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

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

“回荷蘭?”

艦隊的副司令對此有些驚詫,心想我們是投降的戰俘,不釋放回荷蘭,難道要蹲監獄嗎?

你們連戰列艦都有了,海軍炮術比荷蘭艦隊要強得多,要我們啥用啊?

“侯爵大人,您應該知道,我們來東方都是爲了發財的。侯爵大人會怎麼處置我們的私人財產呢?如果貴國要佔領整個東南亞,那麼我的財產怎麼算?”

作爲公司員工,這些艦長們還是很關心自己在巴達維亞的資產的。

劉鈺說要讓東印度公司破產,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沒有東印度羣島的東印度公司,那不就是個空殼子嗎?

靠放貸是不可能支撐18%的年息的,要發18%的年息,意味着貸出的款項得有至少20%的利息,那這麼容易放這樣的大額高利貸?

這些艦長們來東方就是爲了發財的,基本沒有其餘的原因。現在公司要垮了,自己手裡的股票也都成廢紙了,在巴達維亞的那些資產,就是他們回荷蘭依舊還能在中上階層的基礎。

劉鈺身邊的軍官覺得這些荷蘭人很有意思,打輸了,居然還想要個人財產?這些人是怎麼想的?這可和大順這邊的規矩完全不一樣。

不過劉鈺卻道:“這也簡單。你的私人物品,當然不會動。但土地之類的東西,那就根本不是你的。你在土地上勞動了嗎?你使土地從荒地增值爲種植園了嗎?顯然沒有嘛。地產、房產,當然要是要沒收的。”

“事實上,你們自己也很清楚。巴達維亞是華人建起來的。至於說銀幣、繪畫、工藝品,這些東西我肯定會還給你的。”

“再說了,當年你們掠走了舟山羣島和澎湖那麼多的百姓,因巴達維亞而死的華人,至少八千。當年安汶島死了10個英國人,你們賠了40萬。華人八千,照着每人4萬的價,你們要賠3億兩千萬盾。我沒跟你們算賠償,就算是給足你們面子了。你回去得好好跟公司董事會說說天朝的仁慈和寬大。”

艦隊副司令心道,廢話,你倒是想要,但你要的來嗎?當年克倫威爾問安汶島屠殺事件要賠償,那是因爲英國艦隊能炮指阿姆斯特丹。

現在你把東南亞都佔了,要是你不佔東南亞,用巴達維亞做威脅,要賠償,公司說不定會賠。但你都要把整個東南亞佔了,還要讓公司破產,賠償?董事會又不傻,你又不還東南亞,也沒能力把炮艇開到阿姆斯特爾河,憑什麼賠錢?

不過,說回到這些船長的自身利益上,他們對劉鈺的處置還算是比較滿意。

土地房產這些東西,本來也沒指望大順這邊佔了巴達維亞後,還會給他們折價補償。

私人的動產,現金,若是能夠保留,回到荷蘭也能過個相對安穩的日子。若是眼光再好點,投資一些股票,還算是能維持一下中上層的體面生活。

雖然明知道劉鈺說關於賠償當年掠走的華人奴工的話就是扯淡,想着自己的私有財產,最好還是多誇幾句,便紛紛道:“天朝上國的仁慈,我們會記住的。那麼侯爵大人準備什麼時候放我們回荷蘭呢?”

劉鈺笑道:“放歸肯定是要放歸的。但肯定不是現在。一來天朝有大捷獻俘的傳統,你們要去一趟京城;二來嘛,我需要向歐洲諸國展示一下天朝的軍備水平,這也需要你們親眼見證一下我是怎麼奪回南洋的。”

“之前我就說,你們公司瞧不起天朝,既沒有在十年前突擊威海衛,也沒有擴軍備戰,這證明什麼?這證明歐洲諸國對天朝的武力水平,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啊。”

“這怎麼能行呢?不能正確認識到天朝的武力水平,後續的一些談判就沒法進行。說不定你們的董事會,居然還要琢磨着奪回南洋,我不喜歡打仗,所以最好還是讓你們見識一下,我是怎麼摧毀巴達維亞和馬六甲的,你們回去之後,也好讓董事會有個清醒的認知,免得做出錯誤的決斷。”

