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貴圈真亂

第632章 貴圈真亂

“這件事着實有些難辦啊。其實有些事,你們應該看得更清楚一點。俄國女皇剛剛政變繼位,地位不是很穩固,她需要一場戰爭、並且是勝利的戰爭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而且,現在對瑞典指揮作戰的拉西元帥,又是被廢黜的小沙皇的母親、前攝政王任命的。這時候結束戰爭,對那些渴望軍功的、且又是被前攝政王提拔的將軍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的。”

“俄國肯定是要繼續打下去。你指望我調停,是沒有用的。”

“天朝雖然強大,可手也伸不到北歐。與其指望我調停,不如認真考慮如何才能體面的投降,得到一個體面一點的結果,儘可能將瑞典的損失降到最低。”

劉鈺也沒繞圈子,直接指出了這件事沒得調停,他也不可能出面調停。

政變上臺的人地位還不夠穩固,這時候把前線大勝的軍隊召回,純粹是沒事找事。尤其是前線的將領還是政變前的舊一派的人任命的情況下。

而且瑞典親法、和中國又有極深的貿易合作。

政變又是中法兩國的大使參與主持的,這件事舉世皆知。也正因如此,瑞典事件,反倒讓伊麗莎白必須站穩立場,不可能接受調停。

這個角度,是從大順或者說中國幾千年的宮廷鬥爭中的經驗出發的。

瑞典大使考慮之後,也覺得確實如此,問題是俄國的胃口到底有多大?或者俄國是否接受投降呢?

其實現在這個局面,還算是不錯了。

歷史上,拉謝塔迪侯爵老早就拉上了瑞典大使,政變之前就許諾,說憑自己和伊麗莎白的關係、以及法國調停做後盾,只要瑞典支持伊麗莎白上臺,伊麗莎白就會退還所有彼得堡以北的土地。

這也確實幼稚的可以,法國或者他拉謝塔迪侯爵到底多有魅力,才能覺得此事有可能?

俄國人吃下去的東西,指望他們吐出來?

好在這一次瑞典人沒機會參加這場政變,也沒有提前得到什麼許諾,反倒是有了更大的回寰餘地。

否則,就算這是謠言,伊麗莎白爲了洗清這個謠言,也絕對會對瑞典極爲苛刻,以證明自己不是那種出賣俄國利益爲政變上臺的人。

瑞典大使想了一下,還是覺得很難找到解決的突破口,怎麼才能體面的投降?

“侯爵大人覺得,我們應該提供怎樣的條件?或者說,我們應該從哪裡入手呢?”

劉鈺慢悠悠地伸出兩根手指。

“俄國不可能佔領瑞典,這樣做必然會引發大北方地區的反俄同盟。”

“所以,俄國所求的結果,無非兩個。”

“割走全部的芬蘭。”

“或者,換一個親俄的、至少表面上親俄的繼承人,以類似於朝貢國的方式,解決北方的困境。把邊境線往芬蘭那邊推一段距離,以拱衛彼得堡的安全。”

“你要考慮到,現在的王儲,是女皇的外甥、彼得大帝的外孫。女皇自己如果不生育的話,爲了穩固彼得血脈的統治,很有可能會讓她的外甥回來做俄羅斯的繼承人。”

“我覺得,你們應該儘可能爭取換一個女皇能接受的繼承人,作爲俄國不割走全部芬蘭的交換。”

“就算法國能幫忙調停,你們也得能拿出一個女皇能接受的方案,對吧?”

這倒的確是個瑞典大使一時間沒想到的東西。

是啊,女皇已經三十二了,而且基本上不可能結婚了,未婚夫在結婚前就死了,女皇雖然情人不少,但基本上不太可能再生一個了。

劉鈺說的這個俄國最可能的“太子”,就是後來的彼得三世,但現在他是瑞典王儲。

這年月,歐洲各國的王室基本上都是親戚。

看族譜數繼承權的話,經常會出現奇葩透頂的各種組合。而且關鍵但凡往上追祖先,都能找到“合法性”。

比如葉卡捷琳娜二世這個德國人,非說自己有留裡克家族血統、是順天承運的、俄羅斯理所當然的統治者。

真要論起來,這留裡克血統可能要從她媽的奧爾登堡王朝那一支,追溯到抗擊過利沃尼亞騎士團、去哈拉和林見過貴由大汗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爹那一輩了。和郭靖、託雷都是一輩人。

