這樣的人,其實不怕大災,怕小災。

大災還好,朝廷會賑濟。自從大順得了天下之後,在賑災問題上出的錢,確實比前朝多了許多,畢竟大順知道有災不賑的後果。

真要是大災,有了賑濟,至少也還餓不死。甚至不算利息的話,欠的債還能比平時年頭少點。

怕就怕那種小災。

朝廷又不賑濟,完後地方官還得徵發勞役去幹活。徵發勞役是要脫層皮的,這一點和黃河運河地區又不一樣。

黃運地區,理論上朝廷要貫徹一條鞭法,也就是“募役”,花錢僱人幹一些水利工程。

其實朝廷給的,是一個月二兩銀子。但到了地方之後,也就剩下一人一兩二三錢。

而那裡的土地兼併還沒到非常嚴重的地步,是以比如一家普通小農家庭,被攤派了這個活,正趕上農忙時候,知道去幹活肯定賠死。

於是地方上也默許:點了你的徭役,你可以花錢僱人去幹。一個月一兩二,你不願意幹,自由比你還窮的人願意幹,你自找人就是了。

但張皮綆在的這地方,還不是黃河、淮河這樣的大河區。而是一條不大不小的河。

朝廷是不可能走中央財政撥款搞這條河的水利工程的,說句不好聽的,就戶政府收那幾個錢,維護黃河和運河都不怎麼夠,怎麼可能撥錢修什麼根本沒什麼名氣的射陽河。

中央不撥款,地方官也得修啊。年年發水,這誰受得了?

地方官也不能拉出來金子,所以還得攤派。

攤派,不是國稅,是地方稅。地方稅、雜役,士紳是優待減免的,這叫“貴賤之別”。在前朝開國典籍中,這是作爲貴賤之別的重要體現,是儒家意識形態的政治正確。像是雜役,讓士大夫去幹泥腿子的活?去修河堤?這不是有辱斯文嗎?和泥腿子幹一樣的活,面子上也過不去啊。

而且就算沒有明文減免,地方官增加攤派,士紳也完全有理由覺得這是亂收費,告一狀就得讓地方官吃不了兜着走。

士紳說的也沒錯,國稅我按時交齊了,也別說我偷稅漏稅,國家就規定了三十稅一,我該交的錢交了,憑啥說我是偷稅漏稅?地方攤派,我憑啥要交?你這攤派,有戶政府的文書嗎?有天佑殿的公文嗎?有皇帝的聖旨嗎?今兒交了一兩的攤派,明天再來十兩呢?

全國十億畝的土地,2000萬的畝稅國稅,一畝地就攤0.02兩白銀,摺合大米3斤。

雖然地方有一定的截留,但也肯定不夠花,但一些事地方官又不能不幹。徭役攤派下來,主要就攤派在張皮綆這樣的小老百姓頭上。

要攤派的事多了去了。

有官員來檢查,消費得攤派;運送糧食交國稅,糧食不能自己跑到太倉裡,這需要攤派人手,得運過去;修河堤,這需要攤派;交稅熔鑄成銀錠,有損耗,那也得攤派;驛站有官員經過,理論上官員隨從和家屬都得自己花錢、驛站只負責官員個人,但理論上吳三桂還該爲本民族的利益而奮鬥呢,所以地方官真能讓人家自己花錢?

故而張皮綆的老婆不好看,他居然還能租到地、還能活這麼大居然還沒死,可見他不但勤快,而且體格還很不錯。

但問題是這麼勤快,依舊欠了一屁股債。

人販子說南洋千般好、萬般好,在張皮綆看來,就一句話最吸引人:

南洋,能靠勞動致富、改變命運。

似乎,只要有力氣,肯幹活,就能從僱工變爲半僱工半自耕;然後再階級躍遷到自耕農;再躍遷到地主;再躍遷到種植園股東;再完成原始積累,成爲種植園園主,然後上升到松江府大資本家。

當然,此時的張皮綆所能發揮的最大的想象力,也就到成爲“自耕農”這一步。

但,這已經足夠吸引他了。

畢竟,聽起來,那是個勞動能改變命運的地方。

按張皮綆所想,自己今年才十八。去了南洋,幹三年或頂船資。然後再幹三年幹到24,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積攢下本錢,自己開五六年地,到30的時候,有個四五十畝土地,牛一頭,這不是神仙過的日子嗎?