說到這,劉鈺很乾脆地嘲諷道:“我對你們公司董事會的判斷力,一直持懷疑態度。這麼好的開局,能把公司搞成這般模樣;製糖業的危機,十年前就有浮現,董事會居然根本看不到……他們這可悲且可笑的判斷力,我擔心他們做出諸如奪回南洋之類的錯誤決定。”

說是這樣說,但實際上劉鈺根本不擔心東印度公司奪回南洋的舉動。

主要還是亮一亮肌肉給東印度公司看:告訴東印度公司,大順罩得住整個東南亞,也可以壟斷東南亞的全部貨源,並且保證可以擋得住英法等國的侵蝕。建議你們好好跟天朝合作,大家一起賺歐洲和美洲老百姓的錢。

只是這話在這些艦長聽來,就有些殺人誅心的意味了。

敗都敗了,居然還要跟着看完全程?以一個全程參與者的身份,親眼看看公司在東南亞經營了一百多年的基業被連根拔起?

這種感覺,就像是被人強逼着,全程觀看自己的女友是怎麼被人霸佔的。這還不算,看完全程後還要寫心得體會,告訴自己比不了、打不過、老實點、別想着復仇。

不得不說,這讓這些荷蘭軍官感覺到一陣屈辱。劉鈺又道:“我的攻城法,是學的沃邦元帥的。當初他一路攻到阿姆斯特丹,專門爲了對付你們荷蘭人的棱堡戰術搞出的新攻城法,我正好也用來打一打你們荷蘭人。”

“我聽漢尼拔說,沃邦元帥喜歡在攻城的時候,找一堆參觀團來參觀。這個傳統,我也應該保持一下。到時候,不止有你們,而且還有南洋諸國的國王、酋長、蘇丹、佛主。他們要是看不懂天朝戰鬥力的妙處,你們可以向他們解釋解釋。”

顯然,這是準備正式將南洋化爲勢力範圍,讓那些小國目睹荷蘭人的敗亡,以便迅速地接受現實的改變,成爲大順的朝貢國。

既然連荷蘭人都打不過,那麼把荷蘭人打跑了的大順,自然更打不過了。這是個1小於2,所以一定小於10這樣的道理。

當初劉鈺制定計劃的時候,就囑咐過衆人:錫蘭可招降則招降,不需要做給別人看,也沒人看;南洋能招降也不招降,非要打出山崩地裂的氣勢,這要好好做給別人看。

對大順而言,打贏從不是問題。

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後續的政治問題,纔是老大難問題。

不管朝廷將來對南洋的政策如何,先展示一下武力,壓一壓這些小國的野心,劉鈺估計若是打的花哨一點,至少能震個三五十年。

此時,荷蘭的艦隊副司令已然確定了大順這是真的準備將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的據點全部拔起,絕不是一句空話。看來大順要全面接管公司在這裡的統治,可能還要繼承公司和周邊小國簽訂的所有條約。

他忽然想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回望了遠處已經看不到的海岸線一眼,問道:“侯爵大人,您知道巴達維亞周邊的叛亂者嗎?我希望知道,那些人到底是您支持的?還是真的是英國人支持的?”

劉鈺似笑非笑地看了這荷蘭人一眼,語氣平淡無比地反問道:“有區別嗎?你們認爲他們有英國人在背後支持,僅僅是因爲他們使用褐貝斯?”

這句話,並沒有承認大順在背後支持,也沒有否定英國在背後支持。

荷蘭艦隊副司令愕然,順着劉鈺這句話深入地想了想,心道是啊,認爲那些叛亂者有英國人在背後支持,僅僅是因爲他們使用褐貝斯槍嗎?

