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

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

和克萊武這種單純的軍事視角反對的理由不同。

賈法爾也堅決反對沃森中將提出的固守棱堡,令大順頓兵堅城之下的戰略。

他反對的理由,更多的是政治因素。

孟加拉沒有一支強大到能讓大順恐懼的海軍。

恆河……恆河不是胡格利河。

恆河下游寬的地方,有二三十里寬。別說艦隊通行了,就是艦隊在裡面打轉兒,都轉的開。

大順手裡捏着西拉傑,正統的孟加拉節度使,老節度使死前指定的繼承人。

當初是軍頭們和收稅官們合力把老節度使推上去的,賈法爾爲了答謝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幫助,把國庫都搬空了。

又不得不把別的地方割給英國作爲抵押,理論上收完稅收到合同數之後還能還回來,但這已經引起了國內那些人的不滿了。

再一個,英國人扶植印度教商人。

而原本的什葉派、遜尼派的商人,或者籠統的摩爾人,相當的不滿。再怎麼說,莫臥兒帝國在奧朗則布全盛時期,也是對非穆徵收丁稅的。現在英國人一來,那些印度商人卻抖了起來,這能忍?

賈法爾的背叛,也真的不是啥好名聲,私下裡罵他的人多了去了。再怎麼樣,臨陣倒戈這種事,在各國、各文化圈裡,都是要擔罵名的——可以提前造反,那也比作爲下屬臨陣倒戈的名聲好。

問題就在於這。

大順完全把控着制海權,其運輸能力,已經得以體現。能夠將錫蘭、馬六甲的軍隊,迅速運送到胡格利河口。

那麼,他們看到英國鑿沉軍艦、水手上岸、炮艦加強棱堡防禦後,爲啥非要打威廉堡?

爲什麼不沿着恆河而上,讓達卡、拉傑沙希等不戰而降?

憑藉西拉傑的姥爺留下的餘望,以及賈法爾爲了討好英國人的諸多過分舉動,尤其是觸動了之前特權專營的穆教商人利益的行爲,沿着恆河而上簡直毫無難度。

到時候,孟加拉就要站在大順一邊,西拉傑帶着孟加拉軍隊配合大順再去慢慢打威廉堡,有什麼難的嗎?

賈法爾難道要靠自己,在恆河邊上對抗大順的萬餘軍隊嗎?

一旦西拉傑復辟,大順在孟加拉,要錢有錢、要米有米、要勞役有勞役、要火藥有火藥,到時候,豈不是輸的更利索?

還是說,英軍準備坑了賈法爾,趁着大順攻打孟加拉的時候,步行跑回南印度地區?

且不說回不回得去,就算回去了,難道大順會把全部兵力都用來這邊嗎?難道聖喬治堡就沒有守軍?

難道英軍以爲,憑他們這點步兵和水手,也能復刻大順快速攻破聖喬治堡的武功?

況且……

賈法爾並不懂近代作戰,他不知道大順攻取聖喬治堡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他卻知道大順很快就攻下了聖喬治堡。

所以,在他看來,英軍只怕也很難守住威廉堡。

故而,不管是大順越過恆河,利用西拉傑獲取孟加拉貴族的支持;還是堅持先打加爾各答,攻破威廉堡……都不難。

沃森中將的提案,在戰略上,被克萊武和賈法爾都反對。

在聽取了兩邊的意見後,他也不得不承認,好像說的確實有道理。大順現在掌控着制海權,這是英國很難遇到的情況,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是以,主動權在大順手中,就算威廉堡固若金湯,那麼大順如果不先打威廉堡呢?

如果先取恆河而上呢?

而之後,庫特中校的話,更讓沃森無言。

“中將大人,你的一切計劃,都是以中國人一定會主動進攻爲前提的。”

“可是,他們一定會選擇主動進攻嗎?”