張皮綆覺得,就憑自己這一把子力氣,平日在主家幹活都能得一句主家“皮綆真能做”的誇獎,若能有些資本,就算暫時買不起牛,一把鋤頭,只要天天能吃飽飯,便也能楞生生每天刨出半畝地,也能趕得上小半頭牛了。

將來若有個四五十畝地,種上二畝地棉花,老婆在家裡紡紗織布,孩子每年過年都能換件新襖,這日子那還不是讓當神仙也不換?

不想當自耕農的佃農不是好佃農。哪怕是出去做工,那也只是“曲線自耕”。

南洋這種地方,不怕人有夢想,就怕人沒夢想,覺得在哪都是苦哈哈地活着,何必跑那麼遠?

這正穿了張皮綆的心。

跪了半天,哭求了半天,對面人販子就是不鬆口。待那人販子說完他自己刀山血海也見過,心硬的很後,張皮綆知道在這跪着也沒用,只好帶來老婆暫時退到了後面。

這邊就收1500個人,多了不收。這邊聚集了十一二萬等着水退、天天喝賑濟粥的人呢。

好在有八歲以下小孩的不要、有老人必須贍養的不要;有病的不要;身體不好的不要;年紀四十的不要;和主家簽了長契的不要。

雖然不少人想去,但真正選中的也沒幾個。

人販子可能是以前挑過兵,非常專業。見着人就先捏開嘴,看看牙;然後朝胸口懟兩拳,試試咳嗽不;敲敲膝蓋,摸摸骨頭。

和牲口市挑牲口差不多。

這邊比蘇南農村唯一強點的地方,就是因爲氣候因素,血吸蟲病的感染率,比長江沿岸地區要低一些。

是以雖然這樣或者那樣的要求、這樣那樣的不準,這1500人的名額,眼看就要滿了。

張皮綆心裡着急,聽說今年可能還會再來要一批人,但也可能要等明年。明年自己是死是活都難說呢,這哪裡等得到明年?

再說明年孩子也不到八歲啊。

瞅了瞅妻子懷裡的孩子,咬咬牙道:“要麼,淹死得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到那邊再生就是了。”

妻子低頭看了看懷裡的孩子,剛剛喝完米湯的嬰兒幸福無比,還不知道此時生活有多殘酷,已然睡下。小手在睡夢裡還一抓一抓的,也不知是夢到了什麼。

嫩嫩的腳丫雖然髒兮兮的,卻在灰突突的地方露出一抹嬰兒纔有的白嫩。只要不哭,煞是喜人。

張皮綆的老婆看了一陣睡着的嬰兒,也沒有猶豫太久。嗯了一聲,點點頭,覺得還是淹死吧。

(本章完)

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39章 考察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63章 軍歌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935章 綁定(上)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170章 備戰(九)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548章 配合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84章 請別死第157章 老婆本第439章 回援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941章 自覺(三)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207章 守成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972章 割袍(下)第1439章 分歧(五)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682章 打印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934章 覺醒(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029章 不公第423章 勸說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5章 府兵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704章 海戰(二)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441章 分歧(七)第969章 舊怨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641章 前科第1437章 分歧(三)第1324章 冒犯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45章 冰牆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117章 傳承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
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39章 考察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63章 軍歌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935章 綁定(上)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170章 備戰(九)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548章 配合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84章 請別死第157章 老婆本第439章 回援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941章 自覺(三)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207章 守成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972章 割袍(下)第1439章 分歧(五)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682章 打印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934章 覺醒(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029章 不公第423章 勸說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5章 府兵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704章 海戰(二)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441章 分歧(七)第969章 舊怨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641章 前科第1437章 分歧(三)第1324章 冒犯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45章 冰牆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117章 傳承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