恐怕不是的。

英國人和他們在東南亞的競爭,歷經太久。

在廣州貿易的時候,英國也與荷蘭明爭暗鬥。

特拉凡哥爾等印度土邦,也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背後支持。自從天啓元年英荷聯合對抗西葡之後,雙方在東南亞、南亞地區,就是激烈的競爭關係。

的確,並不僅僅是因爲那些叛亂者用褐貝斯,才導致荷蘭人懷疑英國人在背後支持。

劉鈺又補了一句道:“有誰,可以離間法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關係嗎?沒有,因爲他們沒有利益衝突。”

“而你們和英國之間,與法國和土耳其之間就截然不同了。有些事,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並不重要。”

真相,都是過去的、已經發生過的事。

既然劉鈺說真相不重要,那潛臺詞便是說,未來才重要。

荷蘭人關心的東南亞的未來,只有香料。

大順沒有能力把香料賣到歐洲去,這一點,荷蘭的艦隊副司令非常確信。

瑞典人、丹麥人,他們賣的主要還是茶葉和絲綢,他們的銷售渠道也只能賣這些。就算大順給他們供貨,荷蘭也有能力憑藉自己經營了百餘年的銷售渠道網絡,讓他們很難出貨。

大順需要一個外銷的合作伙伴。而有能力在美洲和西歐賣貨的,其實沒幾家。最大的可能,就是英國。

然而大順和法國的關係,相對來說又這麼密切。劉鈺和英國人的關係鬧得很僵,伶仃洋事件,很明確地表達了劉鈺對英國的厭惡。

大順或許能夠拿到整個東南亞的香料產地,全面接管香料壟斷……但是,這不是白白便宜了英國人嗎?

終於,艦隊副司令還是善意地提醒了劉鈺一句。

“侯爵大人,請務必當心英國人。”

既然劉鈺不想談真相,荷蘭人也覺得真相不重要了。大順下南洋,某種程度講,是一個失利者,養肥了至少兩個得利者。

大順拿到了香料的產地。

大順本身就有出口渠道,絲、茶、瓷器這些東西的出口,已經持續了太久,有穩定的渠道。

在荷蘭人看來,大順控制了香料,並不愁賣。

至少,此時的荷蘭人還沒想過,劉鈺的野心會如此巨大,不但要賺辛苦錢,還要賺最終銷售端的錢。

巴達維亞的那支起義軍背後,到底是不是英國人在支持,那是真相,現在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荷蘭人看來,英國人達成了他們的目的。無論到底是不是英國人支持的。

英國人可能支持巴達維亞華人起義的原因,就是想要打破荷蘭對香料的壟斷,打破荷蘭在東南亞的穩固地位。

如果這些華人起義者成功了,英國人就能用各種手段,拿到他們一直沒法得到的香料。

荷蘭人在東南亞的統治體系一旦出現了缺口,英國的走私販子們就會如同見了血的鯊魚一樣圍上來。

現在,大順拿下了東南亞,那支華人起義軍不管是不是英國人在背後支持,英國人都能拿到貨了。

換言之,荷蘭人壟斷了一百二十年的香料貿易,被打破了。

英國人的目的,達到了。

那麼過程與真相,便真的不重要了。

除非大順拿到南洋之後,不賣香料,而是把種植園都毀了,種大米……

只要大順沒傻到把種植園都平了種大米、木薯;只要大順賣香料,所有歐洲國家裡最佔便宜的就是英國人了。

這一點,荷蘭艦隊的副司令還是可以想清楚的。

瑞典丹麥這幾個國家,沒有太好的銷售途徑;法國人的貿易政策,奇葩到頂點,而且和各國都在打關稅戰,走私水平也差的可以;葡萄牙人已經遠非當年,而且英葡之間的貿易條約,使得葡萄牙的商業已經徹底廢掉了;西班牙人還是先能證明自己能抓得住到處跑的英國走私販子再說貿易的事吧。

算了算去,到頭來大順只要賣香料,豈不是就讓英國撿了個大便宜?