“你要知道,他們選擇開戰的時機,從來都是那樣的無恥。就像是之前對荷蘭人的戰爭,他們選擇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時候。”

“而現在,歐洲已經亂成一團。法國人攻取了梅諾卡島,陸軍也在朝着漢諾威步步逼近……”

以此時的消息傳遞速度,他們當然不知道,法國人在漢諾威的攻勢已經失敗、也並不知道大順集結了艦隊前往歐洲。

所以,庫特的想法,自然是對的。

“中將大人,中國人未必非要主動進攻。如果,他們就在薩格爾島上駐紮了呢?就像是荷蘭人當年賴在澎湖一樣築城了呢?”

“如果他們派出他們那些足以在歐洲打一場決勝海戰的艦隊,襲擊公司的商船呢?要知道,當年在亞琛,我們可沒有在他們倡導的反海盜和反私掠船公約上簽字。”

“如果他們想要向整個印度,彰顯他們的武力,把他們帝國的數萬兵力都運到這裡呢?”

“如果他們選擇在薩格爾島築城,用海軍封鎖孟加拉,然後慢慢把本地治裡、孟買、聖大衛堡、葡萄牙的果阿、丹麥的特蘭奎巴、甚至莫桑比克、紅海的貿易棧、波斯的貿易棧都啃下來呢?”

“他們的海軍力量,在好望角以東是無敵的。他們只需要十分之一的海軍力量,就足以讓公司破產——就像是他們當年對付荷蘭人一樣的令人作嘔的經濟手段。”

“法國人說我們總是把戰爭和貿易混爲一談,但實際上,我們在亞洲,是有同好者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他們的幾次戰爭,琉球、日本、東南亞、巴達維亞、荷蘭……他們也是把戰爭和貿易混爲一談的一羣人。”

“上一次,他們就用這樣噁心的戰術,製造了阿姆斯特丹的股災,造就了VOC的毀滅。”

這一番話下來,讓沃森啞口無言。

是啊,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否有些過於一廂情願?

在雨季來臨之前,大順完全有足夠的時間,接手法國人的遺產,也把南印度的各個要塞城堡,包括孟買,都啃下來。

大順的確摧毀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但是,這妨礙他們與荷蘭人的關係親密無間到一起走私嗎?

如果大順依法炮製,毀滅倫敦東印度公司,那麼,這妨礙他們和西印度商人合作往英格蘭走私嗎?

如果是這樣,大順爲什麼一定非要在雨季之前攻下加爾各答?

爲什麼不在薩格爾島修城堡,海軍封鎖孟加拉,藉助歐洲戰爭無力支援印度的機會,一點點把印度的殖民地都接手呢?

這麼想,當然沒錯。

但是,這羣人就算想破了天、開了腦洞,也沒想到,大順這邊的戰略,壓根不想復刻毀滅VOC的故事。

而是要徹底摧毀英國的航海條例、徹底讓歐洲融入所謂的“自由貿易”的關稅協定中。

所以,既不知道這個大戰略,那麼對於大順是否會主動進攻加爾各答,也就自然產生了一種懷疑。

當然,僅就孟加拉一地,沃森不管是戰術還是戰略,肯定是錯的。

克萊武從純軍事角度的分析沒錯,水手上岸、炮艦入堡,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只能給守軍一方增加一點玄妙的信心,假裝人多炮多可以守得住。

賈法爾從政治角度的分析也沒錯。死守威廉堡,孟加拉軍隊在遠處觀望等待大順兵疲,可大順真的可以走恆河,直接入孟加拉的核心城市。

如果非要類比,恆河沿岸的拉傑沙希和達卡,纔是類似於大順海運之前的金陵和鎮江。加爾各答,此時於孟加拉,並不重要。

大順手裡還有個西拉傑。

或者,這樣類比:原本歷史裡的永曆帝,跑路成功,數年之後,帶着十字軍和日本幕府的援軍,攻下了南京、鎮江。

站在賈法爾的角度,他怎麼可能接受這個戰略?

於是,在一番爭論之後,英軍和孟加拉人,達成了一個兩邊都能接受的意見。

集結英國和孟加拉的聯軍,在大順的後續部隊還在源源不斷抵達之前,主動進攻。

這,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野戰能否獲勝,未知。

但死守威廉堡,一定會死。

沒有野戰獲勝能力、或者沒有援軍的守城,都是死守。破城只是早晚的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於歐洲打成什麼樣?就算歐洲一切順利,大爲有利於英國,法國艦隊全滅了,英國派出艦隊支援印度,又要等多久?