這堪比天命不絕炎漢,匈奴人劉淵非說自己有炎漢血統建國僞漢了。

關鍵歐洲又沒有科舉制,血統制度尚未摧毀,大家真的認這東西。

放到瑞典這邊,也就出現了諸多的奇葩情況。

瑞典其實根本不需要有國王,議會的權勢已經夠大了,可偏偏頭頂上沒國王大家都不習慣,不得勁。

當初饅頭送瑞典戰俘回哥德堡的時候,就蒐集過瑞典的情況。

瑞典議會推女王上臺的原因,也是女王答應議會更多的權力,實際上已經基本算是虛君了。

女王的爹,宣佈要建立絕對君主制,君權神授。

議會則表示,如果女王放棄絕對君主制,我們就支持你。

而當時和女王爭位子的,是女王的親姐姐的兒子,也就是女王的外甥。

按照男性繼承優先的原則,她外甥的兒子比她的順位靠前……雖然劉鈺也不是很理解這繼承法是怎麼算的,想着前國王是女王的哥哥,這繼承順位難道不該是妹妹高於外甥嗎?但按照瑞典的繼承法,則是外姓的外甥高於妹妹,就是這樣。

爲了登上王位,女王答應了議會的要求,最終上位成功。議會執掌大權,女王雖然封了一大堆貴族想要對抗,但還是失敗了。

而女王親姐姐的兒子,當不了瑞典王,無奈之下娶了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大女兒,也就是現在伊麗莎白女皇的姐姐,生出來的就是那個腓特烈的腦殘粉彼得三世。

瑞典女王和她老公沒生出來娃,而且雖然她把王位讓給老公了,但瑞典一直有傳言說是女王的老公把前瑞典王打黑槍打死的,所以女王的老公那一支是沒有繼承權的。

故而彼得三世按照繼承順位,是瑞典王儲的第一繼承人。

彼得三世的爹,得管瑞典女王叫小姨。從血緣這邊算起來,也就這麼個男苗了

現在伊麗莎白政變成功,現年三十多了,基本上不太可能再結婚生娃了。那繼承人人選,多半可能就能這位彼得三世了。

瑞典議會當年制定過法律,不可能和俄羅斯達成聯邦共主。

所以彼得三世一旦被伊麗莎白選爲繼承人,那麼彼得三世就算是自動放棄了瑞典王位繼承者的身份。

是當瑞典王?

還是俄羅斯的沙皇?

二選一,一般來說正常點的人都知道該選啥。

至於伊麗莎白要立彼得三世,基本上板上釘釘了——哪怕女皇琢磨着自己再結婚生一個,在生出來之前也必須得先立彼得三世當太子。

因爲被她廢掉的小沙皇伊凡六世,又沒死,只是被抓起來了。

她又爲了彰顯自己“仁義治國”,不可能連小孩都殺,只能藏起來養着。

這就很有隱患,萬一有人再政變回來呢?