讓英國人撿便宜,荷蘭人、尤其是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人,是心有不甘的。

奧蘭治家族當年當過英國國王,用荷蘭的錢把英國養肥了,商人們對奧蘭治家族是不滿的。

和荷蘭的貴族精英階層所考慮的角度不同,荷蘭的貴族精英階層,擔心法國,是因爲法國的文化優勢太大,法國要是佔了奧屬尼德蘭,荷蘭很可能就全面法國化,而且極大的可能成爲法國的附庸。

商人中的精英階層反對法國,與此無關,主要還是法國的國家工業主義和超級重商主義政策。使得商人們沒辦法把貨賣到法國去賺錢。

但反對法國,並不意味着他們支持英國。

銀行家、金融資本們,對英法都無所謂。只要給利息,貸款給誰不是貸?英國要是強大,確定能還的起利息,當然願意借給英國人。

但海商們又不一樣。

海商們是很反對英國的《航海條例》的,而且彼此間的東印度公司有着非常劇烈的競爭。

幾乎是潛意識裡,荷蘭艦隊的副司令想到英國人這一次白白撿了個大便宜,就覺得像是吃了口蒼蠅那麼噁心。

而且,英國可以支持叛亂者反對荷蘭,卻不會支持叛亂者反對大順。

尤其是在大順這邊的香料貿易到底要交給誰當二道販子這事還不確定的時候。

只怕到時候英國人反手就把叛亂者給賣了,藉此向大順示好,以求能夠拿到香料對歐洲的獨家專營權。

這事兒,英國人絕對幹得出來。

當然,主要還是因爲大順這邊擺出了至少八艘戰列艦,在東南亞地區想要挖大順的牆角,可不現實。

在北美,英國人挖法國人的牆角,去法國控制的印第安部落買毛皮什麼的,那是因爲英國在北美有絕對的制海權。

在東南亞沒有制海權,而且大順壟斷着貨源,有能力賣貨的好幾家,英國絕對不敢把在北美乾的事,照抄一遍的。

荷蘭的艦隊副司令越想越是噁心,英國人吊事沒幹,卻成了最大的兩個受益者之一,這他媽的,上哪說理去?

大順也就罷了,又出兵、又打仗的。銷售端的便宜讓英國人佔了,這得多噁心?

劉鈺的回答又模棱兩可,這就更讓荷蘭的艦隊副司令懷疑,大順找的經銷商,可能就是英國人。

或許要與英國人達成某種協議?

比如,讓英國人放棄明古魯,這塊英國在東南亞碩果僅存的殖民地、以及將英國人佔領的菲律賓交到大順手裡,以此換取香料的獨家經營權?

英國人會換嗎?

考慮了一下,英國人應該會換的。

這些年,荷蘭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東南亞的勢力,基本上排擠的差不多了。

明古魯英國人佔着,但也就是來噁心噁心荷蘭人,效果並不是太好。最多也就是偷偷摸摸搞點走私,規模也不是很大。

現在看來,對面的大順帝國好像是很討厭他們這些歐洲國家,很可能也希望英國人徹底退出東南亞。

至於菲律賓,英國人剛剛佔領了馬尼拉,與西班牙尚且還在戰爭之中。英國人可能爲了交換別的利益,或許會將菲律賓還給西班牙人。

一來可以製造大順和西班牙之間的矛盾:大順想要整個東南亞,而且大順還對天主教禁教,對於狂熱的西班牙人肯定沒有好感。

二來如果能夠拿到香料的轉賣權,菲律賓的價值也不大。菲律賓不產金銀,而且西班牙人經營多年,拿到手裡也是麻煩。

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荷蘭艦隊副司令出言提醒之後,希望看看劉鈺對英國人到底是個什麼態度。

(本章完)

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3章 出事了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35章 府兵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497章 急躁第995章 嫺熟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117章 天誅!第641章 前科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950章 夢魘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422章 突入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934章 覺醒(六)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4章 江湖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4章 江湖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1223章 開戰(二)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384章 逼迫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8章 歸化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66章 認可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325章 迎天使第93章 破題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205章 入營第148章 魚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426章 錯覺第641章 前科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
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3章 出事了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35章 府兵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497章 急躁第995章 嫺熟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117章 天誅!第641章 前科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950章 夢魘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422章 突入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934章 覺醒(六)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14章 江湖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4章 江湖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1223章 開戰(二)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384章 逼迫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8章 歸化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66章 認可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325章 迎天使第93章 破題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205章 入營第148章 魚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426章 錯覺第641章 前科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