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雙贏(下)

第847章 雙贏(下)

具體的合作細節,要等回阿姆斯特丹慢慢談。

在中荷布魯塞爾條約簽訂的當天,兩撥信使就迅速騎馬離開。

一路走北線,通過劉鈺和俄國女沙皇的私人關係,走俄國的驛站路,從北線前往京城。

一路走南線,通過法國和奧斯曼的關係,經土耳其走波斯去印度,趕在季風來臨之前統治南洋,準備發貨。

現在正值逆風,船就算可以起航,也得折騰到明年三四月份才能到。如此也沒辦法,只好讓馬腿去跑。真要等到三四月份,大順這邊就扛不住了。

荷蘭這邊是否能談妥,直接關係到大順整個的南洋政策和貿易政策。

如果荷蘭這邊談不妥,那也就只能搞“分銷大區壟斷制”了,白花花的銀子是不能不要的。

如果荷蘭這邊談妥了,肯定就直接裝船發貨,仍舊讓荷蘭國控制着歐洲的香料貿易,大順作爲合作方一起幹。

大順雖然有大明朝一百多年海外貿易打下的白銀底子,但南洋的攤子太大,底子再厚也等不起。

這裡面,就是“資金流水”和“總資產”的區別。

就像是VOC,總資產,絕對不至於說才幾百萬兩白銀。但是,之前大順不過是斷了荷蘭對日本的貿易,掐斷了東印度公司的資金流水,東印度公司立刻就出了問題。

大順這邊也一樣。

南洋的港口、堡壘、駐軍、控制權、地皮、土地,這都算是總資產。

但是,從開戰到現在,如果今年再錯過去,就兩年沒貿易了。而爲了保護南洋荷蘭人已經改造後的基礎,大順現在正在拿着真金白銀收貨。

就像是安汶等地,已經完全被荷蘭改造成了香料產地。要是大順不收貨,當地人餓不餓死先不說,最起碼爲了吃飯,先把樹砍了種木薯是可能的吧?

這年月吃木薯很可能氰酸中毒,但就像是大順在黑龍江江口的移民種黑麥麥角鹼中毒一樣,每年死的人多了去了,但也不能不吃。

要是大順沒有海軍,對當地人來說,這還好說。

大順不要,英葡有的是人要。

然而偏偏大順有一支海軍,到處抓大順規定的“走私”,而且英國東印度公司鑑於印度問題的敏感性、鑑於分銷大區壟斷制的渴求,根本不敢在這時候招惹大順。

這種情況下,錢還沒賺到呢,先把一大堆的資金變成了倉庫裡的貨。要是再堆一年,剛成立的西洋貿易公司的流水資金鍊直接就斷了。

此時的世界上,哪家公司也沒有能力,囤積兩三年的整個東亞東南亞貿易的貨物總額。甚至,是大順的戶政府,也吃不下、囤不起。

不過,既然中荷雙方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荷蘭也確實趕走了奧蘭治家族,過程怎麼樣先不管,結果確實是大順可以接受的。

有了這個大基調,後續的談判也就容易了。

等着中荷、法荷在布魯塞爾和談的消息傳回阿姆斯特丹後,阿姆斯特丹立刻陷入了狂歡,舉行了盛大的煙火表演。

而在煙火表演中,本來因爲與威廉四世和安妮公主有較好私人關係的作曲家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拒絕爲荷蘭人創作任何慶祝歌曲,並且認爲荷蘭人背叛了英國,憤然離開前往倫敦。

不過荷蘭人並不在乎。

對大部分荷蘭人來說,法國人不再進攻、不再佔領荷蘭,這本身就是一場值得慶祝的大喜事。在這種大喜事的日子裡,多一首樂曲,不過是錦上添花。

既然這種事是錦上添花,那麼誰是雪中送炭?

自然,不是法國人。

僅就這件事而言,雪中送炭的,當然是做保人和調停談判的大順啊。

而且,就在布魯塞爾談判的消息傳來後,大順這邊的人,以大順官方的身份,購買了一批糧食,拿出大順賑災發糧時候的組織能力,發給了幾個大城市的荷蘭百姓,狠狠地刷了一波好感。

這一點康不怠心裡想的很清楚。

荷蘭這些連糧食漲價都承受不住的底層百姓,想都不用想,肯定沒有東印度公司的股票,也肯定沒買過東印度公司發行的債券。

東印度公司倒閉,對他們來說,若有人引導自然是仇恨,若無人引導那就那麼回事。

關自己屁事?