而且,英國、奧地利,都是支持伊凡六世的。只要小伊凡沒死,她這個位子就很危險。

小伊凡就算死了,也不能說死了,因爲伊麗莎白繼位不穩,上來就殺襁褓中的嬰兒,形象實在太差,也和她上臺之前許諾的不殺政敵的仁慈人設相悖。

所以抓緊時間立太子,這幾乎就是登基之後的第一件大事。

不立太子,廢掉的小沙皇始終就有繼承權,很多人都在盯着呢。

彼得三世不能做瑞典王儲,瑞典想要體面地和平,要再找一個伊麗莎白可以接受的、和俄國關係走得近的人做瑞典王儲,就得繼續從一堆老遠老遠的親戚裡找了。

瑞典大使也明白,劉鈺這麼想是正確的。

要麼,俄國吃了芬蘭,徹底拿到足夠安全的土地來拱衛聖彼得堡。

要麼,瑞典轉爲親俄,扶植一個伊麗莎白女皇能接受、而且和俄國關係有些密切的王儲。

瑞典大使如數家珍地將有繼承權的人梳理了一遍,按照劉鈺的“指點”,心裡大概也算是有數了。

既然說要動之以情,還要看上去像是親俄派的、還要和俄國女皇有點關係,那就只有一個了。

瑞典大使根本不相信劉鈺對瑞典問題無力調停,他很懷疑劉鈺是不是悄悄和女皇商量過,實際上女皇這邊是借劉鈺的口,說出這個可以接受的方案。

要按這個標準能選的,也就是現在彼得三世的教父、堂叔、監護人、彼得三世他爹的世襲領地的攝政大公,阿道夫。

這個人有三重身份。

首先,他是彼得三世的監護人,堂叔,而且彼得三世的教育完全都是他負責的。如果彼得三世成爲沙皇繼承人,那麼這個監護人做瑞典王儲,應該算是和俄國關係很近的了。

其次,伊麗莎白公主當年有過婚約,只是快結婚的時候,未婚夫死了。她的未婚夫,就是阿道夫的親大哥。27年的時候,死了。

歷史上葉卡捷琳娜二世能被選爲彼得三世的太子妃,也有部分原因出於她母親,是這個阿道夫的親妹妹、伊麗莎白女皇未婚夫的親妹妹。

伊麗莎白女皇一輩子沒結婚,雖然私生活比較浪,但對青春時代的未婚夫一直念念不忘,看到未婚夫的親侄女,感情上自然傾向一些。彼得三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三代以內的表兄妹,彼得三世的爺爺,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姥爺,是同一個人,標準的寶黛關係。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這個阿道夫,從血統上看,是有繼承權的。

阿道夫的母親,是瑞典女王的爺爺的妹妹的孫女,這已經是拐了十幾道彎了,可按照繼承法,又確確實實算是比較近的繼承人了。

關鍵是這幾輩竟是些獨苗,要不然也不至於能輪到彼得三世做王儲。三代之內找不到人,那就照着爺爺輩的親戚去找。

這年月,頭頂上沒有個國王,很多人是渾身難受的。

但問題是女王的爺爺卡爾十世的王位,是克里斯蒂娜女王讓的,也就是傳說中那個笛卡爾寫了個心形方程表白的那位。克里斯蒂娜女王是北歐雄獅古斯塔夫二世的女兒,也是唯一繼承人。

卡爾十世是女王的表哥,是女王姑姑家的孩子,也就是說現任瑞典女王身上的“瓦薩”血統,是女系那邊傳來的。女王這一支祖上的卡爾十世,不是瓦薩家族的,他媽媽纔是瓦薩家族的。

要是從女系這邊開始算的話,其實丹麥那邊的繼承順位,和這個阿道夫基本一樣遠,順位基本一致。

彼得三世這個王儲的地位,沒人能搶。那確確實實是瑞典女王的大姐家的孩子的兒子,親外甥的兒子,怎麼也比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近。

可要是彼得三世不當瑞典王儲,找阿道夫的話,這可就跑遠了。

丹麥那邊肯定也是有要求的:要是彼得三世當瑞典王儲,我們沒話說。可既然找了個這麼遠的親戚,那我們也有資格啊。

這事兒,不能用大順那邊的思維去考慮。

歐洲這邊,貴族圈的事,是貴族圈的事;國家的事,是國家的事;主權是主權,治權是治權。

貴族圈只看血統,看繼承順位,至於是哪個國家的人來當國王,只要看血統。至於是不是敵國、是不是有害於國家,那不重要。

彼得三世如果成爲俄國皇太子,就不能成爲瑞典王儲,不是因爲瑞俄關係不好、兩家死敵。

而是因爲瑞典的繼承法,明確地規定了,不允許俄國繼承人擔任瑞典王儲。貴族繼承,是要走法律程序的,否則神羅皇帝也不會用那麼多利益交換、數張密約,換了那個《奧地利王位繼承基本法詔令》。