以及,需要多大規模的艦隊,才能在距離馬六甲不遠的地方,和大順海軍交戰並且全滅大順海軍?

就憑喬治·安森艦隊,環球航行死三分之二的遠航後勤補給水平?怎麼在好望角以東贏?

想通了這個問題,那麼主動進攻,也就成爲了唯一正確的選擇。

軍事上,一旦獲勝,大順可能就會選擇去攻其餘地方。雖然封鎖,但是英軍可以和孟加拉的貴族合力,利用一兩年的時間,編練一支超大規模的新式軍隊,在達卡和拉傑沙希修建棱堡。

政治上,一旦獲勝,那些搖擺於應該選賈法爾還是西拉傑的貴族,也會再次展現他們的忠誠。

只不過,唯一的缺陷,就是兩邊即使達成了一致的方案,也湊不出多少軍隊。

賈法爾可不敢把所有的忠於自己的軍隊,都拉到前線去,他要預留足夠的軍隊,防止貴族們“反正”,把他老巢給抄了,做投名狀。

而那些搖擺的貴族,賈法爾更是不敢用,英國人也不太敢用。之前坑了西拉傑的戰役,就是戰場倒戈,英國人和賈法爾可都不想復刻當時的故事。

一場決定孟加拉、甚至日後整個印度命運的戰役,就這樣即將在加爾各答以南打響。

此戰,英軍和孟加拉聯軍,合計12000餘人。

其中,英軍和英國訓練的印度土兵,1400人。孱弱的孟加拉的步兵,6000人。賈法爾的騎兵和象兵,4000人。

6磅以上的大炮,22門。

大順這邊,刨除輜重營的戰兵,合計15000人。

其中,錫蘭的抗線府兵抽丁,6000人;精銳的戰鬥工兵,2200人;大順的正規南洋騎兵,2000;馬六甲方向支援的陸戰隊四個營2000人,分屬淡馬錫軍鎮、婆羅洲軍鎮、爪哇軍鎮;南洋方向的朝貢國支持的武吉斯人輕騎兵和各南洋朝貢國的貴族騎兵合計600;精銳膛線槍散兵獵手400人。

6磅以上大炮,90門。快速騎炮,12門。營屬炮,和工兵的輕便臼炮或者叫擲彈筒,不計。

海軍可支援的水面火力,標準法式74炮戰列艦,4艘;標準快速且便宜的36炮巡航艦,18艘,裝備24斤炮26門,12斤炮10門,按說其主要任務是到處溜達抓英國商船,但暫時都被抓過來先把英國印度分艦隊消滅之後再撒出去到處抓英國商船。

(本章完)

第4章 衝突第929章 覺醒(一)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703章 海戰(一)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542章 惡毒第30章 立信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337章 見過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452章 有福了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680章 隱喻(上)第250章 欺瞞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95章 任俠士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169章 備戰(八)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847章 雙贏(下)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177章 機遇期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001章 缺陷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92章 欽定?第95章 任俠士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181章 監獄船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35章 分歧(一)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6章 邀請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246章 探險隊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343章 絕戶計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324章 冒犯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164章 備戰(三)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047章 大改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00章 槍和槍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430章 權謀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715章 歸義軍(中)
第4章 衝突第929章 覺醒(一)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703章 海戰(一)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542章 惡毒第30章 立信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337章 見過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452章 有福了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680章 隱喻(上)第250章 欺瞞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95章 任俠士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169章 備戰(八)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847章 雙贏(下)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177章 機遇期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001章 缺陷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92章 欽定?第95章 任俠士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181章 監獄船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35章 分歧(一)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6章 邀請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246章 探險隊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343章 絕戶計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324章 冒犯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164章 備戰(三)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047章 大改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00章 槍和槍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430章 權謀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715章 歸義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