而那些真正的金融家、銀行家、東印度公司的大股東們,只需要告訴他們大順將與荷蘭合作,他們仍有入股的機會,他們自然也會忘了之前的仇恨。

唯獨是哪些人大順已經得罪死了呢?

自然是那些中產。

家產不是很多,沒有到金融家和大商人的地步,但是當年也買了一些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或者債券。

這些人已經被大順得罪死了,怎麼討好也沒有用。既然這樣,那就乾脆不敢。

花點錢買糧食,刷底層的好感。

合作一起走私,刷金融家和商業資本的好感。

至於中層,反大順就反唄,難不成還能折騰出什麼結果來?

康不怠很贊同劉鈺說過的話,試圖討好所有階層,結果必然是所有階層都不滿。與其這樣,那些討好的代價太大、而好處不大的階層,直接放棄,根本不用想着去討好。

這話,在大順行得通,而且歷朝歷代一直行得通:農民當然有統戰價值,因爲不統戰他們,就會出李自成;士大夫地主,當然也有統戰價值,因爲不統戰他們,官僚體系都會反朝廷;唯獨商人,搞他們,他們也出不了李自成,討好他們任由他們買地做官,那麼土地兼併就會前所未有地加速。

在荷蘭,這個道理當然也行得通。

康不怠對那些可能的反大順的人,根本不在乎。

這才哪到哪?等到將來大順的大量貨物涌入,纔是要徹底得罪死了呢。也不差今天這點事了。

從這次政變,以及之前的攝政派執政,康不怠就看出來了。

想要與荷蘭合作,只需要搞好與那些大銀行家、大商人的關係;讓最底層的百姓不反感,這就夠了。

中間那部分人,成不了事。

至少暫時成不了事。

在此背景下,大順這邊與荷蘭的合作細節的談判,就用一種非常詭異的順序展開了。

每一天,大量的荷蘭人都在關注着雙方談判的消息。

而最險放出的兩個消息,更是直接將大順這邊準備要合作的兩個階層的人,滿足了。

先是,大順宣佈將會與荷蘭全面合作,東南亞包括錫蘭等地的香料,將由中荷聯合的貿易公司專營,大順將保證東南亞的香料不會給其餘國家。大順將來可能會在阿姆斯特丹,投放國債。

然後,中荷聯合的貿易公司,將在荷蘭製造不少於庫平銀40萬兩訂單的護航艦。其中艦隊的纜繩、布料、帆布、木桶等,全部在荷蘭購買,以訂單形式預定。

中荷聯合貿易公司,將擴建阿姆斯特丹的碼頭、港口。將優先僱傭在荷蘭的大量因爲戰爭和糧價上漲導致的難以爲生者,或者退伍的士兵。

且爲保障荷蘭之中立地位不受第三方威脅,荷蘭將允許大順的軍艦——在大順不與任何歐洲國家開戰亦即中立的情況下——在荷蘭停靠。並且所有補給與船隻修理,將與荷蘭船塢和阿姆斯特丹省造船行會合作。