所以如果彼得三世不做沙俄皇太子,那麼哪怕他是瑞典人最恨的彼得大帝的外孫,那也照樣是瑞典王儲。

瑞典大使捋了一下這些亂七八糟的血緣關係,倒是不怎麼擔心丹麥的入侵,而是擔心……

到時候,怕就怕俄國藉着丹麥對此有異議的藉口,派兵進駐斯德哥爾摩,說要保證王位順利繼承,就賴在斯德哥爾摩不走了,成了實質性佔領了。

這事兒,俄國不是辦不出來。

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後,劉鈺心想,別的國家也就算了。可丹麥……算是天朝爲數不多說話有點影響力的國家了。自己應該可以擺平。

其實歐洲國家這麼多,大順離得又遠,真正說話能頂點用的,還真不多。

可偏偏,丹麥有東印度公司,不但有,而且這幾年的運貨量都比英國東印度公司要多。

不管是茶葉還是瓷器,數額都很巨大。當然,肯定也是走私販子們在銷貨。

好說丹麥也是在泰米爾納德邦有殖民地的“帝國主義列強”。

而且,滿清十三行的時代,黃埔軍校的那個黃埔島,是被做生意的人稱之爲丹麥島的。這有點像是唐人街之類的稱呼,倒不是說那裡是殖民地,只是劃定的外國人聚居區。

因爲不準住在城裡,各國的水手在不同的地方活動,丹麥人主要在黃埔島活動,故有此名。

歷史上最早的十三行商館區,丹麥也是左邊第一家,左邊第一家這個位置,在東方文化圈裡亦算是C位了。

終究,C位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是靠貿易額掙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瓷器和茶葉的運量,丹麥都是大於英國的,甚至可以說遠遠大於。

丹麥人的地理位置,使得不管是往美英走私,還是往北歐東歐中歐賣,那都相當方便。

連歷史上的滿清都和丹麥有這麼大的貿易額,大順和丹麥的貿易額自也差不多。

不會多出太多,但絕對不會少。

這麼大的貿易額,就讓他這個大順特使有了出面斡旋的底氣。

PS:瑞典人的歷史說,政變之前,伊麗莎白勾結瑞典,承諾一旦上臺就把北方的土地都割讓給瑞典。

俄國人的歷史說,根本就沒這回事,是瑞典人造謠。但這個,很可能是俄國人“爲尊者諱”。國王賣個國而已,這個時代的歐洲,太正常了。

另外,有幾年,丹麥和中國的貿易額,確實超高,不但走私的茶葉遠超英國,連瓷器之類都是超過英國幾倍,甚至有幾年的瓷器箱數,是歐洲各國之最。瑞典東印這幾年也是雄起,哥德堡號就是這幾年出的事。

但和之前故事裡說的攻下臺灣、解除海禁後,以遷界禁海經驗去琉球貿易、以爲還會瞬間賣空大賺一筆的那羣海商一樣,刻舟求劍。

瑞典東印公司以奧王繼承戰爭的經驗盲目造船擴大貿易數量,結果玩砸了——閩浙海商能打砸搶首裡城,摁着琉球王的腦袋要求把貨吃下去,強買強賣。瑞典人是真沒本事去搶戰爭結束後英荷西法的市場,又沒有本事摁着英法的腦袋要求開關貿易。

(本章完)

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049章 坐莊(上)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423章 勸說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443章 誘降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314章 綁定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225章 開戰(四)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965章 扣帽第138章 良家子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700章 反圍城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001章 缺陷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224章 開戰(三)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708章 海戰(六)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40章 野心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794章 憧憬(下)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86章 外交訛詐第1228章 開戰(七)第96章 未雨綢繆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991章 煙幕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641章 前科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009章 親不親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29章 雪盲第439章 回援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
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049章 坐莊(上)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423章 勸說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443章 誘降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314章 綁定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225章 開戰(四)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965章 扣帽第138章 良家子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700章 反圍城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001章 缺陷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224章 開戰(三)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708章 海戰(六)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40章 野心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794章 憧憬(下)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86章 外交訛詐第1228章 開戰(七)第96章 未雨綢繆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991章 煙幕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641章 前科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009章 親不親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29章 雪盲第439章 回援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