連股份比例、貿易回報、合作模式這樣的東西還沒談好,就先把這兩個消息放了出來。

這兩個消息迅速傳開,在那些關注雙方談判的荷蘭人中口口相傳。

這既討好了荷蘭的商業資本,也討好了至少阿姆斯特丹市的大量中下層民衆。

看上去,中荷合作,確實是個雙贏的典範式的合作。

大順解決了歐洲貿易的主動權問題;荷蘭在丟了東印度殖民地後彷彿被神眷顧一般奇蹟般地重新拿回了香料專營和茶葉歐洲市場銷售壟斷地位。

大順終於把觸手伸向了歐洲;荷蘭有了中國和法國兩家列強所保證的中立地位。

大順在歐洲終於獲得了一個可靠停泊地;荷蘭得到了急需的一部分訂單和投資穩住戰爭結束後嚴峻的貧困問題。

大順終於可以拿到一個年利息低於36%的優良借債地;荷蘭得到了一個年利息高於5%的優質借債者。

大順萌芽的手工業資本找到了一個市場;荷蘭發達的商業資本找回了貨源。

大順找到了一個海軍船員軍官方便熟悉大西洋海況的基地;荷蘭得到了可能幾乎免費的護航。

大順借到了開普這個亞洲歐洲的中轉站、拿到了聯絡瑞典與俄國的海路;荷蘭拿到了重回波羅的海貿易的可能。

不考慮大順剛從荷蘭搶走了東南亞、錫蘭和印度;不考慮幫着法國攻下馬斯特裡赫特要塞羣的正是大順……

確實,雙贏。

這兩個談判的大方向提前放出後,中荷之間的談判也就到了最核心的部分。

大順提出的合作模式,是以大順爲主導的。

在東印度公司破產且被取締專營權之後,荷蘭政府應該將專營權授予新組建的中荷貿易公司;當然,大順也將香料貿易的專營權,授予中荷貿易公司。

之前的VOC,是自己壟斷產地,也壟斷着市場。

現在,產地和市場銷售的壟斷,一分爲二。

兩邊既是要合作,自然就要先把壟斷權的問題說清楚。

這一點,荷蘭方面沒有任何的異議,很正常,理應如此。

但接下來的問題,就讓荷蘭這邊有些難受了。

大順這邊的佔股比例,要達到55%,荷蘭這邊最好是45%。

而且,在三五年之內,由大順這邊進行全面的政府監管,所有決策,由劉鈺爲首的大順的工商局制定。

三五年後,將按照出股比例,選出董事會,進行決策。

至於荷蘭這邊,還是按照之前東印度公司那樣搞成各個省的商會持股,還是進行放開的持股,這是荷蘭這邊的問題,大順不管。

當然,在這三五年的監管期內,大順將保證荷蘭股東的年息分紅。前期無論是賠還是賺,都將在監管期,按照固定的年息分紅,且不會如VOC一樣以茶葉香料等進行抵賬。

不過,既然是談判,那就不可能直接說底線,而是要給出一個還價空間。

所以,康不怠這邊咬的就狠了點。

劉鈺那邊的分紅年息,是12%。

這是經過計算的數據,也是大順那邊的商人所能接受的一個差不多的底線。

一方面,大順走的方向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方向完全不同。既然大順自己就是全世界唯一的香料、茶葉、高端瓷器的生產商,那麼在出口稅問題上,大順這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交壟斷權撲買費即可。

其次,大順作爲生產商,茶葉的品質,數量,質量,都能保證。絕對不會出現類似於奧斯坦德茶葉事件那樣的被其餘公司卡脖子的情況。

然後,大順還將增加丹麥東印度公司的茶葉瓷器出口關稅,甚至派人假扮海盜,蹲在丹麥在印度泰米爾納德的殖民地附近,專門搶丹麥公司的船。

同時,大順對南洋的態度,是原材料產地加商品傾銷地,不會搞荷蘭那一套遏制生產力發展的手段。

加之大順對南洋的統治力,可比荷蘭強得多。距離因素在那擺着,傳統因素也在那擺着,還有東南亞地區海量的華人人口基數。這都可以省下大筆的鎮壓費用。

以及,大順還有一些這幾年新發展起來的商品,可以售賣。還有就是中荷貿易公司,沒有一個“巴達維亞”這樣的地方派掣肘。

總歸,天然的、人爲的各種優勢,使得這次貿易合作的利潤,不會太低。不說東印度公司那將近20%的利潤吧,12%左右肯定是沒啥問題的。

但康不怠在談判中,給出的第一個報價,是荷蘭股本佔30%,監管期年回報率爲8%。

方便還價。

畢竟,這件事,不是大順把炮艦開到阿姆斯特丹,自己攻下了要塞,逼着荷蘭籤條約。

大順不吃東南亞,談判裡能把東南亞退回去,這叫談判籌碼;大順自己直接把東南亞加錫蘭給吃了,還把荷蘭東印度公司禍害死了,這就沒多少籌碼了:大不了一拍兩散,荷蘭不和你大順打交道了唄,你還能打到阿姆斯特丹啊?

大順一點不想雙贏,誰不想吃獨食啊,可又不得不雙贏。

(本章完)

第152章 入倭第1076章 爭功(一)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439章 回援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164章 備戰(三)第1207章 守成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862章 好事第1000章 扶植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497章 急躁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21章 紙上談兵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13章 小人哉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545章 難題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56章 埋伏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4章 江湖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231章 開戰(十)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93章 破題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338章 下心毒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030章 氛圍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052章 定性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046章 破綻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247章 海參崴
第152章 入倭第1076章 爭功(一)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439章 回援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164章 備戰(三)第1207章 守成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862章 好事第1000章 扶植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497章 急躁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21章 紙上談兵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13章 小人哉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545章 難題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56章 埋伏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4章 江湖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231章 開戰(十)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93章 破題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338章 下心毒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030章 氛圍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052章 定性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046章 破綻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247章 海參崴